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的學習次第(4)~第二級(下)
【第二級技術分析(下)】
棒到不得了的交易:買在最低點,賣在最高點。
極好的交易:買在底部,賣在頭部。
成功的交易:買在低點,賣在高點。
不錯的交易:買在『非頭部』,賣在『頭部』。
還可以的交易:買在某個點,賣在比某點高的點。
在自我訓練或課堂訓練的初期,不可以只把眼光放在追求「還可以的交易」,因為那樣很容易淪為做短線,而短線的技巧又比較難,所以剛開始的時候,先要從比較大的格局學起。一般人常常(甚至每天)都在問「今天可不可以買?」、「今天可不可以賣?」 ──這樣的態度其實就是在追求「還可以的交易」,有沉溺於短線的嫌疑,也很可能有「因為功力不足而自卑所以想賭博亂做」的潛意識心理在作祟。
初期訓練以追求『不錯的交易』為目標。第二級知識屬於初期訓練,它只列出四個學習目標:M頭、三尊頭、震盪整理箱、W底。只列出四個其實並不是少,請大家換個角度來想:只列出四個的背後意義在於『這四個才是真正的重點』,其他的暫時不要想太多,以免分心;初學者最忌分心。
大家都知道,盤勢基本上有三種:漲勢、跌勢、整理。再進一步分析,這三種其實只有兩種:『頭部』跟『非頭部』。
既然只有兩種,那麼,我們就是要學兩種囉? ──暫時不必,我們只要先學一種就可以了,當然就是『頭部』。你懂了頭部的道理,自然也就會慢慢明白『非頭部』的道理;『頭部』跟『非頭部』的學問,是一,不是二。這個『一』的哲學,大家要慢慢去琢磨體會。
大部份的新手,都是因為股市熱騰騰的消息上了新聞,然後才進場的,所以他們面臨的第一個危機,就是高檔反轉之後的大跌,所以,先學會頭部,不但有其學理上的必要,也有實際上的迫切須求。但是,幾乎大部分的投資人,都把這個東西給看輕了,譬如前陣子我認為有一本很好的股市新書,裡面就講到作者在歷年高點沒有逃過的故事,這樣一來,會給讀者一個錯覺,以為沒逃過也沒關係。但是,投資人應該問問自己:你有多少資金可以被套牢?你有像那本書的作者一樣具備很好的功力熬到大跌之後的回升嗎?……如果都沒有的話,那麼,不要偷懶,就從頭部學起,而不是先學怎樣找明牌。
首先我們用一個實例講:二○○七年的五月十四號,台股看起來好像要做頭了(圖A1),什麼頭?三尊頭,成熟了沒有?──好像成熟,因為已經看到左肩右肩了嘛──是這樣嗎?這樣就確定成熟了嗎?還是你腦海裡浮出來的一個妄想?……熟不熟,怎麼判斷呢?──這個問題不要問我,要問你自己啊,你是怎麼到第二級來的?……直接靠彈簧腿施展輕功從一樓旱地拔蔥一跳就飛上來的?還是坐直升機空降的?……都不是,好,那你一定很熟悉第一級的知識了。喔,第一級,你說你忘了,忘了的話,你是要降級重修呢?還是要留在第二級不走找答案呢?實戰的時候,是不容得你渾渾噩噩、忘東忘西的,錯過了,搞不好就受重傷了──好吧,趁我還在的時候,你就看一下吧,看均線,沒有跌破重要的長天期均線,就還是生的,不是熟的。……好,你說你看到了,那剛才怎麼沒看到呢?難道圖A1裡面有鬼在作弊,故意把均線給藏起來不讓你瞧見嗎?……沒有,是沒有,那幾條線就在那裡,彩色的,很醒目的……結果你說:哎喲,老師啊,那張圖五顏六色的,我瞧的眼睛都花了,所謂「五色令人盲」嘛……好,那我把均線改成黑白的,會容易分別嗎?還是五六條黑線都纏在一塊兒,分不清誰是誰了?……
這種情況,就是因為缺乏練習,才會出這種弊病。第一級知識知道了,但缺乏練習,或者根本沒練習,看過就算了,因為簡單嘛、好懂嘛!……啊,說穿了,就是混。
於是就有人問:既然是看第一級的均線,那還要第二級的型態學幹啥呢?有此疑問,就要看圖A3,在A3中,指數都走在長天期的均線上面,依照第一級的知識來講,局勢都還算好,但是這個時候盤勢上上下下的,如果只具備第一級的知識,好像很難再抓新的進場點,這個時候就須要第二級的知識來支援了。如果是學過技術分析的人,在圖A3發生的時候,可能會懷疑當時是在做一個「震盪拉高出貨」的頭部區(在我的書中稱為五波必殺),但那只是懷疑,還沒有證據,等到六月十三號,也就是圖A4出來的時候,指數突破整理區(這個整理區本來以為它是在做頭),於是這個突破點(突破型態)就是一個新的買點。於是:本來是做頭,沒做成,失敗了,就變成腰部了,往上還有一段空間,才會到真正的頭部。
簡言之:圖A4的六月十三號是一個突破的買點。突破什麼?突破『震盪整理箱』。震盪整理箱是什麼?喔,是第二級裡的四個要學的東西之一(再重覆一遍:第二級的四個學習目標:M頭、三尊頭、震盪整理箱、W底),現在示範給你看了,你說要不要學?當然要學;難不難?還好吧。我希望是還好,也希望以後在做震盪整理箱的時候,不要有人貿然就咬定它是在做頭。
講到這裡,有些人可能已經想到了:原來還沒有成熟的型態,如果是震來震去的(大部分的整理型態都是震盪),姑且只能把它視為震盪整理(最好是有一個箱頂跟箱底的樣子出來)。
我們在研究型態學的時候,尤其是在研究頭部的時候,最好要知道一件事:我們現在拿在手中的歷史資料,好像看起來很簡單,譬如這個例子講的二○○七年的五月十四號到六月十三號這一段旅程,現在看起來很明顯是一個腰部,但是在當時,卻有一部份很勤於跑進跑出的短線客看成是頭部。又例如二○○七年七月跟十月的兩個高點9807跟9859,現在看起來很明顯是M頭,但是在當時,卻有幾萬幾十萬人(有沒有百萬人?我不知道)把它看成是腰部。
換言之:真正的頭部,當時的群眾都會把它看成是腰部;事後看來明明就是腰部(震盪整理箱)的區域,群眾在當時卻把它當成頭部。這叫「完全顛倒」。
這似乎指出了一件我們最不願意面對的難堪事,就是:愈是簡單的東西,群眾愈是看不出來(例如9807跟9859的M頭明明就是那麼明顯,但是在下跌過程中還是有人不知道);還沒有成熟的模糊狀態,應該是很難看出來的,群眾卻很有自信地一口咬定它就是那個型態(譬如五月十四到六月十三這一段旅程很難看出它在幹麻,卻有些人在大放空)。結果到最後都錯了。
所以,整個第二級的東西,看似簡單,卻實在不可輕忽。(至於W底,限於篇幅,暫時不在這篇講了,我先提醒大家一點:W底就是把M頭倒過來看。)
我們大概整理在第二級容易犯的缺失,如下: (1).把腰看成頭,把頭看成腰。 (2).把W底看成M頭,把M頭看W底。 (3).對於簡單的東西,視若無睹。 (4).對於很難的東西,自以為已經知道。
這幾點毛病,我的建議是:您最好是要靠大量的練習來克服。最簡單的練習方法,就是把台股的歷史線圖找出來看,有電腦股票軟體當然最好。資料先大概看最近這十年的,例如說:二○○六年的六月九號到九月十五號這一段旅程,現在看起來很明顯是一個底部震盪箱或W底,但是在當時,卻有很多人懷著灰色的無力感認為它是在震盪做頭──這些在關鍵處潛伏的「相反的力量」,也就是當時的人曾經發生過的錯誤見解,您不妨去注意一下、揣摩一下、設身處地幫他們想一下,也是幫自己想一下。
(十年的歷史資料練習完畢以後,建議您再往前找個七年八年來繼續做練習。我們的練習是從一九八九年開始到二○○七年。讀者如果是自己在家自修,遇到問題的話只有自己努力克服了;如果是同學們遇到問題,就先記錄下日期,到課堂上再來問我,千萬不要遇到問題也不做紀錄,上課的時候我問有沒有問題,結果也沒人舉手發問。)
這四種最基本的型態學在第二級中,最主要的的功用,是用『突破』的觀念,輔助第一級知識,尋找新的進出點。注意:是『輔助』,而不是取而代之;最好不要喧賓奪主,因為第一級的知識跟智慧是很重要的,所以我建議您暫時不要把第二級的知識看成比第一級強。換言之:二年級學的知識可能會比一年級難,但威力(獲利率)卻常常比一年級低!這是您需要明白的。很多人都誤以為愈複雜愈難的知識會賺的比較多,但事實往往相反。複雜的知識主要的功用是增加總體交易的機會,而不是增加交易的單筆獲利。
也許有人會問:到了第二級之後,我們又多學了一些知識,那麼,能不能提早一點買,買的更便宜?或是能不能提早一點賣?賣到更貴更好的價格?
這個問題的答案,沒有一般人想像的那麼簡單。目前在第二級,我們借重型態學的力量去尋找更多的機會,而不是提早進場。當然,提早進場(以便早點卡位賺的更多)會是我們整個訓練課程中一個重要的目標,但不是現在就要做到。您現在先注意突破這個觀念就好了,不要太躁進。在圖A5跟A6當中,我舉了印度股市前陣子暴跌的例子,學會[五波必殺技]的讀者可以輕易在跌破均線(破均線的觀念,是屬於第一級)之前看出它五個頭都已經出來了,但是,圖A3也像五波啊,為什麼A3不殺,A6就殺呢?這個關鍵知識,除了盤感以外,還有其他的東西(五波必殺技也算在其他的東西裡面,不是在第二級裡面),這些都暫時不是我們這個第二級要講的,所以緩一緩。
第二級先暫時講到這裡,還有的話以後再補充。
下一級(第三級),我們要講一下K線,不是很難的K線,是最簡單的長紅跟長黑。為什麼只講長紅跟長黑就要提升一級的功力?這就是我們下一篇要講的重點。
今天大年初一,祝大家新的一年大吉大利!財源滾滾!
~王力群 Randy Wang. 2008-0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