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月1日 星期四

重要文章(3):教育要從小開始,不要跟我一樣老大徒傷悲。

重要文章(3):教育要從小開始,不要跟我一樣老大徒傷悲。

【好書的閱讀與人生的體驗】

[未完,2008-11-12 禮拜3 早晨 5:50 增訂]

  最近幾天在遠流晒書節看到已故柏楊老先生翻譯的《資治通鑑》,雖然不全,還是很想買,但卻又買不下手。其原因不是因為我已經有了全套的《柏楊版資治通鑑七十二冊》的電子書、也不是嫌貴、也不是因為我有了另外一套《柏楊版通鑑紀事本末三十八冊》,而是因為我擔心買了以後會耽誤我看其他書或做其他事的時間,畢竟這段時間有些事情都荒廢了許久。

  我以前的買書原則是:不管客觀條件,只要是書的內容OK,就先買再講,等以後再慢慢看,免得將來需要用到書的時候卻找不到資料。但是,這個原則,到去年底有點被我自己打破;也就是說:我忽然覺得自己年紀已經一把了,應該歇一歇買進的動作,而專注於消化舊有的書籍資料。但是看到便宜書的時候,又手癢了。而且,閱讀到了某一個階段之後,會有新的感觸,覺得某些書以前認為不重要的現在卻又都重要了起來(起死回生)。到此,我才體會到以前南懷瑾老師講過的話,他說他過了八十歲以後,每天還是忙著閱讀跟寫作。我現在還不到八十,卻常為了讀書、寫作、上課、日常生活雜事之間的平衡與時間分配在花腦筋,畢竟一個人的精力有限。但是,不管再怎麼忙,書是一定要讀的。有的人認為每天修道打坐、禪功有進步就可以了,不一定要讀書──這種想法我不贊成。

  我個人認為(對我個人而言):書有兩種,一種是謀生工具,另一種是這一生必須要看要懂要實踐的書。投資類的書(股票、期貨、歷史、經濟)對我而言,是謀生工具。佛法對我則是必須要看的書。

  投資類的書籍,有所謂的投資經典,那麼,我們怎樣去看待這些投資經典書籍在我們人生中所佔的地位呢?我們要如何將投資生活跟我們的整個人生閱讀方向做結合呢?……這些問題,我以前想過很多,但是後來教課教了將近十年以後,看到許多同學畢業、結婚、生子,然後又為著小孩子的教育在傷腦筋……看到這些人生的百態,讓我有一個感慨,我覺得:人生的閱讀習慣要儘早養成,否則就會跟我一樣:少小不努力,老大徒傷悲。
  現在回憶起來,我年輕的時候,一半的時間都被聯考這個東西給耽擱掉了。考試並沒有錯,錯在考試所造成的升學主義以及填鴨式教育,還有那些數不清的大考、小考、隨堂考,把個活潑的青少年活活弄成被考試虐待的木偶。即使是沒有聯考的小學生時代,也是泡在課本的小格局裡,而沒有養成小孩子自動自發的閱讀習慣。最近十幾年來,我看到現在小學生跟中學生的課本跟考卷,唉,很難啊,有些地方甚至咬文嚼字,出題老師好像在比賽誰有學問一樣,何苦呢?……這樣的考試環境是在因材施教?還是在淘汰「笨蛋」呢?這樣鬱悶的知識環境是在考驗資優生還是在增加大家對知識的望而卻步呢?這樣的學校環境是在灌輸大家知識還是在培養大家的智慧呢?……

  那時候,到了高中以後,開始分組,分什麼自然組跟文法商組,雖然說術業有專攻,但是人生可沒有專攻啊!偏廢的人生,一定會出毛病。我高中在自然組,大學念理工科,全國大部分的男生都像我這樣,把時間都花在「學習生活技能」上面,而不是『探求人生的真諦』。更遺憾的是:在當今這個學術發達、百家爭鳴的時代,反而模糊了焦點,讓絕大部分的人從青少年開始一直到老年,都誤以為人生就是這樣:「工作賺錢養家」,而不知道還有很多更重要的事情要做。從小到大的考試競爭環境,讓我們的心胸愈來愈狹窄,知識或許愈多但是智會愈淺薄,也愈來愈崇拜功名利祿、愈來愈自私,思想行為也就偏離了根本的人生真理──這一偏可就壞了,思想一偏,百病潛伏。精神病、抑鬱症、憂鬱症、躁鬱症、神經衰弱、多重人格、乃至於人格分裂……遂層出不窮了。

  追逐謀生技能沒有錯,但是為五斗米折腰畢竟帶點辛酸,現在的職場競爭又這麼厲害,每一個辦公室都有升官、排擠、傾軋的氣氛,這種氣氛,會把正常人搞的不正常,不過想到薪水就暫時忍了下來。然而招九晚五的上班生活實在佔據了我們太多醒著的時間,回家還要應付老公老婆或孩子,自己的時間有限;既然有限,自我學習的時間就少了,就算要學習,也不知道要學什麼,於是人生就愈來愈空洞無聊了。而一個空洞的人生,只會加重自己的病情、一個無聊的人生,只會浪費自己的寶貴時間。

  所有我們在年輕時候沒學到的、所欠缺的知識跟智慧,絕大部分都會反映在我們錯誤的思想行為裡面,造成身體跟心理的疾病。尤其是心理病,病根更是從小就潛伏在體內。一路走來的成長過程中,學校跟老師也沒教心理學方面的東西,諱疾忌醫,避而不談,於是心病叢生。進了職場,工作壓力跟升遷壓力一扛上來,整個人就承受不住了,嚴重一些的就瘋了,只差還沒住院而已。
  以往那些偏執的學校教育跟追隨流行的社會教育,造成的一些流弊或致命的思想缺憾,這些年來,我感受特別深刻,把它寫在下面,給大家參考一下:

  1。只知道灌輸知識而不知道消除垃圾知識才能夠接近智慧。
  2。滿腦子功名利祿升官掌權卻不知道過度追逐慾望會嚴重戕害身心。
  3。誤以為人生就是這樣:畢業工作成家立業生孩子升官發財退休打高爾夫,而不知道人生真諦就是在修行(修身養性)。
  4。誤以為大多數人過的生活就是自己想要的生活。誤以為由社會菁英所制訂的那一套生活公式就是正確的。
  5。誤以為人生就是「這樣」!而不知道這樣的人生其實都是在病中。思想的病、心理的病,新的業障加上舊的業障,一層一層累積上去,變成厚厚一層鐵殼。
  6。「正常人」追隨世俗潮流同流合污為世俗物慾跟色慾所污染;「不正常」的異議份子以傲慢跟偏見為精神糧食,藉著消極反抗世俗社會來維持自己的傲慢,其結果也是使自己病情加重,一樣是浪費時間、浪費生命。
  這六種弊病,太氾濫了。如果講一點關於這些毛病的解決之道,別人反而會覺得你很奇怪,因為跟世俗潮流不相容啊……但是跟世俗潮流相容的好處又在哪裡呢?……至少在我這一行股票市場裡如果追隨潮流去買大家都買的股票,大概都沒啥好下場的,而我們這一行有多少人在搞呢?全台灣有投資股票的成年人至少有一兩百萬。您說這隨波逐流的流弊嚴不嚴重呢?

  我們這個社會的知識傳播,最大的弊病,就是像《海龜特訓班》第86頁卡伐洛講的一段話:『他們講的東西很多我都知道,但是我不知道他們把某些東西看得這重要。』──這段話太重要了。相同的道理,很多人有看過海龜特訓班這本書,卻不知道卡伐洛講的這段話大概是整本書可以排名前三名的最重要的部份。──這表示:我們都淹沒在知識的大海裡,已經很難分清楚輕重緩急。很多種類的『知識』,像是哲學、邏輯、歷史、政治、宗教、心理,我們都知道世界上有這些知識,但卻不知道這些知識有麼重要。我們很可能把「謀生的技術跟知識」過分高估,而嚴重低估人生本來就必須去追求的觀念與智慧。
.......

[未end]~王力群 Randy Wang. 台灣.台北 2008-11-11, Taipei 禮拜二 中午 11:50 起筆

註一:已故柏楊老先生翻譯的《資治通鑑》雖然難免有小錯,但是瑕不掩瑜,有其一定的高度價值;但是柏老自己的著述,價值卻不高,有些觀念很偏差,並不值得買,甚至要避免看。但是《資治通鑑》因為是別人的著作,柏老自己的觀念不多(他會用括號加進去自己的意見,讀者可以跳過去不要看),所以是還好,最重要的是通鑑自己本身就具有的崇高價值,柏老只是代工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