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概念(36):《約翰墨菲的期貨市場技術分析》重點筆記(中篇)
【《約翰墨菲的期貨市場技術分析》重點筆記】 (中篇)
[續上篇]
11。在移動平均線的演算法中,最常用的仍然是收市價格(或者說,結算價格)。我們要把主要精力集中在它身上。
[解說]最常用的,還是收盤價。這有兩層意義:第一個是操作者必須等到收盤,第二個是:很多規則往往是最簡單的最有效。在實戰的時候,第一個有點小困擾,因為大多數人都等不到收盤。第二個在研究的領域中具有代表性,因為大多數人都喜歡把簡單的事情搞的很複雜,然後笑別人很幼稚(反過來說,他們把很精微的道理看成是很雜亂,然後抱怨學起來很困難)。
12。當收市價格升高到移動平均值之上後,就產生了買入信號。當收市價低於移動平均值後,就出現了賣出信號。有些分析者為了進一步驗證上述信號,還希望看到移動平均線本身也朝穿越的方向變化。
[解說]唉……操作者如果真的相信均線法的話,就會這樣做了:高於某條均線就買,跌破某條均線就賣──就這麼簡單;問題是:很多人都把這些簡單的原則給搞亂,因為股市中還有很多盤勢的變化,會勾起操作者去解讀的慾望,悲哀的是:一般操作者很愛這種慾望,換言之:很喜歡自我表現、很喜歡陶醉在充當先知的自我滿足感中。唉……人類,要在追求慾望的過程中,才找到自我的存在(假我)──這其實是不對的,正確的做法是:人類應該要在矯治慾望的過程中,印證自我的價值(真我)。
至於『移動平均線本身穿越的方向變化』,這是極重要的現象,值得新手研究。不過別擔心,很多老手看盤看了二十年,還找不到其中的規則。所以少數贏家的優勢地位暫時不會受到動搖。
13。如果我們採用非常短期的移動平均線(如五天或十天平均線),移動平均線就非常貼近收市價格的軌跡,並時常出現穿越現象。這些穿越信號可能是有效的,也可能是錯誤的。如果我們採納這些極為敏感的移動平均線信號,就會導致較多的交易次數(因而交易費用更高昂),並引發較多的偽信號(拉鋸現象)。
[解說]但是一般人都愛用敏感訊號,於是發生很多拉鋸現象,然後因為拉鋸而虧損,虧損之後又去怪均線法不好。這就好像用刮鬍刀去砍柴,用一用刀片就斷了,然後就抱怨刮鬍刀不夠鋒利──在股市中,諸如此類的事情、諸如此類的人,太多了。
14。如果平均線過於敏感,有些短期的隨機價格變化(或稱“噪音”)就可能會激發錯誤的趨勢信號。
[解說]但是幾乎八成以上的投資人都喜歡錯誤的進場訊號,因為錯誤的訊號才有魅力,比較能迎合一般世俗的慾望或想法。真正有價值的進場點,一般人不但沒有興趣,反而會排斥,甚至會認為那是笨蛋的聚集之處。
15。較短期的平均值產生較多的偽信號,不過利弊總是不分家的,從另一方面來看,它能更及時地揭示趨勢信號。這很合情理。
[解說]是的,有利就有弊。但是一般投資人只能接受利,不能接受弊。在潛意識中:他們會認為「會引起虧損的方法,就不是一個能夠獲利的好方法」──但是,不能夠接受失敗的人,就不可能獲得最後的成功。
16。平均值越敏感,則信號出現得越早。因此這裏也有一番取捨的功夫。我們的竅門是,力求找出最合適的移動平均線,一方面它很靈敏,足以及時地產生信號,另一方面它又相當遲鈍,足以避開大部分隨機的“噪音”。
[解說]既敏感、又遲鈍──這聽起來好像很矛盾,其實絕大多數的正確方法都有這樣的特性。在實戰的時候,成功的操作者會依據簡單的臨場事實來作取捨。這種取捨是很自然的,如果要用理論敘述起來的話,絕對是長篇大論,別人不會想聽,所以只好姑且稱它為『彈性處理』。
17。通常,當價格處於橫向延伸的區間中時,短期移動平均線的效果較佳。因為在這類環境下,價格基本上無趨勢可循,短期的較敏感的平均線能捕捉更多的短線價格波動。
[解說]如果在橫向盤整,短期的均線會比較好用嗎?這也不一定,因為關鍵在於震盪的區間有多大。並不是說只要是橫向就表示短期均線就好用。甚至有時候事實會完全反過來,也就是說:在橫向盤整的時候,有時卻是長天期的均線比較好做!──但是一般人的智慧很難觀察到這個境界──需要點破,才會比較容易懂。
18。然而,一旦價格趨勢形成了——無論是上升還是下降——長期移動平均線就更為有力了。
[解說]當一個大趨勢來臨的時候,確實是長天期均線會表現的最夠力;但有時候短天期均線在大趨勢的籠罩之下,會表現的比長期均線還要威猛!
19。較不敏感的移動平均線(例如四十天的)在跟蹤趨勢時,距離價格較遠(因為它具有更長的時間滯後),這樣,就不會在市場出現臨時性調整的時候產生錯誤信號,從而,我們可以更長久地利用主要趨勢。
[解說]但是很多投資人會把「不敏感」的遲鈍現象解釋成「愚笨」,然後就捨棄了這項工具。這就好像拿到了屠龍寶刀卻用來刮鬍子,覺得不好用,然後就說屠龍刀很爛──這種奇怪的邏輯,股市中到處都是。
20。當市場出現短暫的調整時,較短期的平均線就會發出平倉了結的信號,或者甚至發出逆著當前主流趨勢的買賣信號。
[解說]注意,短線的買進訊號,很可能會發生在中長線的賣出訊號出現的時候;而短線的賣出訊號,也可能會發生在中長線的買進訊號釋放之時──但是一般投資人因為無法身兼兩線之長(也就是說:懂短線者不懂長線,懂長線者不懂短線;或者是說:因為想節省學費,所以只學了短線卻沒學長線;學了長線沒學短線卻又愛看盤),所以經常混淆、長短不分,到最後分批賠錢,結果還弄不清楚為什麼會失敗。
21。關鍵在於選擇時間跨度恰當的平均值。到這裏,事情就很清楚了,沒有哪種平均線能夠在所有的場合下都最合適。
[解說]如果一種平均線無法滿足所有的狀況,那就會在很多不同的狀況之中發生虧損!這樣一來,一般投資人就會對其喪失信心,予以捨棄──平庸的投資人總是想要用一種工具來滿足所有的盤勢,這就好像希望賓士車也能夠當潛水艇使用一樣──天底下沒有這麼十全十美、無所不能、無處不能的東西。但是人類在潛意識中不會承認這個事實。
22。正確的選擇是:當市場處於無趨勢階段時,採用較短期的平均線。而當市場處於趨勢良好的階段時,則採用較長期的平均線。
[解說]以上講法還不夠究竟;更近一步的講法是:市場處於無趨勢階段時,不管採用短期或長期的平均線,操作天數都應該縮短(不需順勢,逆勢也可)。而當市場處於趨勢良好的階段時,不管採用短期或長期的平均線,操作週期都可以延長(但是須順勢)。
23。當趨勢持續時,較長期的平均線表現較佳。但是在趨勢反轉時,它的缺點就暴露無遺了。因為較長期平均線較為遲鈍,它原本是從更遠的距離外追蹤趨勢的,這樣才使之在趨勢過程中,不與短暫的調整攪在一起一。也正因其遲鈍,當趨勢反轉時,它也不能及時反應出來。因此,我們給出另一個推論:只要趨勢持續,那麼較長期平均線就作用良好,但是當趨勢處於反轉過程中時,較短期的平均線更適用。
[解說]趨勢反轉之後,要花一段時間才會碰到原來設定的均線出場點,這是必要的正常損失。這樣一來,會少賺一些(會把獲利吐回去一些),不過這是很正常的,沒辦法,操作者必須面對此一現實。如果不願接受現實,就要把出場點的那條均線設得非常短線!但是這樣一來又會變的太敏感而產生假訊號。所以,不要逃避『正常的損失』,當事人愈逃避,就可能在某些時候賺的奇少無比,有一點得不償失的味道。
24。於是,我們清楚了,單獨採用一條平均線的做法有好幾處缺陷。也許組合使用兩條移動平均線更好。
[解說]是的,使用單線法會有一些缺憾。所以一般都是使用雙線法,互為依靠,相輔也相成。
25。為了減少採用一條移動平均線時出現的拉鋸現象,分析者在移動平均線信號上施加了篩檢程式。以下是其中幾種具體的做法:
[解說]以電腦自動篩選程式為例,一般投資人在做研究篩選的時候,大多是從某個程式編輯庫中去找條件,這樣做有一個重大缺點,就是外面賣的資料庫無法提供很多其他的變數。例如我個人所使用的篩選條件,就會運用到某些K線學跟型態學去做,但是這些東西在傳統的市售編輯資料庫中都沒有。篩選條件有時候非常重要,重要到影響整個操作法的成敗。要是詳細講的話,可以寫一本厚厚的書(搞不好一本還不夠)。
A。某些分析者在採納移動平均線的信號之前,不僅要求收市價格必須穿越移動平均線,同時也要求當天的全部價格範圍清晰地突出在移動平均線的同一側。
[解說]這項篩選條件在某些均線法有用,某些均線法則是不必加入此條件。重點是:研究者本人必須運用思考力去想到這些篩選條件,然後進一步去設計。這種思考能力很多人都沒有,所以必須經過嚴格的訓練才能培養得起來。但是這樣一來,學習的時間勢必要拉長,當事人會感到非常不快,甚至逕行放棄。
B。另一種篩檢程式是,收市價格穿越移動平均線的幅度必須達到預定的要求,這一點屬於穿越規則的範疇。頂定穿越幅度,可以是最小價格單位的一定倍數,或者是某個百分比。
[解說]這項篩選條件在某些均線法有用,某些均線法則是不必加入此條件。
C。有些分析者要求,移動平均線信號必須由其餘圖表的突破信號所驗證。──採用此類篩檢程式也有短處,交易商對篩檢程式越倚重,那麼他離移動平均線信號的本意就越遠。
[解說]是的,如果加入太多別的考慮,很可能會偏離本意愈遠!──關鍵在於這些篩選條件本身是否具有強而有力的實戰理論跟成績!!!換言之:這已經不是單純均線法的問題,而是把數種不同的技術方法融會貫通使用!當事人如果沒有『單獨使用某一種方法即得到長時間的成功』經驗,就很難去做融合的工作。問題是一般投資人連一套正確的方法都沒有,更遑論掌握到兩套以上的正確方法。即使知道了兩套以上的正確方法(機率不高),也很難有足夠的操作資歷來熟練其操作技巧(換言之:就是年紀還不夠老,經驗不夠)。
D。也有些分析者採用了時間過濾器。他們在動手之前,先觀察一到三天。因為絕大部分錯誤信號往往很快就露出馬腳,市場重新返折到平均線的原來的那一側。所以,如果我們要求信號在出現後一二天內始終保持有效,就可以辨別相當多的偽信號。本方法所付的代價是,等到信號確認,入市已晚了一步。
[解說]這是個棘手的問題。當信號發生的時候,有時候會發生洗盤,造成操作者很大的困擾。我認為洗盤很難避免,現階段的應付策略就是:讓它洗,不要怕!──如果愈怕,那麼,將來在最後一次真正的進場訊號燈亮起來的時候,你會變的不敢進場而前功盡棄。不過,要解決洗盤也不是全然束手待斃,我在這裡可以透露一個小技巧,就是你可以改採週線試試,會減少許多偽信號。但是代價同樣也是會造成延遲。
26。使用篩檢程式也是個兩難選擇問題。篩檢程式越小,那麼它的保護性能越差。而篩檢程式越大,則信號發生得越遲——這又是一樁“公平買賣”。篩檢程式提供的保障越佳,那麼其入市信號就越滯後,從而錯過越多的價格變化,“成本”越高。
[解說]凡有招者,皆有破綻。這是千古不變的道理。除非已經達到『無招勝有招』的境界,才可解脫此一難境。──在還沒有反璞歸真之前,技術派既然要利用技術,就必須正視此“公平買賣”的現象,坦然接受現實,再求逐步的漸進式改良。不可過分奢求速效,以免攪亂心性。
27。為了提高移動平均線方法的效果和可信度,許多分析者選擇兩條或三條移動平均線,把它們組合起來使用。
[解說]一般投資人在面對一條平均線的時候,會因為只有一條而難以察覺;但是在面對兩條以上的時候,又會因為線「太多」而嫌煩──嗯……這我也無奈,只能勸其加強訓練而已,其他以後慢慢再講。
28。雙移動平均線法有兩種具體的用法:
A。第一種稱為“雙線相交法”。就是說,當短期平均線向上穿越長期平均線時,構成買入信號。
[解說]這種類型最簡單的一種,就是黃金交叉,但是黃金交叉本身的象徵意義大於實質手段。在雙線法這個家族中,另外還有許多其他的精妙變化,遠遠超過黃金交叉。
B。第二種使用雙移動平均線的方法是,把它們中間看作某種中性區。那麼,僅當收市價格同時向上越過了兩條平均線之後,才構成買入信號。如果價格再跌回中性區,則上述信號被取消。同樣,僅當收市價格同時向下穿越了兩條平均線之後,才構成賣出信號。依此方法設計的系統,也有一些其他系統所不及的長處。上述兩種方法都有其他種種變化。
[解說]這個叫做『震盪區間』,其中的學問很大。但是如果是做長線操作,就不必過分深入此一領域。換言之:『震盪區間』這門學問在中線跟短線的領域中極為重要,在長線中,其重要性可以降低,或者直接予以忽略。
29。既然兩條移動平均線似乎比一條更好,那麼,如果把三條平均線相組合,就該勝過兩條平均線的組合了。基於這樣的設想,就有了三重交叉方法。最常用的三重交叉法系統,要數4-9-18天移動平均線的組合。
[解說]三重系統要經過嚴格的教育跟訓練才能使用,這不是一朝一夕的功夫;對一般投資人而言,太難了。還好,如果是做長線操作,就不必過分深入此一領域,可以放輕鬆點。換言之:『三重系統』這門學問在長線中,其重要性可以降低,或者直接予以忽略。至於4-9-18天移動平均線的組合,是一種短線系統,其中學問很大,但利潤不見得會很大。有時候,太精密的系統,勝率會提高,但是獲利不見得會跟著放大。
[中篇完,請等待下篇]
~王力群 Randy Wang. 2008-04-23, Taipei 早晨9: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