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5月28日 星期三

股市概念(50):莫尼斯·帕波萊的投資哲學&推薦書單[轉載]

股市概念(50):


【莫尼斯·帕波萊的投資哲學&推薦書單[轉載]】



注意,他的書單很有意思,我第一次看到基本派的高手書單開的這麼全!!!真是罕見!!



~王力群RandyWang.2008-05-28,Taipei 早晨.8:50


--------------------------------------------------------------------------------


對沖基金經理人莫尼斯·帕波萊的投資哲學&推薦書單[轉載]

雷蒙 編譯


  莫尼斯·帕波萊,42歲,出生於印度,1997年賣掉了自己創建的軟體公司,同期對價值投資產生了濃厚的興趣。1999年他寫信給巴菲特要求為他工作,聲稱可以不拿報酬,但遭到巴菲特的拒絕。

  這讓人想起巴菲特求職于他的老師葛拉漢而不得的情景。帕波萊遂于同年創建了自己的對沖基金——加州爾灣,規模為1億美元。經過近8年的運作,基金規模已達到6億美元。

  帕波萊的投資理念和巴菲特現在的理念有一些相近,即買進已經壯大了的但還不是太大的中型公司,這些公司過去必須有過驕人的成績。由於基金的規模相對較小,可以買入一些小市值的股票,而這些股票在遭受到暫時的負面消息的影響時,很容易在投資者反應過度的情況下非理性定價。

  帕波萊信奉自下而上的[價值投資]理念和[集中持倉]原則,不花時間在宏觀經濟方面的問題上,也不考慮利用市場波動所提供的機會。對於此類問題,他禮貌地答道:也許應該問問學者。

  帕波萊自認為而且現在也被人稱作是巴菲特的門徒,由於現在基金網站不再對公眾開放,無法閱讀其給投資人的報告。但據看過報告的人介紹,其寫作風格類似於巴菲特的合夥公司時期的風格。

  帕波萊對巴菲特充滿了感激之情,為了對巴菲特的慈善事業表示支持,為獲得與巴菲特共進午餐的機會並對巴菲特當面表示感謝,帕波萊曾先後四次出價數十萬美元在eBay上競拍,前三次都未能如願。但有志者事竟成,2007年帕波萊終於以65萬美元拍得與巴菲特共進午餐的機會。

  帕波萊現在已經寫過三本書,其中第三本書《TheDhandhoInvestor》目前已登上了亞馬遜(Amazon.com)的最暢銷書排行榜。

  帕波萊處事冷靜,自信耐心,他知道自己的能力極限,在他擅長的領域中,他將繼續證明為什麼他是最好的。



◎投資理念

  帕波萊的投資理念沒有多少屬於自己的原創(至少從目前已知的情況來看是如此),他自稱是偉大投資人(巴菲特)的盲目模仿者,運用舊時代的方法在這個新的、不一樣的現代進行投資。但同時帕波萊也認為其實什麼都未曾改變,1美元還是1美元。如果能用50美分買下它,你終將賺錢。

  儘管帕波萊沒有什麼獨創的理論,但他運用巧妙,這真讓人們欽佩。他的成功從一個側面證實了巴菲特所說的,如果他現在管理100萬的基金,每年能增長50%。

  但不管怎樣,還是介紹一下,帕波萊眼中的投資是怎麼一回事。



◎如何分析公司



  在變化緩慢的行業中尋找業務簡單的公司。當那些機會自己跳到你面前時,試著研究這家公司。不需要知道有關這個企業和行業的所有事,只須找出這個企業的長處和短處即可。

  帕波萊以汽車座椅製造商Lear為例,投資人不必假裝理解Lear的日常運作,而是要分析年報並發現Lear是行業領袖,它在汽車製造業的自然興衰週期中保持著相對的獨立性。





◎買入持有vs頻繁交易



  帕波萊認為:今日之巴菲特和早期巴菲特的不同之處在於:早期的巴菲特可以相當頻繁地交易證券,為什麼?他的資產規模允許他這麼做。當你只管理100萬或1億基金時,很容易在倉位間跳進跳出,那時巴菲特的主意比現金多。現在的情況正好相反——巴菲特的現金比主意多,一個100萬的投資對伯克夏的組合影響太小以至於變得對他毫無意義。

  當投資人持有的股票被嚴重高估時是否該賣掉並等待價格回落到一個合理的位置?儘管這時公司的基本面沒有發生變化,這個問題困擾著投資人。

  當公司被高估時,你是否應該賣掉?帕波萊認為這取決於你的目的,如果你想長期投資,並且滿足于獲得適當超越市場的回報(如15%對比S&P的11%),你可以買入並持有。如果你想長期地大大超越市場,你需要一些標價50美分的1美元,當它們漲到90美分、1美元時就賣掉,然後接著發現更多的50美分的1美元。

  兩種戰略在伯仲之間,問題的關鍵是為了獲得高回報你打算工作得多辛苦?你工作得越努力,潛在的回報就越高。





◎公司價值=現金流折現?
  

  帕波萊同意公司的價值是在公司的存續期內所能產生的全部現金的折現,有時價值體現在未來股東的盈利上,有時價值是體現在資產上的。這取決於不同的情況。

  帕波萊以Tesoro公司為例,這家公司的股票在5年中從7美元到0.8美元再到46美元。帕波萊以4.5美元買入,卻以3美元賣掉了。一年後,這家公司以4倍於他買入的價格在交易。

  Tesoro在5美元時是傻瓜資產,看看2001年的財務報表,誰-都會發現Tesoro資產分拆來看大約值16美元/每股,而那時的價格連它的一半都不到。當然,Tesoro沒有分拆——至少當時沒有。通過這次教訓,帕波萊意識到公司價值至少是它的資產價值或者是資產可能產生的現金的折現。
  



◎市場雜訊



  帕波萊認為:絕大多數的盈利預測和大多數關於市場的新聞都是垃圾,由於傳統的投資方法太浪費你的時間和金錢,亟需改變這種投資觀念。

  如果以50美分買入1美元的資產,不管是基於真實資產還是未來現金抑或是兼而有之,你已在遊戲中處於領先地位。不論分析師說什麼或是利率升跌,你早已為之留好了安全空間,因此你是安全的。

  什麼將危及你的投資?只可能是公司的價值下降,也許你會發現最終你用50美分買入了50美分的企業。雜訊無法做到這一點,只有微觀的事件才能影響你的公司。





◎關於黃金、商品和複雜企業




  帕波萊認為投資人應該像火星人那樣思考,俯瞰地球,通過觀察人類的投資,火星人能明白多少?他能很清楚強生在做什麼,對可口可樂也能明白。但一個火星人對黃金投資或Google等快速變化中的複雜企業能明白多少?

  火星人能明白我們把黃金從地裏挖出來,弄乾淨,再埋回地裏嗎?當然,其中一些黃金被用在黃金飾品和其他用途上了,但其中的大多數,我們並沒有用它們做什麼。價值在哪里?

  面對大多數企業,在我們分解公司並試圖理解它之前,我們跟火星人一樣無知。我不能理解黑石,就是說我不能理解一家公司的核心戰略是尋找利潤,而其本身卻不擁有核心企業。




◎收益與波動



  帕波萊認為投資人無法控制市場,我們只能控制我們自己,讓市場做它的事。在2002年某一時刻,基金在3個月內損失了40%。如果你在基金下跌前的高峰階段加入,你將獲得年均25%的複合增長。而如果你在低谷時買入基金,你將獲得年均40%的複合增長。

  波動並不意味著風險。波動創造機會。



◎帕波萊投資組合的組織原則:



●沒有一個行業或板塊在組合佔有過高的比重。

●公司業務間沒有很強的關聯性,避免連鎖反應。

●一個行業中只選一家最好的和最瞭解的公司。

●用伯克夏的股票代替現金。伯克夏的股票更安全,收益也高。

  帕波萊的投資組合1999-2007年的年複利增長了29%,同期道指增長了4%多一點,在4,000多隻基金中排名第三(第一名ING Russia Fund為38.4%,第二名BlackRock Global Resources Fund為29.5%)。



◎帕波萊經-常閱讀的報刊

1、巴倫(Barron's)
2、商業週刊(Business Week)
3、福布斯(Forbes)
4、財富(Fortune)
5、紐約時代週刊(The Sunday New York Times)
6、傑出投資者文摘(Outstanding Investor Digest)
7、印度矽谷(Silicon India)
8、華爾街日報(The Wall Street Journal)
9、價值線上(Value Line)
10、組合報告(Portfolio Reports)


◎帕波萊推薦書單


有關投資和資本分配的書


1. Aimr Performance Presentation Standard 1997 by Aimr(Author)
Aimr 成果描述標準1997
(Aimr 即Association for Investment Management and Research,投資管理和研究協會)

2、 Distressed Securities : Analyzing and Evaluating Market Potential and Investment Risk by Edward I. Altman
問題證券:分析和評估市場潛力和投資風險  愛德華·阿爾特曼

3、 Investing in Junk Bonds: Inside the High Yield Debt Market by Edward I. Altman, Scott A. Nammacher
垃圾債券投資:高收益債券市場的內幕     愛德華·阿爾特曼

4、 Valuegrowth Investing by Glen Arnold
價值成長投資 格蘭·阿諾德

5、 High Yield Bonds: Market Structure, Portfolio Management, and Credit Risk Modeling by Theodore M. Barnhill, William F. Maxwell, Mark R. Shenkman
高收益債券:市場結構,組合管理和信用風險模組化
    Theodore M. Barnhill, 威廉·姆麥斯威爾,馬克·森庫曼

6、 Baruch: My Own Story by Bernard Baruch
巴魯克:我自己的故事     伯納德·巴魯克

7、 Wealthy and Wise: Secrets About Money by Neuberger Berman, Heidi L. Steiger
財富和智慧:關於金錢的秘密  紐伯格·伯曼,海蒂·斯泰格

8、 Analysis of Financial Statements by Leopold A. Bernstein, John J. Wild
財務術語分析 Leopold A. Bernstein, John J. Wild

9、 Against the Gods: The Remarkable Story of Risk by Peter L. Bernstein
與天為敵:風險探索傳奇    彼得·伯恩斯坦

10、 Corporate Bankruptcy : Economic and Legal Perspectives by Jagdeep S. Bhandari(Editor), Lawrence A. Weiss(Editor), Barry E. Adler(Editor)
公司破產:經濟和法律的視角   Jagdeep S. Bhandari,勞倫斯·韋思,巴里·阿德勒

11、 Common Sense on Mutual Funds by John C. Bogle
共同基金常識                  約翰·伯格
(Wonderful Book. I highly recommend all of John Bogle's writings to any investor. John's views are strongly grounded with both theory and extensive empirical data.)
( 帕波萊評:精彩的書。推薦所有伯格寫的書。伯格的觀點總是有理論和大量的經驗資料支撐)

12、 John Bogle on Investing by John C. Bogle
伯格投資                    約翰·伯格

13、 Bankruptcy Investing : How to Profit from Distressed Companies by Ben Branch, Hugh Ray
危機投資:如何在問題公司中賺錢    本·布朗齊,胡奇·瑞

14、 Investment Titans: Investment Insights from the Minds that Move Wall Street by Jonathan Burton
投資巨人:推動華爾街的投資理念 喬納森·波頓

15、 Buffettology by Mary Buffett and David Clark
巴菲特原則         瑪莉·巴菲特,大衛·克拉克
(Buffett does not endorse this book. It misses out on the extensive Special Situations/Workouts that Buffett continues to invest in. It's a good book to get started on Buffett's investment approach, but not one to use as the ultimate guide).
( 帕波萊評:巴菲特並不認可這本書。該書遺漏大量的巴菲特投資。但它可以作為巴菲特投資方法的啟蒙書,但不能作為手冊。)

16、 A Money Mind at Ninety by Philip Carret
90歲老人的金錢觀              菲力浦·卡雷特

17、 The Art of Speculation by Philip Carret
投機的藝術                菲力浦·卡雷特

18、 Investing with the Hedge Fund Giants: Profits Whether Markets Rise or Fall by Beverly Chandler
跟隨對沖基金明星投資:在市場漲跌中都賺錢           
                     貝弗莉·科特勒

19、 The House of Morgan: An American Banking Dynasty and the Rise of Modern Finance by Ron Chernow
摩根財團:美國銀行業的王朝和現代金融的興起
                      羅尼·切諾

20、 The Richest Man in Babylon by George S. Clason
巴比倫富翁的秘密              喬治·克拉森

21、 Valuation: Measuring and Managing the Value of Companies by Tom Copeland, Tim Koller, and Jack Murrin
估值:測量和管理企業的價值           
          湯姆·庫伯蘭德, 迪姆·柯勒和傑克·穆林

22、 Security Analysis by Sidney Cottle
證券分析                西德尼·考特勒

23、 The Essays of Warren Buffett: Lessons for Corporate America by Professor Lawrence Cunningham
巴菲特致股東的信:股份公司教程     勞倫斯·卡寧漢
(The only book on Buffett endorsed by him. It's a good book to pick up after having read the last 20 years of letters to shareholders. He did a terrific job.)
(帕波萊評:只有這本書是巴菲特認可的。如果讀過巴菲特過去20年寫給股東的信,那麼這是一個不錯的選擇。作者作了一項大量的工作。)

24、 How to Think Like Benjamin Graham and Invest Like Warren Buffett by Professor Lawrence Cunningham
向葛拉漢學思考,向巴菲特學投資    勞倫斯·卡寧漢

25、 Conversations from the Warren Buffet Symposium; Cardozo Law Review, Vol. 19; Numbers 1-2; Sept.-Nov. 1997. Edited by Lawrence A. Cunningham
華倫·巴菲特酒會上交談
                     勞倫斯·卡寧漢

26、Outsmarting the Smart Money: Understand How Markets Really Work and Win the Wealth Game by Lawrence A. Cunningham
戰勝聰明的錢:理解市場是如何運轉的並贏得財富遊戲的勝利
                     勞倫斯·卡寧漢

27、 Triumph of the Optimists: 101 Years of Global Investment Returns by Elroy Dimson, Paul Marsh, Mike Staunton
樂觀者的勝利:101年全球投資回報  愛羅伊·蒂蒙森,波爾·瑪什

28、 Finance Just in Time: Understanding the Key to Business and Investment Before It's Too Late by Hugo Dixon
及時融資:理解企業的關鍵,及時投資     胡戈·迪克松

29、 Point and Figure Charting by Thomas J. Dorsey
點和圖表                 湯瑪斯·道奇
(I'm not a chartist and this book didn't help me get excited about charting.)
(帕波萊評:我不是一個圖形派,這本書也沒有引起我對圖形的興奮。)

30、 Contrarian Investment Strategies : The Next Generation : Beat the Market by Going Against the Crowd by David N. Dreman
反向投資策略:升級版:與大眾逆行來戰勝市場
                     大衛·德萊曼

31、 Contrarian investment strategy : the psychology of stock market success by David Dreman
反向投資策略: 股票市場成功的心理
                      大衛·德萊曼

32、 Tomorrow's Gold: Asia's Age of Discovery by Marc Faber
明天的金子:探險者的亞洲時代         馬克·法伯

33、 Why Smart Executives Fail: And What You Can Learn from Their Mistakes by Sydney Finkelstein
聰明的執行官為什麼失敗:你能從中學到什麼           
                  西德尼·芬庫斯坦因

34、 Common Stocks and Uncommon Profits by Philip Fisher
普通股,不普通的利潤           菲力浦·費雪

35、 Developing an Investment Philosophy by Philip Fisher
投資哲學的拓展              菲力浦·費雪

36、 Conservative Investors Sleep Well by Philip A. Fisher
保守的投資人夜夜安枕           菲力浦·費雪

37、 The Way to Wealth by Benjamin Franklin
通向財富之路             本傑明·佛蘭克林

38、 Bulls Make Money, Bears Make Money, Pigs Get Slaughtered: Wall Street Truisms that Stand the Test of Time by Anthony M. Gallea
牛賺錢,熊賺錢,只有豬被宰了
                     安東尼·蓋裏

39、 Fundamentals of Investing by Lawrence J. Gitman and Michael D. Joehnk
投資基礎            勞倫斯·吉特曼,邁克爾·喬恩科

40、 The Secret Code of the Superior Investor: How to Be a Long-Term Winner in a Short-Term World by James K. Glassman
超級投資者的密碼:如何在變化的世界裏成為長期贏家
                     詹姆斯·哥拉斯曼

41、 Benjamin Graham: The Memoirs of the Dean of Wall Street by Benjamin Graham
班傑明·葛拉漢:華爾街教父的自傳   班傑明·葛拉漢

42、 The Intelligent Investor: A Book of Practical Counsel by Benjamin Graham
聰明的投資人              班傑明·葛拉漢
(Wonderful Book. There is a lot of terrific data in this book. Needs to be read slowly and carefully - and then re-read. Strongly recommended).
(帕波萊評:精彩的書。有大量的資料。需要慢慢地,仔細地讀,然後再重讀。強烈推薦)

43、 The Interpretation of Financial Statements by Benjamin Graham (1937 Edition)
財務術語解釋(1937版)         班傑明·葛拉漢

44、 Security Analysis by Benjamin Graham and David Dodd (1934 Edition)
證券分析(1934版)     班傑明·葛拉漢; 大衛·多得
(Make sure you read the 1934 edition. It is a terrific work and should be digested slowly).
(帕波萊評:確定你讀的是1934年版。它是本厚書,得慢慢挖掘)

45、 Security Analysis: The Classic 1940 Edition by Benjamin Graham, David Dodd
證券分析:1940經典版                     
              班傑明·葛拉漢; 大衛·多德

46、 Storage and Stability by Benjamin Graham
儲備與穩定               班傑明·葛拉漢

47、 World Commodities and World Currency by Benjamin Graham (1944 Edition)
世界商品和世界貨幣(1944版)
                     班傑明·葛拉漢

48、 The Rediscovered Benjamin Graham : Selected Writings of the Wall Street Legend by Benjamin Graham, Janet Lowe (Compiler)
班傑明·葛拉漢再認識:華爾街傳奇文摘
             班傑明·葛拉漢,珍妮特·洛爾(編譯)

49、 China's Stockmarket: A Guide to Its Progress, Players and Prospects (The Economist Series) by Stephen Green
中國股票市場指南:它的歷程,玩家和前景   斯泰芬·格林

50、 You Can Be a Stock Market Genius (Even if you're not too smart!) by Joel Greenblatt
你也能成為選股天才            喬·格林布賴特

51、 Value Investing: From Graham to Buffett and Beyond by Bruce C.N. Greenwald
價值投資:從葛拉漢到巴菲特再到超越   布魯斯·格林伍德

52、 The Essential Buffett by Robert G. Hagstrom
巴菲特的精華              羅伯特·哈格斯特朗
(I recommend all of Hagstrom's books on Buffet. One should read them in sequence - "The Warren Buffett Way" followed by "The Warren Buffett Portfolio" followed by "Latticework" and finally "The Essential Buffett)".
(帕波萊評:推薦所有哈格斯特朗寫的書。按這樣的順序:《巴菲特投資之路》,《巴菲特投資組合》,再到《投資的格柵理論》,最後是《巴菲特的精華》)

53、 Latticework by Robert G. Hagstrom
從牛頓、達爾文到巴菲特:投資的格柵理論 羅伯特·哈格斯特朗

54、 The Warren Buffett Portfolio by Robert G. Hagstrom
巴菲特投資組合             羅伯特·哈格斯特朗

55、 The Warren Buffett Way by Robert G. Hagstrom, Jr.
巴菲特投資之路             羅伯特·哈格斯特朗

56、 The Detective and The Investor: Uncovering Investment Techniques from the Legendary Sleuths by Robert G. Hagstrom
偵探和投資人              羅伯特·哈格斯特朗

57、 Beast on Wall Street by Robert A. Haugen
華爾街野獸                  羅伯特·哈根

58、 The Inefficient Stock Market by Robert A. Haugen
非有效市場                  羅伯特·哈根

59、 The New Finance by Robert A. Haugen
新財務                    羅伯特·哈根

60、 Business Masterminds: Warren Buffett by Robert Heller
企業主人思維                 羅伯特·海勒

61、 Introduction to Financial Accounting (7th Edition) by Charles T. Horngren, Gary L. Sundem, John A. Elliott
財務會計介紹(第7版)查理·豪恩格恩,蓋伊·桑德,約翰·埃裏奧特

62、 Trendwatching: Don't be Fooled by the Next Investment Fad, Mania, or Bubble by Ron Insana
趨勢觀察:避免被下一個流行概念,瘋狂或泡沫愚弄
                        羅尼·以薩那

63、Soros: The Life and Times of a Messianic Billionaire by Michael T. Kaufman
索羅斯:以救世主自居的億萬富翁的生活
                        邁克爾·庫夫曼

64、Value Investing With the Masters: Revealing Interviews With 20 Market-Beating Managers Who Have Stood the Test of Time by Kirk Kazanjian
與大師一起投資:20位經過時間考驗的戰勝市場的經理的面談 科克·卡贊晉

65、Annals of Investing: Steve Forbes vs. Warren Buffett by Robert V. Keeley
投資記錄:富比世和巴菲特           羅伯特·凱利

66、 Of Permanent Value: The Story of Warren Buffett by Andrew Kilpatrick (1994 Edition)
永恆的價值:沃倫·巴菲特的故事(1994)  安迪·基爾派翠克

67、 The Warren Buffett: The Good Guy of Wall Street by Andrew Kilpatrick
華倫·巴菲特:華爾街的好人        安迪·基爾派翠克

68、Of Permanent Value: The Story of Warren Buffett by Andrew Kilpatrick (1998 Edition)
安迪·基爾派翠克所著的《永恆的價值:巴菲特的故事》(1998版)

69、 Rich Dad, Poor Dad by Robert T. Kiyosaki
窮爸爸,富爸爸                羅伯特·清崎
(This is a quick read and a good read as an eye-opener. I don't agree to with some of his stuff, but have no argument with what he calls an asset and a liability).
(帕波萊評:對新手來說是比本好書,容易閱讀。我不同意他的一些觀點,但同意作者關於資產與負債的定義。)

70、 Retire Young, Retire Rich by Robert T. Kiyosaki, Sharon L. Lechter(Contributor)
年輕富裕退休            羅伯特·清崎, 莎拉·萊琪特

71、Margin of Safety : Risk-Averse Value Investing Strategies for the Thoughtful Investor by Seth A. Klarman
安全邊際:思想型投資者的反風險價值投資策略   塞斯·柯拉曼

72、The Wealth and Poverty of Nations by David S. Landes
新國富論              大衛·蘭德斯
(Good book with some great insights)
(帕波萊評:有著深刻見解的好書)

73、Bulls, Bears and Brains: Investing with the Best and Brightest of the Financial Internet by Adam Leitzes, Joshua Solan
牛,熊和腦袋:與最好的、最敏捷的財務網站一起投資
                亞當·烈特澤斯,約書亞·蘇蘭

74、Moneyball: The Art of Winning an Unfair Game by Michael Lewis
魔球:贏得不公平遊戲的藝術    邁克爾·路易斯

75、Benjamin Graham on Value Investing: Lessons from the Dean of Wall Street by Janet Lowe
班傑明·葛拉漢的價值投資:來自華爾街教父的課程
                         珍妮特·洛爾

76、The Man Who Beats the S&P: Investing with Bill Miller by Janet Lowe
擊敗標普的人:與比爾·米勒一起投資       珍妮特·洛爾

77、Damn Right! Behind the Scenes With Berkshire Hathaway Billionare Charlie Munger by Janet Lowe
查理·芒格傳                  珍妮特·洛爾
(Great book. Highly Recommended)
(帕波萊評:好書,積極推薦)

78、Value Investing Made Easy by Janet Lowe
價值投資讓事情變得容易
                         珍妮特·洛爾

79、Warren Buffett Speaks - Wit and Wisdom of the World's Greatest Investor by Janet Lowe
華倫·巴菲特講話:世界上最偉大投資人的智慧和風趣
                         珍妮特·洛爾

80、When Genius Failed: The Rise and Fall of Long-Term Capital Management by Roger Lowenstein
賭金者:長期資本管理公司的升騰和隕落
                      羅格·洛文斯坦

81、The Making of an American Capitalist by Roger Lowenstein
巴菲特:一個美國資本家的崛起       羅格·洛文斯坦

82、Beating the Street by Peter Lynch
戰勝華爾街               彼得·林奇
(I strongly recommend all of Peter Lynch's book esp. this one and One up on Wall Street.)
(帕波萊評:強烈推薦林奇的書。這本和《華爾街崛起》)

83、One up on Wall Street by Peter Lynch
華爾街崛起(選股戰略)         彼得·林奇


84、A Random Walk Down Wall Street by Burton Malkiel
華爾街隨機漫步               波頓·麥基爾

85、An Essay on the Principle of Population by Thomas Malthus
人口理論隨筆               湯瑪斯·馬爾薩斯

86、The Warren Buffett CEO: Secrets from the Berkshire Hathaway Managers by Robert P. Miles
華倫·巴菲特的CEO :來自伯克夏·哈撒韋經理層的秘密
                      羅伯特·邁勒斯

87、Standard and Poor's Stock and Bond Guide 2002 by Alan J. Miller(Introduction)
標普股票和債券指南2002

88、Standard & Poor's MidCap 400 Guide 2002 by Standard, Poor's(Editor), Alan J. Miller(Introduction)
標普400中等市值股票指南2002

89、Standard & Poor's 500 Guide 2002 by Standard, Poor's (Editor), Alan J. Miller (Introduction)
標普500指南2002

90、Beyond Wall Street: The Art of Investing by S.L. Mintz
超越華爾街:投資藝術        S·L·邁特

91、John Neff on Investing by John Neff with S.L. Mintz
約翰·內夫談投資         約翰·內夫 ,S·L·邁特

92、A Higher Standard of Leadership: Lessons from the life of Gandhi by Keshavan Nair
更高標準的領導力          凱夏文·納爾

93、Investing in Hedge Funds by Joseph G. Nicholas
投資對沖基金           喬瑟夫·尼古拉斯

94、The Education of a Speculator by Victor Niederhoffer
投機者教育            維克多·尼德霍夫

95、Practical Speculation by Victor Niederhoffer, Laurel Kenner
實用投機             維克多·尼德霍夫

96、Standard & Poor's SmallCap 600 Guide 2002 by James M. Nevler(Introduction)
標普600小市值股票指南2002

97、The Real Warren Buffett: Managing Capital, Leading People by James O'Loughlin
真實的華倫·巴菲特:管理資本,領導大眾  詹姆斯·奧洛克林

98、A Mathematician Plays the Stock Market by John Allen Paulos
股票市場中的數學家          約翰·亞倫·保羅斯

99、The New Investment Superstars by Lois Peltz
超級明星的新投資           洛伊絲·佩爾特滋

100、Forbes Greatest Investing Stories by Richard Phalon
富比世最偉大的投資故事          理查·費農

101、Financial Times Mastering Investment: Your Single-Source Guide to Becoming a Master of Investment by James Pickford
財務時代主人化投資:唯一的資源成為投資的主人 詹姆斯·皮科夫德

102、Pratt's Guide to Venture Capital Sources 1999 (23rd Edition) by Stanley E. Pratt (Editor)
普拉特指明風險資本源頭1999 斯坦利·普拉特(編輯)

103、Markets Measure : An Illustrated History of America Told Through the Dow Jones Industrial Average by John A. Prestbo(Editor)
市場測量:道指講述美國的歷史     約翰·A·普瑞斯特堡

104、Expectations Investing: Reading Stock Prices for Better Returns by Alfred Rappaport, Michael J. Mauboussin
期望投資:讀懂股票價格,求得更好回報 阿爾弗雷德·拉巴波特,邁克爾·毛波辛

105、The Work of Nations: Preparing Ourselves for 21St-Century Capitalism by Robert B. Reich, Jonathan B. Segal (Editor)
國家工作:準備好迎接21世紀資本主義  羅伯特·萊奇, 喬納森·塞格

106、Thoughts of Chairman Buffett: Thirty Years of Unconventional Wisdom from the Sage of Omaha compiled by Siimon Reynolds
巴菲特的思想:來自奧馬哈傳奇的30年不依慣例的智慧 西門·雷諾茲

107、Adventure Capitalist: The Ultimate Road Trip by Jim Rogers
資本家的冒險         吉姆·羅傑斯

108、Investment Biker: On the Road With Jim Rogers by Jim Rogers
投資騎士:與吉姆·羅傑斯一起走世界  吉姆·羅傑斯

109、Selling Your Story to Wall Street by Michael A. Rosenbaum
把你的故事賣給華爾街        邁克爾·羅森伯姆

110、Do Business with People You Can Trust: Balancing Profits and Principles by L.J. Rittenhouse
和你信任的人做生意          L·J· 瑞德豪斯

111. Lessons from the Legends of Wall Street : How Warren Buffett, Benjamin Graham, Phil Fisher, T. Rowe Price, and John Templeton Can Help You Grow Rich by Nikki Ross, CFP
華爾街夢之隊               尼基·羅斯

112、The Davis Dynasty: 50 Years of Successful Investing on Wall Street by John Rothchild
大衛斯王朝:50年華爾街成功投資    約翰·羅斯切德

113、In an Uncertain World: Tough Choices from Wall Street to Washington by Robert E. Rubin, Jacob Weisberg
在不確定的世界裏          羅伯特·魯賓

114、Market Wizards : Interviews With Top Traders by Jack D. Schwager
金融怪傑           傑克··茨威格

115、The New Market Wizards : Conversations With America's Top Traders by Jack D. Schwager
新金融怪傑         傑克·茨威格

116、Where Are The Customers' Yachts? by Fred Schwed, Jr.
客戶的遊艇在那裏              小弗雷德·施韋特

117、Invest Like the Best by James O'Shaughnessey
像冠軍那樣投資             詹姆斯·P·奧肖內西

118、What Works on Wall Street by James O'Shaughnessey
華爾街股市投資經典             詹姆斯·P·奧肖內西
(Strongly Recommended. Great data.)
(帕波萊評:強烈推薦。數據極好。)

119、Irrational Exuberance by Robert J. Shiller
非理性繁榮                   羅伯特·席勒

120、Buffet Step-By-Step: An Investor's Workbook - Learn to Analyze and Apply the Techniques of the Master Investor by Richard Simmons
巴菲特步驟:投資人的工作冊   瑞查德·西門斯

121、Soros: The Life, Times and Trading Secrets of the World's Greatest Investor by Robert Slater
索羅斯:世界上最偉大的投資人的生活,時代和交易 羅伯特·斯萊特
(I don't believe Soros is the World's greatest investor. He's good, but Buffett is in a different league and has a much simpler and more effective model.)
(帕波萊評:索羅斯不錯,但不是最好的投資人。巴菲特是另一類的,有更簡單更有效的模式。)

122、The Art of Profitability by Adrian Slywotzky, et al
收益的藝術         亞德里安·斯萊沃斯基

123、The Money Game by Adam Smith
金錢遊戲          亞當·斯密斯

124、The Wealth of Nations by Adam Smith
國家財富          亞當·斯密斯

125、Supermoney by Adam Smith
超級金錢          亞當·斯密斯

126、Investing in Greater China by Irene So
在偉大的中國投資      愛琳·蘇

127、Standard & Poor's Stock & Bond Guide, 2003 Edition by Standard & Poor's
標普股票和債券指南2003

128、Standard & Poor's 500 Guide: 2003 Edition by Standard & Poor's
標普500指南2002

129、Standard & Poor's Smallcap 600 Guide: 2003 Edition by Standard & Poor's
標普600小市值股票指南2003

130、Standard & Poor's Midcap 400 Guide: 2003 Edition by Standard & Poor's
標普400中等市值股票指南2003

131、Essential Stock Picking Strategies: What Works on Wall Street by Daniel A. Strachman
選股基本策略:什麼在華爾街行得通   丹尼爾·史卓克曼

132. Getting Started in Hedge Funds by Daniel A. Strachman
起動對沖基金             丹尼爾·史卓克曼

133、Pioneering Portfolio Management: An Unconventional Approach to Institutional Investment by David F. Swensen
先鋒組合管理               大衛·斯文森

134、Fooled by Randomness: The Hidden Role of Chance in the Markets and in Life by Nassim Nicholas Taleb
成事在天(《隨機的致富陷阱》)      納西姆 尼古拉斯 塔勒柏

135、Investment Gurus by Peter J. Tanous
投資專家                彼得·J·塔洛斯

136、The Company You Keep by Patrick Terrion
收藏公司                派特裏柯·特倫

137、My Vast Fortune : The Money Adventures of a Quixotic Capitalist by Andrew Tobias
我的巨額財富              安德魯·托比斯

138. The Midas Touch by John Train
富翁接觸                 約翰·特雷恩

139、The Money Masters by John Train
股市大亨                約翰·特雷恩

140、How to Pick Stocks Like Warren Buffet: Profiting from the Bargain Hunting Strategies of the World's Greatest Value Investor by Timothy P. Vick
巴菲特怎樣選擇成長股          蒂默西·維克

141、Wall Street on Sale by Timothy P. Vick
華爾街待售                  蒂默西·維克

142、Searching for Alpha: The Quest for Exceptional Investment Performance by Ben Warwick
搜尋絕對收益               本·沃維克

143、The Aggressive Conservative Investor by Martin L. Whitman
積極的保守投資人            馬丁·L. 惠特曼

144、Value Investing : A Balanced Approach by Martin J. Whitman
價值投資:一種平衡方式
                     馬丁·L. 惠特曼

145、The Theory of Investment Value by John Burr Williams
價值投資理論           約翰·波爾·威廉姆斯

146、Maestro: Greenspan's FED and the American Boom by Bob Woodward
大師:格林斯潘和美國繁榮        鮑勃·伍德沃德

147、Berkshire Hathaway Inc. Letters to Shareholders 1977-1995. Two Bound books.
(Free to shareholderse of BRK.A or BRK.B with proof of shareholding; non-shareholders can send a check for $15 to Berkshire Hathaway, Inc. 3555 Farnam Street, Suite 1440, Omaha, NE 68131.)
巴菲特給股東的信1977-1995

end

股市心理病(8):怪異好笑卻極為普遍的自大症

股市心理病(8):怪異好笑卻極為普遍的自大症

【怪異好笑卻極為普遍的的自大症 】


  八年的上課經驗中,我碰過很多誇張的例子,例如說:有一位先生,他在兩年內賠了幾千萬,卻還認為自己是高手。

  兩年,大概四百多個交易日,他每天都是幾萬幾萬塊賠,換言之:他每天差不多賠掉上班族一個月的薪水,或是一份相當於副理級的薪水──每天這樣賠,真是相當恐怖。

  但是,不管他賠的再多,都沒有另外一件事恐佈,就是:他慘賠成這樣,卻還認為自己是高手行家。

  這就好像一個西瓜大的字認不了幾個的文盲,到處跟人家講說自己是台大的教授,著作豐富。

  怎麼會有這種人?

  我是親眼看到他每天三萬、五萬、六萬、甚至十萬……這樣賠,這樣的狂賠,為什麼他還認為自己是個贏家?

  他的錢,不是自己賺來的,而是家產。所以,他在別的領域當中,也沒有優越感。有些大戶是老闆級的人物,雖然在股市賠的很厲害,但在他自己的專職領域中可能還保有他的那一份尊嚴──但是這位先生不是這樣的,他是吃家裡的,自己本身沒有工作,賠的是父母給的錢。

  既然他在社會上並無傑出成就,在股市中也失敗,那麼,為什麼他還會認為自己是高手?處處表現出贏家的優越感?

  市面上股市心理學的書,很少寫到這一種案例,但是,在我的教學經驗中,這種人我碰到太多了。其中比例最高的、而且高得嚇人的,就是網路上七嘴八舌的「玩家」。

  人性真是很奧妙,或者,應該說很感嘆。

  絕大多數的人,進入股市,表面的理由,是想賺錢,實際的理由(潛意識中的理由),只是想發洩慾望而已,也就是想「爽」的意思。這種輸到脫褲卻還認為自己是大贏家的瘋人,其實只是在享受(或者該說是糟蹋)賭博的樂趣,所以只好自欺欺人,把自己催眠,騙自己「我是有錢人,所以是贏家」。他更大的享受,就是在下一次的出手:當別人因為連續輸錢而山窮水盡的時候,他還有錢繼續揮霍,所以他認為自己高人一等。

 在練功的過程中,也就是拿到正確方法之後,到『能夠將正確方法落實於實戰』的境界,確實須要一段時間。但是,絕大多數的人,並沒有拿到正確的方法,所以在股市中粗略分為三種狀況:

  一、賭博。亂猜亂做。

  二、拼命做預測,掉入隨機致富的陷阱而不自知。
    賺了錢就說是自己的眼光卓越;
    輸了錢就後懊悔自己某個時間點沒趁早出場。

  三、已經拿到正確方法,現在處於『將正確方法落實於實戰』的學習階段。

  第一種人跟第二種人,犯這種自大症,最多。

  大家不要以為這種自大症患者很少,相反的,這種病的病患超多,很多業內操盤手,或是小有名氣的投顧老師,都是這種病的患者。
  
  有些交不到女朋友的人,為了彌補感情生活空白的缺憾,跑到股市裡來找刺激,賺了錢就去買女人;有些在職場中遭到挫敗的人,為了彌補事業缺憾,跑到股市裡來搞操作,賺了錢就開始認為自己事業成功;有些交易員,一而再、再而三的虧損,不願意認真學習,卻不想在這一行丟臉,於是催眠自己,戴上贏家的假面具跟別人交往,希望得到別人的重視……。

  可憐。

  (也有些「比較」不可憐的人,在市場裡操作,輸的一蹋糊塗,但是業務作的不錯,謊稱自己是贏家,賣扣機簡訊、賣書、辦演講、賣課程、賣雜誌、賣點數,賺了許多錢,變成了富翁……總之就是「出賣自己的良心」,騙取投資人的信任──這種「塗了厚厚一層面粉」的「假贏家」,對一般投資人而言,往往是一場災難,甚至會跌到地獄裡!)

  像上面講的那位有錢先生,他這輩子,就是來敗壞他父母的家業。父母天天努力工作,他卻揮霍家產;本來照這個速度,應該快敗光了,但是他祖上有極多的房地產,所以他這輩子的工作就是收租,然後把收來的租金拿去股市裡燒掉。

  這種人生,輪迴業報,真讓人感到生死苦海;有這種子孫,人生真是悲哀。

  這種自大的人,不只是有錢人,一般的上班族、或是教育程度高的人,一大堆。他們在白天鵝的平庸世界裡,尋尋覓覓,希望得到真正贏家的「天啟」,日復一日、年復一年,把大好的青春歲月,浪費在隨機的績效陷阱之中。

  您說這怎麼辦呢?……有時候,真是一點辦法都沒有。

  有句老話說:佛法不度無緣之人。其實不是不願意度,而是根本束手無策。一般投資人,不是自大,就是跟「假贏家」的孽緣太深。要怎麼救呢?

  這麼多半調子的書、這麼多似是而非的言論、這麼多錢的假贏家、這麼多自大成狂的操盤手……

  人活在世界上,總要做點有意義的事。我常常想:我這一生,大概對股海裡的散戶沒辦法做出太多的貢獻了,雖然我還在寫部落格,但是這些文章的效用都很微弱。如果讀者看了之後有一點啟發,那當然很好,但是距離真正的贏家境界,還是很遙遠。

  所以,我能夠提醒大家的是:一、不要自大,不要以為你可以從網路的破碎世界中重新拼湊出股市真理;第二、你的學習進步的速度要快,否則將趕不上賠錢的速度(除非你本來就已經是大富翁)。

  當然,如果學習的速度慢,也沒錢沒緣份找到合格的老師肯教你,那您就上上敝人的部落格吧,希望這些輕薄短小的文章對您會有些微的幫助。

~王力群 Randy Wang. 2008-05-27, Taipei PM.4:16

重要文章(2):從速讀談起

重要文章(2):從速讀談起

【閱讀的重要】

  

  最近有朋友問我關於「速讀術」的問題,我在此把這個話題大概講一下。

  市面的速讀術,大部分的功能都有限,因為只是提醒讀者一些閱讀的基本注意事項而已。例如說:看書要『注意大綱』、要記得『分段的標題』、『藉著畫重點來增加閱讀速度』……等等,這些都是基本態度,須要知道,但卻不是最主要的關鍵。

  關鍵重點有兩個:

  1。你看書是在看重點,不是每一個字都必須細細過目。
    該慢的地方要慢,可以快的地方就不妨快些。

  2。你的文學程度愈高,閱讀的速度愈快。
    或者說:你對於那本書的專業知識知道的愈多,你看的愈快。

  其實,說穿了,速讀就是比『思考力』。思考力愈快,讀的就愈快。

  大部分的書,文字功力都不是非常卓越,所以看的時候可以把速度加快;尤其是膚淺的書,你可以用超快的速度看過去,然後發現它幾乎什麼都沒講,或是只有兩三句話值得記住。

  你看的書愈多、知識愈豐富、智慧愈銳利,眼光的穿透力就愈高,閱讀的速度自然就愈快。

  所以:想要把速讀練好,就是多看好書、多思考好書當中的智慧。如此而已,捷徑不多。

  換言之:看完一本好書之後,反覆咀嚼書中的智慧,在日常生活中思考涵養,就是累積閱讀的功力。以後在看下一本書的時候,閱讀的速度自然就會增快。

  我年輕的時候,閱讀的速度不會很快。但是,隨著年齡的增長、看的書也多了,閱讀的速度當然就增快。有很多人,年輕的時候就不喜歡讀書,等到中老年之後,腦力衰退,加上本來就不讀書,讀的少,自然閱讀速度愈來愈慢。

  這個一增一減的差距,非常大。曾經有幾本書,我兩天就可以看完的,別人卻花了一個月還沒看完;這還算好的,有些人甚至連看都看不懂。

  讀書、修行、做股票,這三者的學問態度都一樣,就是要多讀好書。尤其是股票的中短線,更須要不斷地閱讀,以充實智慧。

  這幾年,我深深覺得:很多人之所以修行修不好、股票做不好,就是因為他本人對於知識跟智慧沒有興趣,只對賺錢有興趣,或是對俗事有興趣,所以摩磨蹭蹭許久,沒有什麼成就,甚至搞的很砸。

  這年頭,不讀書,智慧很難增加。除非你上輩子已經成佛,這輩子不識字,跟禪宗六祖惠能大師ㄧ樣,天資超群絕倫、震古鑠今。

  我做股票的前幾年,幾乎完全不讀股票相關的書,獨自領悟出操作法,但是不到三年,我還是回過頭去開始閱讀股市經典,為什麼呢?因為『學無止境』。就這麼簡單。我獨自領悟出的正確操作法,再怎麼正確,也不可能十全十美,當然必須藉助投資大師們的功力加持;更何況,我在基本分析方面的知識,還有很多沒有學到;我想學,所以我讀經典;我須要更多的智慧來走長遠的路。

  很多資深的操作手,賺了一陣子錢以後,就不再讀書,而忙著賺錢,以及閱讀資訊。閱讀資訊跟閱讀好書,是兩件事,不要搞混。

  最後送給投資大眾幾句老掉牙、連小學生都知道的話:

一、『學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

二、『為學要如金字塔,又要廣博又要高。』

三、『驕兵必敗。』

  千萬不要跟某些財大氣粗的老闆那種愚痴之人一樣,相信什麼「讀書無用論」──『社會大學』的學習當然非常重要,但是理論也一樣重要。書本的知識與智慧,有些是理論,有些是經驗;但理論也是從經驗中建立起來;實際的經驗有時候也須要正確的理論作為輔助。兩者是一,不是二。

~王力群 Randy Wang. 2008-05-26, Taipei 早晨9:58

股市概念(49):投資個股「之前」要顧慮大盤指數,投資之後則不必。

股市概念(49):投資個股「之前」要顧慮大盤指數,投資之後則不必。


【投資個股「之前」要顧慮大盤指數,投資之後則不必。】


  在網路上看到兩篇討論投資股票的文章(有一篇在聯合部落格的理財會客室:投資個股與大盤指數有關嗎?),另外一篇是巴菲特的談話,我把它附錄在後面。

  這些文章談到自古以來很困擾投資人的幾個老問題,就是:我要如何選股?多少價格買進才算合理?投資股票到底要不要看大盤?

  這又讓我必須再度提醒大家:市面上的書,很多都是寫給專家(職業級投資家、職業投機客、專業的基金經理人)那些少數菁英看的,並不適合一般投資人。但是很多教育程度很高的年輕人,都妄想自己具備卓越的思考智慧,所以有意無意地助長了這些「菁英理論」的發展與相關書籍的暢銷。

  要先學會基本的投資觀念,才能談到高遠的深論。切忌好高鶩遠。

  巴菲特在後面這篇文章中,寥寥數語,談到了『如果不想成為一個主動投資者』的做法。什麼是『主動投資者』?就是職業級的專業經理人或投資家,誰不是這些職業玩家呢?當然就是我們這些小散戶了。

  可惜的是:關於小散戶的東西,坊間書籍提到的,卻是少之又少。

  大投機家安德烈‧科斯托蘭尼說過:『投資最看重的是普遍的趨勢,其次才是選股。只有經歷至少二十年以上的投資者,才用不著太關心整體的趨勢發展。』──原文出自《一個投機者的告白》──這段話,算是有照顧到小散戶。因為一般小散戶都沒有二十年以上的投資經驗。

  如果是投資個股,要注重選股的品質(也就是投資優秀的好公司),還有就是股價的合理性。

  股價的合理性,巴菲特先生是運用他超凡卓越的聰明才智去估算的,此點,一般人很難做得到。所以,一般人大概只能等到全體指數大跌的時候,也就是市場變的恐懼、失去理性之後,趁大跌進場買便宜貨,而這個便宜貨,是經過審慎挑選的好公司。但是,一般人其實連好公司怎樣選都很難,所以只好趁大盤指數大跌的時候進去買,多買幾支股票,或者買指數基金,這樣才比較安全一點。

  換句話說:『選股』跟『合理的股價』這兩件工作,一般投資人都很難做到。但是有彌補的方法:彌補『選股能力』的不足,就是去買指數基金;彌補『估價能力』的不足,就是等待大盤指數大跌之後再去買。

  等到大盤大跌了,投資人也買進以後,就不要在乎市場了(不要在乎大盤指數的漲跌),因為你是投資公司,而不是投資市場。

  如果大盤指數並未大跌,有時候也會有『好公司』的『便宜價格』出現。但是前面已經說過:一般投資人並不具備卓越的選股智慧,卻很容易根據當時媒體潮流的吹捧以及上年度的公司獲利績效來選股,這樣的舉動是很容易犯錯的,所以還是趁大盤指數大跌以後再來買個股或指數基金,會比較保險。

  至於巴菲特提到:『不應該基於宏觀經濟預期而買賣股票』,這是指總體經濟,而總體經濟會跟股票市場有大約半年到一年的落差;光這幾個月或一年的落差,就足以要人命。(我有篇文章談到了這個觀念:《股市隨筆(6):大利多的半年落差期》)

  本篇(股市概念49)必須跟我另外一篇文章搭配起來看:《股市概念(42):『價值派』與『成長派』的補救之道》。

  看完之後,請您接著看後面的附錄。我找了很久才找到巴菲特對我們這些小散戶的建議。(真的是藏起來……)


~王力群 Randy Wang. 2008-05-25, Taipei 早晨10:32



--------------------------------------------------------------------------------


附錄:

巴菲特:投資者敗在兩大因素 [轉貼] 2008-04-25

(此文來自縱橫財經:http://www.enoya.com/business/et3371529.html)


  巴菲特日前接受美國《財富》雜誌專訪,就美國經濟、金融監管等一系列問題發表了自己的看法。

  他認為,這一次是過度的槓桿融資導致了目前的危機(美國房市次貸風暴),美國經濟還需要很長一段時間才能出現轉機。

  他說:“目前,我不會有一毛錢的投資是基於宏觀經濟預期的,我也不認為投資者應該基於宏觀經濟預期而買賣股票。”“投資者失敗的主要原因是過高的手續費和總是試圖戰勝市場。”


  ●不要試圖戰勝市場

  巴菲特認為:如果所有人認為經濟衰退的陰霾很快就會結束,其程度也不會太厲害時,事實往往相反。他說:“目前,我不會有一毛錢的投資是基於宏觀經濟預期的,我也不認為投資者應該基於宏觀預期而買賣股票。”

  巴菲特說:“不要指望投資者從今天所看到的東西影響其投資策略。我們的投資者應當基於以下因素:

  第一,即使知道經濟總體的發展趨勢,這並不意味著你就知道股市會如何發展演變;

  第二,投資者不可能在選股上比別人優秀很多。股票只有在持有相當長時間之後才會稱得上是個好東西。”

  巴菲特稱,他對美國經濟的長期走勢依然充滿信心,但必須清楚地意識到,美國經濟不可能在每年、每月或者每週都表現良好。他說:“如果你不認同我的這個觀點,最好不要投資股市。我認為美國經濟的生產率每年都在提高,這在長期而言是絕對正面的消息。投資者失敗的主要原因是過高的手續費和總是試圖戰勝市場。”


  ●避免一次性買入

  對於非專業投資者,巴菲特建議:如果你不想成為一個主動投資者,那麼最好選擇指數型基金!特別是低成本的指數基金,而且應該在一段時間裏持續買入!

  他說:個人投資者可能無法選擇[最優的價格]或者[最合適的時機]買入,他們最需要避免的是以錯誤的價格買入錯誤的股票。個人投資者需要記住這麼一點:你應當擁有美國公司的一小部分權益,而不是某個時間一次性全部買入。

  投資者有兩件事情可能做錯:你可能買入了錯誤的股票;或者你在錯誤的時間買入或賣出了股票。

  巴菲特說:“我一再聲稱,投資者應當在別人貪婪時自己謹慎,別人謹慎時自己變得貪婪。如果你在別人貪婪時比別人更貪婪,在別人謹慎時比別人更謹慎,那麼你最好不要有任何投資。”

[end]

股市隨筆(9):股市教育,何其難也 [1]

股市隨筆(9):【股市教育,何其難也 [1] 】


  八年前我剛開始教課的時候,完全沒想到會發展到今天這種局面。

  那時候,教課的信念很單純:就是想和大家分享預測。直接的原因就是公元兩千年春天的大跌預兆太明顯,我是在三月看出來,想要告訴大家,希望少一些人受傷害。如此而已。

  當年的我,完全沒有料到:群眾厭惡正確的操作法,竟然會如此嚴重。

  現在想想:當年我實在幼稚;如果群眾對於正確的方法能夠接受,那麼,眾生就可以得救了。

  群眾的思想,有那麼好改變嗎?……我想大家都會搖頭。

  二○○○年剛開班的時候,有一大部分的教學重點是在當沖法。那時大概是我當沖最強的時候,可惜的是:那年也是舊制度的最後一年,從二○○一年開始,看盤時間就延長為四個半小時。

  那一年,大盤從一萬多掉到四千多,趨勢非常明顯,所以我上課就是跟大家講這個空頭趨勢為什麼會發生。那時候講基本面的空頭現象,比技術面還要多講一些。但是我認為基本面這東西,超級難學,所以那時候講基本面,只是分析當時的總體經濟現況,以便說服大家接受『台股即將邁入大空頭』的心理準備,換言之:那時候做基本分析只是為了催大家趕快賣股票(有點在恐嚇大家),而不是想要教基本分析。
 
  現在回想起來,其實約有一半的人並不接受我的技術面的空頭看法,但是我那時不在乎(應該說是沒察覺),而還是比較在乎我自己的績效──現在回想起來,我真是太掉以輕心了。如果我早兩年發現散戶「無法接受正確方法」的殘酷現實,後來的教學生涯就不會那麼辛苦了。

  整個二○○○年的教學,集中在k線、型態、量價、當沖,以及均線。那時候的教學傾向於解盤,因為我自己是實戰派的,所以我覺得教學最重要的是解盤。解完盤之後就順便跟大家講未來的趨勢會怎麼走──我當時是預測法居多、機械法為輔。但是我自己並沒有這樣的區隔觀念,而是混在一起教,大部分的外國贏家也是跟我一樣,混合使用,所以我那時並不覺得自己有什麼錯。

  現在回想起來,悔恨交加。當年我自恃自己的k線跟型態很厲害,所以很熱心地想傳授給大家,沒想到這樣一來,把大家帶入了預測法的境界,卻逐漸偏離了機械法。

  從機械法進入預測法,容易;從預測法回歸機械法,困難,這有一點『反璞歸真』的味道。

  二○○二年,我把波段班的課程獨立出來。獨立之後,大概過了一兩年,我突然在網路上看到有人批評我們把課程分為長、中、短三條線。他的意思是說:教股票就教股票,幹麻還要分長線、中線、短線?──當時我覺得真是莫名其妙,長中短線的區別,本身就是一門極大的學問,難道那些人認為做當沖的方法也可以拿去做長線嗎?

  真是怪了。

  但這只是一連串苦難的開始。

  二○○二年四月,指數從六四八四反轉向下,在跌到六千一的時候,我們教的長線法釋放賣出訊號,這是一個很簡單但是很重要的訊號。當天盤中我接到詢問的電話,問我該不該賣,我說賣啊。沒想到過了幾天,我不但發現他沒有賣,而且還跟別的同學大肆宣揚他「沒賣」。

  這真是奇怪。自己上課學到的方法,自己不但沒有照著去做,反而還若無其事地跟別的同學說自己沒賣。這是一種什麼心態呢?而且那時我還在場。

  我記得很清楚,那時的氣氛,一下子變的詭異無比;有兩個同學面面相覷,說不出話來,然後再轉過頭來看著我,我也說不出話來。

  從那時候起,我才正式警覺到:一般投資人對於正確知識的抗拒性,有多麼嚴重。

  一個人抗拒,還好;一群人抗拒,那就很可怕了。

  其勢,如排山倒海。幾乎無法擋。  

  現在回顧歷史,我從那時才開始體會到:原來股市教育,並不是傳授技藝那麼簡單,而是要『改變人的心性』。

  這樣一來,嘩的一聲!整個課程的宗旨,做了翻天覆地的改變。上課不再只是上課,而變成了『教育』。

  我開始懊悔之前我並未確實體認教育的使命。那時有很多同學並不希望上課變成這麼神聖的事情,而只是希望像個「速成補習班」就好,早點學完早點拍拍屁股走人。

  別人可以這樣想,但我們身為教學者,卻不可以這樣想。

  台灣股市為什麼有這麼多失敗的散戶,主要的原因之一,是根本沒有發展出正常的教學體制。把投顧老師跟真正的老師混淆不清。一般人上課的目的,只是想拿技術,而不知道自己的思想必須同時進步才行。

  大家都知道:股市的功力必須在兩種領域中培養:

  第一、從書本講義中學得理論的知識。

  第二、在實戰的同時,引用以及印證書本上的知識。

  第一個領域:包括歷年來投資大師所寫的經典書籍。寰宇、商智、財訊出版社都出了很多,包括~
   《隨機的致富陷阱》納西姆.塔雷伯
   《一個投機者的告白》安德烈.科斯托蘭尼
   《怎樣選擇成長股》菲利普.費雪
   《股市投資金典》王力群
   《海龜投資法則》克提斯.費斯
   《金融市場技術分析》約翰.墨菲
   《金融交易聖經》約翰.派伯
   《華爾街股市投資經典》詹姆斯.奧肖內西
   《選股戰略》彼得.林區
   《股票作手回憶錄》愛德溫.李費佛
   《傑西李佛摩爾操盤術》傑西.李佛摩爾
   《專業投機原理》維克多.斯波朗迪
   《和巴菲特同步買進》瑪麗.巴菲特
   《股市趨勢技術分析》約翰.邁吉
   《笑傲股市》威廉.歐奈爾
   《交易冠軍》馬丁.舒華茲
   《散戶至上》阿瑟.萊維特...(等等)

  當然,以上的十幾本書籍,你可以在商店裡買得到。也就是說:第一個領域的知識,如果你掌握到書單,只要花個四五千塊錢,就可以買來看。

  第二個領域的知識,必須伴隨實戰進行,換言之:在實戰的時候,會碰到很多種『狀況』,你必須要從過去閱讀的書籍中,找到跟這種『狀況』相關的知識,然後再運用此知識,以度過考驗。

  麻煩就出在這裡。超過九成以上的人,根本不具備『對照』的能力,他們記不得書上有什麼東西跟這個是相關的。最明顯的例子,就是《隨機的致富陷阱》這本書。在實戰的時候,我必須不斷提醒大家:某個操盤手或是某位同學現在遇到的狀況,就是「隨機的致富陷阱」,這樣他們才會醒過來,要不然,在盤勢震盪或劇烈變化的時候,一般人頭都昏了,根本無法將書本上的東西跟眼前的狀況連接起來。

  教師的功用,即是在此。必須做到『傳道、授業、解惑、叮嚀、囑咐、護念』的工作。

  但是,股市老師,已經幾乎跟坊間形象腐敗的「投顧老師」畫上等號,這其實是一種輕蔑,是很羞恥的事。所以,要讓投資人瞭解這一行也有『傳道、授業、解惑』這樣的觀念,很難,甚至應該說是希望渺茫。在大部分人的心中,股市教師跟學生之間的關係,只不過是相互利用,而不存在人格上的砥礪以及心智上的指導。更何況,人格與心智的磨鍊,需要漫長的時間,投資人很難接受自己要花時間跟精神去接受這樣的教育。

  還有一件事情,更麻煩,那就是『成為初級贏家以後的教育』。 

  股市教育的目標,就是培養出贏家。但是贏家也有分等級,初級贏家跟中級贏家之間,就差了很多,更遑論『不退轉贏家』的境界差距。一般坊間庸俗錯誤的股市教育,還停留在詐財階段,根本無法訓練出贏家,所以不會碰到這個問題。而真正訓練出「贏家」以後,才發現這些剛剛才成熟的「初級贏家」,實在是問題一籮筐,並非大家想像的從此一帆風順。

  如果是憑自己的聰明才智獨自領悟出贏家技術與心法的人,那麼,要小心的是他所發明的方法可能只是「隨機的致富陷阱」(這個機率高的可怕,遠遠超出大家的想像!);如果是經由教師訓練出來的「贏家」,那麼,他所學會的正確方法,是老師的,不是他自己的;但是,幾乎大部分被訓練出來的贏家,在站穩腳跟一段時間以後,都會開始妄想自己已經成為了不起的人物,然後開始「開宗立派」,或是「想自己發明新的操作法」。

  「學習老師的方法」,跟「自己發明方法」,這兩種境界差了多少呢?很多。其實不用我多說,大家都知道差「很多」,但是某些初級贏家,「一定」會忘掉這件事情,然後開始發展他獨有的雄心抱負。然後,逐漸的,就失去了謙遜的精神。此時,他覺得自己也是老師了,別人的話,他很難再聽得進去,因為他覺得自己已經獨立,得道成仙了。

  對於一個從事股市教育的工作者而言,這些困難都一定會發生。但是,以往的書籍文獻,關於這方面的記載,少之又少!所以我經常在挫折與沮喪的心態中,孤獨地反省我自己的作法的優劣得失。

  教學上遇到的心理挫折,會妨礙教師本身的操作。這一點,我不避諱告訴大家。這也就是為什麼贏家都不願意出來授課的原因,因為群眾就是一個大染缸,人多事繁;而且要改變群眾思想,如同愚公移山,傻的可憐。一般贏家是不會這樣做的。

  但是,對於已經逝去的光陰,總是要回顧檢討,反省出真實的教訓,才不會虛度。這些年來,成功個案與失敗個案的經驗累積,已經達到一個初步讓人滿意的階段了;對於後起之秀,我相信這些案例必將能發揮極大的觀摩作用。

  這篇先談到這裡。下一篇跟大家談談成敗的案例。

[end]

~王力群 Randy Wang. 2008-05-24, Taipei 週六 am.9:12

股市概念(48):黑天鵝效應~《迷霧驚魂》[1]_Nassim Nicholas Taleb's《The Black Swan》 & Stephen King's《The Mist》


股市概念(48):黑天鵝效應&《迷霧驚魂》[1]

Nassim Nicholas Taleb's《The Black Swan》 & Stephen King's《The Mist》~written by Randy Wang, 2008-5-22, Taiwan


  《迷霧驚魂》是我最近二十幾年來看過最重要的一部電影。(在這之前,我看過最重要的電影是史蒂芬索德柏的《性、謊言、錄影帶》,以及馬丁史柯希斯的《下班後》。)

  《迷霧驚魂》講的主題,是人類思考演化的一個極大的迷思,也就是:「我要怎樣做才是對的?」

  電影開始不久之後,濃霧就開始瀰漫整個小鎮,至於濃霧裡面是什麼東西?不知道。只知道裡面可能是個會殺人的怪獸,但是這個怪獸有多可怕?不知道。直到有人走出超市被殺了以後,才知道「很可怕」,很可怕是多可怕?還是不知道。這個怪獸從哪裡來?是什麼樣子?它有多厲害?是一隻?兩隻?還是一群?一群都是一樣的怪獸嗎?它會對人類造成多大的傷害?……這些疑問,通通都不知道,因為怪獸隱藏在濃霧之中。

  一般的災難片或是怪獸片,觀眾大概都能看到那個怪獸長的什麼樣子,然後從其外表去判斷(推測、預測)它有多厲害。例如酷斯拉,牠是一隻90英尺高的龐大怪物,能夠踩扁坦克車、打落戰鬥機,所經之處,建築物宛如摧枯拉朽……這些,觀眾都看的到,所以能夠知道(或者說是預測到)牠極為可怕。

  但是在《迷霧驚魂》中,主角是迷霧,不是怪獸,否則改個名字叫《怪獸驚魂》就好了。在迷霧中被隱藏的東西,是未知的,對這個平常安靜無事的小鎮而言,這場迷霧的出現(以及迷霧中可能隱藏的東西),就是一樁《黑天鵝事件》。

  所謂《黑天鵝事件》,講的粗淺一點,就是指「大意外」、「不可預知的巨大突發事件」。前所未有的大霧,以及怪獸的出現(如果濃霧之中真的有一隻齜牙裂嘴、血盆大口的怪獸),都是黑天鵝事件。

  當濃霧發生的時候,大家都沒預料到,也可能沒有做好準備,所以這是第一個黑天鵝事件;當事情已經發生之後,群眾都忙著去對付眼前的緊急狀況,而沒有去想到將來還會有第二個黑天鵝事件,使得這第二個黑天鵝事件成為「意外的突發事件」。

  當第一個黑天鵝事件發生之前,沒有人預料得到這件事會發生(沒有人預料到會有濃霧中的怪獸),為什麼沒有人預料的到呢?因為大家都預料「我們的生活將會跟過去以往那樣持續平靜地生活下去」,換言之:不是沒有人在預料,而是大家的思考都往「平庸」的那個方向去做「潛意識中的預測」。

  那麼,將來如果出現了跟這個「潛意識中的預測」不一樣的事情,「理所當然」就被大家視為「意外的黑天鵝」。

  我們人類的思考,一直是被教育成平庸世界裡的思考模式。我們面對大多數的事情,在開始的時候都會問:「怎樣做才是對的?」──其實,發問者並不是在問:『我要採取怎樣的準備措施去應對未來可能發生的狀況』,他腦袋裡真正在想的是:「你能不能告訴我結局會怎麼樣?好讓我照著去應付。」──換言之:如果你「不能預測」到結局是怎樣(無法預測怪獸的威力會有多大),那麼,他就呆在那裡,啥事都不會做了。

  看這部電影的時候,很多人都會問:「到底該怎樣做才是對的?」,例如說:當濃霧一開始蔓延,最早離開超市去照顧小孩的那位女士,有人說她「做對了」,但是稍後離開超市的人,卻被「怪獸」吃掉上半身(其實那時候還不知道怪獸是個什麼東西,你也可以猜是一個會吃人的人,或是一種會殺人的病菌),然後,又出現像女巫一樣的怪女人說些「迷信」的話,還有就是男主角的種種行為,他努力「嘗試著去做些什麼」以脫離困境,而觀眾可能基於「某種看電影的習慣」,在下意識中認為男主角做的才是對的,而其他的人都是愚民愚婦──總之,從頭到尾,「誰做錯?」、「誰做對?」的念頭會不斷發生在觀眾的腦海中,直到看完整部電影,可能還繼續陷在二分法的框框裡,去想著誰對誰錯的問題。遺憾的是:因為台灣上演的這個版本最後是個悲劇,所以一定會引導某些觀眾認為:「啊!原來怎麼做都不對,人生真是荒謬、絕望」──在我認為:這種錯誤的念頭剛好跟整部電影所闡述的理念完全背道而馳。

  對於任何未知的事物,我們都要秉持謹慎的態度,不要輕易去判斷誰對誰錯,因為那個「對」跟「錯」極有可能是建立在一種預測之上──群眾「預測外面的敵人很可怕」,所以寧願冒著糧盡援絕的危險,也不敢走出超市一步;男主角「預測方圓百哩之內已經被怪獸所佔據」所以不逃出去就是坐以待斃──這些行為,都是在預測。

  我並不是說完全不要做預測,事實上那也辦不到;當你上樓梯的時候,你『預測』十秒鐘之後你將會抵達二樓;當男主角拿到槍的時候,大家『預測』他們對抗敵人的實力增強了一些……這些「中小型規模的事件」,是可以預測正確的,為什麼呢?因為在人類的能力經驗範圍之內,有些事情確實能夠經由實際的相處經驗,建立起一套處理模式,照著這個模式去做,結果應該不會相差太遠,所以是可以被預測的。但是,像電影中那隻藏在迷霧之中的未知怪物,群眾對牠幾乎一無所知(只知道牠會殺人),所以,面對『不知道對方到底有多麼可怕』的事件,是不能做預測的。因為截至目前為止,人類尚未熟悉牠(他、它)。

  如果我們沒有辦法親近對方、觀察對方的表相,進而深入對方的真相,那麼,你就不要輕易地做預測。

  在看電影的時候,觀眾很可能會因為發現最後的結局中那位最早離開超市去找自己小孩的媽媽沒有死,所以就認為那位女士「做對了」;而男主角最後淪落到絕望,就認為男主角「做錯了」。其實,最早離開超市而得救的那位女士,根本就是在碰運氣,而男主角在超市內固守了一段時間,然後放棄做困愁城的策略,決定往外「發展」去尋找更多求生的機會,這樣的行為,也不一定是錯。因為『對手不可預料』,所以電影中的每一個人的行為,或多或少都有賭博的成分。

  但是,大部分的觀眾都喜歡預測。所以,在看電影的時候,觀眾會依照劇中角色的「下場」來認定他做對還是做錯。這種思考,就是「倒果為因」、「事後諸葛」。然後,在這種倒推的悖逆思考作祟之下,觀眾在潛意識裡會誤以為「只有一種解決方法是正確的」,然後其他的都是錯的──如此一來,想像力也沒了、開放性也沒了、包容性也沒了,整個思考就變成單行道的死巷,扼殺了一切『突變』的可能契機。

  面對『黑天鵝效應』,當巨大意外事件的衝擊擴大之時,「你做了什麼」是次要的,最重要的是你的『心態』。那就是:無論在任何的恐懼、悲慘狀況之下,都要保持冷靜,不要讓惡劣的環境將自己打垮,不要放棄任何求生的希望。因為一旦放棄希望,那就是在做預測──「預測」我們都死定了!──千萬不要做這種預測!

  結論如下:

1。當大霧開始瀰漫之後,因為敵人未知,不可預測,所以任何人的舉動都可能是錯的、但也有可能是對的。


2。在這種超級鉅大的迷霧中,沒有人的智慧可以大到能夠完全預測未來。


3。女巫說的充滿宗教意味的情緒煽動演說,好像不對。但是保持這種「迷信」(亂相信)而獲救的機率,很高;因為世界末日的機率,不高。

  ~「萬一」那個怪獸真的只是肚子餓了出來找晚餐,那麼,丟幾個人出去讓牠填填肚子,搞不好真的可以拯救多數人的性命。


4。上吊的軍人是愚痴,男主角最後也是愚痴。因為他們最後放棄了生命的希望。放棄生命,就是錯的。


5。這部電影是在諷刺相信自己能夠預測的人。在巨大的迷霧中,任何人都無法正確預測,只能夠保持希望、奮鬥到底。

  ~如果只看到單一的一個事實,就認為誰對誰錯,就掉入了隨機的陷阱。如果看到先出去的那個媽媽活了,就認為先出去的人對,這種想法是錯的,因為先出去的那個媽媽活了,根本是運氣。


6。在巨大的迷霧中,並不是「怎樣都不對」,而是『怎樣都可能會對,怎樣也都可能會錯』。

  ~看的人會有先有一個成見:「主觀地認為會有一個做法是對的」,但是在巨大的迷霧中,其實任何一個做法都可能會對,只是要看你用怎樣的心態去處理。


7。電影結局充滿了光明與希望。

  ~在超級市場裡堅守到最後的人可能都獲救了,對前途沒有信心的人都死了,除了男主角。所以這部電影是在說:不論在多麼悲慘的情況下,都不可以失去希望。要對未來採取開放式的胸襟,接受一切的可能,勇敢迎接未來的一切可能的變化──說不定,援軍就在你身邊了。


8。如果這次的意外來不及準備的話,那麼,就記取這次的教訓。

  ~在這次的迷霧事件之中,有些人因為戰鬥而犧牲,有些人因為愚昧而選擇自我了斷。這些都是經驗,等到下一次有「類似這樣的怪獸」出現的時候,你就多了一項歷史經驗可供參考。


  總之一句話──不要笨到學那個男主角跑去自殺!即使是碰到黑天鵝,你也要學著活下來!

  這一篇講到這裡,下一篇講《迷霧驚魂》&《黑天鵝效應》&金融市場操作的關係,以及實際運用。

[end]

~王力群 Randy Wang. 2008-05-22, Taipei 早晨11:20

股市隨筆(8):巴菲特2008年致股東的信〔轉載〕~只有在退潮的時候,你才能看出哪些人在裸泳。

股市隨筆(8):


巴菲特2008年致股東的信[轉載]

~只有在退潮的時候,你才能看出哪些人在裸泳。

作者:樂山

(重點部份已幫大家標示好。 ~R.Wang  2008-5-20 下午 2:16)


  《富比士》雜誌3月5日發佈了最新的全球富豪榜,美國“股神”、波克夏.海瑟威公司董事長華倫.巴菲特由於所持該公司股票價格大漲,身家猛增100億美元至620億美元。迄今為止,巴菲特在40多年的投資生涯中第二次榮登全球首富。

  3月6日,巴菲特的波克夏A股股價收於13.5萬美元。只要持有1股波克夏的股份,就是接近百萬的身價。但巴菲特提醒投資者,波克夏的輝煌歷史“難以複製甚至難以再達到”。他在近日的2008年致股東信中,提到如下幾點:

  1、關於美國房市:隨著房價的下跌,大量愚不可及的錯誤被曝光了。只有在退潮的時候,你才能看出哪些人在裸泳。對於美國最大的一些金融機構,我只能用“慘不忍睹”來形容了。

  2、關於投資者對股市的期望:他用一個簡單的數學題,說明10%的年收益率是一種奢望。

  波克夏公司總裁、剛剛躍升為富比士世界首富的巴菲特,每年都要在公司的年報中給股東寫一封信,總結在過去一年中的成敗得失。從挑選經理、選擇投資目標、評估公司,到有效地使用金融資訊,這些信涵蓋面甚廣,最重要的是,他會闡述自己的投資藝術,告訴你如何投資。因此,每年的“致股東信”都會成為世界傑出投資經理和優秀CEO的必讀經典。

  在今年的“致股東信”中,股神提醒大家別對股市期望太高,還談到了他在外匯市場上的操作、他的繼承人問題、衍生金融工具、他犯下的錯誤以及公司的保險業務等。茲特摘譯致股東信的一些亮點,以供投資愛好者和企業家參考。


~公司評估 76筆買賣都做得很好~

  2007年我們的淨資本增長為123億美元,在過去的43年裏,我們的股票價格從19美元增長到了78008美元,年複合增長率為21.1%。

  總的來說,去年處於我們運營下的76筆買賣都做得很好。只有一些與房地產行業相關的公司出現了一些小問題,例如我們做磚料、地毯以及房地產生意的分公司,他們受到的挫折是輕微而短暫的。我們在這些行業中的競爭地位依然強大,並且我們有一流的CEO們在努力為之工作,無論是在好年頭還是壞年頭。

  波克夏旗下的TTI和Iscar,在他們值得尊敬的CEO保羅.安得魯以及傑克伯.哈帕斯的帶領下,在2007年表現得非常傑出。Iscar是我見過的最出色的製造企業,在去年的報告中我就曾經提到過,2007年秋天我對他們韓國分公司的訪問,再次印證了我的這個判斷。

  另外,我們的cornerstone保險公司去年的表現也是非常出色。部分原因是因為我們囊掃了全行業最優秀保險經理人。在災難不斷的2007年,我們還是非常幸運的。

  毫無疑問,包括我們在內的保險行業,在2008年的利潤會大幅度下降。價格下降,而風險卻不可阻擋地增加。行業的利潤率很有可能縮水4%左右,如果遭遇颶風和地震,情況也許會更糟。所以,我勸大家做好心理準備,保險行業在未來幾年裏的利潤也許都不會很高。


~次債危機金融機構慘不忍睹~

  一些主要的金融投資機構由於捲入了“不良的信貸案例”(我去年的信中曾提到過),現在正經受著一些棘手的問題。Wells Fargo公司的CEO約翰.斯坦弗很好地剖析了一些貸款者最近的表現:“非常有趣,這個行業找到了新的辦法讓自己損失錢。”

  你可能記得2003年的時候,矽谷很流行一個車貼:“神啊,救救我吧,再給一個泡沫吧。”很不幸,這個願望很快就成真了:幾乎每個美國人都認為房價會永遠上漲。這種看法令貸款機構無視買房人的實際經濟狀況隨意放貸,認為房價的上漲會解決一切問題。而今天,美國正為此付出慘痛的代價。

  隨著房價的下跌,大量愚不可及的錯誤被曝光了。只有在退潮的時候,你才能看出哪些人不穿褲子就下水了。對於美國最大的一些金融機構,我只能用“慘不忍睹”來形容了。


~投資中石油近40倍獲利~

  總的來說,我們非常為所投資的公司的良好表現所驕傲。2007年,美國運通公司、可口可樂公司以及寶潔公司,我們四個投資最大的公司中的三個,每股收益增長率分別為12%、14%和14%。另一個是富國銀行,由於房地產市場泡沫的關係,股票收益有些下跌。然而,我堅信,它內在的價值在增長,即便增長率並不是很大。

  我必須強調,我們進行股票投資的衡量標準,絕對不是這些公司的市場價格。在投資時,我們用獨有的兩個標準來評估這些公司的價值。第一個,是看他們收入的增加情況;第二,更客觀一些,是看他們的“護城河”是否在每年加寬,護城河是一種隱喻,比喻這個公司所擁有的獨特的優勢,這種優勢讓他們的競爭對手日子難過。我們四個最大的投資公司都是在這兩點得分非常高的企業。

  去年,我們做了一筆非常大的賣出。2002年和2003年,波克夏以4.88億美元購入中國石油1.3%的股份。按這個價格計算,中國石油的市值為370億美元。而我那時判斷,這個公司的價值應該為1000億美元。2007年,兩個因素增加了它的價值:國際原油期貨價格的急劇攀升,與此同時,中國石油的管理層在建立石油和天然氣儲備方面又做了大量的工作。這些使中國石油的市值一下子飛升到了2750億美元。我們認為,這個估值水平和其他大型石油公司相當,所以我們將手中的股票以40億美元全部賣出。

  另外,由於出售中石油帶來了投資收益,我們支付了12億美元的稅。這個金額相當於整個美國政府運作4個小時的所有支出,包括國防、社會保障等等。


~美元貶值未帶來貿易平衡~

  相對於其他主要貨幣,美元在2007年繼續不斷地貶值。原因顯而易見:美國人願意買其他地方生產的產品,而世界其他地區的人們相比起來卻並沒有那麼愛買美國生產的東西。而當美元不斷貶值,一方面促使美國的商品對外國人變得便宜,另一方面也使外國人生產的產品對美國人民來說變得日益昂貴。似乎,美元的貶值是治療貿易逆差的良藥。

  看上去,美國的貿易逆差將毫無疑問地因美元的大幅貶值而得到好處。但是想一想,2002年,我們與德國(美國的第五大貿易夥伴)的貿易逆差是360億美元,而2007年,當歐元對美元達到1比1.37時,我們與德國的貿易逆差竟然上升到了450億美元。同樣,從2002年到2007年,加拿大幣相對美元也有了巨大的升值,但是美國對加拿大的貿易逆差卻依然擴大著,從2002年的500億美元上升到了2007年的640億美元。所以,貶值的美元並沒能為我們的貿易帶來平衡。


~主權財富基金美國沒什麼可抱怨~

  主權財富基金最近成了一個熱門話題,他們在大量地購入美國公司的股份,引發了激烈的爭論。這種局面是美國人自己造成的,而不是外國政府在策劃什麼陰謀。巨額的貿易逆差才是外國政府大量投資美國的原因。當美國每天向世界上的其他國家輸出20億美元的時候,他們必須要把這些錢投到一個地方。他們選擇了美國股票,而不是國債,我們有什麼好抱怨的?

  美元的走弱不是OPEC和中國的錯。其他發達國家和美國一樣,也依賴石油進口,也在和中國的產品進行競爭。美國應該完善其貿易政策,而不是針對某個國家,或者保護某個行業。美國也不應該採取可能引發報復的行動,那樣只會減少美國的出口,損害真正的自由貿易。


~接班人已經充分做好準備~

  正如我之前提過的,我們已經為CEO接班人的繼承做了充分的工作,一旦我由於去世或者無力正常工作時,董事會能非常清楚地知道誰會代替我,並且董事會還有額外的兩個備用人選。

  我們已經確定了四名候選人,他們有足夠的能力繼續我的投資管理工作,並且他們都表現出極大的熱情,如果需要,他們都可以隨時來波克夏。董事會已經對他們的能力有了充分的瞭解,如果需要,董事會也希望從中雇用一個或更多。這些候選人都年富力強,同時也非常擅長帶領人們致富,並且都非常希望能為波克夏工作,而且他們志向遠大,並不僅僅是為了得到豐厚的薪水。


~做假賬目標轉向養老金~

  前參議員Alan Simpson曾說過一句名言:“在華盛頓的高速公路上不必為交通堵塞擔心。”如果他真的是想尋找清淨的街道,那麼,他應該看看美國企業的會計。

  這要從1994年說起,那年美國舉行過了一次非常重要的投票。被美國CEO們推動的美國參議院,以88比9的投票率讓美國財務會計準則委員會閉上了嘴。自那之後,美國財務會計準則委員會給出了高速公路外的另一條道路,即可以將股票期權視為費用在報表附注予以披露。

(譯者注:1994年美國財務會計準則委員會擬出臺一項要求將股票期權作為費用予以確認和計量的準則。由於準則的出臺將嚴重損害大公司經理階層的經濟利益,為了維護自身的利益,美國大公司不斷遊說國會,以至於在以參議員利伯曼為代表的許多國會議員的干預下,美國財務會計準則委員會最終不得不為政治低頭,作出了妥協,只要求將股票期權視為費用在報表附注予以披露,而無需在表內正式確認。根據美國的相關規定,公司高管的年薪、獎金、退休福利必須作為費用予以確認,而最具價值的股票期權卻不必作為費用確認,只需在報表附注披露。)

  美國的CEO們的表現並不是很光彩的。在之後的六年中,500強企業中只有兩家選擇了將股票期權作為費用予以確認和計量的高速公路。剩下的其他CEO們則選擇了另一條低速路,但這也為公司高管人員通過偽造公司業績,掩蓋事實真相,通過股票期權牟取暴利埋下伏筆。

  股票期權會計的事似乎已經是上一個時代的事了,但是目前來看,會計們似乎找到了另一種選擇——他們開始在養老保險上算計了,選擇個人化的養老金計畫。

(譯者注:個人化的養老金計畫即企業為員工設立專門的帳戶,員工每月從其工資中拿出一定比例的資金存入養老金帳戶,而企業一般也為員工繳納一定比例的費用。員工可自主選擇證券組合進行投資,收益計入個人帳戶。該帳戶中資金主要投向資本市場,企業完成出資份額義務,並向員工推薦基金。當然,它並不保證員工退休時所能受益的確定金額,員工退休時所能拿到的退休金數額仍取決於該帳戶投資資本市場中的資產增值情況。)

  個人養老金計畫中平均只有28%是現金和債券,這些個人養老基金的回報率最多不會超過5%,當然也有可能更高,但要承擔更高的風險。這也意味著,還有72%的資產是以公司股票的形式存在的,即不能直接持有也不能通過對沖基金或私人股票投資等方式轉化,並且還必須取得9.2%的回報率,以滿足所有資產的8%回報率的目標。另外,回報還得抵上這之間發生的所有交易費用,目前,這筆費用已經變得越來越貴。所以,這種贏利的吹噓根本不切實際。

  許多公司也將他們的養老金計畫發展到了歐洲,在他們的會計帳本上,幾乎所有的結果都是美國的計畫要比非美國的計畫賺錢多。這就令人百思不得其解:為什麼這些公司不將他們的美國經理人放到非美國的計畫中去管理,去施展他們神奇的資產管理魔法呢?我從沒看到有人對這進行過解釋。但是審計員與核算師似乎在審核時卻從未對此表示過質疑。

  謎底就在於:他們極力吸引員工接受個人養老金計畫,這就使他們能夠報告更多的盈利,(譯者注:利用該基金)使公司看上去更賺錢。而一旦他們錯了——我認為他們的確錯了,退休之後,雞肉可不會自己飛到他們家的餐桌上。

  在與假賬戰鬥了一個世紀之後,美國的公司高管們應當學著吸取教訓了。也許他們應當聽聽我的夥伴查理的話:“如果你從左邊三次都沒能擊中發過來的球,試試下次從右邊揮棒。”


~股市 不要寄託過高希望 ~

  讓我們通過數字來看,兩年前我也曾經提及過:在過去的20世紀中,道瓊工業指數從66點上升至11497點。這個成果似乎很大,年複合增長率為5.3%。一個投資道瓊工業指數的投資者,在不同的時期收益會不同,但最後的幾年卻只有2%的年複合增長率,那是一個多麼好的世紀啊。

  但再看看我們這個世紀。幾乎沒有投資者再能獲得5.3%的增長率了。道瓊工業指數最近降到了13000點之下,如果想以5.3%的增長率發展,那麼在2099年它需要達到200萬點,我們剛剛步入這個世紀八年,這意味著我們未來還有198.8萬點的路需要走。雖說什麼都有可能,但真的有人相信這樣的事能發生嗎?

  很自然的,每個人都期盼著超越平凡,超越平均收益。基金經理人以及擅長說謊的顧問肯定也會不斷地激勵他們的客戶們,給他們灌輸這個觀念。但是基金經理們以及顧問們給顧客帶來的收入肯定是平均線之下的。原因很簡單:

  1。投資者,一般都能追逐到平均收益的水平,再減去他們的花費。

  2。消極被動的只會看指數的投資者,能看出來:平均的收益減去花費,剩餘的利潤就已經很小了。

  3。非常積極的投資者,他們找顧問諮詢,找基金經理,也是只能賺到平均收益的錢,但是他們花費要遠遠高於別人,所以收入還是在平均線之下。

  因此,消極和被動的投資者必定勝利,因為他們的花費比積極的投資者少。

  我必須一提的是,那些指望著從本世紀的股市中每年收益10%的人——2%的收益來自紅利,從價格變動上贏得另外8%——就是在不切實際的期盼著道瓊工業指數能在2100年達到2400萬點。如果你的股票經理人向你吹噓著每年兩位數的股市收益率時,講這個故事給他,一定讓他狼狽不堪。許多投資經理人和所謂的顧問,顯然是愛麗絲仙境中那個女王的直系後裔,吵嚷著:“為什麼,我有時會在早餐前同時想起六件不可能的事情。”

  一定要對巧舌如簧的經理人和顧問保持清醒,他們在往你手中塞滿幻想的同時,也往自己的錢包裏塞滿了諮詢費。


~生活和工作 享受快樂與健康~

  我和我的好搭檔查理,今年一個84歲(查理),一個77歲,我們都非常幸運地超越了我們的夢想。我們都出生在美國,有非常了不起的父母,能給我們提供良好的教育。我們享受著快樂的家庭和良好的健康。由於我們具備一些所謂“商業基因”,因此獲得了與自己的貢獻不成比例的巨大財富。

  另外,我們一直都熱愛自己的工作,也得到了許多有才華、有激情的人的幫助。對我們來說,每天都是讓人興奮的,每天早晨我們都是踩著舞步去上班,但最快樂的事莫過於我們聚在波克夏的辦公室裏與股東們一起開會了。所以,加入我們5月3日即將舉行的股東年會吧,我們那裏見。

2008年2月

巴菲特 董事會主席

[END]

股市概念(47):若心取相,則為敗相(4)~利潤少掉一半是正常的!

股市概念(47):若心取相,則為敗相(4))~利潤少掉一半是正常的!

【若心取相,則為敗相(4)】~中線領域之下篇
 
  
  很多想做中短線的人,都很注重績效,其實,中線的實戰績效,是造成絕大多數中線客失敗的最大原因。

  作中線的人(在台灣,作中線的人,其實很容易變成做短線),如果以一個月當做中線的定義,理想的狀況,是每個月做到一個小波段,或是做到三段式上漲法的某一個升段。話雖如此沒錯,但是絕大部分有經驗的人,都不敢公開坦然大方承認的一點就是:你可能確實做對了某個小波段,但是你更有可能在別的地方因為誤判而虧損。

  這個虧損的成數,才是大家最應該關心的。大概是多少呢?

  如果是贏家的話,大概會虧掉兩成到三成。換句話說:做對的地方,一個月如果賺十萬,做錯的地方大概就虧掉兩三萬。

  如果是「高手級」的人物(還沒有晉身中線贏家的行列),大概會虧掉五成到八成。換句話說:做對的地方,一個月如果賺十萬,做錯的地方大概就虧掉五到八萬。

  如果是「普通」的人物(有經驗,不是新手),有時候會小賺,但更多的時候是會虧掉八成到負一成多。換句話說:做對的地方,一個月如果賺十萬,做錯的地方大概就虧掉八萬到十一萬多。

  如果是沒有經過學習階段的一般群眾,有時候會大賺或小賺,但更多的時候是虧,甚至一個月之內把過去幾個月賺掉的一口氣賠光。

  以上講的這四種情況,只是一個概念。這裡面最大的爭議在於:有時候,即使是贏家,也難免會變成「一般人」,然後做出笨事,使得某個時候的績效很難看。

  總而言之、言而總之,「績效」這東西,跟大家想像的,會有很大的差距!一般群眾所看到的績效,大部分都是一年的,而不是一個月的。但是大家都有一個錯覺:以為只要是贏家,每個月的績效都應該是正的,換言之:他們以為贏家是「做對的交易比做錯的交易要來的多」。

  這是一個錯誤的觀念!因為「績效」跟「勝率」是兩回事,不是同一件事!

  一般散戶,經常陷入一個進退維谷的難局(或者說是總是陷入),就是只在乎績效,而不在乎出手的勝率。說的真切一點:他們只在出手之後賺了多少錢,而不會去想這次出手背後的意義到底是什麼。這種人,大多是新手,如果不是新手,就是在市場上混了很久的資深輸家。這些人幾乎都是還沒有拿到正確方法,所以都可以解釋為亂做。

  在現實的中線實戰中(不是教科書上的紙上談兵,也不是虛擬實戰),從大格局來講:最嚴重的問題,是紀律;從小格局來講,是停損。

  如果已經拿到正確的方法,但還是會有誤判的機會。在真實的操作中,我們發現(以指數期貨為例):中線以一個月為週期的操作是較佳的(我不說最佳)。以外資而言,每月結算之前的操作,表面上是以短線為主,其實他們的短線動作都是在掩人耳目,最終目標都是指向月底的結算(但不一定是在最後一天才了結,如果在結算之前提早達到目標,就提早了結);換言之:短線當沖為次要,中線一個月的波段操作才是主要的獲利來源。

  最常見的問題是:小波段賺的,會被其他地方的虧損給吃掉。而且,我們發現這個問題極嚴重,因為:除非你是神,出手都是全勝,否則就一定會有失敗。如果一個月贏四百點的利潤,卻在別地方輸兩次,每次輸一百點,那麼,這個月的績效就只剩下一半!

  我想告訴各位的是:這才是實際的操作生活!在贏家的實際操作績效中,就是這樣,被砍一半,甚至更多!真實的中線贏家績效表,絕對不是你想像的那麼美麗!

  一個月贏四百點,很不錯了! ──對大多數人而言,一個月中,抓到一個四百點的小波段,已經很厲害了。

  但是,停損設一百點,也很正常。所以,在別地方輸個一百點、輸個兩次,輸掉兩百點,很正常的!千萬不要以為這樣就不是高手了。不論是預測法或是機械法,這種情況都會有,很正常!不要懷疑,而是要學著去接受、去適應、去習慣、去無動於衷,到最後視此虧損為泰然。

  我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注意到:很多投資經典,那些大師都一再強調「失敗」是很平常的事情,為什麼這些大贏家大高手都不強調勝利的喜悅,反而要強調失敗呢?原因就在此。

  面對這種實際狀況:首先要學習適應。再來,有人會想到是否要把停損設的小一點,例如說:不要設一百點,設五十點好了──這個想法,在教學階段的初期到中期,是可以容許發生的。

  可是……如果只是單純地把停損設的比較小,就可以增加獲利,你相信天底下有這麼便宜的事情嗎?──當然,百分之九十以上的投資人都是輸家,而且根本就不會停損,所以招致大輸。但是我們在這裡討論的是贏家的狀況。我再說一遍:『一個月贏四百點,卻在別地方輸兩百點』──這是贏家,搞不好還是大贏家!(所謂贏家,是指已經學會正確方法,而且可以妥善運用的人。)

  對於已經學會嚴格執行停損的贏家而言,紀律可能不是最嚴重的首要問題,而是把停損區間縮短之後,所產生的「停損設小,以致於容易被洗掉」的「困擾」。面對這種「困擾」,很多同學「煞有介事、如臨大敵」把這個「困擾」當成是一個「必須要突破的難關」,錯了!──這個「困擾」是個「假困擾」。換言之:此困擾無可避免,應該坦然承受,不要花費太多的心思去思索它,因為它『本來就不可避免』!

  請回過頭去重新瀏覽一遍真實的操作狀況:『一個月贏四百點,卻在別地方輸兩百點』,這是講一口大台指,如果一口大台的本金是三十萬,那麼一個月兩百點的利潤就是四萬,績效為百分之十三,一年績效將達到百分之一百五十,換言之:三十萬本金,一年賺四十五萬──這已經是很優秀的中線贏家了,如果想要藉縮短停損區來提升利潤,就很容易進入癡心妄想的魔境!

  那麼,什麼人可以考慮『縮短停損區』這個事情呢?──贏家如果想要再升級、再進階,就可以考慮。

  如果還是輸家,連贏家的影子都還沒看到,那麼,縮短停損區只能讓你死的比較慢而已;如果你認為『死的比較慢、每次輸的錢比較少、每次被刮掉的肉比較少、每一刀的痛苦比較小』這樣的狀況有助於你打『拖延戰術』,想要『以時間換取XX』(我也不知道你想要換什麼),那麼,你可以考慮把停損設的小一點,但是要注意:停損一旦設小,就很容易變成短線疲於奔命,會消耗掉更多的心理資本!

  本篇的中線操作,結論如下:

1。先拿到正確的方法,包括停損法。

2。停損重要的是『合理』──合不合理最重要。太大跟太小的停損設定,都不好。

3。A.中線贏家的獲利穩定之後,才可以開始考慮把停損設的比較小(如果你夠耐煩!夠耐操!)。

  B.如此一來,勢必要在被洗掉之後重新尋找新的進場點,這不是件簡單的工程!勢必要動用到短線的一些技巧。

  C.雖然動用到的短線技巧不多,但注定要消耗更多的精力,會有健康方面的後遺症。

  D.如果動用到短線技巧,也勢必要動用到預測法,如此一來,會影響到中線紀律的貫徹問題。

4。對於還沒遇到正確方法的輸家而言,先找到正確途徑最重要。
  再來就是學會嚴格執行停損、貫徹紀律!

  總之,不要「以心取相」!不要憑一己之想像去胡亂揣測贏家都是連戰皆捷的──那只是一時的,不是永久的!──『輸輸贏贏、賺賺賠賠、賠賠賺賺,甚至賠賠賠賠賠賺……但是維持小賠大賺』這才是贏家的真相。

  中線講到這裡,下一篇講短線。

[END]

~王力群 Randy Wang. 2008-05-20, Taipei pm.2:01

股市概念(46):若心取相,則為敗相(3)~不知觸類旁通、舉一不能反三

股市概念(46):若心取相,則為敗相(3)~不知觸類旁通、舉一不能反三

【若心取相,則為敗相】~中線領域 (中篇)
 
  
  我先把中線大綱講一講:

1。學習正確的中線操作法之前,請先放棄你原先所有的舊思想、舊方法。

2。大部分的問題,都是操作者自己的意識形態問題(以心取相)。

3。目前市面上型態學書籍裡的知識,均為最基本而已;但即使全部讀完,也不一定能夠入門。

4。中線法應以均線、型態、k線、量價為主。

5。型態學跟k線學,在中線法裡的重要性,有時候佔10%,有時候佔90%。

6。型態學跟k線學練到接近極高境界,可以單獨使用型態學(或單獨使用k線學)就達到每月獲利的理想績效。但是:我可以跪下來求你,懇切地希望你不要想練到極高境界;因為極端操勞(如果你不想成為廖風德那樣,就儘快放棄,退一步海闊天空)。

7。每天都有一根日K線,但並不是每一根K線都有決定性的意義。

8。型態有大有小,會先後發展成熟,但大多數人都等不及成熟就動手,於是釀下無數悲劇。

9。儘量不要用基本面跟消息面作中線。如果要用,原則上請反向操作。

10。注意!「全程盯盤」的中線操作方式,跟『下午一點十分以後才進場』的中線操作方式,有非常大的差別!

11。就實際狀況而言,中線操作應以一個月為計算周期,大概有兩種:第一種是留倉一兩天的,第二種是留倉數天以上到半個月的。

12。中線操作的決勝關鍵,在於『留倉數天以上的』小波段要抓得到。要抓到一次不難,要每個月都抓到,對一般人而言就很難了。

13。絕大多數的中線波段操作成功案例,都是「隨機致富的陷阱」。這些案例大量在網路上、媒體、雜誌上流竄,腐蝕了股民的智慧(甚至是消滅),使股民陷入萬劫不覆的地獄。

14。絕大多數股民的型態學跟K線學知識,都是片斷的,不是完整的;這樣的知識在「某些時候」可能會讓你贏,但是長久下來,不被市場淘汰掉的機率十分渺茫。

**

  長線操作法當中,很多都是大法則,所以在編排上,群眾感覺可能不會那麼困難。但是中線操作法,知識種類繁多,在選擇上會有較多的困難。

  每一天,都會出現一大堆利多跟利空,操作者的工作,就是『將這一大堆觀察到的現象做個消化,然後做出結論』──這就是中短線最困難最勞累的地方,為什麼呢?因為對於長線投資者來說,這個工作是久久才做一次,但是中線操作者可能每天都要做,每天跟別人在那裡拼智慧,比誰最聰明──問題是:每天跟人家拼,耗損自己的心理資本,這本身就是一件沒有智慧的傻事。

  但是,我知道很多朋友之所以每天跟人家拼,其實也是在用功,給自己一兩年的時間磨練,希望將來能當個職業操作者──這樣的想法,我暫時也不好說什麼,除了勉勵這些朋友之外,我還要提醒大家:如果經過兩年之後,你在中線上所學到的都是屬於預測法的東西,那麼,你的危機四伏了。

  一般而言,目前市面上最豐富的中線知識,都是預測法,機械法很少;所以大家在學習的時候,超過一半以上的人都是在預測法裡用功,問題是:你要知道這是預測法,不要連用功了半天都還不知道自己用的是什麼法……然後,你要知道:預測法『在大多數的時候,都是扮演輔助者的角色』,主要的操作工作,應該還是機械法,否則後患無窮。不過,我不打算在這裡討論機械法。

  預測法最令人著迷的地方,是在它的內容豐富,每天的利多利空現象,都有數種或數十種,但是,結論只有兩種:多跟空;於是,很多碰運氣的預測,就討了個便宜,因為亂猜也有一半的機率會對。那麼,有些預測,操作者確實是憑著「一些本領」才預測靈驗,這樣,難道也是機率的問題嗎?

  大家注意:當別人讚美我們「正確預測」之時,你更要小心機率的問題。對那些亂做的人而言,當然是一半猜對跟猜錯的機率,而某些確實已經學到點東西的操作者,拿著自己知道的方法去做預測,如果預測正確,他可能會犯一個思考上的盲點,那就是:這次之所以預測正確,並不是因為你的「操作方法很棒」,而是妨礙你操作的「負面因素」沒有出現。
 
  你所引用的知識跟方法可能沒有錯,但這次之所以成功,卻是因為周遭環境沒有出現更強勁的對手,所以才讓你得逞一次。

  所謂「隨機的致富陷阱」,有兩層意思,淺的意思是指「猴仔射飛鏢」那種亂做亂猜;深的意思是指:『有一點真功夫的人做對了幾次,就以為他的那一點真功夫可以從此縱橫天下』。──在中線的領域中,在網路的眾多論壇之中,這種事情每天都在上演,但是群眾好像永遠不滿足似的,陷溺在一團混亂的虛妄氣氛當中,並以此為樂。

  我發現有件事情相當令我震驚:中線操作法的技術很多,但是很多操作者竟然都以為單憑一種技術就可以做到贏家境界!而不曉得中線如果要達到很優秀的績效,就要混合使用──嚴格講起來,確實有一種技術可以單獨使用,那就是我常掛在嘴邊的xx法,但是單獨使用的話還是有些小缺陷,不過在引進型態學跟K線學之後績效就會大幅升高──但是一般群眾都不可能會使用這種單一機械法,更不要提以這種機械法為中心的混合法了。所以:「執著於一種知識,被那種知識的界線給綁死,不曉得觸類旁通」,這就是中線預測者的悲哀。

  舉例而言:二○○八年三月十七號的跳空缺口,在三尊頭成型的條件下,有些人跑去放空。這個三尊頭是指[二月二十九號的左肩、三月六號的主峰、三月十二號的右肩],但是這個頭部跟二○○七年的高點九八五九相比較,卻是個『低檔』。換言之:同樣是頭部做完之後的『跳空下殺缺口』,當初做出最高點九八五九之後,反轉向下跳空下殺的那一天,也就是二○○七十一月二號去放空,跟二○○八年三月十七號去放空相比較:一個是放空在高檔(九千八百多點),一個是放空在『相對低檔』(七千九百多點)。所以放空在『相對低檔』的只跌了一天而已!然後就開始軋空,到最後把空單軋死!

  如果操作者墨守成規、拘泥不化,腦子裡只想著「頭部做完碰到跳空下殺缺口」就可以去放空,而不考慮從一個『更大的格局』去觀察,那麼,犯錯的可能性就會陡然升高!

  諸如此類的『視野轉換』,有時候是看完「小型態」之後要去看『大型態』;有時候是先看「一根K線」,再去看「連續好幾根K線」;有時候是「型態為主、K線為次」,有時候又變成「K線為主、型態為次」;有時候又多出個『融資餘額』需要觀察,……種種變化狀況,很多!所以每一種都要練習、每一種都要學好、每一種最好都練到爛熟──如果你不是採用機械法,就要這樣練功,才能做預測。

  如果只學這四種基本功夫:型態、K線、量價、均線,然後再考慮其中交錯的變化,就已經奧妙無窮(或者說眼花撩亂);偏偏大部分的投資人,都是畫地自限,不知觸類旁通、舉一不能反三,死守教條,把活盤作成死盤,他們只能做單一思考:看K線就忘掉了型態、看型態就忘掉了均線、看均線就忘掉了季節、看小格局就忘掉了大格局、看這個就忘掉了那個、考慮那個就忘掉了計算這個……他們只能在一個地方著眼,而不能通盤考量;思考一直線,不曉得轉彎,也不能同時進行雙向思考,更不要講同時運用四種工具而不會自亂陣腳。

  這樣死板的風格,當然釀成無數悲劇。

  這種情況,在中線操作者身上,太多了。長線投資者大部分都是死在不停損傻傻抱股票,中線的操作者則是陣亡在『以心取相,僵硬而不知變通』。只要是凡人,都會犯這種錯誤,因為做預測本來就是這樣,要靈活、要非常客觀、心情不容有太多的干擾……我必須承認:我在做這些預測法的時候,我也會犯這種錯誤,但是事後我會檢討,我知道這種錯誤的原因大概在哪裡,而一般投資人卻是在一開始學習的時候就種下病根,而不是上了戰場才犯錯。
  
  這又讓我想起金庸先生的一段小說,談到這種墨守成規的故事;我想來想去覺得只有這段小說可以比較傳神地描繪這種操作弊病,所以把它摘錄於後,大家看看。原書為《碧血劍》第九回。

  中篇就講到這裡,剩下還有好幾點大綱,我會繼續講。  


~王力群 Randy Wang. 2008-05-17, Taipei 中午12:23


**********************************************************

◆《碧血劍》第九回部分:



  袁承志不去理她,問劉培生道:“要怎樣,你才信我是師叔?”



  劉培生道:“我想請你跟我過過招,閣下的本門拳法如確比我好……”袁承志見過梅劍和與孫仲君二人出手,料想劉培生的武功與他們相差不遠,便道:“你說你師父若是當真使出內勁,你只怕一招也接不住。我的功夫比之尊師自然大大不如。他使一招,我得使五招。你只要接得住我五招,那我就是假冒的,好不好?”




  梅劍和本來擔心師弟未必能夠勝他,但聽他竟說只用五招,就能把同門中拳法第一的劉師弟打倒,心頭一寬,料想必是信口胡吹,插口道:“就這樣,我數著。”劉培生作了一揖,說道:“我功夫不到之處,請你手下留情。”袁承志緩緩走近,說道:“我第一招是‘石破天驚’,你接著吧!”


  劉培生道:“好!”心想:“動手過招,哪有先把招數說給人聽的?其中定當有詐,叫我留心上盤,卻出其不意的來攻我下盤。”於是右掌虛擋門面,左掌橫守丹田,只待袁承志向下盤攻到,立即沉拳下擊,只聽袁承志叫道:“第一招來了!”左掌虛撫,右拳嗖的一聲,從掌風中猛穿出來,果然便是華山派的絕招之一“石破天驚”。




  劉培生疾伸右掌擋格,袁承志一拳將到他面門,忽地停住,叫道:“你怎不信我的話?單掌攔不住,雙手同時來。”劉培生見他拳勢,已知右掌無法阻擋,眼見這一拳便要打破自己鼻子,正自焦急,幸得他拳勢忽停,忙提起左拳,展指變掌,雙拳“鐵閂橫門”,口中“嘿”的一聲,運勁推了出去。袁承志這才一拳打落,和他雙掌一抵。劉培生只感掌上壓力沉重之極,雙臂格格有聲,心想:“他這拳在中途停止,又再跟著擊出,並非收拳再發,如何能有如此勁力?”


  袁承志收拳說道:“以後三招我接連發出,那是‘力劈三關’、‘拋磚引玉’、‘金剛掣尾’。你如何抵擋?”



  劉培生毫不思索,說道:“我用‘封閉手’、‘白雲出岫’、‘傍花拂柳’接著。”



  袁承志道:“前兩招對了,後一招不對。要知‘傍花拂柳’守中帶攻,如跟功力悉敵的對手過招,那當然極好,但這一招要回手反擊,守禦的力道減了一半,我這招‘金剛掣尾’你就接不住了。”



  劉培生道:“那麼我用‘千斤墮地’。”袁承志道:“不錯,接著!”



  只見他右掌一起,劉培生忙擺好勢子相擋,哪知他右掌懸在半空,左掌卻倏地劈了下來,說道:“武學之道,不可拘泥成法,師父教你‘力劈三關’是用右掌,但隨機應變,用左掌也無不可。”



  口中說著,拳勢不停,不等劉培生封閉,已搶住他手腕往前一拉。劉培生用“白雲出岫”隨勢一送,招數中暗藏陰著,如對方不察,胸口穴道立被點中。但他這時不敢反擊,招解開,立即收勢,沉氣下盤,雙腿猶如釘在地上一般,這招“千斤墮地”果如有千斤之重。袁承志“金剛掣尾”使出,左掌伸到他的後心運力一推,劉培生還是立足不定,向前衝出兩步,滴溜溜打個旋子,轉了過來,臉上一紅,深深吸了口氣。



  袁承志道:“你不硬抗我這一招,那好得很。尊師調教的弟子,大是不凡。我這第五招是破玉拳的‘起手式’。”劉培生很是奇怪,沉吟不語。



  袁承志道:“你以為起手式只是客套禮數,臨敵時無用的麼?要知咱們祖師爺創下這套拳來,沒一招不能克敵制勝。你瞧著。”身子微微一弓,右拳左掌,合著一揖,身子隨著這一揖之勢,向前疾探,連拳連掌,正打在劉培生左胯之上。他再也站立不穩,身子飛起,摔了下來。




  袁承志一躍而至,雙手穩穩接住,將他放在地下。劉培生撲翻在地,拜道:“晚輩不識師叔,剛才無禮冒犯。請師叔看在家師面上,多多擔待。”袁承志連忙還禮,說道:“劉大哥年紀比我長,咱們兄弟相稱吧。”


  劉培生道:“這個晚輩如何敢當?師叔拳法神妙莫測,适才這五招明說過招,其實是以本門拳法中的精義相授。晚輩感激不盡,回去一定細心體會。”袁承志微微一笑。



  劉培生從這五招之中學得了隨機應變的要旨,日後觸類旁通,拳法果然大進,終身對袁承志恭敬萬分。要知他師父歸辛樹的拳法決不在袁承志之下,但生性嚴峻,授徒時不會循循善誘,徒兒一見他面心中就先害怕,拆招時墨守師傳手法,不敢有絲毫走樣,是以於華山派武功的精要之處往往領會不到。



(摘錄完畢)

股市概念(45):若心取相,則為敗相~中線領域(上)

股市概念(45):若心取相,則為敗相(2)

【若心取相,則為敗相】~中線領域 (上篇)
 
  
  在我們的學習過程當中,任何一個人,都曾經遇到過挫折,此時,我們難免會向外尋求援助。

  在股市中,最令人難忘的回憶,就是在出手以後,對自己的留倉單產生眷念之情,換言之,愛上了自己的留倉單,卻又對明天以後的走勢感到很茫然,於是,打開電視機,看看投顧節目,或者上網,看看免費的部落格跟bbs,尋尋覓覓,想要知道別人是怎麼做的;如果對方是個「高手」,而且意見跟自己一樣,那我就很高興,得到了繼續生存下去的語氣與安慰;如果對方跟我的意見不一樣,那就會產生兩種反應,一種是堅持己見,認為自己對別人錯,於是就跟自己意見不合的人去抬槓,辯論到臉紅脖子粗,甚至破口大罵。

  另一種反應則是看到「別人」跟自己的意見不合,於是信心動搖,認為「自己懷中抱著的這個女人」一定是個「醜女人」,嗯……這種「摟著醜女人過夜」(抱著深怕做錯的留倉單)的感覺,真是又酸又悶又膩、很難過,一點兒都不好受。

  大家靜下心來,仔細想一想:以上講的這兩種態度跟反應,對嗎?……你相信你可以一直活在這種感覺裡度過你的交易生涯而得到最後的勝利嗎?

  如果我本來是做多的,然後看到某個人警告我這裡要大跌,我相信他,把多單出掉,後來果真跌了,於是我感謝他,內心湧起的是「對另外一個人的感謝與敬仰」,而不是「因為自己正確履行了某種操作法則」之後賺到錢的喜悅。這種「崇拜偶像」甚於『追求真理』的心態,令人感到不安。

  有些人在做公開預測的時候,會講自己用的是什麼方法,他會解釋這個方法的理由,觀眾聽到了這些理由,覺得講的有道理,如果後來證明他講對了,觀眾當然會因為這個人而連帶肯定他所使用的方法──這樣的現象,常有,可能大家也覺得沒什麼不對──但是,我必須告訴大家的是:這些檯面上的方法,絕大部分都是預測法,中線跟短線的「預測法」,一般人是學不會的。就算你肯定這個方法,也沒用,因為超級難學。如果你遇到了某種預測法,覺得它容易學,那我可以告訴你:很好學的預測法,使用的時候將會嚴厲考驗使用者的智慧,換言之:要選擇在『適當時機』正確使用這個預測法,才會感到很簡單,問題是:這個『適當時機』的選擇,很難!如果你遇到了一種『又容易學、又容易使用』的中短線預測法,那我可以告訴你:你被騙的機率『相當地』高。那麼,到底有沒有這種方法呢?有,但是你看到之後不會相信,也不會想學,因為它貌不驚人,甚至長相實在很抱歉。但是,如果我真的相信了、也學了這個方法,那是不是從此開始一帆風順了呢?嗯,大多數學會這種『簡單』的方法的人,都會因為這方法本身簡單,所以想引進外來的其他方法混合使用(誤以為內容豐富就等於品質高),意圖雙劍合壁增加獲利(或三劍、四劍...),結果是徒增干擾、破壞大局,到最後污染愈深,從此積弊難返,重回輸家行列蹲著。

  有人說:那我就不學方法,只跟老師就好──這種「不想學習」的心態,一樣令人感到不安,因為有無窮的後遺症。這些後遺症並不只是會讓你的投資生涯多出很多挫折,到最後甚至可能會發展成致命傷。(有這種心態的人,我建議您還是趁大跌之後分批去購買指數型基金比較好,詳見股市概念42中的第五段。)

  早年,第四台投顧節目盛行之後,我下午也會拿著遙控器轉來轉去,看看別的老師對盤勢是怎麼個說法……那時候我的雙線法已經出來了,所以我再怎麼看,都只是參考而已;但是,後來,我發現彼得林區說過的一段話真是對:"「股市建議」最大的麻煩是:不論是好是壞,它都會緊扣在你的腦子裡,你根本無法把它移走;而某時某日,你會發現自己做出反應。"──即使我那時候已經有自己的操作法了,但有時候還是難免會受影響,這個影響是:如果我看到別的老師跟我做的單方向相同,我會感到有點害怕,怕自己的操作已經流入群眾的庸俗。

  我也曾經在網路上閑晃過,雖然時間不常,大概只有兩三個月吧。網路跟電視不一樣,電視節目,是投顧老師付費跟電視台買的時段(外包);電視台自己製作(內製)的節目,比較少。有些內製也不是那麼純,應邀上節目的來賓多多少少要給電視台某些回饋──這些狀況都顯示電視台的商業環境較為複雜,觀眾能夠聽到的「清流意見」很少。但是網路言論很多是免費的,「清流」比較多──但是,經過這幾年的發展,我很感慨地告訴大家:網路已經受到商業的污染很嚴重了,很多網站在有了固定客群之後就改採收費制,或是計較點擊廣告率。一旦商業入侵,網路言論的品質就逐漸流入平庸了。

  網路因為很自由,所以大家都把它想像成「臥虎藏龍」的地方──對此,我暫時不予置評。很多聰明的投資人(大多數是聰明過了頭)會要求對方亮績效,在他們的直觀裡認為「口說無憑,把績效亮出來看真本事」──是啊,光憑嘴皮子講的一口好股票,或是講的一口「好」技術分析(儘管群眾認為的好,跟真正的好,可能完全不相干),都可能是紙上談兵,但是,難道公佈績效是對的嗎?嗯,是的,公佈長期績效,有可能對,但是公布短期績效,嗯……(我覺得很奇怪,這麼簡單的道理,還需要我來說嗎?)

  每個人都知道:看人不要看表面,也決不能只看一時。有些政客,年輕時又廉潔又英明,等到做到大官以後,卻變得又貪腐又昏瞶;有些人,你剛認識他的時候,覺得他講話又酸又衝、像個烏鴉嘴一樣不討人歡心,等到相處久了,卻發現在他拙劣的外表下有一顆正直善良的心;每個人都知道:看人看事情,如果只看他今天的表現就推斷他的未來,這種短視極可能會犯下嚴重的錯誤!股市中,各種商業團體利用群眾的急功好利的短視心理、為了拉攏客戶,經常發生捏造財務報表跟操作績效的卑劣行為,這些狗屁倒灶的事情,大家不是完全都不知道啊。連長期的績效都可以灌水或根本舞弊,更何況短期的績效呢?

  我知道,在網路上,確實是有極少數的清流,他們的績效是真的,但是,每一個贏家高手都知道:如果你跟群眾有所接觸,人多口雜、光是應付網路上對你質疑的言論,以及要從網路上對你「操作某個波段成功」之後產生的那種崇拜讚嘆之中超脫出來,這是一件多麼繁瑣、多麼困難的事情啊。很多贏家,自己操作成功之後,下海接觸群眾,卻落個晚節不保的下場,為什麼呢?因為壓力太大了。人多事繁,跟群眾的接觸太多,將會嚴重損耗自己的心理資本!

  很多想要做中線的人,他們不知道的是:大部分的贏家(據我了解,這個比例不是很低)在網路上的「黃金生存期」只有兩到三年(或是三到四年)。過了這段時間,他們的預測就會產生疲態,偏偏在此時卻是跟隨者最多的時候,「萬一」(其實不是萬一,而是極有可能)在這個時候做了個錯誤的預測,爆發的悲慘後果會遠遠超出當年信眾不多的草創初期。所以我常說:當一個預言家成名以後,最好就不要再出錯了,因為一個聖人犯錯所造成的慘劇,會遠遠超過一個平庸者犯錯造成的悲劇。

  為了避免一些騙子空口說白話,績效是可以被要求的,但那是指長期績效,而不是短期績效!即使是長期資料(十年以內),太多的股市大師也都告誡過我們:過去的績效不能代表未來的一切,而且是『非常不能代表』!──但是把這話聽得進去的人有幾個呢?

  每一個股市老手都知道,要對付「公佈績效」這一招,最直接的方法就是「不要公佈虧損的交易」──當你操作失利的時候,別人不會叫你把過去所有詳細的進出交易每一筆都公開,因為你做輸了,沒人要來你的網站了,大家懶得花時間去理你這個衰漢……當你這筆交易預言正確、贏錢了,此時大家對你敬佩都來不及了(就差沒磕頭),當然就不會用質疑的眼光去要求你把以前的每一筆交易都公佈──群眾就是這樣,只看眼前的,不看過去的。你公佈過去的交易紀錄,其實跟他們無關痛癢,因為那都過去了,是昨天已經凋謝的黃花──群眾要知道的:是他們今天手上的留倉單該怎麼辦?……其實,大家想一想,直接問該怎麼辦?然後回答他們該怎麼辦,順便講一下理由,這樣做好像沒錯吧……但是我跟你保證:大部分的人,超過七成以上,都直接想看答案,至於你講的那些理由,他們不會關心。

  於是,你留下了你的預測,也就是你的績效,群眾得到了什麼呢?……一個預測,還是那個預測背後所代表的方法?……我前面已經講過了:中短線的預測法非常難學,你講的愈詳細,反而愈造成讀者的知識負擔,所以大部分的人都不想學習。這樣一來,我認為我是在預測、是在留下豐功偉業的操作績效,其實我根本就是在報明牌。

  在無可奈何的環境中,看績效本來是無可厚非的。但是,只注重績效、以為績效就是一切,很可能讓你最後慘敗、失去一切,因為績效極端容易產生迷信。

  若心取相,則為敗相。群眾對於中短線的操作印象,就是在以上描述的現象迷思中發展出來,成為一套「似是而非、積非成是」的虛構建築。他們認為「這樣子」的一種操作生活(上網、開電視)可以得到「高手的訊息」幫助他們成仙得道──但我必須很遺憾的說:這樣子的成功機會實在是很渺茫,除了機率的問題之外(機率的迷思就要去看《隨機的致富陷阱》這本書,在此無法一一細說),還有更重要的就是『教育』問題──這是群眾最容易忽視的部份,因為大多數人都把「媒體資訊」看成是教育,而不曉得要從『經典』跟『合格的教師』身上去做全盤的學習。

  群眾「以心取相」──他先在心目中想像成一匹馬「應該」長的是什麼樣子,畫好圖,然後再依照圖上的樣子去找馬──這種中線法,已經發展成為「我無力再去了解」的怪樣。我能夠幫忙的,也就只是坐在這裡,寫一些文章,能澄清多少就多少吧。

  這一篇講到這裡,下一篇直接講中線的技術分析會是個什麼『怪』樣。(當然,如果你懂了就不會覺得怪了)

end

~王力群 Randy Wang. 2008-05-14, Taipei pm.10.50

關於《黑天鵝效應》這本書


關於《黑天鵝效應》這本書

【《黑天鵝效應》】



  我五月五號拿到這本書,花了七天的時間,把這本《黑天鵝效應》看完。看完之後,要不要推薦呢?我想了一下,還是寫了這篇文章。

  如果您對科普讀物看得很習慣,並且有相當的哲學程度,那麼,您一定不能錯過這本書。

  如果您對哲學沒有興趣,那麼,您大概可以勉強看完前面的一兩百頁。雖然如此,但我還是相信您一定會有所收穫。

  如果您只對金融市場的操作有興趣,而對人文思考的哲學沒有興趣,那麼,您只要看這本書的第一章就好(或者直接跳到303頁去看結論);再看下去,我怕您會大失所望。

  作者的前一本書:《隨機的致富陷阱》,我從2003年就開始猛力推薦,因為太重要了。後來,這本書成了全球性的暢銷書,但是,我認為:台灣真正能夠看懂這本書的人,很少;看懂之後,並且能夠實際運用於金融市場的,更少;看懂之後不但能實際運用於金融市場,而且還能夠實際運用於日常生活的,恐怕更是「甚為稀有」。

  隔了六年,作者塔雷伯將自己的思想更往前推進了一大步,寫了這本厚厚的486頁的《黑天鵝效應》,內容涵蓋哲學、數學、金融市場,而且更向我們的日常思考領域進軍──作者的雄心壯志實在非常明顯,他不只是想當個成功的交易員,而是想進一步當哲學大師。關於這一點,他跟索羅斯很像,索羅斯也是不甘心只當個滿身銅臭味的交易員,而想在哲學界佔個位子;看完這本書之後,我覺得索羅斯的哲學領域比較小,塔雷伯比較大,而且大得多。

  這本書有多重要呢?嗯……,對於『原型思考』而言,它『非常』重要。重要到可以跟達爾文的《物種原始論》相比。嗯,我應該是太過譽了,那麼,就打個六五折吧。

  但是作者塔雷伯是個不太「溫和」的人,有些地方會讓讀者認為他過份的「憤世嫉俗」(或是嫉惡如仇);他對於某些「虛偽的學術」的尖酸刻薄的無情攻擊,會影響到他意圖建立的大師形象──因為我們想像中的大師好像都應該是「很謙虛的」。

  《黑天鵝效應》的未盡之處,是塔雷伯先生花了很高的篇幅比例去從機率的角度解釋原理,相形之下,金融市場跟日常生活的部份就少了一些(或許有人會認為少了很多)。所以我很好奇他的下一本書會寫什麼,是繼續往日常生活的思考去挑戰嗎……我不知道。不過,我會就我所知道的在金融市場跟日常生活裡的「白天鵝思考方式」,跟大家做說明──當然,這是個艱鉅的寫作任務,我希望我有時間跟精力去完成。

[END]

~王力群 Randy Wang. 2008-05-13, Taipei 早晨 7:25

股市概念(44):若心取相,則為敗相~當沖領域

股市概念(44):若心取相,則為敗相(1)

【若心取相,則為敗相】~當沖領域
 
  市場中,最大的誘惑,就是賺錢。在進入市場這些年之後(換句話說:就是經過了這麼多年的淘汰與演化),我自己的操作方式已經跟一般人所「想要」的操作方法有著很大的「差別」。一般人想要的是「順著他的意思」去賺錢,而我只是想忠實地履行自己的操作原則。

  一般人最想要的操作「方法」(我們暫時稱它為一種方法,雖然在真實的操作生涯中,幾乎很少人,或者根本沒有人可以靠這樣的模式達成穩定的獲利目標),就是:一開盤,就下注;或者是:開盤不久,就順著昨天留倉的單子的方向往上漲或往下跌;總之,時間不要拖太久,最好是不要拖過十五分鐘,因為一但拖過十五分鐘以上,就可能會出現「不耐煩」的情緒,從而動搖抱單的信心。換言之:拖到十五分鐘以上還沒動靜,或是反其道而行,操作者就會痛苦,然後就可能因為熬不過這種焦躁而想把單子給了結掉。但是,如果發展順利,贏了第一筆單,接下去,他不會心滿意足地離開坐位,而是繼續下注,希望能夠「趁勝追擊,愈賺愈多」;而每一個賺錢的波段,經過我的調查,一般人都希望至少在五十點以上(以指數期貨而言)──然後,這樣的模式最好一天之內能夠做個兩三次、或更多次,這樣,一天就能賺到差不多一百點(兩萬塊),如果一個月交易二十天,就有四十萬的收入──是的,一個月四十萬,你沒有看錯;我相信很多「崇拜」這種操作法的朋友,自己都不相信一個月有可能經由這樣的進出方式賺到四十萬。

  稍微有點操作經驗的人,都可以輕易指出以上我講的這種方式的計算盲點,那就是:我是考慮在全贏的狀況下,如果只贏一半的話,那就應該只有賺二十萬。

  錯。如果只贏一半,那就一毛錢都賺不到。

  如果出手的勝率只有50%,那麼,如果每次贏的時候是贏一萬,輸的時候是輸一萬,一個月出手40次,那麼,贏20次輸20次,一個月下來,賺不到半毛錢。

  所謂「只贏一半」,操作者自己的真正意思可能是想「這個波段我大概只能做到一半」,換言之:假設這個小波段從九點半的最低點8000漲到十點鐘的最高點8050,那麼,我很謙虛、我很乖、我不貪心、我不會整段魚都想吃到,所以我只想賺50點的一半:25點,也就是5000塊。這樣一天做個兩次,一個月就會有20萬。嗯……這樣的操作,還是『全勝』啊。出手40次,贏40次,一個月賺20萬。不論把獲利的點數如何降低(以表達自己的謙虛),都是全勝。

  當然,任何人都可以「指正」我不能這樣子計算,我「應該」這樣預估:如果勝率為七成,贏七次、輸三次,以每個月出手十次為例(做短線),賺七萬,輸三萬,盈餘四萬。比一個平凡上班族的薪水略多,這樣好像很不錯……不,這樣算還是不對,因為贏的時候不一定每次都能夠賺到一萬,輸的時候倒是很有可能輸得「超出預期」,也就是「賺少賠多」,一個月下來,可能會賠到唉聲歎氣。

  在「平庸世界」的思考中,當事人不只是喜歡預測行情,甚至喜歡去預測自己的「獲勝率」以及「獲利率」,殊不知這兩個都是『極難預測』的,甚至不可能預測。

  如果是做短線,而你又是機械派,那麼,你使用的這套機械系統一定在出廠以前就在充滿歷史資料的實驗室中做過各種測試,保證它的『勝率』一定具有相當的水準,『停損機制』也一定控制得很好,這樣才能獲利。請特別注意:當「短線」短到「某一個程度之後」,你就無法讓「獲利部位」放手增長,而是應該『見好就收』──我講的這個「短到某種程度」,就是指當沖。

  目前的市場上,當沖已經躍升為小散戶的最愛,原因跟M型社會有直接的關係。股民在缺乏超級大多頭的關照之下,大家的資金都愈來愈少,所以當沖(每天拿現金)就變成最多人最想學的技術。但是,當沖要做的好,機械法的精神一定要很強,系統在出廠之前一定要做好測試的工作,『勝率』一定要高!──注意,當沖的關鍵重點,就是勝率要高。機械系統的好處之一,就是可以在『充滿歷史資料的實驗室』中估算出大概的勝率。如果報表跑出來以後發現勝率不高,那麼,就不要用。

  為什麼勝率在當沖的操作中很重要?那麼,言下之意是不是說勝率在中長線就不重要?──是的。就是這樣講,沒錯。

  做當沖,最大的一個爭議(應該說是迷思),就是『當沖無法讓獲利部位一直成長』!因為收盤之前就要了結,你不能一直放著,一直放著留倉,那就不叫當沖。在盤中,有漲有跌、來回震盪,當沖客喜歡在漲時作多、跌時作空,哪怕是微小的利潤,他也愛賺;這樣的舉動,其實就暗示著「盤中一個上漲的波段,比較少一次就超過一百點」,所以每當漲了五、六十點以後,基於一種「職業性的本能反應」,感受到些微不安的風險,資深的當沖客都會傾向於賣出;於是,就無法讓獲利部位一直成長了。但是,很多業內的法人卻不這樣想,他們認為「突破了某個壓力界線之後,就要一直留倉作多」──嗯,請當事人搞清楚,這樣的作法是中線,不是當沖。不要把作中線波段的法則帶到當沖裡來。講得好聽是融會貫通,講的難聽是污染。所以我說這是一個迷思,而不應該是個爭議。

  有人會說:「突破了某個壓力界線之前我用短線系統,突破了之後就改用中長線系統」──嗯,是可以,這是比較高段的操作手法;當事人必須同時精通兩套系統,才能夠銜接(換軌)順利──請注意,至少要精通「兩」套系統!一般人連一套都搞不出來了,還兩套?──兩套系統,牽扯到比較複雜的風險重疊效應跟如何加碼的困擾,一般人是做不到的。

  當沖的大戰略,如下:


1。不要用基本面或消息面去做當沖。

  我相信沒有人傻到(或厲害到)可以用基本面去做當沖,但我知道有很多人用消息面在做當沖。嗯,偶而為之可以,偶爾跟人家起起鬨我不反對,但這不是條正路。如果一直痴迷於用消息面(其實那很多都是假消息、雜訊),遲早被淘汰出場。


2。儘量趁早學會用機械法的精神去操作。

  是運用機械法的精神,而不是嘗試建立起「整套規模嚴謹的、精確的制式機械系統」!這一點很重要。我知道有很多人一直在嘗試用電腦自動交易程式去做當沖(那是目前最精確嚴謹的交易流程自動運行系統),但是我反對。反對的原因是:目前人類的智能不但無法去預測短線的零碎波動,也無法驅使電腦用它的機械系統來幫我們做短線。換言之:預測法跟機械法,兩種都不適合單獨存在於當沖。而是應該『調整』使用(下一條會講)。

  另外要知道的是:在平庸世界的思考中,當事人喜歡去預測自己的「獲勝率」。請注意:在當沖中,並不是說不要去計較勝率,相反的,你應該儘量想辦法提高勝率,但是,一旦牽扯到機率,機械法就遠比預測法要來的好。你的機械法在工廠製造的時候就應該注重它將來運轉時的『勝率』。換言之:在設計方法的時候,就要計算其勝率,而不是等到出手以後 再鼓動你的妄想去「預測你的勝率會有多高」!

  把預測勝率這件工作交給你的機械法,而不是交給你的大腦。機械法的成品本身不含預測,但是在製造產品(短線的機械法)的設計藍圖中,我們已經考慮要把它設計得銳利一點,以便在對抗盤勢的時候能夠在最初的剎那戰鬥中搶先獲得微小的勝分。

  機械法是可以用科學去測驗的。如果不用機械法,那麼,預測法會因為當沖生涯的情緒壓力而造成更高的失誤率,而使得短線的預測更加艱鉅。


3。做當沖,預測法跟機械法,兩種都要會!

  其實,絕大多數想做當沖的人都不知道:極短線的零碎波浪,會造成兩種效應,第一種是直接造成預測的高度困難,第二種是間接造成機械法的勝率不高。換言之:兩個變成難兄難弟,單獨挑戰的結果,都碰了一鼻仔的灰。

  第一種效應是這樣子的:由於隨機的變數實在太多,所以使得很多的預測法都無用武之地,而當沖玩家偏偏在乎的就是如何在這種零碎的小波動中尋找利潤。為了解決這個困難(大部份預測法都失靈),所以嘗試引進機械法;結果在設計機械法的過程中,發現「規模嚴謹精確的機械式電腦自動交易系統」會發生「勝率不高」的窘境;雖然還是會獲利,但是賺不多,更難堪的是:(可能是我們的智慧太低吧)在嘗試過一些「修改過濾條件」的努力之後,利潤仍然無法得到顯著提升。所以,我們不得不採取『比較粗糙』的機械法;此時,這種方法就不再像是一套系統,而只是一種『可能會被嫌單薄』的『單行法規』──但是,後來我們發現:雖然很遺憾地它沒辦法發展成一套嚴謹的機械系統(系統一詞,表示它的操作步驟將會是一連串可以用數字紀錄的規則),但這也暗示了我們只可以取其『精神』,而不可以「全盤機械化」!所以:在當沖中,我們使用的,嚴格說起來,是機械法的精神,或者說是一種比較原始粗糙的機械法,而不是經過演化的複雜系統。

  第二種效應,就是為了解決第一種效應而帶來的麻煩。當使用比較粗糙的機械法之後,使用者立刻會發現在極短線的隨機肆虐之中,粗糙的機械法恐怕還是必須要加入一些『預測』,才能表現的更讓我們滿意。換言之:在此,機械法的粗糙,就是保留一些空間,好讓預測法也能夠有一個表現的舞台。

  此時,我們應該回過頭去思考一個問題:當零碎波浪直接造成預測的高度困難,那時我們是採用比較原始的機械法來避免預測的困窘;但是,這樣做,是最佳方案嗎?──不,這只是次佳方案,就是因為次佳,所以後來還是要引進一些預測法來做彌補。那麼,真正的最佳解決方案是什麼呢?──這答案很簡單,但是說來氣餒,就是:『繼續加強自己的預測能力!』──但是,幾乎所有的資深當沖客都知道:要把自己的預測加強到可以去應付當沖盤中許多細碎的變化,這實在是一件『不可能的任務』,至少就目前人類的心智開發程度,做不到。

  但是,我必須很遺憾地告訴大家一個悲哀的事實:目前絕大多數的新手,都是想在當沖盤中扮演這種『神』的角色。他們沒有一套講求紀律的方法,而只是憑著自己「未經鍛鍊的直覺」、「草率的情緒衝動」、「隨機浮動的片面解讀」……在那裡亂做、進出頻繁,直到把錢花光了為止。


4。長線的大波段啟動,對於當沖客而言,是一種足畏的「黑天鵝效應」!
  

  所謂黑天鵝,是指某些看似極不可能發生的事件,但是它『最後』一定會發生──只要你等的時間夠久。但是在金融市場中,在這個『眾生的共業以前所未有的飛快速度急促發展』的地方,時間變快了,在平庸世界裡面需要花十年才能長成的人參,在金融市場中恐怕三個月就成熟了。它的一切變化是那麼的快速,於是也就加速了「黑天鵝」的出現。

  無論我費多少唇舌,很多新手都聽不進我所謂『要學當沖,必須同時學會中長線』這個道理。對一個穿梭在當沖細碎波浪之間的帽客而言,長線發動時的軒然巨波,就好像「意外的黑天鵝」。

  不懂中長線,而只想做當沖的人,就好像一個新兵拿著把短槍,加上幾顆子彈就想去戰場上衝鋒陷陣,如果有人問他:「你帶著這麼少的武器就想去打仗嗎?」他會告訴你說:「我只想殺幾個跟我一樣菜的二等兵回來交差了事,所以我不想攜帶手榴彈或是威力更強大的武器,因為我的目標只是對方的老弱殘兵,而不是去對抗坦克跟大砲。」──問題是:你不去打坦克跟大砲,但是坦克跟大砲會來打你。

  中長線的波段,就是扮演坦克跟大砲的腳色(有時候甚至是戰鬥機),你不想做中長線,但是中長線會來「做掉」你。你背上插著「本人只做當沖,不做長線」的旗幟,自以為是地「漫步在當沖的領域內悠遊自在」,殊不知這塊領域同時也是長線玩家的後花園,只要他睡完午覺醒來,就會跑到花園裡來轟你,而你卻把它叫做「意外的黑天鵝」──其實,一點都不意外,這樣的短線客(或者應該叫短視客)『一定』會陣亡。就跟大多數平庸的投機客一樣,他們是一群白天鵝,而不是少數能夠躋身贏家行列的黑天鵝。

  當中長線的波浪「突然」發動攻勢之後,當沖客最應該注意到的『盤性』就會發生重大變化,換言之:很可能變的『(大漲時)壓力不是壓力』、『(大跌時)支撐不是支撐』;而這兩個東西(支撐跟壓力)就是一般當沖客最常使用的工具──你如果沒有學過長線、不曉得這裡就是長線大浪的攻擊發起線,卻還在循環使用之前的那套當沖操作方法,那麼,在盤性已經產生劇變的環境下,你可能會在極短的時間內遭受到極重大的損失。

  起初,我們以為大多數人抗拒『學當沖必須先學會中長線』這個觀念,是因為不願意花費更多的學費去學習。但是,後來我們發現:很多新手都因為當沖是屬於短線,就因為這個「短」字,於是在潛意識中就聯想到「雕蟲小技」,把當沖這門學問給小覷了,誤以為這種「細微末節」的功夫不需要花太多精力就可以學得好──這實在是一種嚴重的誤解。


5。開盤後的最初一個小時,是當沖的黃金時段。

  真正精通K2法的人都知道:九點開盤之後到十點的這一個小時,是K2法的精華地帶,最好是速戰速決。打完了仗就休息,去做別的事:看歷史線圖、整理報表、或是做雜事、運動……都好,儘量不要「全場盯盤」。因為這樣子長久下來,身體一定會出毛病。

  當沖最需要的就是體力。它太須要了!須要到我們一定會透支。所以在這方面,我們一定要注重保養,以免操勞過度。但是大多數的新手,都喜歡看盤從頭看到尾──當然,剛開始研究短線的時候,這樣子做觀察是無可厚非的,或者應該說這是一種勤奮用功的表示。但是當事者一定要知道:你很難長時間地專注。或者該說:你很難長時間維持在『心靜如止水』的定境之中,所以你很容易在盤中失去客觀──不要太執著於汲汲加強自己的「禪定功夫」以期能延續更久的時間去讓你做更多的當沖交易,這樣做是一種貪婪,與禪定的智慧相違背,所以到最後你會發現你根本不可能練得成。最好的辦法,就是多休息、放輕鬆,以『遊戲』的心情去看待當沖;然後,記得:輪到遊戲上場的時候,就要認真遊戲。(不要忘記前面所叮嚀過的事情。)

  以上五點所勾勒出來的,就是當沖領域的一個基本的形象。按照我這幾年來的經驗,我知道這個形象跟一般人「所想像的形象」會有很大的差別。差到多大呢?大概有……「這麼大」吧……這不是重點,重點就像經典上所講的(金剛經):『是諸眾生,若心取相,則為著我、人、眾生、壽者。』──這個意思就是說:如果群眾只按照他自己「現在擁有的知識」去「想像」當沖操作法「應該」是個什麼樣子,那麼,就很容易「執著於表相,忽略掉實相」──簡而言之:如果群眾都按照自己的「想像」去揣摩自己尚未熟知的事務,那麼他很可能將會完全失去真相,這就是失敗的開始。所以我說:『若心取相,則為敗相』。

  這一篇講當沖的就講到這裡。接下去我有時間就會講講中長線領域裡的「取相」,可能會是怎樣一個糟糕的取法。

  後面附上一篇K2法的發展歷史,不論是不是有正式學過K2,都可以去看看。



~王力群 Randy Wang. 2008-05-12, Taipei PM.11.14

**

附錄:[K2法的發展簡史]

1998年7月:台股指數期貨開跑。

1999年8月:開始尋找台期指的當沖法。

   9月:K2法出爐(包含雙腳反攻法)。

   10月:再度確認觀察盤中[賣壓]、[買氣]的重要性。

2000年:同學試驗盤中[統計式數學指標]的當沖操作法,失敗。

2001年(年中):新版的K2法出爐(4.5小時的版本)。

2001年:同學們試驗盤中使用[五分鐘K線]的當沖操作法,失敗。

2002年:同學們試驗盤中使用[超短期平均線]的當沖操作法,效果不佳。

2007年:嘗試[精確性很高的短線系統](機械法),證明我們的預期正確:效果果然不佳。

2007年:將當沖課排在中長線的教學之後。少數同學成效卓著。

[END]

2008年5月9日 星期五

股市心理分析(7):思考的方法(1)

股市心理分析(7):思考的方法(1)

【思考的方法(1) 】

  
  要建立『思考的方法』,第一步,就是練習『停止虛妄的思考』。

  你可以準備一張舒服的椅子,可以半坐半臥的那種;或是一切從簡,隨便拿張椅子,只要坐下來穩固就好。然後,安靜地坐下來,調整你的呼吸,放輕鬆,就把我以下講的話當成是參考,聽聽;如果一時無法接受,那就慢慢來。


◎壹、入門認識:『我的思考大部分都是錯的』


  以下十點,是入門應有的認識大綱:

  一、從小學到大學,大部分的人應該都沒有接受過思考方法的訓練。

  二、目前我們使用的思考方法,可能是錯的。而且,請你做好心理準備:錯的比率,在『某些時候』,或是『某個領域』,可能會高達六成以上。

  三、你的『意識』跟「潛意識」,是兩個分開的東西;而且,你受潛意識的控制,遠遠超過正常意識對你的影響。

  四、我們活在兩個世界裡:一個是真實的世界,一個是虛妄的世界。不過,大部分的人,都是活在虛妄裡比較多。而且,自己不知道。

  五、大部分的人,都把「虛妄的世界」,當成是「真實的世界」。所以,他們常常錯認那些活在「虛妄世界」裡的人是正常人。

  六、大部分的人,都把「真實的世界」,當成是「虛妄的世界」。所以,他們把活在「真實世界」裡的人叫做瘋子。

  七、由於思考方式的錯誤,於是產生種種虛妄,包括幻想出來的「虛偽知識」。

  八、我們活在一個『不正常的世界』裡。這個『不正常』,指的是『反常』、『無常』,泛指跟一般人思想相反的世界。

  九、一般人用自己的虛妄意識去思考,然後建立起一套庸俗的標準,強迫自己,以及別人,去遵守這套規則。

  十、錯誤的思考,主要的原因之一,是因為短視。


  我們先從最後一項的第十項開始說起,也就是俗稱「見樹不見林」的毛病。



◎貳、第一個觀念:長中短線『三種思考』


  在股市中,一般人的思考,在未經鍛鍊之前,最常犯的錯誤,就是對於事物只存單一觀點,也就是「抓取他眼前最容易看到的對象或資訊」(有可能是出於自己主動去搜求,也有可能是別人惡意的給予),為了避免這項缺失,我們需要學習的第一個觀念,就是把自己的思考分為三種:『短線思考』、『中線思考』、『長線思考』。

  其實,不論是股市,或是我們的人生,隨時隨地、時時刻刻,都要在潛移默化中,明瞭這個『三種角度』的思考道理。也就是說:你看任何一件事情,都要學習從:『短線、中線、長線』去做思考;或者說是從:『短時間、中時間、長時間』去做思考;或者說是從:『小格局、中格局、大格局』去做思考;或者說是從:『細節、局部、整體』去做思考。


◎參、空間+時間+人心=『三維思考』

  注意:這裡包含兩種思維對象,一是『時間』,二是『空間』。長中短的週期,是指時間;大中小的格局,是指空間。──這是我們第二個學到的觀念,亦即:『思考的進行方式』,是分維數的。譬如說:時間跟空間,就構成了『二維思考』。如果是空間、時間,再加上『人心』,考慮到這三種條件,那就是『三維』的思考。

  比方說:我交女朋友,如果我從長線思考,想的比較遠,那麼,我就會想找賢妻良母型的女人,這樣比較可以『長相廝守』。如果我是從短線思考,只想發洩慾望,那麼我可能就會找一夜情,完了事以後就「謝謝,以後不要再連絡」,手機電話都不要留,以免有感情糾葛變成沒完沒了。──換言之:『清楚地知道自己目前是在做什麼(清楚地知道自己是在做短線、中線、還是長線)』,這是一個極重要的課題!

  如果我把在可以隨便一夜情的淫娃蕩婦看成是長相廝守的『結婚對象』,那我就是錯亂;如果我把一個賢良溫淑的良家婦女玩過一夜之後就拋棄,那也是錯亂!──換言之:把長線的對象搞成是短線的目標、或是把短線的目標搞成是長線的對象,都是嚴重的錯亂。

  在股市中,很多人,用長線的投資觀念去做短線,或是用短線的投機觀念去做長線──這就是錯亂。

  各種常見的長中短線亂搞一通的錯亂操作模式,如下:

  1。當初是用長線觀念切入做買進的單子,「臨時」改變意圖,改用短線的理由把它賣掉──這也是一種「沒有遵照計畫」、「無紀律」、或是「不遵守紀律」的錯亂。
  
  2。明明用的是長線的操作法,卻想買在最低點、賣在最高點。──這就好像企圖用菜刀在米粒上雕刻。

  3。用的是長線的操作法,卻想逃過短線的洗盤──這也是一種誤解。因為既然是長線投資,那麼,面對洗盤應該是坦然承受,而不是想逃過。所謂長線投資就是耐得住洗盤的震盪,而不是跟短線的洗盤震盪去周旋纏鬥。

  4。因為想多做一些交易,所以從事短線操作,但卻誤以為「短線的機會之所以比較多,是因為短線的操作法會"製造"出許多機會」──錯了!短線法不會「製造」出更多的機會,而是比較能夠抓住更多的機會。

  千萬要記住:不要去製造機會!機會不是你可以製造的出來的。如果你存有「製造機會」這種念頭,那麼,是你的妄想跟貪慾在製造這種機會;這種機會,無疑地,最終會將你埋葬。

  5。誤以為「放的久」就叫做長線,錯!──『正確的長線交易』,做對了,才值得放久。如果做錯了,就應該立即出場!不是抱短抱久的問題,而是做對做錯的問題。長線並不是「擺著讓它腐爛發臭」;確定已經腐壞,則應立即停損丟棄──這個「立即」的動作,看起來很像是短線;但是,對不起,它不是短線,而是正確的長線法在運作的時候,所產生的一個及時效應。

(未完,待續,請耐心等候...)

~王力群 Randy Wang. 2008-05-09, Taipei pm.7:18

股市心理分析(6):方法論~開場白

股市心理分析(6):方法論~開場白

【方法論~開場白】  



  在正式講解方法論之前,我先給讀者看一段昨天的對話。這段對話談的是當沖的方法。雖然話題是當沖,但是我講的不只是當沖,只是藉當沖這個題材來表達一些觀念跟精神而已。

  方法論這個題目,是個超級大課題。這些年來,有幾位同學希望我好好把這個題目給講一遍,但我一直因為某些因素拖著。直到最近,有些因緣發生,所以我就試著講一遍。


◎2008-5-6的一段對話

大能說 (上午 09:44):
 我空單接近8760會補
藍地~Randy 說 (上午 09:46):
 殺囉
大能說 (上午 09:46):
 8760~200日
大能說 (上午 10:01):
 我補
藍地~Randy 說 (上午 10:02):
 好
藍地~Randy 說 (上午 10:30):
 碰到4月14號的支撐 所以拉
 此時可以看水平支撐 
藍地~Randy 說 (上午 10:31):
 反正就兩個支撐 有時還會重疊
大能說 (上午 10:31):
 嗯
 我沒空單
藍地~Randy 說 (上午 10:32):
 4/11支撐:8769
 真準
 今最低8780?
大能說 (上午 10:32):
 嗯~我平8790
藍地~Randy 說 (上午 10:32):
 水平跟均線支撐使用的比例約3:2
 其實水平用的 比較多
 因為水平關卡數量多
 再搭配一點"簡單的"形態學
 就可以了
大能說 (上午 10:34):
 嗯
藍地~Randy 說 (上午 10:35):
 當沖就是:[k2法]+[均線關卡]+[水平關卡]+[一點"簡單的"形態學]
 老課表還有:"盤中連續型態學"
大能說 (上午 10:37):
 恩嗯
大能說 (上午 10:38):
 剛空8827~有賺就補~有點亂做
藍地~Randy 說 (上午 10:40):
 那時候很多學生都在研究超短的均線當沖法
 什麼十分線啦 三十分線啦...
 搞一堆
 最後都無聲無息收攤關門
 原因就在於:水平關卡才是介入最多的重點
 超短期的均線~不是重點
大能說 (上午 10:41):
 因為一根拉或殺~只要1根~研究再多都傻
藍地~Randy 說 (上午 10:42):
 超短的均線太敏感 不適用
 水平關卡~大巧若拙
大能說 (上午 10:42):
 嗯~但操作者不敏感~結果大賠
藍地~Randy 說 (上午 10:42):
 曲線關卡交給3日-5-10-15-20 即可
藍地~Randy 說 (上午 10:43):
 不必用到5min~60min
大能說 (上午 10:43):
 嗯
藍地~Randy 說 (上午 10:44):
 還有就是"平盤線"
 這是個大重點
 但是超短期均線會忽略平盤
 所以做的亂七八糟
大能說 (上午 10:44):
 因為會"看不到"
藍地~Randy 說 (上午 10:45):
 對啊
大能說 (上午 10:45):
 我都試過
藍地~Randy 說 (上午 10:45):
 因為好像沒有一本當沖的書講到這個
 就我講?
大能說 (上午 10:45):
 嗯
藍地~Randy 說 (上午 10:45):
 only me ?
大能說 (上午 10:45):
 嗯
藍地~Randy 說 (上午 10:45):
 那真悲了
藍地~Randy 說 (上午 10:46):
 這麼重要的發現 不應該交給我這個小人物
大能說 (上午 10:46):
 這是要天天做~還要活下來~加上每天反省~才能體會
 一般賠完就算
藍地~Randy 說 (上午 10:47):
 平盤線在我電腦上是紅色的粗線 
 結果那些人天天看 天天看 似乎沒看到
 無奈
大能說 (上午 10:48):
 期貨的是沒有平盤線~剛做時很累!
藍地~Randy 說 (上午 10:48):
 當年 我剛做期貨的時候 連電腦走勢圖都沒 只有報價
 走勢圖~我盤中自己用手畫
大能說 (上午 10:48):
 我有向老師說過~期貨商不在乎平盤線
 系統沒標
藍地~Randy 說 (上午 10:49):
 爛軟體
大能說 (上午 10:50):
 xx
藍地~Randy 說 (上午 10:50):
 真是的...
大能說 (上午 10:50):
 就是xxx
藍地~Randy 說 (上午 10:50):
 悲
 這麼多年 也不改進
大能說 (上午 10:51):
 因為很多交易商做趨勢單
 所以他們沒有支撐壓力想法
 所以想法邏輯不同~軟體也不同
藍地~Randy 說 (上午 10:51):
 趨勢單賺的~都在小型震盪中亂做賠掉
 ~這就是大部分trader的真相
大能說 (上午 10:52):
 嗯
藍地~Randy 說 (上午 10:52):
 賺一百萬 分十次賠掉
 這還算好的
大能說 (上午 10:52):
 嗯
藍地~Randy 說 (上午 10:53):
 我看到的都是~賺一大筆 下次偷偷加碼下注
 結果一個月賺的 一星期賠掉
大能說 (上午 10:53):
 一次賠~哈
藍地~Randy 說 (上午 10:53):
 然後都惦惦莫供話
 只把賺錢的交易拿出來講
大能說 (上午 10:54):
 那是生手~門外漢~活不過1個月
藍地~Randy 說 (上午 10:54):
 老手也常這樣
 所以年終結算 盈虧都在平盤上下蠕動...
大能說 (上午 10:54):
 沒風控嗎?
藍地~Randy 說 (上午 10:54):
 有控啊 
 但因為核心技術的戰略跟戰術都有重大缺點 所以效用大減
 因為賺的時候都分小段操作
大能說 (上午 10:55):
 賠時1次賠
藍地~Randy 說 (上午 10:55):
 輸的時候一口氣逼破界線!
大能說 (上午 10:55):
 嗯
藍地~Randy 說 (上午 10:55):
 這不是慘
 而是悲情
大能說 (上午 10:56):
 感覺很累
藍地~Randy 說 (上午 10:56):
 因為他們都不用平均線
 不能放手讓利潤成長
大能說 (上午 10:56):
 我朋友昨天賠xxx萬
 xx口多 全掛
藍地~Randy 說 (上午 10:56):
 輸的時候都用預測法 拖過第二黃金出場點
 第一黃金出場點~屬於盤中當沖客用k2法去抓b2或是b4類似這樣的點
 第二黃金出場點~是屬於中線機械系統的跌破訊號
大能說 (上午 10:57):
 嗯~現在他x口空
藍地~Randy 說 (上午 10:57):
 沒用的
 那都是隨機亂碰
藍地~Randy 說 (上午 10:58):
 蝦碰而已
 沒有個主軸思想
大能說 (上午 10:58):
 嗯
藍地~Randy 說 (上午 10:58):
 舟無舵!
藍地~Randy 說 (上午 10:59):
 贏家的關鍵決戰點是放手讓利潤成長
大能說 (上午 10:59):
 是ㄚ
藍地~Randy 說 (上午 10:59):
 利潤如果不大 那就比較累 是小贏家
藍地~Randy 說 (上午 11:00):
 小贏家 利潤分段 變小 但風險控管還不錯 每個月還過得去
藍地~Randy 說 (上午 11:01):
 沒有中心思想的人 都是隨機蝦子
 一輩子的交易生涯都浪費掉了
大能說 (上午 11:01):
 嗯

[對話結束]

  
  一般人在使用「方法」之前,或多或少都會有所謂「成見」。譬如說:我今天要教給你一個方法,在教授的過程中,並不是一般人所想像的「你給,我收」那種簡單的授與關係,而是『你講的道理,我必須要懂,我才能接受這個方法。』如果:教授者講的道理,學習者並不知道,此時,就可以要求教授者把道理講的再詳細一點,但是,所謂『更詳細』,也可能表示會有更多的語言、挾帶更多的觀念,甚至愈講愈深──本來應該是『愈講愈清楚』,但是因為學習者本人的觀念跟教授者實在相差太遠,就有可能變成溝通完全失敗。

  在自然科學的領域當中,複雜的數學、物理學、化學──都會發生上述的失敗現象。但是,股市這門學問,如果光就『現成的核心技術』而言,並不會很難。我曾經做過一個比喻,說『核心技術絕對比高中物理學』要簡單很多。所以,因為其內容簡單,所以應該很容易教。但是經由我多年的實際經驗,發現實際狀況比我想的要複雜許多。

  這其中的失敗關鍵在於:絕大多數的人,都對這個『核心方法(技術)』抱著「某種固定的成見」。如果你教的方法不是他原先想像的那個樣子,他就不能接受了。

  這種成見,在佛教唯識宗的心理學中,有個專有名詞(換言之:這個論點早在兩千五百年前,佛陀就已經講過了),叫做「遍計所執性」──遍計是「周遍計度」,也就是「在任何可以計較的地方,都可能會鑽進去找碴」;所執是指對成見抓著不放的那種固執。這種心理現象是說:群眾因為受到俗世當中種種因緣的感染,不能看到事物的本來真相,而浮起主觀的、虛妄的揣度。

  這種見解上的偏執,如果再加上為了「保護自我尊嚴、愛面子、不肯承認自己犯錯」,那麼,妄執的現象就會更嚴重。

  在股市的學習中,一般人在剛入門之時,當然不會曉得股市的真相是什麼(如果他知道,幹麻還要求教於人?),所以,他除了知道「贏家有賺到錢」這個事實之外,其他的,關於贏家做了些什麼,他可能一無所知,但是:一般人卻都會在潛意識中預先設想好「贏家的方法是個什麼樣子」。

  對於自己沒有經歷過的事情,妄加揣測,這就是一般人學不會正確方法的主要原因之一。

  要破除這種迷思,光是告訴對方『什麼是正確的方法』是沒有用的;你還要告訴他:

   『正確的方法當初是怎麼來的?』、

   『當初是如何去研究這個方法的?』、

   『這個方法的起源概念是什麼?』、

   『為什麼不用其他的方法?』……
  
  換言之,我們必須交代當初發明(或發現)這個方法的『過程』,對方才可能會懂。

  再打個比喻說:我們活在世界上,光是知道『為人處世的道理』是不夠的,要進一步探討『宇宙人生的真相』,才有可能破解我們潛意識當中的迷惑,使我們能在實際生活中,從內心湧出真實的力量去實踐準則,而不是在「不了解根本真相」的狀況下呆板地去執行教條。

  這一篇是開場白,就講到這裡,希望大家能夠稍微了解一下「自我成見」在學習的時候將會造成多大的阻礙跟傷害。

  接下來,我們要講方法。方法有兩大類:一種是『思考的方法』,另一種是『執行的方法』。前一種是無形的思維,後一種是實際的動作。而市面上絕大部分關於技術分析的書籍,都是只講『執行的方法』,而不講『思考的方法』。

  下一篇我們將從『思考的方法』開始講起。

[end]

~王力群 Randy Wang. 2008-05-08, Taipei 中午11:48

股市概念(43):《專業投機原理》重點筆記


股市概念(43):《專業投機原理》重點筆記

【《專業投機原理》重點筆記】
 


  《專業投機原理》(Trader Vic-- methods of a Wall Street master ,作者:Victor Sperandeo, T. Sullivan Brown,俞濟群先生譯 ,出版社:寰宇 ,http://www.books.com.tw/exep/prod/booksfile.php?item=0010096417),這本書算是很有名的經典了。作者有很多粉絲,因為績效實在太好了。

  斯波朗迪先生的操作風格是『基本分析』跟『技術分析』混合使用。他的技術分析偏向『機械派』,因為他把預測的部份都交給『基本分析』去做──讀者千萬要抓住這個重點!不要看完了整本書還弄不明白他『最』主要的交易工具是什麼──我發現這些高手都不會明講,但是都寫進書裡了,如果讀者不拋棄成見、如果讀者繼續用自己的思維去「想當然耳」,那就毀了。

  (只要是好書,我就有可能會推薦,純粹免費義務,並未收取任何費用,只希望大家從好書中得到良好的教育與正確的啟發。)

  他的觀念我選了20項重點,大家先看看,我的注解以後有機會再補。

  我想要提醒大家的是:這些重點的注解,其實是要讀者自己去思考、寫作、完成的。如果實在不行,才需要聽我的講解。很多材料,大家要自己動腦筋去想、去融會貫通。學習的過程中,『某些時候』是不需要太依靠他人的。
 

◎重點介紹:


1。 賭博必須承擔不利勝算的風險,投機是在掌握有利勝算的情況下才承擔風險。

2。 輸贏的關鍵是取決於如何管理勝算。

3。你必須接受一項事實:「市場可以證明你為錯誤。」

4。要根據『重點』來做思考。

5。必須根據原則與法則交易,任何感覺或願望都不得涉入。

6。任何市場同時都存在三種價格趨勢:短期(數天至數星期)、中期(數星期至數月)、長期(數月至數年)

7。在市場中存在三種基本類型的參與者:交易者(盤中或短期交易)、投機者(專注於中期趨勢)、投資者(考慮長期趨勢)。

8。簡化信息的方法之一是專精於其中一兩項。另外,培養由每天無數的數據中抽取重點的能力。

9。不可孤注一擲。首要之務是保本,其次再追求一致性的報酬,然後以一部份獲利進行較有風險的交易。

10。在我問「可以實現的潛在利潤如何?」之前,先考慮「我所可能遭逢的潛在虧損如何?」

11。一位優秀的投機者或投資者應該可以掌握長期趨勢的60%至80%。

12。新手最初的出手部位不能超過總資本的10%!並且設定停損在10%至20%間,因此每次虧損絕不會超過總資本的1%至2%!

13。任何既有的獲利都不可再損失一半。

14。利用走勢圖擬定決策,設定明確的進場與出場點,可避免巨額輸贏時的情緒壓力。但技術上的一致性在長期最佳,中期稍差,短期最差。

15。當沖只有50%成功機率,中長期的成功機會較高。

16。我的輔助性技術工具:移動平均線、相對強弱指標、動能指標。

17-1。長期:如果200天移動平均線由先的降趨勢開始轉為平坦或上升,而且價格由下往上穿越平均線,代表買進訊號。反之亦然。

17-2。中期:當10周移動平均線穿越30周移動平均線,而且兩者的斜率都向上,並且價格又都同時位於兩條均的上方,代表買進訊號。反之亦然。

18。測試不同期間均線的有效性,若不再有效時便調整。

19。成功的必要條件:必須具備有根據的自信心,相信自己的心智可以學習真理,並由正面的角度運用在生活中的每一領域。

20。如果缺乏誠實面對自己的能力,你將依願望決策而不是根據事實。


(注解未完成,待續,請耐心等候...)

~王力群 Randy Wang. 2008-05-06, Taipei 早晨9:27

股市概念(42):『價值派』與『成長派』的補救之道

股市概念(42):『價值派』與『成長派』的補救之道


【股市概念(42):『價值派』與『成長派』的補救之道】

~洞察各派優缺點,但莫存門戶之見~

    
  金融市場的投資或投機,不論是股票市場還是期貨市場,都有各種不同的投資(投機)手法。

  首先,大家都知道有兩大派:基本分析,技術分析。還有另外一種分類法,也是兩大派:預測派,機械派。

◎一、價值派

  基本派中,大家最熟悉的巴菲特,他所使用的方法叫做『價值投資法』(價值派)。這一派的特徵是:先選擇好的公司,然後等待,等到它的股價跌到不合理的價位之後再買進,買進之後可以放上一段很長的時間,這是真正的長期投資。

  什麼是巴菲特認為好的公司呢?有一個很重要的過濾條件,就是:不投資自己不熟悉的產業。但這樣一來,高科技股就不在巴爺爺的投資清單上了,因為高科技很少人懂,連電子系畢業的科技專家,也經常看錯高科技股的產業趨勢發展。

  價值派的特徵是:不看盤、基本上不預測市場的漲跌趨勢,而是關心公司的素質。

  價值派屬於基本分析,它有機械派的成份,就是每次在市場大跌之後總會進場撿便宜貨(大跌之後,開始動作,就是一種機械反應);當然,它的預測派性質更濃厚,因為要預測這個公司在未來數年都不會倒閉,而且會成長。


◎二、成長派

  注意:巴菲特這種價值派,其實跟華爾街背道而馳!華爾街的操作原則是:先追逐熱門產業,其他的,以後再講。因為客戶喜歡熱門產業;只要能吸引客戶掏腰包投資,華爾街就有錢賺,換言之:華爾街只關心自己的眼前利益,而不關心那些熱門產業是否能永續存在。

  在股票市場,基本派比較多。因為投資股票的人,都比較相信基本面的經濟數據。這些投資人或是經理人,如果不是價值派,大部分就是所謂『成長派』了。遺憾的是:現在存在的,大多是已經被扭曲成長派,而不是真正的成長派。

  「被扭曲的成長派」,他們的操作精神是:追逐成長股,當然最好是熱門的成長股;既然熱門,就跟市場趨勢關係密切,所以他們必須看盤,還要預測盤勢(股價)的漲跌。他們大多是基本派,用的是預測法:預測市場未來的趨勢。

  『價值派』是預測公司成長(不關心市場,而是等待市場大跌);「被扭曲的成長派」卻更關心預測市場的漲跌,他們不能老是坐著等待市場大跌再買,而是隨時都在選擇熱門標的,然後期待買進以後股價愈快上漲愈好。

  台灣絕大部分的投資人、分析師、操作者,都是屬於「被扭曲的成長派」,他們是『市場派』的主流。

  身為市場主流的「被扭曲的成長派」,往往淪為追逐熱門的品牌時尚,然後變成「見樹不見林」,也就是「忽略大趨勢,而只重視公司的基本面跟消息面」的偏差方法。重視公司的基本面,本來是對的,但是如果追求的是熱門股,就很容易變成追逐消息,更甚者到最後就變成聽明牌了。記住:任何正確的投資手法只要是追逐「時尚潮流」,就有可能扭曲掉原意。投資人往往在打著基本面招牌「政治正確」的保護傘之下,忘記或者「渾然不覺」自己是在追求時髦,他還以為自己是在投資「好的」股票呢,殊不知那種「好」只是在時尚的推波助瀾之下短暫的激流,一陣子流行過後就會打回原形──這就是巴菲特跟『(市場主流)成長派』最大的不一樣的地方,因為巴菲特是選擇被市場忽視而股價遭到不公平待遇的冷門股,而市場派卻是追求大家焦點集中的熱門股。

  追求成長,本來沒有不對。就算是屬於價值派的巴菲特,他所選的公司,也是要注重公司獲利的成長。但是,在市場中,只要是跟群眾(廣大客戶)沾上邊,幾乎都難逃「濫用」、「扭曲」的命運。『成長派』的投資方式,就是因為內容聽起來很不錯,所以被市場的有心人拿來做「追逐時髦」的正當藉口,他們誆稱自己是基本派,但其實是「趨炎附勢、短視近利」;他們提出來所謂的「投資報告(基本分析)」,往往包含太多扭曲、近視的觀點,甚至是捏造數據、欺騙投資人。


◎三、成長派的十五條投資哲學

  我們就以成長派的投資大師:費雪(Philip A. Fisher,1907~2004)的十五條投資哲學為準,來看看原始『成長派』的投資條件:

  1。這家公司的產品或服務有沒有潛力?至少幾年內營業額能夠大幅成長?
  2。管理階層是不是決心繼續開發產品或製程?
  3。和公司的規模相比,這家公司的研究發展努力,有多大的效果?
  4。這家公司有沒有高人一等的銷售組織?
  5。利潤率高不高?
  6。這家公司做了甚麼事,以維持或改善利潤率?
  7。這家公司的勞資和人事關係是不是很好?
  8。這家公司的高階主管同心協力嗎?
  9。管理階層的深度夠嗎?
  10。這家公司的成本分析及會計記錄做得好嗎?
  11。是不是有其他的經營層面,尤其是本行業較為獨特的地方,投資人能夠得到重要的線索,曉得一家公司相對於競爭同業,可能有多突出?
  12。這家公司有沒有短期或長期的盈餘展望?
  13。在可預見的將來,這家公司是否會因為成長而必須發行股票,而使得股本膨脹?
  14。管理階層是不是只向投資人報喜不報憂?
  15。這家公司管理階層的誠信是否可靠?

 (以上十五點資料,主要出自費雪的著作:《怎樣選擇成長股》,羅耀宗先生譯)

  費雪大師的這十五點,是金科玉律,非常棒的東西,但是都遭受到「市場派」的濫用了!今天的「成長派」,都被「市場派」給污染了。「市場派」會刻意忽略費雪曾經警誡過投資人:『買進真正優秀的成長股時,除了考慮價格,不要忘了時機因素。集中全力購買那些失寵的公司!』──這意思就是叫你不要亂買、不要買貴了;巴菲特就把這一條用在大跌的時候去撿便宜)──但是「市場派」總是不想等到適當的時機來臨,為了追求快速績效,他們總是不停地在買賣,而且經常追高殺低,因為他們之中很多人都早已淪為短線的炒股作手了。

  寫到這裡,可能會有人問:「追逐熱門股有什麼錯呢?愈熱門、成交量愈大,不是比較容易上漲嗎?」


◎四、基本分析的選股,不簡單

  是的,追逐熱門股,這種想法本身沒有錯。愈熱門、成交量愈大的股票,當然比較容易上漲。這都是對的。但是,市場的注目焦點、太多人的追逐與關心,往往會使得這支股票的真相被遮蓋。所謂『利之所趨、義之所喪』,當某家公司因其本身的產業利多題材而上漲,吸引了人氣,就很可能捨不得拒絕市場人氣、抗拒不了市場資金的誘惑,於是:作假帳、捏造財務報表的事情就會陸陸續續發生了;或是分析師為了自己的人氣,想要迎合大眾口味而譁眾取寵,就不斷幫某些公司粉飾太平──公元兩千年的網路股就是如此垮台的。

  這其中的關鍵,在於:透過基本分析去選股,就算是採用費雪提到的那十五個條件,對於一般投資人而言,其實是比較困難的。換言之:費雪的投資理論,其實也是菁英教育的一種,比較適合專業的投資經理人去閱讀。至於一般的投資人,其實並沒有那麼多時間去注意那麼多基本面的事項(十五項,也不算少了),就算有時間去看財務報表、追蹤公司近況,也很容易被市場上的假消息跟假資料所矇騙。相形比較之下,巴菲特刻意強調要在市場大跌的時候再買(他真的是非常刻意強調這一點),這其中確實是煞費苦心、有很深厚的涵義的;因為在大跌時買進你早就選好的股票,風險會比較低,勝算就比較高。

  有人認為:在大跌時買進低價的股票,是很危險的,因為既然已經大跌,很可能基本面已經產生劇烈的變化,所以他們覺得還是要重新評估一番才安心──這樣的想法,當然沒錯,然而,這也就是巴菲特厲害的地方。因為他智慧實在是高人好幾等,所以他就算處在市場大跌的氣氛當中,也能夠保持冷靜的理智態度去持續追蹤目標公司的營運狀況,然後果斷執行自己原先的買進計畫;相對的,那些嘴巴裡說要「重新審慎評估」的投資人,很可能到最後還是被市場恐慌氣氛所震懾,在猶豫不決中錯過最好的買進時機。


◎五、「不選股」的三種投資方法

  一般的散戶,沒有巴菲特跟費雪兩位大師那麼厲害的基本分析功力,那麼,就要把握住『價值派』跟(沒有被市場扭曲的)『成長派』的一條極重要原則,就是:『在市場大跌之後,集中全力購買那些失寵的好公司!』──先確定要『等待』大跌的時機(這樣,就不會隨時隨地盯著市場,然後糊裡糊塗地亂買,結果買到昂貴的相對高價),然後,承認『自己的功力不強、判斷能力會有誤』,於是,就可以對市場熱門股的不當誘惑具備一些免疫力;既然已經承認自己很難像大師們一樣選到真正有價值的成長股,那麼,接下來,不是沒有變通的辦法,我的建議是按照一些老式的投資法即可,不需要變太多的花巧或攙其他太多新奇的想法。這些古老的『低檔投資法』如下(不是我個人發明的,而是古老的智慧):

  一、大跌後,買進各產業的龍頭股。

  二、大跌後,買進ETF或是指數型基金。財力許可的話,跌愈多,就買愈多。

  三、大跌後,開始買進定時定額基金。(嘗試在低檔分批佈局。)

  以上三個方法,是比較穩當的古老作法。我個人是用第一種跟第二種,第三種我不太會用,因為定時定額基金也是追求績效的一種基金投資,坦白講,我不是那麼相信基金經理人。(至於指數型基金則不是追求績效,而是它跟蹤的指數中有哪些股票,它就主要買哪些股票,等於買整個大盤。)

  不論買進龍頭股還是買基金,都是在避免選到「大跌以後不幸就從此爬不起來」的股票。個股會跌到零,大盤不會,除非亡國或是超級劇烈的政治大風暴。


◎六、很難確定大跌已經結束

  以上三種投資法,最困難的地方是在「如何知道大跌已經差不多跌完了?」──我個人其實這方面的困擾不是那麼嚴重,因為我抓底部主要是用心理面跟技術面(對於我們而言,困擾多半是找不到浮現投資價值機會的市場,以及克制自己在其他不適當的時機發生操作虧損),我們使用的工具比較多一些;但是對於一般投資大眾,沒有那麼多輔助判斷的工具,「就怕跌跌不休」,那怎麼辦呢?

  其實,這是個很遺憾的問題。當事人如果不具備敏銳的底部感受力,或是不會使用技術分析去研判末跌段可能已經發生,那麼,我個人認為,確實是很難去執行「大跌之後」的三種買進動作。有時候,底部會有明顯的大利空消息,這就比較好判斷說是底部到了;但有時候,底部利空消息的震懾力沒有那麼強,而是慢性盤跌,這就比較難判斷了。

  法人或是個人大戶,面對這種「抓不到底部」的情況,其實也很簡單,就往下攤平吧,反正他們錢多。別過度幻想他們會有多麼厲害的高招去解決這個難題,錢多好辦事才是他們主要的優勢。

  至於小散戶,錢少,怎麼辦呢?──此時,第三種作法的優點會變的很突出,因為定時定額是分批的小額資金進場,等於強迫自己往下攤平,在抓底部的時候,這種分批進場的策略,有其一定的效益。

  對於巴菲特這些大師而言,他們不必抓底部!因為他們會利用其強勁的基本分析實力,去研究這家公司的股價要跌到多少才算浮現投資機會。他們有優秀的人才去從事這方面的計算,可惜的是:散戶沒有這些實力跟人力去計算股價要跌到多少才算合理,只能退而求其次,用上面三種老式的投資法,以保護自己。


◎七、至少要跌三成

  雖然有些難處,但是,我們還是要把「大跌」的意義給描述一下:起碼要跌三成!──再來幾個重要關卡就是跌五成(俗稱腰斬)、七成、九成。

  跌九成是超級大崩盤。跌七成是極安全的進場點,但是機會都太少。所以一般人都會注重在跌三成的時候找機會。問題是:跌三成跟跌五成的機會,其實差不多;會跌三成,就有可能跌五成,差這兩成,有時候就會差很多(指盈虧部份);所以,想開點吧……一般投資人如果不具備一些實力,是很難撿到真正的便宜貨的,有很多人都是「便宜貨是有撿到,但是貴的也有撿到」,從腰部買到底部,買了一堆子股票,而且都是高點買的比較多,低點買的少,平均一下,買的價格不會太高,但也算是在尷尬地位,要期待將來回升以後漲的多一些,利潤才算比較理想。

  所以,這是沒辦法的事。既然欠缺基本面的實力,又不會使用技術分析,那麼,這樣的投資法,已經算是可以了,不能再要求太多;再多,就是貪了。

  投資人不要因為底部難抓就灰心,因為在歷史上,大概十年之內會出現兩次或三次的『大利空買點』。這些買點太重要了!例如911恐怖攻擊事件的大買點、SARS傳染病的利空大買點,這些都是可以『經由訓練』而感受到的極佳買點。什麼訓練呢?就是:「大跌時,碰到大利空不要怕。」我相信這種能力是可以經由開導而獲得的。


◎八、結論

  1。不論是『價值派』或是『成長派』,只要不被扭曲,都是正確的!都是值得稱頌的基本面投資法。

  2。但是,基本面的「選股」工作,對於一般欠缺研究背景的小投資人而言,確實是高門檻,於是只好退而求其次,試試我講的那三種老式的投資法。

  3。這三種方法,雖然不能幫你抓到確切的底部,但至少會讓你的風險降到比較低的有利位置。

  4。不要因為底部難抓,就放棄去體會『大利空買點』來臨時的那種氣氛。

  5。對於技術派而言,多了解『價值派』跟『成長派』的投資哲學,會加強你的整體實力、使你不會對技術分析產生過度的執著。

[end]

~王力群 Randy Wang. 2008-05-05, Taipei  中午11:57

技術分析漫談(11)~技術圖形的思考



技術分析漫談(11)~技術圖形的思考

【技術圖形的思考】


  股市學習,不可以執著。學任何東西,都不可以執著,不可以傲慢。

  學習基本分析,不可以傲慢,不可以因為自己的傲慢,進而扼殺別人的學習成長;學習技術分析,也不可以傲慢,不可以因為自己的傲慢,而阻礙自己的學習成長。

  有同學問我:為什麼會有像『初升段、主升段、末升段』這種走法呢?而人心的變化在這裡,可以做何種解釋呢?

  初升段開始的時候,大多數人都把它當作是反彈,因為氣氛還籠罩在悲觀保守之中,大多數人都不敢買,甚至還會放空;敢買的人,也有一大部分只是想搶個反彈而已,過不了多久,他們賺到了一點利潤之後,還是會想出掉。

  其實,主升段的情況也是如此:大多數人還是不敢買,怕追高,甚至還會放空;敢買的人,也會比較小心戒懼,生怕被套牢在高檔,所以,過不了多久,他們賺到了以後,還是會想出掉,不太會抱到末升段。

  到了末升段,氣氛隨著股價的上升,已經不再悲觀了,大多數人都想買了,也真的買了,不再怕追高,甚至還會嘲笑看空的人;這時候,喜歡玩短線的人,常常自以為「眾人皆醉而他獨醒」,為了表現他與眾不同的「睿智」,短線投機者往往會在末升段啟動時放空,然後被末升段的噴出慘軋上去。

  三段式的上漲法,很古老了,而且,不論是台灣這種淺碟型經濟的市場(比較注重技術面),還是美國那種比較注重基本面的悠久市場,三段式上漲法都還是一再發生,為什麼呢?因為人心中的貪婪、恐懼與無知,是很難改變的。

  一切的變化,都是人心的變化。

  又例如說「三尊頭」,這又是怎樣的人心變化呢?

  《左傳.莊公十年》,《曹劌論戰》:十年春……戰於長勺。公將鼓之。劌曰:『未可。』齊人三鼓。劌曰:『可矣。』齊師敗績。……既克,公問其故。對曰:『夫戰,勇氣也。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

 『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這就是一種人心的變化:先是一鼓作氣做完上漲段,然後第一波拉回宣洩賣壓稍作休息,再攻第二次,然而攻到前一個高點(左肩)就過不去,這就是「再而衰」,股價回落,「主峰」成形;這時卻仍不死心,拉回再宣洩一次賣壓之後再往上攻一次,但此時又同時面臨之前「左肩」與「主峰」的雙重套牢壓力,於是被打落,「右肩」成型,三尊頭進入成熟期。

  那麼,「收斂三角形」呢,這又是怎樣的人心變化?

  收斂三角形,剛開始的時候,震幅較大,表示中線的操作者也有加入;但是基於某種原因(有的是基本面的影響,有的是因為大戶的進貨或出貨動作已經完畢),愈到後期,參與的成交者愈少,所以震幅逐漸縮小,短線投機也就愈來愈熱烈;此時長線的操作者處於低調的養精蓄銳狀態,放任短線投機客在微小的價差內來回猖狂奔波,等到最終的收斂發生,其實就是暗示股價已經平穩,此時時機成熟,長線大戶就正式出手;於是洪水突至,新的一波趨勢發動,形同掃單;收斂末端受傷最重的,往往就是之前在微小獲利嚐到甜頭而加碼投機的短線散客。

  如果人心不會變化,那麼,股價將如直線般進行。所有的迂迴與折衝、紛爭與妥協、激情與無情,都會造成股價的波動,而這些都是人類的情緒在波動,也是人心的變化。

  經典上說:『萬法唯識所變』──宇宙中各種現象,其實都是從人類意識當中變化出來──這道理深了,一般人可能不太懂;不過,股市也是萬法的一種,如果把股市的價格漲跌當成是『人心的變化』,這種講法,很多資深投資人都會接受,而且很多感受的。

 但問題是:在大多數人的意識當中,不論是第六意識的明白意識,或者是第七意識的潛意識,大多數人對於『觀察人心的變化』這門功課,其實並無興趣,甚至排斥、反感、不屑。

  大多數人在市場中,盯著股價的跳動,只是因為想知道自己的財產增加了多少(或減少了多少);如果增加了,他們就會高興,認為自己看對了,這種「自我滿足」的情緒,就是一般人進入股市的一大樂趣。但是,真正的操作者,在面對股價波動的時候,除了依據自己的操作方法來做策略的正常應對之外,在心理面、籌碼面,他們也會注意人心的浮動變化。為什麼會有這樣的觀察習慣呢?因為每一種技術分析的源頭,其實都是人心的變化。很多技術剛開始被發現或發明的時候,可能還不太清楚這些現象發生的原因,所以都傻傻地照著剛發明的生硬規則去做,例如:看到末升段噴出就賣出或放空,而不明白末升段背後的人文意義。這樣做,早期可以,愈到後期,就可能會愈到麻煩;為什麼呢?因為市場會演化,會產生變種、發生變形,此時,如果操作者不了解自己應該在何種氣氛之下(心理面)才能使用這個方法,那麼,他一定會被變種的盤勢所迷惑。

  這種變形盤,最常見的,就是『波中有波』,例如:如果在『主升段這一個大波』裡面,又區分為『主升段的初升段、主升段的主升段、主升段的末升段』,這樣一來,很多墨守成規、不知心法運用的人,就會吃大虧。

  股市這個盤,大多數的時候都在變化它的表相來欺騙我們。如果我們不穿透它的表相而進入到它的內部實相(內在精神意涵),那麼,我們被騙就很正常了。但是,這個世界的大多數人,都是看外表來辦事的,他們很注重股價的表面數字,而懶的去思索股民的人心變化。

  換言之:他們只關心自己,而不太在乎他人的感受。或者說:他們的看盤與操作,只是在自我情緒的滿足與宣洩上面打轉,而不是運用理智去關心市場的人文氣象。長久下來,格局就會愈做愈小、心胸就會愈來愈窄、技術會愈做愈鈍,到最後就完全僵化了。推究其根本原因,仍舊是因為「自我的傲慢」。

  思考,都是由客觀的鍛鍊過程,然後再進入主觀的成熟境界的。客觀思考的技術,第一步就是把自我意識中那種虛假的傲慢給拿掉。光是這一步,很多人就做不到,因為業障太重了,積弊難返。

  技術派的傲慢,是墨守成規,卻不思考成規;思考成規,卻陷於成規之內的思考;畫地自限,無法觸及法規之外的人心領域。

  基本派的傲慢,是仗著自己對於市場趨勢的見識不凡、預測能力高超,於是在賺到錢之後,對於自己不了解的技術分析,妄加貶損。其實,不是技術分析有問題,而是這些基本教義派人士的智慧有問題。

  上面所談的那些關於型態學(圖形)的人心變化,會很難嗎?應該不至於,稍微開個竅、用點心,總會在芸芸眾生中找到適當的切入點的;但是,就是有些執著於基本分析、自詡為名門正派的人士看不起技術分析,說這些技術都沒有理論根基──這種現象,就好像把天文物理學當成是占星術、把藝術當成是沒有科學依據的雕蟲小技,然後對其發出嘲笑──這種無奈的現象,除了顯現某些基本教義派人士傲慢而且缺乏智慧之外,也妨礙了正確知識的傳播與教育。

  發現新的知識,要有想像力。歷史上,很多新觀念、新科學的誕生,剛開始的時候都被衛道人士當成是巫術、妖法。技術分析這個東西,發展不過才一百多年,遭遇到的對待,就是這樣。很多衛道人士在某些方面確實有所成就,所以他們是既得利益者,為了保護自己在知識領域的專家姿態以及優越感,當然要對新誕生的思想表示輕蔑。

  在圖一到圖六當中,我請反對圖形派的人去思考一下,為什麼在市場中很難看到(或根本沒看過)這樣「奇怪」的走勢?……其實原因很簡單,這些走勢都背離人性,不像是一群貪婪無知的股民所鼓動出來的價格波動。有些地方,它太理智了(譬如圖六,每上升一段就步入平坦的高原),但是我們知道股市中大多數人都是不理智的,所以無法產生那樣的圖形。換言之:技術派的圖形,它之所以會產生,是因為人心的愚昧在騷動,所以它就跟著人心慾望做『反向』(反相)的變化。人心愈希望它漲,它就愈不漲,反而還跌給你看。

  如果圖一到圖六確實很少看過,那麼,現在你「常常看到」的那些股價走勢圖,就不是隨機亂走的了,它一定有所本、一定有它的理由。基本派用基本分析去解讀,可以通;技術派用技術分析去解讀,當然也可以通。同樣是從台北到高雄,開車走高速公路可以,坐飛機也可以。陸地上的不必嘲笑天空中的沒有腿,天空中飛的也不必嘲笑陸地上走的沒有翅膀。

  技術派的圖形,暗含著某種規律。例如說:為什麼基本的三尊頭是對稱的?為什麼基本的M頭是對稱的?為什麼基本的W底是對稱的?……為什麼原始的技術圖形當中,有那麼多的『對稱』、『鏡射』原理造成的現象?──基本教義派不了解這些東西,就說技術派是虛偽的,這實在是人類一種巨大的傲慢與無知。我建議他們去讀讀關於『混沌』方面的科學,也許能對大自然當中一些『他們看起來覺得沒有意義的曲線圖形』會產生一些新的認識。

  一般投資人在這件事情上應該記取的教訓是:『為什麼這麼多在基本分析領域中具有卓越功力的大師,卻看不到圖形所顯露的法則?』──如果連大師級的人物都容易因為傲慢而無知,那麼,身為一般人的我們,就更應該小心謹慎,要用謙卑的思考代替潛意識中的傲慢,而不要被看不見的驕傲給害到死都還不知道是誰搞的鬼。


參考書目:《渾沌─不測風雲的背後》(Chaos,作者:James Gleick,林和譯,出版社:天下文化,http://www.yabook.com.tw/Item_id3550.htm),《亂中求序-混沌理論的永恆智慧 》(Seven Life Lessons of Chaos─Timeless Wisdom from the Science of Change,作者:John Briggs and F. David Peat,譯者:姜靜繪,出版社:先覺 ,http://www.books.com.tw/exep/prod/booksfile.php?item=0010110892)。

[END]


~王力群 Randy Wang. 2008-05-04 , 五四運動紀念日, Taipei 下午1:30

2008年5月2日 星期五

技術分析漫談(10)~不執著於技術才能理智的去思考技術

技術分析漫談(10)~不執著才能理智思考

【不執著才能理智思考】


  學技術分析,不可以執著。學任何東西,都不可以執著;不可以背離人心。

  經典上說:『心外無法』,任何方法,如果疏遠了人心,到最後都將是一場空。

  均線學、量價關係、K線學、型態學、趨勢線、融資融券、統計指標、葛蘭碧八大法則、艾略特波浪理論、黃金切割率、費波藍希係數、時間週期法則……這些技術,如果使用者從來沒有去思考過它背後的人心意義,那麼,終究是「不得法」,而不是「無一法可得」。

  在初學的入門階段,需要精進學習、奮發圖強,每學到一段知識,都需咀嚼再三,思索用之於實戰時的人心變化;也就是說,要去思考:
  
  『為什麼會發生這種現象?』、
  『為什麼會產生這種規則?』、
  『為什麼在這個地方要用這種方法?』、
  『這種方法是長線法還是短線法?它是個單行法規?或是普遍的真理?』、
  『為什麼這個方法要在這時候進場?為什麼不早幾天?早幾天會產生什麼後遺症?』、
  『用這種方法對我的心理會有怎樣的影響?』、
  『用這種方法對我的身體健康會有怎樣的影響?』
  『要如何熟練這個方法?必須靠實戰嗎?模擬操作可以嗎?』
  『這種方法有沒有分層境界?如果有,我要怎樣練習?』……

  學技術分析,不可以執著。所謂執著,就是鑽營過度。在感情上黏住了,放不下;於是理智蒙塵,意識不再清明,到最後失去本心。

  為了防範自己脫離本心,必須時常反躬自省,深入問題,從人性的角度去思考;而不是死背規則、死讀書。

  一九九○年,台股崩盤,人心陡降,年輕人紛紛離場,一九九六年開始,網路科技蓬勃發展、無疆界市場打開,市場知識傳播迅速,投資書籍變多、第四台變多、投顧節目變多……此熱潮持續三年之後,一九九八年春季,台股在九千點附近橫盤了兩個月,然後譁然墜落,那是我十年來看到的最後一個比較完美的「三尊頭」──從那以後,加權指數的頭部不是愈做愈小,就是「縱谷」愈來愈深、「跨度」愈來愈大。完美的「三尊頭」竟不可得矣,只好往千百支個股當中去淘沙揀金。

  然而,大多數的技術理論,都嚴重忽略尖頭反轉的現象(因為之前太久才發生一次了),所以一旦盤性改變,那些昔日有賺到錢的「贏家」仍舊執著於舊的技術分析,還寄望能夠「盤個頭,解個套,出個貨」,殊不知人心已然改變,正所謂「一夜變心,翻臉無情」,「奔、殺、逃」的速度,恰如人心的善變。

  當這個社會的知識開始氾濫,群眾就會陷入自我傲慢的潛意識,以為「自己知道的很多,可以跑在別人前面」,這種「先發制人」的心態,其實是「追逐近利」的短視心理。加上工商業社會的競爭,速度就愈來愈快、賭注就愈來愈大。

  人心善變,但慾望不變,所以技術分析依人心慾望做調整,有時候泰然等待三尊頭完成,故大軍暫時紮營停下;有時候卻又不假思索,直接頓悟此處為尖頭反轉,全軍速退,不留一鍋一灶。

  練型態學者,即是思索「為何三?」、「為何一?」三頭,就是群眾的財務槓桿運用不大;一頭,就是一堆「中咖&大咖」過度使用財務槓桿倍數,故一發不可收拾。然而,過度執著於技術分析者,有時候會忘記去分析市場的人心變化,他們只計算技術,卻忘了觀照人心的貪婪。
 
  反過來講,當我們觀察到人心的貪婪的時候,亦不可執著,不能忘記使用技術時,有時候需屏棄一切雜念妄想,不可過度被群眾的心思所影響。

  預測派在實戰的時候,不可執著於一法,因為執著易生傲慢,傲慢必招失敗。但有時候也不可以因為「不執著」而變為無根的浮萍,然後淪為「沒有紀律」。

  兩者之間的拿捏、取捨,就是『中道』。中道者,兩邊的知識都精通,卻又不執著於兩端。不恃才傲物,就能近於勝利。


~王力群 Randy Wang. 2008-05-02 , Taipei 早晨11:16

技術分析漫談(8)~波浪



技術分析漫談(8)~波浪

【波浪】

  在股市中,一大堆人都知道:『艾略特波浪理論』,但是很多人不思考、不會用、不懂、不想懂、不用、也不想用,因為艾略特波浪理論適合用在大型波段,對於喜愛短線的廣大股民而言,他們是不會去關心這種技術的。

  這些年來,跟好幾個同學討論過『艾略特波浪理論』的問題。每次討論的時候,我都有些茫然。茫什麼然呢?……因為,關於我對波浪理論的理念,我老早就寫在《散戶做空必讀的實戰寶典》這本書裡了(2000年,業強出版社,這本書我後來針對放空的法則做了重大修正,不過書中基本的波浪理論並沒有變)http://www.books.com.tw/exep/prod/booksfile.php?item=0010117149,這本書已經出版了快八年了,很少人跟我提過這本書,我印象中,網路上有一位讀者大力推薦過、高雄有一位資金雄厚的資深投資人李先生對這本書很稱讚,再來就是許昱華老師曾經對我說過他第一次看完這本書所感受的震撼力──除了他們幾位以外,好像還有兩位同學跟我提過這本書對他們影響很大──大概就他們五位了,其他的,沒了。

  一本書當中,最重要的是它的原始理論所散發出來的那種精神,至於細瑣的實際操作步驟,常常會因為時效性過去了而需要修正。艾略特波浪理論就是如此(我的那本做空寶典也是如此)。

  艾略特波浪理論,最重要的、最有價值的,就是『初升段、主升段、末升段』以及『波中有波』的觀念。

  當年我進入市場操作之時,只知道初升主升末升,不知道艾略特也有提過波中有波的現象。(波中有波的現象是我自己觀察得來的。)

  這個『初升段、主升段、末升段』太重要了。後來我提出了我自己的波浪理論,就是:『大三波』&『五波殺』,以及『六波理論』。

  『大三波』就是『初升段、主升段、末升段』,這個不是我發明的。『五波殺』則是我自己的東西。這兩個理論都適合用在中大型以上的波段操作。

  (至於『六波理論』,我沒有免費公開批露過。這是關於小型波浪的理論。在此不提。)

  一般投資人,很可能是先讀了艾略特波浪理論,再到市場裡去找答案;我則恰好相反,我是自己操作了很多很多年以後,再正襟危坐、泡杯茶、懷著朝聖的心情,安靜下來好好把『艾略特波浪理論』給正式看過一遍,那時候,我已經在實戰中看過幾千張圖表了,所以,我看的時候,不是在吸收知識,而是在檢查看看這本書有沒有什麼錯誤。

  看完艾氏波浪理論之後,我的看法幾乎沒有改變,還是維持我的『大三波』跟『五波殺』。也就是說:讀者可以把『大三波』跟『五波殺』看成是我對艾氏波浪理論去蕪存菁之後的心得。

  初升段、主升段、末升段是型態學(圖型派)裡面極重要的學問!但是這麼多年來,很多基本派的人或是「非基本派也非技術派」的人還是搞不懂這門學問。這讓我想起達文西的名畫《蒙娜麗莎的微笑》──對於某些人,不論你花費多少唇舌,講到口水都乾了,他還是不明白這張畫到底好在哪裡?……「不過就是個肥洋婆在傻笑嘛,有啥稀奇的?……」。

  很多顯而易見的東西,如果欠缺眼界與素養,即使看得再久,也看不出個名堂來。

  最後要提醒各位技術高手的是:要注意『型態學』(波浪理論也是型態學的一種)跟『平均線』的結合。如果實戰操作方法當中沒有『兩種以上(含)』的境界融合,我個人就絕對不敢抱著這種單薄的工具上戰場。

~王力群 Randy Wang. 2008-05-01 勞動節, Taipei 早晨8:05

技術分析漫談(7)~預測

技術分析漫談(7)~預測

【預測】

  在股市中,一大堆人都知道:『預測跟操作』,是兩碼子事情。

  但是,一般人對操作都沒什麼興趣,而是對預測充滿了狂熱。

  最近這十幾年,我一直對很多投資大師跟投機大師的預測保持關心,包括巴菲特、索羅斯、羅傑斯、羅伯森、麥嘉華、莫比爾斯、畢格斯……我發現這些大師預測錯誤的地方真的蠻多的。譬如巴菲特,他在2004年說不看好美股,結果2004年就是底部。

  很多高手贏家,他們做的都不侷限於一個市場,你如果問他對於A市場的看法,他答錯了,可能並不影響他的績效,因為他把主要的資金都放在B市場。

  例如索羅斯,他的操作風格非常誇張,三天前你叫他做預測,他說要大漲,結果三天後市場大跌,你還在幫他擔心的時候,他卻打電話告訴你:嘿!我前一天發覺不對勁,就全部砍光了,然後反手放空,現在大賺囉!──當你聽到這樣的話,能怎麼辦呢?慶幸自己當初沒跟著他一起去做多吧。

  一般人的觀念,比較不容易更動。換言之:臨場的時候,如果遇到什麼狀況,他們很難做出正確的反應。他們最不甘願看到的,就是自己被洗盤洗掉,所以他們希望聽到一個比較固定方向的預測,預測了以後就不要輕易更改,否則他們會跟不上。但是,股市是變化多端的,更改預測是常有的事,但是一般人的多空成見都非常固定,他們不喜歡背叛自己原先的預測,因為原先的那個預測可能就是暗示他心底最喜歡的看法。

  做預測,要動用到很多知識,因為影響未來的變數本來就很多。有時候,融資爆了,所以融資變成預測的關鍵;有時候,面臨到前波高點的一個大壓,所以要看前高;有時候,昨天公佈的經濟數據中暗示了景氣要反轉了,於是景氣指標又成為關鍵;有時候,那裡有一個三尊頭;有時候,這裡的趨勢線被突破……這些技術分析的種類,很多,一般人會受不了。雖然受不了,但是又愛。

  長久以來,我一直有種感覺:很多投資人跟投機客都喜歡在美麗的大花園中惝徉,他們希望看到種類繁多的花朵,這樣才會讓他們感覺生機盎然。

  換言之:很多人對於簡單的操作法,沒有興趣;他們深愛繁多的花樣,卻不太知道這麼多的花樣,其實自己很難負擔得起。消化掉每一種看過的知識,然後運用自如──這……實在是很沉重的任務目標。

  這種窘況,普遍發生在"略有程度"的投資人當中,而且惡化的程度有愈來愈嚴重的傾向。「喜愛知識」的習慣,本來是好的,但現在卻害的當事人深深地陷在裡面,被知識所淹沒,爬不出來。

  「內容豐富、招式繁多」的預測報告,我也寫過,東一招、西一招、南一拳、北一腿,一下子看形態學、一下子看K線學、一下子看這個那個、一下子看那個這個,東邪西毒,南拳北腿!……好厲害,好屌啊……啊,可當真沒想過,這麼多漂亮的武功,小散戶怎麼能在一下子就學會呢?……唉……等到多年以後,我才心灰意冷,覺得預測這一條路,真的是無法深入民間;甚至,隨著歲月的增加,我自己的體能狀況也不如十幾二十年前了,每次「抱元守一、催動內力」要做預測之時,力不從心的次數也逐漸多了起來。

  預測法,真的,太屌了;有時候,真覺得自己很棒。例如說:民國九十六年六月十五號,加權指數從八千五百點發動攻擊,那要攻到哪裡呢?能不能預測出來啊?……很多投資經典都會跟你說不要去抓高點,騙子才會說自己能夠預測到高點在哪裡……嘿,我就有一招,很簡單啊,你往回去找啊……民國八十九年四月十三號,那個9746點的跳空下跌缺口還沒補啊,所以九十六年六月那次攻上去就是要來回填當年的那個缺口──就這麼簡單──後來果然在七月二十六號攻到最高點9807,跟9746只差61點。準不準?我是覺得還馬馬虎虎過得去啦,簡單吧?……啊……嗯……喔……嗯嗯,簡單……咳。

  是嗎?真的簡單嗎?

  八年了,那個缺口已經過去八年了。這八年來,我都還記著那個缺口,它一直沒補,就好像八年抗戰開打時淪落在日軍佔領區老家沒逃出來的糟糠妻一樣,俺心裡惦記著它,想著總有一天要回故鄉去把她接出來、好好補償她──這樣的念頭,很自然吧?

  但是一般人不會還記得八年前的舊事了。在這個技術分析中,要猛然跳過現在的新聞,回過頭去尋找八年前的往事,這是不容易的;一般的人,不會那樣去做,也學不會的。那麼,這一招,就算再「簡單」,對股民又有什麼意義呢?

  很多的預測,就是像這種模式,你要去觀察、尋覓,也許你真的很厲害,找到了那個影響未來漲跌的制勝關鍵,但那是你厲害,不是你的信眾或是你的學生厲害啊……他們好像在看成龍的功夫表演,拳腳很花俏、又很乾淨俐落,但是,觀眾學得會嗎?……學不會,那就只好看戲了,看你表演。於是,久而久之,觀眾看了很多功夫秀,嘻嘻哈哈看得很愉快,但看完了之後,仍舊是一個跟斗都不會翻,真功夫啥都沒學到,只學到一堆零碎的、虛晃的三腳把式。

  後來,我逐漸醒悟。一篇預測報告,不能有太多的專業技術名詞。觀眾會看不懂的。也不能不講理由直接就告訴股民們明天是漲是跌(如果你真的有這麼厲害能夠每天說對明天走勢,我是辦不到啦),那樣不就是在報明牌嗎?……日子久了,股民就會發現:他們什麼也沒學到,只養成了聽明牌的壞習慣,害死人了。

  如果是用機械法,那麼,絕大部分的操作規則,當事人都已經知道了,不必天天收盤後來問你:明天是漲是跌?因為每天的策略都是依據當天的狀況來應對,他們自己知道該怎麼做,不必聽明牌。

  這就是預測法演化到機械操作法的一段心路歷程。

  我們這個股市世界,依舊還是預測法的天下。每天都有幾萬幾十萬的股民,在那裡求神問卜,到處尋找明燈的指示。這股潮流,太龐大了,也太令人感慨了。我自己也曾經這樣走過來,很多話,都藏著隱痛,但是別人可能不了解。

  股票世界,因為有了預測法,所以才熱鬧滾滾、喧囂奔騰、百家爭鳴、多采多姿;但是在這三丈紅塵之內,東摸西索、庸庸碌碌的預測與妄想、只管借助他人之力登上終南捷徑,卻不肯按部就班實地學習正道,長久下來,時光流逝,浪花淘盡英雄,到頭來,當初那些紅塵往事都很可能只是一場春夢,時辰到了,就『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了。

~王力群 Randy Wang. 2008-04-30, Taipei pm.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