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月1日 星期四

基本分析(2)~基本分析的五個階段 [2]

基本分析(2)~基本分析的五個階段 [2]



  前一篇講到基本分析的第壹階段(政治、國內經濟、國際經濟情勢),還沒到第二階段,需要念的書就一大堆了。

  一大堆書,歷史學、經濟學、社會學、群眾心理學……看不完,怎麼辦?

  哀哀叫喔,原來學基本分析要看這麼多書。

  當然囉,要有遠見、有洞察力,英明睿智,才有資格當個優秀的基本派分析師。

  我們這個股市,市場內市場外、裡裡外外,都有很多人在幹著名實不相符的事情,大家要注意。
  
  其實,那麼多書,並不是嚴重的問題,嚴重的是,這些書都是『跨領域』的書,換言之:你不但要懂商業、懂投資,還要精通歷史。這個就很難了。

  於是,基本分析派到這裡(第一階段完畢),開始衍生出不同的投資派別。

  其中,包括「成長股」、「分析財務報表」……都各成一派。其實,真正比較理想的基本投資法,是兼容並蓄、圓融無礙的。意思是說:你最好什麼都要懂一點,不能夠偏廢。

  「成長股」的真相是:它最好是包含在『價值投資派』裡面,因為:真正的成長派操作法,太難了!還是價值投資法比較保險。

  「財務報表」也成為一派了。它的真相是:台灣股市的財務報表,太假了!而且台灣是淺碟型經濟,由財務報表來決定投資對象,準確率低落。如果你感覺準,那大概是有別的更好的理由使它上漲,這就掉入了隨機致富的陷阱了。(如果倒過來,依照財報來找放空的對象,嗯,會比較準一點,但是我不鼓勵,因為會養成偏空的不健康心態,後遺症很重!)
  
  我們先不管基本派的內部派系分裂問題,先講第二階段:『打聽產業動態。以及注意一下周遭生活環境的商店景氣。』

  「產業動態」這東西,更是被扭曲的厲害,變成檯面上那些預測文章氾濫的藉口。例如說:電子股,一直喊好,一直喊、一直喊,結果二零零四年以後大漲的主流是什麼?原物料股,就是傳統股。不是電子股。後來(2007年)有人認為電子股會補漲,就進去買,結果呢?目前是……很不好。

  注意:最重要的是大勢,所以要先看總體經濟,再看個別的產業經濟。但是:散戶只關心個股,不關心天下大勢,這就註定了敗象;而有些不肖的分析師為了迎合大眾口味,或是私底下收了別人的好處,所以一個勁地只講個股。這種只看小地方不看大地方的風氣,也是一種敗象。

  還有一點更要知道的是:愈是尖端科技的產業未來,如果不加入股價的考慮因素,幾乎無人可以預料到這個產業將來會變成什麼樣!為什麼呢?因為既然是尖端科技,那麼,懂得人一定鳳毛麟角。換言之:太專業了、太專門、太難了。如果我買科技股,我覺對是因為別的理由去買它,而不是因為這個科技有什麼想像的未來。而且,你想像得到的事,通常不是妳自己想出來的,而是市場的媒體資訊告訴你說這種科技股有想像的空間。換言之:我們正在被世俗的資訊所污染。
  電子產業的景氣,超級難判斷!其他產業,如果是數年一次循環的週期,還比較好判斷。如果你想縮小到預測每年的景氣,試想:那麼多產業,可能做到每年都準確預測嗎?當然不可能。

  但是投資人最喜歡什麼樣的分析報告呢?就是產業!因為產業的範圍比總體經濟小,跟個股的格局比較接近。從電腦、dram、主機板、晶圓代工、筆記電腦、被動元件、網路股、TFT,投資人賺到了哪個產業的錢?……很有限的。

  產業景氣這東西,我只能很被動地表示關心而已。這意思是說:我不會太主動去蒐集這方面的資料,畢竟我的日常生活中,仍然無可避免會接觸到一些投資的訊息(對於一個純機械派的操作者而言,我接觸到的投資訊息,嫌多了;但是在一般投資人的認知中,我這個專業投資人所刻意接觸的投資訊息或金融相關新聞,比他們想像的要少很多),既然我不是完全自閉,所以產業景氣這東西我會採取比較自然的態度,有時候甚至是等著別人來告訴我。這其中的關鍵是:真正優秀的產業景氣循環的投資機會,並不是每年都會出現,而是若干年才會出現一次,出現後,相關股票就有好幾倍的漲幅,而且,出現之前大概都會先出現『難以置信的低點』;為了等待這個低點,必須要有耐心,所以不要太刻意去主動打探消息,等機緣成熟,消息自然會傳到你的耳朵。當然,這個前提是:你的資訊不能完全封閉,每個禮拜我還是會閱讀一兩本雜誌,或是看看報紙,只要維持基本的訊息接收狀態,這方面倒部用過份擔心。(如果是完全的技術派機械操作法,就不須要知道任何訊息,可以把自己與世隔絕,專心務道。)

  結論是:產業景氣這東西,一般投資人只需要掌握大方向大趨勢就可以了,我不建議在這個領域中去聽取過多的專家意見。因為:很多的專家並非是站在長線投資的角度來分析,而是站在中線──注意!只要這個預測是中線,難度就會大大提高!而聽取意見的人所需要的操作功力與理解能力也相對提高很多!所以,我認為:一般投資人的理解能力有限、應變能力有限,並不適合去跟著中線的建議去操作。某些投資大師有時會發表一些對中線的看法,那是講給同行的專業經理人聽的,不是講給一般老百姓聽的。這一點,廣大散戶要謹慎注意,不要被誤導。
  接下來講:『周遭生活環境的商店景氣。』

  巴菲特先生跟彼得林區先生基本上都不太贊成投資人去接觸太過於尖端的科技產業,這其中有一個原因是:高級科技產品的變化太快,群眾的口味也跟著快速變化,以致於很難去觀察。所以,我個人最喜歡的基本派投資術,就是去觀察日常生活週遭的商業環境變化。譬如說:我以前想過要買一家文具公司的股票,於是我就去那家公司開的分店去買小學生用的彩色筆,結果一進店門就感覺一股陰沉之氣,店內的裝潢簡陋、商品陳列雜亂,於是我就改變心意不買了,後來,那家公司傳出倒閉危機,股價也崩跌了。

  但是,台灣像這樣比較『生活化』的股票,其實不多。食品、百貨、旅館、娛樂業、民生工業製品,這幾種算是,然而台灣最多的還是小型電子股,這些小型電子股的技術,我並不懂。雖然民生類的股票台灣不多,但是,如果你把觀察擴大到整個生活領域,您將會發現很多樂趣!有時候,巷口新開了一家連鎖店,你也可以依據這家新商店的性質做些思考。例如說:二零零七年上半年,我發現銀行的新分店開了很多,但是整個股市都還沒有爆發往上噴,所以由此感覺未來應該還有一波大行情,後來股市果然在六月噴出。然而,等到二零零七年下半年兩次攻到九千八百點下來以後,銀行這些新拓展的店面反而變成一種「負擔」,所以那時又轉過頭來看空金融股。──這些觀察,都是從我們週遭的生活環境裡面得來的,並無太多玄奇之處。
  股市也是生活的一部份。基本派的分析家或觀察者,不應該完全閉門造車,有機會到外面走走的時候,養成輕鬆的觀察習慣,就會有一些訊息自然地流入心胸。當然,書還是要讀的,比例大概是二比一或是三比一,總之,讀書的時間要多一點,『探訪民隱』的部份,自然就好,不必太刻意。除非是當下想要投資某一支股票,那麼就可以專程去這家公司看看,或是去參觀他開的商店。

  接下來講第參階段:『市場資金的動向、加權指數現在的位置。』

  市場資金的動向,這個不簡單。表面上是看利率,其實大多數的時間都很不準。觀察資金,格局愈大愈好。例如說:『台灣這幾年的資金都是在國內自己轉,沒有什麼外來的資金挹注』──由這個結論,得出2007年下半年跟2008年大跌的感想。但是這個『資金只在島內流動』的現象,是觀察很多年之後才得到的感想,並不是每年都會有這麼鮮明的感覺。

  那麼,每年的資金流動現象,是以什麼為主呢?──我個人認為還是以節氣為主,每一季有不同的資金需求。但這是傳統,不是新的狀況,所以不必動用太過於複雜的基本分析;如果東扯一堆、西扯一堆,恐怕偏離主軸甚遠,變成猜測與拼湊事實了。這樣就不是腳踏實地的分析了。
  至於『加權指數現在的位置』,乍聽之下好像很簡單,但是大部分投資人想進場的當下根本就不會管現在是多少點,所以他們常被套牢在高檔。

  『加權指數現在的位置』在基本派的價值投資法裡面,很重要。因為價值派要等到股價大跌之後才考慮買進,所以,如果股市沒有大跌,那就要謹慎了,不能亂出手(除非原先看準的那支單一個股突然遭遇到利空而崩跌)。一般投資人很少理會這一點,卻常常在高檔被套牢以後說自己是「價值投資派」準備做長期抗戰──這真是天大的誤會。價值派是要等跌的很慘才考慮進場,而不是被套牢之後就盲目改作長期投資。千萬不要冤枉了價值投資法,也不要把套牢的罪過叫巴菲特這個超級大大大富翁跟你一起扛。畢竟超級有錢人比較耐得住長期的套牢,因為他閒錢多,被套個一百億新台幣都沒關係。

  以上講了這麼多,大家注意到沒有?……幾乎都是預測法。(有些不是百分百的預測法,但是預測的性質也極濃厚。)

  預測法動用到很多的觀察項目,每一次都不太一樣,有時候我們是因為這個理由而進場,有時候我們是因為那個理由而進場。在廣大的天地之間,基本派的分析家廣泛觀察各種社會與自然現象,然後依據淵博的學識做出判斷與預測。──這……並不是件簡單的事。所以我主張一般人學習基本分析,最好是副修;主修科目應該還是要以技術派當中的機械派為主。

  基本派當中,也有機械法。我們留待以後再講。

[end]~王力群 Randy Wang. 台灣.台北 2008-10-30, Taipei 禮拜四 AM. 10:20 起筆
禮拜五早上7:58 寫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