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月1日 星期四

股市概念(141)~高手失敗的原因


股市概念(141)~高手失敗的原因

[寫完]
  昨天有一位同學問我一個問題:為什麼這些看起來很像贏家的高手,其實都還不是贏家?

  這是一個大問題。

  他的意思是:網路上、書店裡,都有一些寫的頭頭是道的分析文章,這些文章(或是書)很多地方寫的不錯,而且跟我們所熟悉的外國投資經典提到的諸多觀念吻合,相互映證之下,總覺得這些文章跟書看起來應該是很有價值的樣子,但是,實際驗證跟我們私底下聽來的內幕消息,卻往往不是那麼回事。很多內幕消息到最後都有公諸於世,等於說是穿梆了,但是這些消息並不是所有的讀者都會知道。只有關心時事的讀者才會搜集到這方面的新聞。

  為什麼這些程度比一般人高出很多的高手,其實都還是虧錢的?

  這個問題的答案,其實很簡單:因為這些高手無法專注於一種正確的方法,他們會見異思遷。

  這些高手的狀況,大概是這樣子:他們幾乎都是很聰明的人、文筆流暢、口才也好,當他們早些年還是輸家的時候,累積了一些經驗,也拜了一些資深的老師,然後做對了某幾個波段,或是赫然發現「某個波段如果用某個方法就對了!」──於是在這種「大發現」之後,他們開始整理出一些技術方法,然後假想:「如果我按照這樣操作的話,就可以成為贏家!」,於是他們宣稱自己找到了聖杯,擺出一副贏家的姿態來跟大家「分享」他所發現的「真理」,大家也會感激他的熱心。

  這種情況,我用一個例子來跟大家說明:這就好像某個人發現了《大藏經》(全套的佛經),然後就高興的不得了,對外宣稱:「成佛的秘密都在這些佛經裡面了!我已經找到成佛的秘訣了!」──是的,確實是找到了成佛的方法,但是,找到了佛經,並不等於你將會成佛,還要修行才可以。歷史很多又聰明又有學問的人,明明知道成佛的方法就在佛經裡頭,但卻連一個最基本的境界都達不到,為什麼?因為在修道的過程中,修錯了,或者是誤解佛經的原意,或者是見異思遷,半途中被別的邪魔外道給勾引走。

  當我們看完這些人的文章或書籍的時候,可以回想一下:『整本書裡面,到底有沒有提出一套完整的進出方法?如果有,是不是有提出相關的配套心法?』──然後,你也許會發現:有些書,把買點放在一個地方講,又把賣點放在另一個章節講,換言之,買的方法也許有三種,賣的方法也許有五種,這樣一來,就沒有搭檔了。按照一般的實戰狀況而言:我們必須先明確訂立『一個買進法,搭配一個賣出法』(一夫一妻),有了這個最基本的搭檔以後,才能夠談到『先用一種方法買進,然後再斟酌其他好幾種賣出條件做賣出』。

  很遺憾的是:現在的世道,是流行「一夫多妻」,而不是一夫一妻。換言之:「進場以後,有好幾種出場法供您選擇」──恕我直言,這種想法是個大惡魔。自古以來不知道害死了多少人,也不知道害死了多少那些本來可以成為贏家的大高手。

  以均線法為例,坊間有些人也在講均線法,所以有人會說「均線法到處都可以學得到,沒啥了不起」,好像均線法的奧密已經被公開了,變成地攤貨了;但是,你可以自己學著去仔細觀察:那些市面上的均線法很少有配套的措施,一種進場法也不一定對應一種出場法,如此一來,操作者會依照自己的自由心證去「挑選」他自己想要的出場條件,啊,這樣就天下大亂了,因為很多人的自由心證,其實就是長中短三條線夾纏不清,常常變成「用長線的理由進場,卻引用短線的條件離場」,或者是「用短線的心態進場揩油,虧了以後卻隨便用一個長線的狗屎理由來拒絕離場」──這種胡亂套用的真人案例,多如牛毛,煩不勝煩,其最初步的解決辦法,就是『專注』──堅持簡單的一夫一妻的交易系統(專情),不要見異思遷、不要想太多、腦袋裡不要裝太多其他的東西。

  很多本來有希望可以摸到贏家邊的高手,都是因為太聰明了,腦袋裡裝了太多的方法(或是垃圾──別驚訝,有些高手所知道的垃圾並不比一般人少,只是因為他也知道一些比較正派的方法,所以暫時掩飾過去;而那些垃圾知識有些是技術的、有些是心理認知錯誤,這些缺點在實戰的時候才會爆開來,但是讀者看不到)──所以才離贏家愈來愈遠。當一個人知道的太多的時候,不一定事件好事。而在金融市場裡,一個還沒有成為贏家的人如果知道的太多,十之八九肯定是壞事。 

  有兩句很重要的話,大家一定要反覆溫習,這兩句是老子說的,叫『為學日益,為道日損』。益,不一定是指益處(好處),有時候是指「增加」。這兩句話的意思是:『學習的知識愈多,垃圾知識也可能知道的愈多,於是就離真理大道愈來愈遠了。』另一個解釋是:『修道就是不斷地在清理自己體內的垃圾(各種錯誤的成見以及虛妄的感情),所以我們的學習重點應該放在學著如何去剷除這些垃圾,也就是學習清理垃圾的技術。』──換言之:第二種解釋裡提到的『為學』,學的就是『明心見性』的方法。『明心』,就是彰顯你手中那一個威力最大、最能夠發揮效果的技術;『見性』,就是領悟贏家的境界所須要的智慧。

  很多「高手」,明明知道『××操作法』的優點,但是卻做不到,為什麼?除了他們所知道的其實只是那個方法最粗淺的入門功夫以外,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一個太聰明的人,不太可能只用一種方法去操盤。他一定是很多種方法一起用,卻不知道「一起用」要看對時機,如果操作過程中一路都是憑著自己很聰明而想用臨場的反應來取代一套比較機械化的制式規矩,那不是件好事。或者該說:絕對不是好事。  簡而言之,就是:有些高手把『××操作法』講的多好多棒,但是在他自己實戰的時候卻不會這個方法。原因是他會被別的更炫的旁門外道的方法給吸引走。

  在電影《海角七號》中,五人樂隊在練歌的時候,連第一遍都還沒有走完,每個人就開始想要加自己的東西,結果惹的主唱阿嘉大罵。──金融市場的操作,比練歌還要複雜,在還沒有熟練最基本的東西之前,最好不要追求花俏。但是,高手都是聰明人,你要他們不去搞一些「看起來很屌、很炫的技術」,難了。愈是聰明的人,往往愈喜歡賣弄,也唯有賣弄技巧,才能夠吸引到更多的散戶。很多高手在還沒有成為贏家之前,就「發現」靠著炫耀技巧可以吸引到群眾,群眾身上往往又蘊藏著龐大的商業利潤──於是這些聰明人就見異思遷了。當然,在見「異」(錢)之前,他自己本身早就卡到瓶頸而迷失本性了。
.ysm {
BORDER-RIGHT: #97abbc 1px solid; PADDING-RIGHT: 5px; BORDER-TOP: #97abbc 1px solid; PADDING-LEFT: 5px; FONT-SIZE: 13px; MIN-HEIGHT: 10px; PADDING-BOTTOM: 1px; MARGIN: 5px; OVERFLOW: hidden; BORDER-LEFT: #97abbc 1px solid; WORD-BREAK: break-all; LINE-HEIGHT: 1.4; PADDING-TOP: 1px; BORDER-BOTTOM: #97abbc 1px solid; POSITION: relative; _height: 10px; _overflow: visible
}
.ysm * {
CURSOR: pointer
}
.ysm .ysmlabel {
RIGHT: 5px; POSITION: absolute; TOP: 2px
}
.ysm .ysmlabel A {
FONT-SIZE: 12px; TEXT-DECORATION: none
}
.ysm DL {
PADDING-RIGHT: 0px; PADDING-LEFT: 0px; PADDING-BOTTOM: 9px; MARGIN: 0px; PADDING-TOP: 0px; ZOOM: 1; TEXT-ALIGN: left
}
.ysm DL.last {
PADDING-BOTTOM: 0px
}
.ysm DL ADDRESS {
FONT: 12px/1 Arial; MARGIN-LEFT: 5px
}
.ysm DT ADDRESS {
DISPLAY: inline
}
.ysm DD {
FONT-SIZE: 12px; MARGIN: 0px
}
.ysm DD ADDRESS {
DISPLAY: none
}
.ysm-vertical {
PADDING-TOP: 5px
}
.ysm-vertical .ysmlabel {
DISPLAY: block; MARGIN: 0px auto; POSITION: static; TEXT-ALIGN: center
}
.ysm-vertical DT ADDRESS {
DISPLAY: none
}
.ysm-vertical DD ADDRESS {
DISPLAY: inline
}
A.smaplink IMG {
PADDING-RIGHT: 4px; PADDING-LEFT: 2px; PADDING-BOTTOM: 0px; WIDTH: 31px; PADDING-TOP: 0px; HEIGHT: 13px
}
  愈是聰明,愈是知道的多,往往愈是好高騖遠、不務本、不老實、不踏實。

  絕大部分的人,做股票的資質都是普通,所以不能夠教他們太多的高深技術。剛開始必須紮根,然後逐漸『由簡入繁』,再『反璞歸真』。很多高手做到了「由簡入繁」,然後就歸不了真了、回不去了,而且還一頭鑽進去,把自己搞的愈來愈繁雜(煩),然後還寫成書,把讀者也帶到跟他一樣的困境。他得到了商機(在群眾身上找到第二春),然而讀者卻被誤導了,學了很多不適合自己的東西。

  股市之道(或是泛指金融市場)博大精深。有時候,某些人在某個「點」知道了很多,卻不知道這些點只是零碎的,甚至在破碎之後反而成為有毒的──於是就憑著這一個「點」的知識就可以寫成一本書。當然,並不是說一個點的知識不能夠寫成一本專書。這就好像一架波音747飛機的引擎結構可以寫成一本厚厚的機械學,但是你如果把一具渦輪引擎看成是整架747噴射客機,那就大錯特錯了。

  所以,以後當同學聽到某某高手在那裡講了「××操作法」──你不要想太多,也不要擔心自己會錯過聆聽秘笈的大好機會。市面上絕大多數的知識都是商業掛帥,很難有全套的完整系統,因為完整的操作系統嚴重違反一般人的認知習慣,所以很難流傳。現在大家看到的,幾乎都是技術,頂多再配上一點心理描述。至於風險控管呢?嗯……很少講,資金控管呢?嗯,也很少講,隨機觀念呢?概率呢?黑天鵝效應呢?逐日實戰呢?適合大資金還是小資金?適合一般人還是特別優秀的人?……這一連串問下來,恐怕很少能夠全身而退。由此可知:全套的知識,很重要。一個「點」的知識,如果缺乏配套以及深入的細節,很難發展成『面』的知識,當然也就遑論『立體成型』的智慧了。

  這篇文章裡講的事情,我以前年輕的時候也犯過,所以才會有此感觸。現在提出來,雖然不能夠阻止一些人繼續「恃智傲物」,但至少可以澄清一些朋友的疑惑,以免大家對於世俗知識的流傳感到徬徨而迷失了自己求學的志向。

[end]~王力群 Randy Wang. 台灣.台北 2008-10-23, Taipei 禮拜四 凌晨 4:50 起筆
2008-10-23, 禮拜四 am 8:15 寫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