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月1日 星期四

機械式操作法(7)~時間停損法的『定位』問題:背景觀念、使用時機、注意事項。

機械式操作法(7)~時間停損法的『定位』問題:背景觀念、使用時機、注意事項。

[寫完]

  常聽老一輩的投資朋友講:做股票,要做長線,不要做短線。──這句話對不對?──嗯,原意是對的,而且是善意,但是會因為聽的人自己心中已經有成見,所以會產生嚴重的誤會;最常見的誤會就是:誤以為虧損之後「改邪歸正」改「放」長線(股票被套牢之後,「放著」做長線),以為這樣就對了──其實是錯的厲害。

  諸如此類的問題,層出不窮。所以股民很難學成功。
  古語說的好:『真理半張紙,注釋萬卷書。』──明明一個很簡單的道理,卻往往要用一大堆注釋來說明這個道理的背景觀念、使用時機、以及使用時應該注意的事項。──這些東西如果不交代清楚,鐵定會有後遺症。為了預防那些後遺症,又不得不把原來那個簡單的道理說的「好像很複雜」(其實一點兒都不複雜),讓看的人又產生新的誤會,誤以為這個道理本身就是這麼複雜這麼困難,以致於望而卻步、不想學了。──這就把事情愈弄愈擰了。
  一項技術,『定位』要正確、清楚,才能夠介紹給別人學習。但是,市場裡面成功賺到一點錢的人,大多數是靠運氣(有的甚至沒賺到),而不擅長架構理論,所以這方面的教材資料就缺的更厲害,股民的學習之路也就更艱難,甚至終生尋不到出口。

  這篇要談的是『時間停損法』。這個名詞不陌生,很多人都以為自己會。其實未必。
  最近兩年,筆者常常有個感慨:大部分的技術名詞,你把它深入到底弄通了,幾乎就直扣股市真理的核心了。所謂萬法歸一,到最後就發現原理都是一樣。『停損法』這東西,就是很標準的一個案例。有些高手說:『把停損法弄懂了,就是贏家了。』──乍聽之下會覺得有些疑惑,心想:有那麼厲害嗎?光搞懂一個停損法就可以變成贏家囉?……其實,細細思量,就會發現:如果真的是想把停損法『徹底』搞懂,勢必要經過一番珍貴的操作生涯,而在此歷練中,真正細心的人將會發現這一路上遇到的難題與阻礙,如果真的要腳踏實地追根究底一樣一樣地解答,恐怕真的會把市場操作的關鍵要訣碰了個遍。難怪有人會說:『一法通,萬法就通。』

  問題是:要通那一法,就要刨根。不把問題的根源搞個究竟,那麼,這個『究竟之法』是不會現身的。

  ●為了使讀者在閱讀時不會亂掉,或是搞不清楚重點,以下我用一條一條編號的方法來談談停損法的思考過程:

  1。機械式操作法比較會用到停損法。預測式操作法大概只能說是有停損觀念而已。

  2。喜歡用預測法的人都不太喜歡設停損,所以他們的停損啟動多半是臨時起意,很不保險,也比較沒有紀律。

  3。基本分析派的停損法更是模糊,因為他們的停損通常是要等到基本面出現變化以後再決定的,但那時有點嫌晚了。

  4。停損法分很多種。不同派別的操作者可能會使用不同種類的停損法,所以也不能一概而論。

  5。大略而言,停損法分為:『價格停損法』、『時間停損法』、『百分比停損法』、『技術條件停損法』。

  6。『百分比停損法』最多人提倡使用,例如說:損失百分之十五的資金就認賠出場。

    ~『百分比停損法』的優點:簡單、容易、好記。
    ~『百分比停損法』的缺點:跟技術分析本身沒關係。用這個方法的人很難在技術上面有長進。

  7。只要有設停損,不管是哪一種停損法,至少可以拯救你不會賠光。
 
  8。『技術條件停損法』:按照自己所學的的技術分析來設停損條件。
    例如說:三尊頭成型就認賠出場。或是看到某組類型的K線就出場。

    ~『技術條件停損法』的優點:忠於自己的技術,養成紀律與毅力。
    ~『技術條件停損法』的缺點:不容易學、不容易記、容易忘、太主觀、
      不容易分辨(有時候訊號模糊)、不容易機械化(不容易制度化)。

  9。『價格停損法』:依照技術分析,或基本分析、或是自己的資金承受的風險來設定一個價格,破了就出場。

    ~『價格停損法』的優點:忠於自己所學到的知識,養成紀律與毅力。
    ~『價格停損法』的缺點:不容易學、太主觀。

  10。『時間停損法』:依照技術分析,或是自己的經驗、直覺來設定進場幾天之內要走;
      很明顯的,這種停損法的留倉時間很可能都很短,因此常被人誤會有做短線的嫌疑。

    ~『時間停損法』的優點:簡單容易,時間到了就走人,比較乾脆。
    ~『時間停損法』的缺點:依賴經驗與直覺,而且有淪入作短線的嫌疑。
  11。一般認為自己是技術派的操作者,都偏愛使用『技術條件停損法』或『價格停損法』,
     但是這兩種法如果不給它納入機械化,都會變的極難!缺點會曝露無遺!
     (這個問題很嚴重,但我不想在這一篇裡討論這個問題。)

  12。在這裡,我想講的是一種比較專門,卻不得不使用(在我的操作系統裡不得不使用的一種觀念)的一種『時間停損法』。我知道『時間停損法』有兩種以上,譬如『時空變盤』也可以是一種停損或停利的概念,但我想講的是一種很簡單的觀念,就是:『進場以後,X天以內感覺不對勁,就跑。』

  13。 請有在做中線、短線、極短線的朋友們注意這句話:『進場以後,X天以內感覺不對勁,就跑。』
     其實這段話的意思就是:『打架打不過人家,就趕快逃。』

  14。如果您有在做中線、短線、極短線,那麼,當您看到『進場以後,X天以內感覺不對,就跑』這句話的時候,可千萬不要以為我在鼓勵大家做短線!也請千萬不要誤會我是在提供某種炒短線的訣竅!──我之所以會講這樣的話,其實是萬般無奈。我的原意是:如果不是做長線(而是做中線、短線),那麼,就要存著敬畏謙虛的心情,不要過度高估自己的能力,感覺不對勁,就要趕快考慮抽身!
  15。其實,很多短線操作者都蠻喜歡這樣的思考:「先進場,然後感覺苗頭不對,就走。」──這種思想跟我上面所講的有什麼不一樣呢?──不一樣的地方是:當我使用我的『時間停損法』的時候,並不是完全抱著做短線的心態切入的,而是希望能夠卡到中線波段的位;為了這個卡位,我才進場,所以:我們必須嚴格控制進場點的過濾條件,絕對不可以胡亂進場以後再說什麼「先開槍,後瞄準」的大話(那是一種菁英教育,一般人根本不能夠依樣畫葫蘆)。換言之:是先嚴格篩選進場機會,一旦掌握到正確的機會(必須符合進場條件),就毅然進場。但是:因為這個進場條件本身也不是百分百地沒有風險,所以當我們感覺不對勁的時候,我們就要意會到『正式的波段攻擊還沒開始』,此時就要考慮拔腿跑掉。

  16。再重覆一次:一般的短線操作者都很喜歡不管三七二十一先進場,然後再憑自己的「直覺」(第六感)來決定要不要早走──這種想法有極大的流弊,就是很容易淪入妄想。也就是說:「直覺」變成了妄想。(直覺不直,變成扭曲的思想。)

  17。如果要動用到『時間停損法』,請注意以下幾點基本心態:

   (一)、我們並不是想做短線,而是縮短留倉時間。

   (二)、進場的時機選擇並非坊間所認為的那種短線,而是意圖做到中線波段,所以進場點一樣要經過嚴選、等待。

   (三)、原則上,在進場之前就要決定好此次需動用『時間停損法』的打算,儘量不要臨時才決定!那樣很容易流入妄想!

  18。或許有朋友會說:如果這樣的動作會引起做短線的誤會或者引起類似做短線的流弊,那乾脆不要做中線跟短線好了!──這樣的想法原則上是對的,但是,對於現在那麼多的小資金操作者,如果都強迫他們一定都要去做長線,實在是一件不可能的任務。

  19。而且,敝人我認為(最近的一次)正確的長線是:從二零零一年下半年到二零零六年上半年逢低佈局(從三千五百點佈局到六千五百點),然後抱到二零零七年的九千五百點附近賣光;投資時間(二零零二到二零零七)將近六年!──這樣的長線投資對很多小資金操作者,有很大的困難性,他們很難等個五年以上。

  20。小資金操作者既然無法等五年以上,就難免會碰觸到『波段操作』──這種操作美其名為『波段』(中線),其實是『進可攻,退可守』、『進可長、退可短』,所以還是需要運用到像『時間停損法』這樣的技巧。

  21。其他還有一些理由,使我們必須要懂一點『時間停損法』這樣的技巧。但是這些理由講起來長篇大論,在此先不贅言。
  22。注意:原來是想提早一點卡中線的位,如果能夠因此進一步卡到長線的位當然更好;但是!只要接近中線,風險性立刻提高!──這種提高遠遠超乎一般自認為是短線操作手(甚至絕大部分的技術派操作手)的想像,或者說:他們拒絕去想像!因為:如果中線的風險都『那麼』高,那短線不是高到不可思議了?──對於短線風險高到什麼程度的問題,我在此不予評論(通常各位同修都知道我不予評論代表什麼意思)。

  23。如果台股的中線風險已經困難到『一般自認為是技術派操作手難以想像』的程度(或者我們不要說風險,換個名詞,改叫『操作的困難度』好了),那麼,我們就必須抱著更謙虛的態度去操作。──這才是我這篇文章所要強調的根本精神。

  我們發現:有很多技術派的「高手(或低手,包括我自己也犯過這個毛病)」都過分高估自己的技術能力,以致於掉進隨機的陷阱。所以,我才提醒大家要注意『時間停損法』──要學會,並且熟練。備而不用沒關係,但是不要等到要用的時候卻不會用,那就不好了。所謂:養兵千日,用在一時。就是這個古老的道理。
◎感想

  不論是市場投資或交易,都是很精密的事業。在我年輕的時候,曾經有一段不算短的時間認為長期投資『應該』不算是很「精密」──但是等到我開始教課以後,我才發現長期投資只是比較容易學而已,但是這個「容易」卻也有其侷限性──長期投資況且如此,更不要說非長期的中線跟短線是多麼精密了。可是再回想一下:我們大學四年學的科目,又有哪一門學問是不精密的呢?……有人認為『時間停損法』不過是一個虛招而已,登不上大雅之堂──然而,真正在實戰的時候,到了某一個階段之後,您又會發現並非如此,這個虛招,虛中有實,並不是一般技術派想的那麼膚淺。

  這篇寫到這裡。[end]~王力群 Randy Wang. 台灣.台北 2008-11-10, Taipei 禮拜一 AM. 6:38 起筆禮拜二上午9:08寫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