2008年12月31日 星期三

股市心理學(12)~《交易心理分析》選讀 [2]:為什麼不遵守紀律?(為什麼不寫交易紀錄?)



股市心理學(2)~《交易心理分析》選讀 [2]:為什麼不遵守紀律?(為什麼不寫交易紀錄?)
[寫完。]
  這次為大家選的這本書,是芝加哥資深交易員馬克·道格拉斯的作品:《Trading in the Zone》,書名暫譯為《交易心理分析》。由內地的張軼先生翻譯,我們感謝他。本書在中國大陸內地及台灣均未出版。
  (張軼先生聲明:本翻譯內容僅供投資者學習用,不可用於任何商業目的。)

  我選錄的部份,有些地方做了輕微的修正,主要是修改作者較為激烈的語氣,因為怕有誤導作用。

  本書有很多觀念,其實都在我們的部落格裡講過,但是現在換一個作者用不同的方式陳述,希望讓讀者更加深印象。就當作是定期複習心法。每隔一段時期,操作者就會開始鬆懈心防、忘掉心法,所以我們部落格會找機會給大家做密集的複習訓練。

  這次我的注釋採用直接的語氣,不避粗俗,為的是讓大家容易了解。

  注意:有些人認為這些投資著作都很拗口不好讀,他們納悶那些贏家是否每個人都能夠寫出或者看懂這些拗口的文章?……嗯,有些贏家(不過是佔全部贏家的少數)因為天生有智慧,或者天生心理強悍,所以不需要太多的文字灌溉他們就能成長茁壯。但是一般人的毛病比較多,所以才會有這些拗口的文章被寫出來,其目的是要治病。所以,如果看不懂這些文章的話,有兩個可能:一是你根本沒有這個病,沒有病痛的經驗,所以看不懂沒關係。另一種可能是因為閱讀文字有障礙,那就可惜了,應當多讀幾遍,讀到略懂,方為可喜。

  Ok,以上為每一篇選讀的開場白。

  第二篇講的心理是關於紀律的問題。作者講來講去,都是在告訴大家要動手去實踐紀律,也就是每天該做的事就要去做。啥事?就是大家常常講的『工作日誌』。(或稱:工作日記、交易日誌、交易日記、交易紀錄。)  這個東西,一點秘密也沒有,大家都知道。就是一張紙,像這樣:

   交易日期:2008-1-2
   代碼:(台股指數期貨或股票代號)
   口數或張數:幾口台指期貨或幾張某某股票
   交易類型:中線(或長線或短線)
   買入價:
  ★買入理由:XXX買入規則(源自於交易人所使用的正確方法)。
  ★預設停損價:
  ★目標停利點:

  作者花了這麼多篇幅,就是在研究大家為什麼沒有制定操作紀律?或是不知道要有紀律,或是不知道遵守紀律竟然有這麼重要。

  關於這一篇,我的結論感想是:在我的教學生涯中,中線跟短線的部份,也就是職業操作手這一塊領域,如果真的有成功調教出幾位贏家的話(期望同學勿自滿、勿驕矜),那麼,這幾位仁兄都一定有在寫交易紀錄,並且有按時作檢討、誠實改進。相反的,那些一開始就宣告失敗的、或是半途而廢的朋友們,除了技術部分沒學好之外,剩下的最主要的失敗原因(或是沒進步的原因),就是不寫交易紀錄,或是本來有寫紀錄但是後來荒廢的、或是做了紀錄但是沒檢討的、或是將紀錄隱瞞起來不給我過目以掩飾其不良企圖的……這些朋友們幾乎無一避免地都招致輸家的命運。為什麼?因為沒有紀律。沒有一慣的、有恆心的紀律。

  贏家為什麼這麼少,輸家為什麼這麼多?主要原因不是因為天資愚鈍,而是因為懶惰、輕忽、傲慢。

  這個問題,太嚴重了。很多朋友們讀了很多投資書籍,也讀得很辛苦,卻渾然不知交易紀錄的重要性!唉,真不知道該說什麼才好。
  這篇文章跟佛學也有很大關係,因為紀律就相當於戒律。很多人雖然接觸過很多佛經跟宗教儀式,但卻一點兒也不了解守戒的重要性!一天到晚吃喝玩樂、打屁聊天談些垃圾事,妄想幻想空想,一概俱全,賊心私心狂心,通通到齊;六根不淨,時時刻刻都在漏!這就是沒有紀律,不但不能修成正果,還可能會墮落,翻不了身。

~王力群 Randy Wang. 2008-10-1, Taipei 禮拜二 pm 10:42 起筆
2008-10-2, Taipei 禮拜三 am 4:50 寫完

*****

CHAPTER 2 THE LURE (AND THE DANGERS) OF TRADING第02章 交易的誘惑(和危險)

ATTRACTION
吸引


16。 1994年1月,有人邀請我到《期貨》雜誌在芝加哥舉辦的交易會議上演講。其中一次午餐時,我碰巧坐在一個大型的出版交易書的出版社的編輯旁邊。我們當時在隨便談話,話題是即使人們在其他行業很有成就,為何很少有人能交易成功。當時編輯問我,人們因為錯誤的原因進行交易算不算可能的答案。

  我得停下來想想。我同意很多人們交易的典型原因——操作、興奮、渴望成為英雄、通過賺錢引起別人的關注或是因為虧錢而自憐——但這樣會產生問題,最終會破壞交易者的成績和總體成功。

●王力群注:愈是渴望,就愈容易失控;小心過度的欲望,會害死人的!


17。交易的吸引力是非常根本,非常寬廣的。交易是一種活動,它給個人提供了無限的自由以自我展示,但是,這種自我展示的自由是和我們大部分的生活是矛盾的。
  當然了,這個編輯問我是什麼意思。我解釋說,在交易的環境裏,我們制定了所有的原則。這意味著我們表達自己的限制和局限是很少的。當然了,還是有些手續要辦的,比如如果想成為交易所的場內交易者是要辦手續的,如果想成為場外交易者,需要滿足基本的金融條件才能到經紀公司開戶。但是,一旦你開始交易了,幾乎沒有什麼能限制你。
  我繼續告訴他幾年前我參加的一個研討會上的例子。有人計算過,如果你綜合考慮債券期貨、債券期權和債券現貨,那麼會有80多億種價差組合。這時在加上你在觀察市場時做的決定,那麼交易的方法真的可以說是無限的。

●王力群注:市面上太多五花八門的操作組合了,但是超過八成以上都是中看不重用,而且很多都是藏毒,就好像攙了三聚氰胺的鮮奶。


18。編輯停下來想了一會兒,然後問:“為何在這個沒有限制的環境裏結果卻是持續的失敗呢?”我回答:“因為無限的可能和無限的自由在一起給個人造成了獨特和特殊的心理挑戰,只有少數人能夠應付這種心理挑戰。如果人們根本不知道這個問題,他們是無法克服這個問題的。”
  自由非常好。我們都希望能自由,為自由奮鬥,甚至渴望自由。但這並不意味著我們可以用不合適的心理在只有一點點限制,卻有可能嚴重傷害我們的市場中操作。

  不管每個人的交易背景多麼好,不管多麼聰明,不管在其他行業幹的多麼成功,都要做思想調整。
  我說的調整是指發展內部的心理結構,讓交易者創造可以自由做任何事和這種自由帶來的對金錢和心理的破壞之間的平衡。

●王力群注:股市是要追求操作賺錢以後的贏家自由,不是還沒成贏家就高喊操作自由,操作怎麼可以自由放縱呢?真是胡來!漫無限制的自由,誤導人、害死人!


19。發展心理結構是很困難的,尤其是你要形成的思想和你早就相信的思想有衝突的時候。但是對於想成為交易者的我們來說:我們早年生活中形成的思想會嚴重阻礙我們發展合適的思想結構。

  我們都出生在一定的社會環境中。社會環境(或社會),不管是家庭、城市、州或縣都包含了結構。社會結構包括原則、限制、範圍,還有一些列信念,這些信念成為行為規範,要求個人可以或不可以展現自己。再說了,大部分的社會結構限制在我們出生之前就有了。

  換句話說,在我們出生以前,大部分的管理個人表達的社會結構就已經存在並層層包圍了我們。
  很輕鬆地就可以看出為何社會結構的要求和個人自我表達的要求會衝突。任何想抓住交易藝術的人都會面對這個基本衝突。

●王力群注:我們被社會壓迫,所以我們想要"追求自由"跟"自我表達",但是這跟股市操作何干呢?市場才不會管我們的自由,因為市場才是老大!


THE DANGERS危險
20。在我們內心深處有潛在衝突的可能。我們出生時的社會結構也許或未必對我們內部直接的需求和興趣產生敏感。比如,也許你出生在極度競爭性的運動員家庭,但你對古典音樂或藝術特別有興趣。也許你天生有運動員的能力,但你對運動沒興趣。這是不是潛在的衝突?
  在典型的家庭裏,大部分成員都會給你施加壓力,讓你跟隨兄弟姐妹或父母的腳步。他們會力所能及地把自己的東西教給你,告訴你如何發揮最大潛能搞體育。他們反對你追求自己的興趣。你不想被他們抵制,你按照他們的意思做,但同時,雖然你接受並學習了成為運動員的所有東西,但你覺得按照他們的意思做感覺不對。問題是,你感覺你不是你自己。
  別人教我們要成為什麼人和我們內心深處的感覺根本不接近,所以導致衝突。我可以說很多人成長的家庭和文化環境給了他們很少獨特的客觀,不帶偏見的支持,所以他們不會表達自己。

  缺少這種支持並不是簡單的缺少鼓勵。它徹底地拒絕了我們用特殊方式表達自己。比如,讓我們看看普通現象:一個幼兒平生第一次注意到咖啡桌上我們叫做花瓶的“東西”。他很好奇,這意味著他的內部力量驅使他去體驗這個主題。從某種意義上說,就是這種力量在他的思想裏製造了一個真空,他必須用自己的興趣完成這個主題。所以,他特意地聚焦於這個花瓶,他從臥室爬到咖啡桌。當他到了那裏,他抓著桌邊想努力站起來。一隻手抓著桌子維持平衡,另一隻手伸出去體驗從未體驗過的東西。就在此時,他聽見屋內一聲尖叫:“不准碰那個東西!”
  小孩被嚇到了,跌坐在地上開始哭。很明顯,這是很普通的體驗,也是完全無法避免的。小孩絕對沒有概念是如何傷害自己的或花瓶這樣的東西有多貴。

  實際上,小孩必須學習什麼是安全、什麼是不安全和事物的價值,這是重要的課程。

  然而,有一些極度重要的心理波動起作用了,它影響了我們發展紀律和必要的專注的能力,所以我們以後就不能有效地交易。

●王力群注:小孩要必須學習什麼是安全、什麼是不安全的,難道在股市中的人就不需要學嗎?我們認為自己在股市中表現的像個成熟的大人嗎?還是像個暴躁的小孩?

21。如果我們表達自己的機會被拒絕了,或者我們被迫用自己非天生的選擇去表達自己,會怎麼樣?這種體驗會產生難過。難過暗示著不平衡。但究竟什麼是不平衡?如果要說不平衡,那麼就要先說什麼是平衡或是合適的。

  平衡就是在生活中我們內在的思想環境和外在的環境相對協調。
  換句話說,我們思想環境製造的需求和欲望都被外部環境滿足了。如果這兩種環境互相協調持續一致,我們內心就是平衡的,我們就感到滿足或快樂。如果這兩種不協調持續一致,我們就感覺不滿、憤怒、受挫或者通常叫做精神痛苦。
  那麼,為什麼得不到我們想要的,或我們特殊的表達自己的自由被拒絕了就會體驗精神痛苦呢?我個人的理論是:需求和欲望製造了思想真空。我們這個宇宙的自然傾向就是盡力填補任何空間(幾百年前的哲學家斯賓諾莎說:“自然厭惡真空”)。
  如果你用嘴吸出瓶子裏面的空氣,那麼你的舌頭和嘴唇就緊緊粘在瓶子上,因為我們製造了不平衡(真空),所以要填補這種不平衡。“需求是一切發明的母親 ”,這句話後面有什麼力量?這句話認同了產生思想真空是必然的,而宇宙就要填補這種感興趣的思想(前提是你的思想願意接受)。思想通過行動和表達滿足了這種需求。
  從這個角度說,在廣義上我們的思想環境像宇宙一樣工作。一旦我們有了需求或欲望,我們通過外部環境的體驗以填補真空。如果我們追求這個尋求和欲望的機會被拒絕了,就會讓我們覺得我們不完整,或缺少了什麼,這樣就導致我們感覺不平衡或精神痛苦(是不是在出生以後我們的思想就厭惡真空?)。
  當小孩還在玩玩具的時候把玩具拿走(不管你拿走的理由是多麼的好),普遍的反應就是精神痛苦。  當我們18歲時,我們已經在地球上生活了大概6570天。平均一天小孩要聽到多少次這樣的說話:  “不,不,不行。”  “你不能那樣做,你必須這樣做。”  “現在不行,讓我想想。”  “我會讓你知道的。”  “那不行。”  “你憑什麼以為你行?”  “你必須做,你沒有選擇。”  這是我們在成長過程中我們的自我表達被拒絕的少數漂亮方法。即使一天就聽到1,2次這樣的話,那麼當我們成人時,我們已經被拒絕了幾千次。
  我把這些體驗叫做“被拒絕的學習動力”——動力來自我們的內部需求,是我們最深處的自我,是自然選擇的過程。
  如果所有的動力被拒絕了,無法滿足,會如何?它們會消失嗎?如果用一定的方法協調,它們可以消失,方法有:我們做些什麼,或別人做些什麼以讓我們的思想環境恢復平衡。什麼會讓我們的思想環境恢復平衡?有一些技術技巧。對小孩來說,最自然的就是簡簡單單地哭。  哭就是自然機械系統(自然方式),以協調被拒絕,沒有被滿足的動力。科學研究者發現眼淚含有負離子。即使最原始的動力從沒有被實現過,如果讓自然選擇,哭會把我們思想裏的消極能量帶出來,讓我們恢復平衡。
  問題是在大部分時間,事情的發生都不會是自然的,而是被拒絕的動力永遠不會被實現(至少是我們小時候不會實現)。這就是為什麼大人不喜歡看見小孩哭(尤其是男孩),要盡力去阻止他哭。這就是為什麼大人不願意向小孩解釋為什麼他們要被迫去做自己不想做的事。即使大人願意嘗試,也不能保證他們能有效地協調不平衡。如果這些動力沒有被協調,會如何?  他們累積的結果是讓自己形成一系列上癮和強迫性的行為模式。

  簡單的原則是:我們成年後會對在小孩時被剝奪的東西上癮!!!

  比如,很多人喜歡被別人關注。我是說很多人會盡力吸引別人的注意力。原因要麼是他們小時候沒有得到足夠的關注,要麼是他們覺得重要,但沒人關注他們。不管是哪個原因,這種剝奪成為未解的情緒能量,逼迫他們想辦法以滿足這種沉溺上癮。

  我們搞明白這些不協調的,沒有實現的動力(我們每個人都有)是很重要的,因為它會影響我們在交易時保持專注、遵守紀律和實現持續一致性。

●王力群注:狗屁的"追求自由"爛藉口,原來是我們從童年時期就種下的病根,我們欲想逃脫別人給我們的束縛,反而愈被自己虛假的自我被綁住,嗚呼!


THE SAFEGUARDS安全措施
22。要想有效地交易,我們需要原則和限制以指導我們的行為。

  有很多交易的風險是無窮大。為了防止被傷害的可能,我們要通過建立特殊的思想紀律和認知的內部結構,以指導我們永遠按照自己的興趣做事。我們每個人必須有這種結構,因為和社會不同,市場是不同提供給我們的。
  當有買賣機會存在時,市場提供的結構就是行為模式。但這是結構的終點——用簡單的提示來表達。然而,從個人的角度來說,並沒有規定的原則來指導你的行為。在我們參與的任何活動中都沒有開始點,中間過程或結束點。
  這和深奧的心理暗示有重大區別。市場像河流一樣不斷地波動。它不會開始,停止或等待。即使市場收盤了,價格還在波動。沒有規定說哪天的開盤價必須等於前一天的收盤價。我們在社會中是無法學到這樣的本事,可以在“沒有限制”的環境裏有效操作。
●王力群注:表面上,股市沒有強迫性的規則,你要怎麼做,做長做短,隨便你;但是為了要賺錢,我們就必須遵守清規戒律!否則我必死無疑!!!


23。即使是賭博的內部結構也和交易完全不同,賭博的危險小了很多。比如,如果我們想玩21點,首先我們會決定用多少賭注或風險。根據這個遊戲的規則,我們要做這個選擇。如果我們不做選擇,我們就不玩。
  在交易中,沒有人(除了你自己)會迫使你提前衡量風險是多少。實際上,我們的環境是沒有任何限制的,所以在任何時刻任何事都有可能發生。只有持續一致的贏家才會在交易前衡量好風險。對於其他人來說,提前衡量風險迫使你面對每筆交易的可能結果這個現實,這意味著你可能是輸家。

  不管一筆交易看起來多麼好,持續的輸家會盡力避免這筆交易可能會虧損的現實。如果沒有外部結構迫使一般交易者改變思考模式,他就會受很多分析、解釋和歪曲邏輯的影響,去做肯定不會虧的交易,並以為提前衡量風險是沒有必要的。
  根據遊戲的過程及結果,所有的賭博都有具體的開始點、中間點和結束點。一旦你決定參與,你就不能改變主意——在這個過程中你在局內。交易則不一樣。在交易中,價格持續波動,根本沒有你想像的開始點,你想持續多長時間就能持續多長時間,如果你不想結束,它也不會結束。不管你是如何計畫的或怎麼想的,任何心裏因素都會成為交易因素,導致你分心,改變想法,變得害怕或過分自信:換句話說,導致你變得沒有原則,沒有意識。

●王力群注:市場會誘惑我們,讓我們愈來愈失去耐心、愈來愈失去規律,到最後,我們就失去了自律,變成了魔鬼。

24。賭博有正規的結束時間,它們迫使參與者成為活躍的輸家。如果你持續輸錢,你只要決定不賭了,你就不會輸錢了。每個賭局的結束就是一個新賭局的開始,你必須把手伸進口袋用更多的資產來冒險,或者把更多的籌碼推到桌子中間。
  交易沒有正式的結束點。市場不會讓你退出交易。除非你有合適的思想結構能讓你體面地退出交易,那麼你就是積極的輸家。這意味著,一旦你的交易不利,你自動終止虧損。你甚至不用再觀察了。你僅僅是忽略了環境,市場你幫你拿到屬於你的東西——甚至更多。
  交易有很多矛盾的地方,其中一個是它同時提供了禮物和詛咒。禮物是,也許這是有生以來我們第一次能完全控制所有的事。詛咒是,沒有外部的原則或限制以指導我們的行為。

  如果我們想發展一些衡量持續一致性成功的東西,交易環境的無限制的特點要求我們用一定程度的克制和自控來面對。

  指導我們行為的結構來自我們的思想,是下意識的自由意識。這樣就產生了很多問題。

●王力群注:股市裡,做業務的都希望你繼續賭下去,所以沒有人會約束你、沒有人會阻止你隨便亂做!我們必須自己給自己制定規則,我們必須自律!我們不要被來自於下意識的自由意識所玩弄!

PROBLEM: The unwillingness to Create Rules問題:不願意制定原則
25。我從沒見過不拒絕制定原則的對交易感興趣的人。這種拒絕不是那麼明顯。相反,通常很微妙。我們同意原則很有用,但我們都沒有意願按照建議去做。這拒絕很強烈,他有邏輯原因。
  大部分人根據自己的選擇,通過社會教育的方式給了我們大部分的思想結構。

  換句話說,它是灌輸給我們的,不是我們的思想自己產生的。這是很重要的區別。在給我們灌輸結構的過程中,很多我們天生的動力、表達和通過直接體驗學習自然都被拒絕了。很多被拒絕的動力永遠不會被實現,但在我們體內存在,成為受挫、憤怒、失望、罪過甚至是憎惡。
  這些消極感情的累積會迫使我們內部精神環境變化,導致的結果是,我們不能自由自在地做自己想做的事。
  換句話說,我們剛開始被吸引來交易的原因——無限自我表達的自由!——和我們自然地拒絕制定合適地指導我們行為的原則和限制是同樣的原因。就好像是我們發現了一個烏托邦,在裏面有絕對的自由,然後有人拍著你的肩膀說:“嘿,你要制定原則,不僅如此,你還要有紀律去遵守它們。”
  需要原則的需求很合理,但是當我們大部分時間都在盡力脫離原則的時候,確實沒有動力去制定原則。一般需要承受很多痛苦和折磨才能從我們自身的拒絕中突破,然後去建立交易王國所需要的條理性、持續一致性、還要反映審慎的資金管理原則。

●王力群注:股市裡,不遵守紀律的人,等於自己來送死。你如果喜歡虧錢,沒有人可以阻止你。

PROBLEM: Failure to Take Responsibility問題:不負責任
26。記住,如果我們不開始學習交易,就什麼都不會發生。然而,交易開始以後,我們想要多久就有多久;如果我們不想停止,它就不會停。所有的開始點,中間過程和結束點都是我們對手頭資訊的解讀並按照自己的解讀行動。

  現在,也許我們想自由地做選擇,但這並不意味著我們已經準備好了,願意對結果負責。對自己的解讀和行動結果還沒有負責態度的交易者會進入兩難境地:一個人如何進行完全自由的選擇,同時如果所做的選擇導致的結果是自己不想要的,該如何推卸責任?

●王力群注:股市裡,太多人完全不知道紀律,然後就進去瞎混,等於自我毀滅,或者是在造孽。

27。交易的現實就是這麼難,如果你想產生持續一致性,你必須從這個基礎開始,無論結果是什麼,你完全負起責任。

  在決定成為交易者之前,只有少數人追求這種責任。避免負責任的交易風格就是一心追求任意性。我把任意交易定義為計畫糟糕的交易或根本沒有計劃的交易。考慮到市場有無限的變數,這種方法就是沒有條理性,這樣你就無法知道什麼是持續一致性的基礎,什麼不是持續一致性的基礎。
  任意就是不負責任的無結構自由。當我們沒有做好計畫就交易時,會面對無限的變數,很容易就把交易變成了我們的喜好(因為有一些現成的方法)。同時,如果交易結果不是我們想像的那樣,可以很輕鬆地逃避責任(因為總是有我們不知道變數,我們無法提前考量)。
  如果市場的行為真的是隨機的,那麼產生持續一致性真的困難。如果不可能實現持續一致性,那麼我們就不必負責任。這個邏輯的問題是我們在市場的親身體驗告訴我們有不同的地方。同樣的行為模式一次又一次地發生。即使每個模式的結果是隨即的,一系列模式的結果是持續一致的(有可靠的統計資料)。這是似是而非的,但交易者可以通過紀律、條理和持續一致的方法來實現持續一致性。

●王力群注:任意自己胡作非為,放縱自己亂做,不負責任的後果就是所有的惡報自己終將會完全承受!天理昭彰啊!

28。我和無數交易者溝通,他們願意花幾個小時分析市場,為第二天做交易計畫。然而他們卻沒有按照計畫去執行,而是做了其他原先沒計劃要做的交易。他們做的其他交易通常是根據朋友或經紀人的消息。我可以說,他們原先計畫的,但沒有實行的交易通常是很棒的機會。

  這是典型的失敗案例,說明為什麼我們容易受沒有結構的,隨機的交易影響——因為我們不想負責任。

●王力群注:做了計畫卻沒去執行,為什麼?因為想要逃避責任!——愚昧。做計劃不是敷衍了事,而是對自己負責任。

29。當我們自己交易時,我們有創造性的能力在傍邊伺候著,我們自己很快就知道我們的想法好不好。對於不滿意的結果,為其辯護是困難的。另外一面,當我們進行了沒有計劃,任意的交易,可以簡單地通過責怪朋友或經紀人的壞主意來推卸責任。
  還有一些其他東西讓你輕鬆地逃避責任,那就是任意更改交易的結構性。

  事實上任何一筆交易都有可能成為賺錢的,甚至是大賺。不管你是偉大的分析師,還是懶惰的人,不管你是否願意負責任,賺大錢的交易會發生在你身上。要想成為持續一致的贏家,努力形成有紀律的方法是必須的。

●王力群注:做了計畫以後,臨時又去胡亂變更——愚昧——陣前換將,兵家大忌!


PROBLEM: Addiction to Random Rewards問題:對隨機的回報上癮!30。有人用猴子做了研究,以觀察隨機回報對心理的影響。比如,如果你教猴子完成任務,只要任務完成了就給它好處,猴子很快就把努力和特定的結果聯繫起來。如果猴子完成了任務,你不給它回報,只要很短的時間猴子就不會去完成任務了。它已經知道是沒有回報的,它就不會再浪費精力了。
  然而,如果你採用隨機的方式回報猴子,猴子的反應是不同的。當你停止回報猴子,猴子也不知道是否下次完成了任務有回報。每次回報都成了驚喜。結果,從猴子的角度來看,沒有理由不完成任務。即使沒有回報,猴子也要繼續完成任務。有些猴子會永遠做下去。

●王力群注:隨機性是一種陷阱、是騙局!要小心!猴仔會受騙,我們人類也會被隨機性所愚弄!


31。我不明白為何我們會受隨即回報的影響。如果必須猜一下,我想可能和過度興奮有關係——當我們體驗了意外的驚喜時大腦釋放的化學物質。如果回報是隨機的,我們永遠不知道何時得到回報,很自然就極力等待體驗下一次驚喜的美好感覺。(這真糟糕!)

  另外一面,當我們等待不會來的結果時,我們感到失望和糟糕。如果我們再做一次,得到了同樣的失望結果,我們不太可能繼續做讓我們感情痛苦的事。
  上癮的問題會導致我們處於“沒有選擇”的混亂狀態。到了一定程度上癮控制了我們的思想,我們的焦點和努力都是為了上癮這個目標。其他時間可以滿足其他需求(比如要相信自己,不要用太多的資金去冒險)的可能被忽略被放棄了。我們沒有任何能力,只好滿足上癮。

  對隨機的回報上癮是交易者特別麻煩的事,因為它阻礙了形成思想結構,實現持續一致性。

●王力群注:不要被隨機的陷阱給騙了!它會一直引誘我們呆呆地去亂做!隨機性會毀掉我們的紀律!

PROBLEM: External versus Internal Control
問題:外部控制對抗內部控制
32。我們的教育被設計成在社會環境中起作用,這意味著我們得到的思想策略,想法和欲望都和社會掛鈎。我們不但學會了互相依靠滿足了我們自己無法實現的需求、需要和欲望,而且在這個過程中我們學到了社會上的控制和管理技術,所以會誤以為別人都和我們一樣。

●王力群注:我們被訓練成社會裡的一個小螺絲釘!我們或多或少都被訓練出奴性!這很可怕,我們誤以為金融市場也適用這一套規矩,啥規矩?群眾互相依賴,到最後變成盲從,一致性的順從與複製。可悲!


33。市場看起來像社會,因為裏面有很多人,但實際不是的。如果在現代社會,我們學習互相依靠以滿足基本需求,那麼市場環境(即使它存在于現代社會)的特點就是心理雜亂,每個人都是為了自己。
  我們不但不能指望市場為我們做什麼,而且還特別難控制市場。如果我們通過學習如何控制和應付我們的環境實現了有效地滿足我們的需求、願望和欲望,但突然發現我們處於一個環境,這個環境對於我們認為重要的東西採取不知道、不關心或不理睬的態度,我們該怎麼辦?
  很多成功人士在交易時慘敗的一個主要原因是:他們誤以為他們可以用自己在別的領域的成功經驗能力去控制市場,以及他們自己。

  從某種程度上說,我們都學到了或形成了一些技術,讓外部環境和我們的思想(內部)環境協調持續一致。問題是這些技術和市場都不搭配。市場不理會你的控制和應付(除非你是很大的大戶)。
  然而,對於市場訊息,我們可以像控制我們的行為一樣控制我們的認知和理解。我們不需要控制周圍環境讓它們適應我們的想法,我們可以學習如何控制自己。這樣我們就可以用最客觀的方法認知資訊並組織我們的思想環境,這樣我們就能用最有利的方式操作。

●王力群注:如果我們遵守紀律,就可以從清規戒律中磨練出高超的技術與堅韌的心智!操作者夢寐以求的卓越的操盤能力,是在嚴格的軍紀下被磨練出來的。沒有經過嚴格的訓練,就沒有優秀的戰士。優秀的戰士是適應惡劣的環境,而不是妄想控制他周邊的惡劣環境。
[第2章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