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4月2日 星期三

股市心理學(4):隔行如隔山

股市心理學(4):隔行如隔山


【隔行如隔山】


  股市中最嚴重,最可怕,最普遍的急性病有三種,目前為止幾乎很少人敢談論這三種。

  第一種是「智能遽降症」,第二種是「羨慕別人,懷疑自己」,第三種是「隔行如隔山」。

  這其中,第二種最可怕(幾乎天下無敵),第一種最值得深入研究(跟技術分析的關係最大),第三種最容易發生在社會地位較高的人身上。

  這一篇要談的是第三種。

  這種病是說:絕大多數的人在進入市場的時候,因為對於股市的正確知識缺乏了解,再加上頭腦裡已有的成見作祟,以及炙烈的貪婪蒙蔽了理智,所以在剎那之間,整個人都停頓下來,有的人甚至顯示出白痴狀態卻不自知。

  一般而言,知識程度高,受過高等教育,或者享有較高社會地位的人,不適應的情況愈嚴重。

  如果一個人的智能有九十七分,那麼,他在股市裡面的表現可能只有十分,甚至是零分。換言之:新手進入市場,不管之前是怎樣,進來之後一律砍成齊頭平等,大家都是傻瓜,個個思想都有毛病,都是一樣差勁。這種情形是一種悲慘的平等,對於原先在自己的工作領域具有傑出表現的社會人士而言,幾乎很難接受自己在剎那之間變成了平凡的愚人。

  這種情況其實一點都不難理解,試想:如果叫愛因斯坦去跟姚明比賽打籃球,愛因斯坦絕對會輸,而且會輸的很慘──這一點也不奇怪,因為每個人各有所長。愛因斯坦是天才科學家,但不是天才運動員。但是很多人進入股市之前就已經是總經理大老板或是碩士博士,他們總認為自己高人一等,卻忘記隔行如隔山的道理。

  隔行如隔山,這個道理好像大家都知道。但是,實際做起來的時候,一般人是無法接受的。關鍵在於:股市這一行,是一門非常獨特的行業;其他的行業,不論是服務業、製造業、零售業,都是以吸引顧客消費為原則,換句話說:就是跟群眾站在一起。惟獨股市操作,不但不能夠跟投資大眾站在一起,而且還要獨排眾議,做出跟盲從群眾不一樣的事情。一般開店的老闆,做業務做久了,能夠想到的大都是如何迎合最新的消費潮流,根本沒有想到股市操作是一條孤絕寂寞的清冷之路。

  有人認為:股市操作不是在搞商業買賣,而是有點像學術研究──這種想法基本上沒錯,但是它跟一般的學術研究差太多,不同的地方如下:

  一、它沒有公定的教科書,即使有,一般人也無法接受書中的正確觀念,或是被其他亂七八糟的書給污染了。

  二、一般人所想到的學術研究,都是物質科學的研究,也就是研究人的心靈以外的東西。偏偏股市這東西,不但有物質科學的成份(技術分析),也有心靈科學的成份(心理分析)。但是一般投資人都把股市操作當成是物質科學在研究,而忘記要觀察人類自身的心靈變化。

  三、即使知道股市操作含有心靈科學的成份,卻很難體會這門學問同時涵蓋了哲學、歷史、藝術、機率……各個領域。幾個投資大師,像是索羅斯就認為操作是一種哲學,彼得林區認為操作是一種藝術,科思托藍尼認為金融本科系的畢業生根本不適合進入市場操作……這些大師都強調了一個觀念:市場操作是一門綜合的學問。如果有成見,就會畫地自限,無法真正投入市場操作。

  以上三點,說明了為什麼很多教育學位很高的專家學者,卻在股市裡失敗的原因。因為股市的綜合知識,超過了他們原來的學術領域。

  其實,用「隔行如隔山」這句話來形容以上這些現象,還不太對,因為:股市根本就不是一個行業。

  如果它不是一個行業,那它是什麼呢?──它是一個永不停歇的學習之旅。

  一般人進入股市是想賺錢,我當初進來也是想賺錢,每個人都是這樣想,沒錯。但是,進入股市,是要學習賺錢,而不是一下子就要賺到錢。學習圓滿之後,才有可能在股市裡真正賺到錢;在學習沒有成就之前,如果放任自己從事不成熟的操作,則隨時隨地都可能面臨蝕本的危險。

  講到這裡,因為隔行如隔山所造成的失敗案例,說穿了,就是源於傲慢的心理,所以才會失敗。大部分的股市心理病,追究到最後,幾乎都是傲慢的產物,因為傲慢,所以不想學習,或是學了一半就停止、或是自以為是贏家了就停止、或是以為自己只要研究自己想研究的東西就算是學習……太多太多的傲慢,是藏在我們的潛意識當中,一般人是不知不覺的,甚至還認為自己很謙虛。

  這一篇先講到這裡,將來有機會再跟大家談談極為可怕的「盤中即時智能遽降症」(一想到這種病,連我都會不寒而慄)。

~王力群 Randy Wang. 2008-04-02, Taipei 早晨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