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概念(46):若心取相,則為敗相(3)~不知觸類旁通、舉一不能反三
【若心取相,則為敗相】~中線領域 (中篇)
我先把中線大綱講一講:
1。學習正確的中線操作法之前,請先放棄你原先所有的舊思想、舊方法。
2。大部分的問題,都是操作者自己的意識形態問題(以心取相)。
3。目前市面上型態學書籍裡的知識,均為最基本而已;但即使全部讀完,也不一定能夠入門。
4。中線法應以均線、型態、k線、量價為主。
5。型態學跟k線學,在中線法裡的重要性,有時候佔10%,有時候佔90%。
6。型態學跟k線學練到接近極高境界,可以單獨使用型態學(或單獨使用k線學)就達到每月獲利的理想績效。但是:我可以跪下來求你,懇切地希望你不要想練到極高境界;因為極端操勞(如果你不想成為廖風德那樣,就儘快放棄,退一步海闊天空)。
7。每天都有一根日K線,但並不是每一根K線都有決定性的意義。
8。型態有大有小,會先後發展成熟,但大多數人都等不及成熟就動手,於是釀下無數悲劇。
9。儘量不要用基本面跟消息面作中線。如果要用,原則上請反向操作。
10。注意!「全程盯盤」的中線操作方式,跟『下午一點十分以後才進場』的中線操作方式,有非常大的差別!
11。就實際狀況而言,中線操作應以一個月為計算周期,大概有兩種:第一種是留倉一兩天的,第二種是留倉數天以上到半個月的。
12。中線操作的決勝關鍵,在於『留倉數天以上的』小波段要抓得到。要抓到一次不難,要每個月都抓到,對一般人而言就很難了。
13。絕大多數的中線波段操作成功案例,都是「隨機致富的陷阱」。這些案例大量在網路上、媒體、雜誌上流竄,腐蝕了股民的智慧(甚至是消滅),使股民陷入萬劫不覆的地獄。
14。絕大多數股民的型態學跟K線學知識,都是片斷的,不是完整的;這樣的知識在「某些時候」可能會讓你贏,但是長久下來,不被市場淘汰掉的機率十分渺茫。
**
長線操作法當中,很多都是大法則,所以在編排上,群眾感覺可能不會那麼困難。但是中線操作法,知識種類繁多,在選擇上會有較多的困難。
每一天,都會出現一大堆利多跟利空,操作者的工作,就是『將這一大堆觀察到的現象做個消化,然後做出結論』──這就是中短線最困難最勞累的地方,為什麼呢?因為對於長線投資者來說,這個工作是久久才做一次,但是中線操作者可能每天都要做,每天跟別人在那裡拼智慧,比誰最聰明──問題是:每天跟人家拼,耗損自己的心理資本,這本身就是一件沒有智慧的傻事。
但是,我知道很多朋友之所以每天跟人家拼,其實也是在用功,給自己一兩年的時間磨練,希望將來能當個職業操作者──這樣的想法,我暫時也不好說什麼,除了勉勵這些朋友之外,我還要提醒大家:如果經過兩年之後,你在中線上所學到的都是屬於預測法的東西,那麼,你的危機四伏了。
一般而言,目前市面上最豐富的中線知識,都是預測法,機械法很少;所以大家在學習的時候,超過一半以上的人都是在預測法裡用功,問題是:你要知道這是預測法,不要連用功了半天都還不知道自己用的是什麼法……然後,你要知道:預測法『在大多數的時候,都是扮演輔助者的角色』,主要的操作工作,應該還是機械法,否則後患無窮。不過,我不打算在這裡討論機械法。
預測法最令人著迷的地方,是在它的內容豐富,每天的利多利空現象,都有數種或數十種,但是,結論只有兩種:多跟空;於是,很多碰運氣的預測,就討了個便宜,因為亂猜也有一半的機率會對。那麼,有些預測,操作者確實是憑著「一些本領」才預測靈驗,這樣,難道也是機率的問題嗎?
大家注意:當別人讚美我們「正確預測」之時,你更要小心機率的問題。對那些亂做的人而言,當然是一半猜對跟猜錯的機率,而某些確實已經學到點東西的操作者,拿著自己知道的方法去做預測,如果預測正確,他可能會犯一個思考上的盲點,那就是:這次之所以預測正確,並不是因為你的「操作方法很棒」,而是妨礙你操作的「負面因素」沒有出現。
你所引用的知識跟方法可能沒有錯,但這次之所以成功,卻是因為周遭環境沒有出現更強勁的對手,所以才讓你得逞一次。
所謂「隨機的致富陷阱」,有兩層意思,淺的意思是指「猴仔射飛鏢」那種亂做亂猜;深的意思是指:『有一點真功夫的人做對了幾次,就以為他的那一點真功夫可以從此縱橫天下』。──在中線的領域中,在網路的眾多論壇之中,這種事情每天都在上演,但是群眾好像永遠不滿足似的,陷溺在一團混亂的虛妄氣氛當中,並以此為樂。
我發現有件事情相當令我震驚:中線操作法的技術很多,但是很多操作者竟然都以為單憑一種技術就可以做到贏家境界!而不曉得中線如果要達到很優秀的績效,就要混合使用──嚴格講起來,確實有一種技術可以單獨使用,那就是我常掛在嘴邊的xx法,但是單獨使用的話還是有些小缺陷,不過在引進型態學跟K線學之後績效就會大幅升高──但是一般群眾都不可能會使用這種單一機械法,更不要提以這種機械法為中心的混合法了。所以:「執著於一種知識,被那種知識的界線給綁死,不曉得觸類旁通」,這就是中線預測者的悲哀。
舉例而言:二○○八年三月十七號的跳空缺口,在三尊頭成型的條件下,有些人跑去放空。這個三尊頭是指[二月二十九號的左肩、三月六號的主峰、三月十二號的右肩],但是這個頭部跟二○○七年的高點九八五九相比較,卻是個『低檔』。換言之:同樣是頭部做完之後的『跳空下殺缺口』,當初做出最高點九八五九之後,反轉向下跳空下殺的那一天,也就是二○○七十一月二號去放空,跟二○○八年三月十七號去放空相比較:一個是放空在高檔(九千八百多點),一個是放空在『相對低檔』(七千九百多點)。所以放空在『相對低檔』的只跌了一天而已!然後就開始軋空,到最後把空單軋死!
如果操作者墨守成規、拘泥不化,腦子裡只想著「頭部做完碰到跳空下殺缺口」就可以去放空,而不考慮從一個『更大的格局』去觀察,那麼,犯錯的可能性就會陡然升高!
諸如此類的『視野轉換』,有時候是看完「小型態」之後要去看『大型態』;有時候是先看「一根K線」,再去看「連續好幾根K線」;有時候是「型態為主、K線為次」,有時候又變成「K線為主、型態為次」;有時候又多出個『融資餘額』需要觀察,……種種變化狀況,很多!所以每一種都要練習、每一種都要學好、每一種最好都練到爛熟──如果你不是採用機械法,就要這樣練功,才能做預測。
如果只學這四種基本功夫:型態、K線、量價、均線,然後再考慮其中交錯的變化,就已經奧妙無窮(或者說眼花撩亂);偏偏大部分的投資人,都是畫地自限,不知觸類旁通、舉一不能反三,死守教條,把活盤作成死盤,他們只能做單一思考:看K線就忘掉了型態、看型態就忘掉了均線、看均線就忘掉了季節、看小格局就忘掉了大格局、看這個就忘掉了那個、考慮那個就忘掉了計算這個……他們只能在一個地方著眼,而不能通盤考量;思考一直線,不曉得轉彎,也不能同時進行雙向思考,更不要講同時運用四種工具而不會自亂陣腳。
這樣死板的風格,當然釀成無數悲劇。
這種情況,在中線操作者身上,太多了。長線投資者大部分都是死在不停損傻傻抱股票,中線的操作者則是陣亡在『以心取相,僵硬而不知變通』。只要是凡人,都會犯這種錯誤,因為做預測本來就是這樣,要靈活、要非常客觀、心情不容有太多的干擾……我必須承認:我在做這些預測法的時候,我也會犯這種錯誤,但是事後我會檢討,我知道這種錯誤的原因大概在哪裡,而一般投資人卻是在一開始學習的時候就種下病根,而不是上了戰場才犯錯。
這又讓我想起金庸先生的一段小說,談到這種墨守成規的故事;我想來想去覺得只有這段小說可以比較傳神地描繪這種操作弊病,所以把它摘錄於後,大家看看。原書為《碧血劍》第九回。
中篇就講到這裡,剩下還有好幾點大綱,我會繼續講。
~王力群 Randy Wang. 2008-05-17, Taipei 中午12:23
**********************************************************
◆《碧血劍》第九回部分:
袁承志不去理她,問劉培生道:“要怎樣,你才信我是師叔?”
劉培生道:“我想請你跟我過過招,閣下的本門拳法如確比我好……”袁承志見過梅劍和與孫仲君二人出手,料想劉培生的武功與他們相差不遠,便道:“你說你師父若是當真使出內勁,你只怕一招也接不住。我的功夫比之尊師自然大大不如。他使一招,我得使五招。你只要接得住我五招,那我就是假冒的,好不好?”
梅劍和本來擔心師弟未必能夠勝他,但聽他竟說只用五招,就能把同門中拳法第一的劉師弟打倒,心頭一寬,料想必是信口胡吹,插口道:“就這樣,我數著。”劉培生作了一揖,說道:“我功夫不到之處,請你手下留情。”袁承志緩緩走近,說道:“我第一招是‘石破天驚’,你接著吧!”
劉培生道:“好!”心想:“動手過招,哪有先把招數說給人聽的?其中定當有詐,叫我留心上盤,卻出其不意的來攻我下盤。”於是右掌虛擋門面,左掌橫守丹田,只待袁承志向下盤攻到,立即沉拳下擊,只聽袁承志叫道:“第一招來了!”左掌虛撫,右拳嗖的一聲,從掌風中猛穿出來,果然便是華山派的絕招之一“石破天驚”。
劉培生疾伸右掌擋格,袁承志一拳將到他面門,忽地停住,叫道:“你怎不信我的話?單掌攔不住,雙手同時來。”劉培生見他拳勢,已知右掌無法阻擋,眼見這一拳便要打破自己鼻子,正自焦急,幸得他拳勢忽停,忙提起左拳,展指變掌,雙拳“鐵閂橫門”,口中“嘿”的一聲,運勁推了出去。袁承志這才一拳打落,和他雙掌一抵。劉培生只感掌上壓力沉重之極,雙臂格格有聲,心想:“他這拳在中途停止,又再跟著擊出,並非收拳再發,如何能有如此勁力?”
袁承志收拳說道:“以後三招我接連發出,那是‘力劈三關’、‘拋磚引玉’、‘金剛掣尾’。你如何抵擋?”
劉培生毫不思索,說道:“我用‘封閉手’、‘白雲出岫’、‘傍花拂柳’接著。”
袁承志道:“前兩招對了,後一招不對。要知‘傍花拂柳’守中帶攻,如跟功力悉敵的對手過招,那當然極好,但這一招要回手反擊,守禦的力道減了一半,我這招‘金剛掣尾’你就接不住了。”
劉培生道:“那麼我用‘千斤墮地’。”袁承志道:“不錯,接著!”
只見他右掌一起,劉培生忙擺好勢子相擋,哪知他右掌懸在半空,左掌卻倏地劈了下來,說道:“武學之道,不可拘泥成法,師父教你‘力劈三關’是用右掌,但隨機應變,用左掌也無不可。”
口中說著,拳勢不停,不等劉培生封閉,已搶住他手腕往前一拉。劉培生用“白雲出岫”隨勢一送,招數中暗藏陰著,如對方不察,胸口穴道立被點中。但他這時不敢反擊,招解開,立即收勢,沉氣下盤,雙腿猶如釘在地上一般,這招“千斤墮地”果如有千斤之重。袁承志“金剛掣尾”使出,左掌伸到他的後心運力一推,劉培生還是立足不定,向前衝出兩步,滴溜溜打個旋子,轉了過來,臉上一紅,深深吸了口氣。
袁承志道:“你不硬抗我這一招,那好得很。尊師調教的弟子,大是不凡。我這第五招是破玉拳的‘起手式’。”劉培生很是奇怪,沉吟不語。
袁承志道:“你以為起手式只是客套禮數,臨敵時無用的麼?要知咱們祖師爺創下這套拳來,沒一招不能克敵制勝。你瞧著。”身子微微一弓,右拳左掌,合著一揖,身子隨著這一揖之勢,向前疾探,連拳連掌,正打在劉培生左胯之上。他再也站立不穩,身子飛起,摔了下來。
袁承志一躍而至,雙手穩穩接住,將他放在地下。劉培生撲翻在地,拜道:“晚輩不識師叔,剛才無禮冒犯。請師叔看在家師面上,多多擔待。”袁承志連忙還禮,說道:“劉大哥年紀比我長,咱們兄弟相稱吧。”
劉培生道:“這個晚輩如何敢當?師叔拳法神妙莫測,适才這五招明說過招,其實是以本門拳法中的精義相授。晚輩感激不盡,回去一定細心體會。”袁承志微微一笑。
劉培生從這五招之中學得了隨機應變的要旨,日後觸類旁通,拳法果然大進,終身對袁承志恭敬萬分。要知他師父歸辛樹的拳法決不在袁承志之下,但生性嚴峻,授徒時不會循循善誘,徒兒一見他面心中就先害怕,拆招時墨守師傳手法,不敢有絲毫走樣,是以於華山派武功的精要之處往往領會不到。
(摘錄完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