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4月16日 星期三

股市隨筆(7):「發明」跟「發現」

【股市隨筆(7):「發明」跟「發現」 】


  很多初學者,常常弄不清楚「發明」跟「發現」是兩件不同的事情。

  其實,這個問題很嚴重的。嚴重到有人一輩子學不會技術分析,就是因為把正確的方法當成「發明」來處置,後遺症無窮。

  所謂發現,就是找到了市場運作的那個核心法則。它可能接近真理,也可能就是真理。不過,基於謙虛的原則,我們只把它當作「接近真理」。例如說:牛頓發現了萬有引力的現象,而不是發明。

  所謂發明,就是特別去設計一套設備或機制去有效運作某種目的。例如說:愛迪生發明了電燈,而不是發現。但是適用於讓電燈長久發光的芯蕊材料,後來的科學家生找了很久才找到要用鎢絲,這是發現。

  股市中的發明,就是特別去設計一套方法去操作。這套方法可能涵蓋了很多項股市中正確的道理,但是集中起來使用之後就未必正確了,因為太多的主題反而會混淆真正的核心原則。

  如果是「發現」(是真正的發現,不是挖到了石頭卻騙別人說自己挖到了鑽石),那麼,初學者面對發現,責無旁貸,應該好好學習,就算有懷疑,也應該在合理的限度之內,而不應動搖信心的根基。

  如果是「發明」,那麼,學習者在面對這些被發明出來的方法,可以斟酌使用。如果不適合自己,那就換別的方法試試,不一定非要用這個方法不可。

  換言之:面對各門派發明的方法,使用者有相當的彈性與自由,去決定自己要不要用這個方法。

  但是,這裡有個極重要的關鍵,那就是:既然已經具備「自由使用的選擇權」,那麼,這個人的獨立判斷力一定相當成熟而且很厲害,通常這種人是已經拿到了正確的方法(那種方法是原始的,也就是被「發現」的)。或者我們講的更嚴格一點:他已經拿到了「正確的道理」,然後剩下來的問題是在應用這些道理去「發明」一套方法,以實踐那個被「發現」的道理。

  有一段長的時間,我都是在想:如何幫一般散戶設計一種方法,能夠讓他們比較容易學得會……這是一種「發明」的過程。但是背後所使用的基本法則,卻仍然是我當年初入股市時「發現、領悟」的基礎道理。

  一般散戶犯的最大錯誤,就是把股市的基本原理當成了是某個操作手自己的私人發明。卻把適合自己操作風格的方法當成「尋到寶」的偉大發現。殊不知自己幫自己設想的操作風格往往跟股市正道背道而馳。

  有些股市的基本原理,經過改裝,看起來像個方法(加上這些改裝者又不喜歡講太多的理論,於是看起來就更像是個方法),例如葛蘭碧八大法則,它是基本道理當中的一環。

  艾略特波浪理論,是個發現,不是發明。他發現的現象有些具有真實的道理,有些卻只是暫時的假象或雜訊。如果把它當成一個方法去實際操作,會吃很大的苦頭。

  平均線操作法,是個發現,不是發明。

  從平均線操作法的原理當中衍生出來的「五日線操作法」、「三十分鐘線操作法」、「三十週均線操作法」,經過不同操作手的個人改裝,會產生種種不同的風貌,差別也就愈來愈大,也就愈來越像個人的發明。這其中,有些接近真理(例如三十週均線操作法),有些跟真理漸行漸遠(例如三十分鐘均線操作法)。即使同樣是平均線操作法,也會有正邪之分,於是學習者在面對這麼多「發明」的時候,更要小心謹慎。如果不懂,就去問你的老師。如果你沒有老師,那就等於失學狀態,會比較麻煩。

  再舉例而言:擺盪指標(kd、macd、rsi、威廉指標……等等),是發明,不是發現。我自己的操作法中,「K2現象」是發現(每天早盤特容易出現),「K2操作法」是發明。

  市場內外都有很多人,只發現了幾個現象就沾沾自喜,然後就依照這些現象設計出種種方法攪亂人心、干擾視聽。

  許多原始的共通發現(各門學問之間經常有共通的道理可供相互印證,金融市場的道理也不例外),卻被投資大眾當成末流的私人發明。這個現象真是很嚴重,嚴重到無可奈何。

~王力群 Randy Wang. 2008-04-10 Taipei 早晨8: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