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8月11日 星期二

機械式操作法(32)~頭部的心法。

機械式操作法(32)~頭部的心法。


  7084跟7185這兩座山峰到底是不是頭部?──在機械操作的系統中,不要去猜他是不是頭部,因為機械法就是避免預測。

  如果實力已經高到能夠準確預測它是不是頭部,當然就能預先佈局單子留倉,而且是很多單子。可惜的是,「摸頭猜底」的真功夫,大概跟超級塞亞人差不多,一般人不可能練成。即使是資深贏家,也只有非常少數能夠練成。至於接近不退轉境界的贏家,就我所看過的,沒有一個人嘗試每次都去摸頭猜底。

  我們不斷宣揚機械法的理念,並不是說只有機械法最棒,而是在告訴大家:一般人比較適合用機械法的觀念操作。但是宣傳了這麼久,卻還是有些同學一直在問「這裡是不是頭部?」的問題──這種現象,值得當事人嚴重反省。

  第一種狀況:如果你的資質只有一般程度,那麼,你應該是用機械法,所以,你不可能會問「這裡是不是頭部?」的問題──如果你問了,表示你啥屁也沒學到。

  第二種狀況:如果你是用預測法,那麼,你一定具備了成熟卓越的預測能力(千萬注意:只有贏家才有資格正式使用預測法!),所以你一定能夠預測7185這裡是不是頭部──不必問別人,你自己已經知道。

  第三種狀況:如果你想走預測派的路線,所以你現在正在練習預測法,想聽聽別的高手的意見,那麼,你最好把你的預測理由講給那位高手(或是你的教師)聽聽,請他幫忙看看有什麼地方錯誤的──如果你講不出來,表示你沒有思考過;思考不靈活、感覺不敏銳的人,是很難練成預測法的。很多人表面上標榜自己是預測派的信徒,其實他本人毫無主見,只是想聽別人的明牌而已。(聽明牌的人,不是預測派也不是機械派,而是冤大頭派。)

  第四種狀況:如果你走的是融合派(以我們為例,大概是七成機械性質、三分預測性質),在從事機械操作的同時也修練預測法,想聽聽別的高手的預測跟意見,那麼,你應該先用機械派的心法把自己的腦袋給放空,不要有成見,然後聽聽別的高手或是你的教師是怎麼想的,然後再把你的預測理由講出來,請他幫忙看看有什麼地方錯誤的。如果你講不出來,就還是用你的機械法當作主要的操作依據,而把別人的預測意見當作萬一操作失敗的退路準備(如果他的預測跟你的相反的話)。

  傑西李佛摩不贊成操作者在表達意見的時候說自己是「看多」還是「看空」,因為看多或看空都表示一段趨勢,這樣的態度很容易讓過度偏空或偏多的投資人隨著自己的欲望而產生誇大渲染的心理(也就是過度解讀)──股市中有時候確實存在明確的趨勢,此時你去問他多空意見,他確實是可以回答你他看多還是看空──可惜的是:這種「可以回答出來的日子」,就中線跟短線而言,實在並不會太多;而且都是集中在發生關鍵機會附近的少數日子,所以大多數問中線跟短線趨勢的人,通常部會得到真正他想要的答案,因為中短線的明顯趨勢最多只佔一半而已,而且經常低於四成。


◎境界

  練習預測法的時候,愈接近後面的境界,會發生兩種狀況:第一種是當事人的預測方式會愈來愈接近機械化的科學流程。第二種狀況是當事人的預測直覺(盤感、第六感)會愈來愈準。

  如果只發生第二種狀況,而沒有發生第一種狀況,那就很危險,有可能或已經走入魔道。照理來講,境界的前期是第六感會增多增強,中期則是預測方式會愈來愈接近機械化,到了後期則是盤感也強、機械跟預測融合的程度也愈高強。

  一般不及格的老師或輸家,幾乎都是陷在境界的前期裡解脫不出來,卻把盤感的增強誤以為自己已經得道,然後沾沾自喜,對外宣稱自己已經ok,然後開始猛貼文或是廣收會員或門徒。

  有些程度高的輸家,因為程度比一般投資人高,所以投資人可以學到東西,不過也包括錯誤的東西。這些都是人世間的正常悲劇,無法完全避免,只能憑自己的善緣化解。

  
[end]


~王力群(王勵群)RandyWang.台灣,台北,2009-08-11 禮拜二 早晨 6:33~9:00

股市教育(2):教學與操作。

股市教育(2):教學與操作。

[未完,2009-8-10 禮拜一 Am.11:48增訂]

  教學要有熱忱,否則,你就不要教。

  這個熱忱,不是指慾望,而是一種熱烈的理想。如果只有熱而沒有理想,那叫做浮躁,不是熱忱。

  如果教學只是為了賺錢,那我勸你:最好是不要教,因為:這樣教起來,有時候會很痛苦,因為你把錢放在第一位,而不是把工作的樂趣放在第一位。

  我在念高中的時候,在國民補習班張源隈老師的班上學物理,張老師講過一段話,影響了我一生,他說:你們這些明星高中的學生,將來是不是想當醫師?還是工程師?還是物理學家?……格局不要這樣小──要立志做大事,用當總統的標準來磨練自己。

  那時我滿腦子只想當工程師,然後賺很多錢,根本沒想到做什麼大事,聽到源隈老師的一番話,才恍然有所領悟。

  我們教學操作的時候,如果只是用金錢的標準來衡量自己,甚至把學費的收入當成是自己的成就,那就是一種錯誤。如果按照金錢的標準來衡量,那麼,學生愈多的老師,就愈應該是優秀的教師了。但是事實上呢?大家都知道不是那樣的。有的老師學生滿坑滿谷、有的老師會員滿坑滿谷,但只是在騙錢,而不是在辦教育。

  教學者,應該以傳播正確的思想跟理念為正職,其他的都是次要。

  所謂「立志做大事」,對教學者而言,不是教了很多很多學生,而是你到底有沒有辦法把『正確的觀念』教給你的學生? ──如果你只有正確的知識卻「沒辦法」把你的知識傳授給學生,那麼,最多你只能算是個操作贏家而已,而不是合格的教師。(贏家不一定是合格教師,但是教師必須是贏家。)

  學習操作的人,格局一定要大。我的意思是:你千萬不要只會「立志獲大利」,而是要「立志跟贏家看齊」。換言之:要把學會贏家的心法放在首要目標,然後再學習贏家的技術。如果心法觀念不正確,那麼,我建議您就不要學技術,因為:如果心法不正,學了技術反而有害。

  以現在外界誘惑之多、邪魔外道之多,心法必須練到很堅定,才能夠堅持下去。所以,務必用高標準要求自己的心法境界,最好是一日千里。技術方面反而可以慢慢來,一步一腳印。

  換言之:學習心法,你要振翅高飛;練習技術,你要從蹲馬步開始。

  有些「老師」不教心法。如果您遇到這種狀況,那就大有疑問了。因為,大家都知道:我們在學習的時候,一定會面臨很多心理調適問題,所以凡是真正的贏家都知道心法的重要性,哪有可能不教心法給學生的道理?──所以,如果沒有心法的教育,這個教育就不合格,而且,在某些時候對你可能大大有害。

  
◎教學的熱忱

  教學的過程,不是賺錢,而是跟學生大腦裡的錯誤思想搏鬥。如果能夠把學生思想裡的垃圾清除乾淨,這個教育就成功了。當然,有些時候,這場戰爭會進行很久,所以教師需要時間跟耐心。

  『清除學生大腦裡的垃圾知識』,這是件大事!所以我才說:要立志做大事。

  如果當事人不認為自己須要學習改造,那麼,這種學生就須要點破了;問題是:這個點破的動作,太難了。我也只能做到旁敲側擊而已。

  有很多朋友,並不認為『清除大腦裡的垃圾知識』是件大事,所以他們找老師是隨興找的。甚至有更多的人只是在「找方法」,而不是在『找老師』。

.........


[未完]

~王力群(王勵群)RandyWang.台灣,台北,2009-08-10 禮拜一 早晨 上午 9:54

股市心理學(33):《操作心經》的重點摘要[3]~要有追求智慧的熱忱!

股市心理學(33):《操作心經》的重點摘要[3]:要有追求智慧的熱忱!

  《操作心經》的第三篇選錄的重點是"熱忱"。

  提到熱忱,就讓我非常感慨。一般操作者對於股市其實並無興趣,他們只對股市裡的錢有興趣。

  有些人對股市裡的錢也沒興趣,只管在市場裡發洩自己的欲望。

  我們對待股市的知識,要有一種追求智慧的決心與毅力,這條路才能走的長久。

  同樣的情況,也發生在宗教。一般學佛的人,對於佛道其實並無興趣,他們只對佛學研習班提供的社交功能有興趣。

  我們對待佛學、佛道,要有一種追求智慧的決心與毅力,修行之路才能走的長久。
  
  一般人對於研究並無興趣。但是,如果股市裡的操作系統沒有研發、如果修行途中欠缺佛理的研討,這個道,就修不成了。


~王力群(王勵群)RandyWang.台灣,台北,2009-08-06 禮拜四 早晨 9:55


◆◆《操作心經》的重點摘要[3]:第二章 比爾·利普舒茨◆◆

第二章 比爾·利普舒茨

  80年代末期,比爾·利普舒茨擔任所羅門兄弟公司的外匯交易主管。對於專業交易員來說,如果有所謂的最佳時機與最佳場所,那就是這種時機與場所。在《新金融怪傑》一書中,傑克·施瓦格把比爾·利普舒茨形容為所羅門兄弟公司最大與最成功的外匯交易員。這一點也不奇怪,因為利普舒茨的單筆交易的金額通常都高達數十億美元,獲利也經常是以千萬美元計算。根據施瓦格的估計,利普舒茨任職所羅門兄弟公司的八年期間,他個人創造的獲利就超過五億美元,相當於八年期間每天平均獲利25萬美元。

(以下是比爾·利普舒茨接受採訪時所說的內容)



★個人交易者的優勢

  大多數交易者並不是在大型投資銀行工作。絕大部分的交易者都是利用空閒時間,偶爾嘗試幾筆交易。相形之下,個人交易者是“大衛”,投資銀行是“巨人”。散戶欠缺後者的基本設備、後勤人員、研究條件、最新的資訊系統、分析軟體與硬體,同時也欠缺同僚競爭的環境。可是,大衛也具備一些巨人所沒有的優勢。為了在市場上有效擊敗巨人,個人交易者必須充分發揮本身的優勢。


★散戶優勢之一:不需勉強進行交易


  “如果你在大型機構擔任交易員,大概很難說:‘今天的行情看起來不太對勁,還是看報紙吧’,因為老闆可能走過來說:‘你不交易,看什麼報紙?’事實上,如果交易員能夠減少50%的交易次數,通常都可以賺更多的錢。”個人交易者在這方面佔據的優勢顯然超過投資銀行的專業交易員,後者必須應付上層主管的監督。

  “一年250個交易日,假定你每天都進行一筆交易,你知道最後的結果會怎麼樣嗎?結果,關鍵的交易只有五筆,三筆交易的看法完全錯誤,讓你賠了一屁股,兩筆的判斷完全正確,讓你賺翻了。剩下的245筆交易都無關緊要----小賺小賠。很多情況下,根本不適合進場,但你勉強進行交易,結果只能期待解套出場,稍微不留心,你還可能建立一個勝算很差的部位,結果造成重大損失。真正的勝負決策只有幾個。”

  “務必瞭解‘場外觀望’的效益,如果沒有適當的行情,如果沒有勝算很高的機會,就不要勉強進場。整個交易遊戲的關鍵就是持續掌握優勢。賭注必須押在勝算最高的機會上。如果始終把握這個原則,你就可以領先。當然毀滅性風險也必須足夠低,不至於因為三、兩筆連續虧損而被三振出局。所以,假定你在大機構擔任交易員,如果某個人老是盯著你說:‘你不照顧交易部位?難道你該看報紙嗎?’正確的回答是‘正是如此’。可是,管理階層恐怕聽不進去。”


★散戶優勢之二:資訊

  個人投資者掌握的資訊越來越多,他們在這方面已經不會落在專業交易員的下風,甚至處在相同的地位。所以,嚴格來說,誰也占不了資訊的優勢。

  “就1997年的資訊傳遞速度來說,已經沒有人可以充分消化。沒有人可以首先取得資訊。某個人坐在堪薩斯小鎮的客廳看電視,他取得資訊的速度不會輸給盤房內的交易員。十年之前,因為我在所羅門,因為我掌握資訊科技,優勢顯然超過絕大部分的人。我的住處也有路透社與德勤資訊的設備,紐約僅有少數交易員能夠辦到這點。現在,這一切都太普遍了。”

  “我希望家裏也裝備資訊系統,否則就必須像其他交易員一樣,通過倫敦的同事詢問當時的行情,對於我來說,這相當於取得第二手資訊。所以,通過家裏的德勤資訊系統,我隨時可以工作,隨時可以掌握行情的發展。現在,幾乎每個人都可以取得這類的資訊,專業交易員的優勢已經不存在。”
 
  千萬不要讓資訊方便性成為一項負數。雖然你取得資訊的速度類似於專業交易員,但他們有足夠的資源來管理資訊。90年代之前,資訊的問題是方便性、即時性與成本。90年代之後,資訊的問題已經截然不同,關鍵在於資訊管理。雖然你能夠與所羅門兄弟公司同時取得資訊,這並不代表你可以高枕無憂。

  請記住,所有取得的資訊都必須經過管理,否則沒有太大的意義。


★散戶優勢之三:彈性與敏銳性

  我們都知道,龐然大物很難靈活調整,這可以由物理學的慣性定律解釋。交易領域內也有類似的法則,這是“大衛”掌握的優勢。

  “身為‘芝麻綠豆’,你可以很快調整公司的導向。許多小公司都同時操作許多市場。舉例來說,如果某個市場突然出現交易機會或進行結構性變化,大型機構恐怕很難立即反應。公司的規模越大,橡皮圖章越多,調整越耗費時間。這就是大型機構的特點。”  


★散戶優勢之四:壓力

  小型交易者的命運完全操控在自己的手裏,相對來說,通常不會屈從他人的壓力。可是,這未必是絕對的優勢。

  “相對於專業交易員來說,個人交易員比較沒有受人監督的壓力,沒有人緊盯著你說:‘你必須做這個或應該做那個’。可是,反過來說,也沒有人隨時叮嚀你應有的規範,例如:‘你必須立刻認賠,這個部位太大,那個部位太小’。這可能是一項負數。身為個人交易員,沒有一位利害攸關的主管為你提供建議。你可能會說,‘這是一筆很棒的交易,我要堅持’,但在大型機構中,通常會有一位熱心的主管告訴你,‘這個部位沒有問題,那個部位太大了,你的損失已經太嚴重,你必須出場。’”

  因此,身為一位個人交易員,你必須體會外部壓力的正面效益(例如:強制性的規範),所以你必須培養自律精神。


★瘋狂的專注熱忱

  我是否曾經想過,究竟是什麼心理驅動一個人做每件事?全世界最富有的人,他們為什麼每天一大早起床工作?是因為貪婪嗎?不可克制的野心嗎?自大狂嗎?這些問題的答案與交易境界之間存在密切的關係,可以解釋成偉大的成就者與偉大的交易員何以能夠提升到偉大的境界。

  “如果交易的動機在於金錢,方向顯然錯了。一位真正成功的交易員必須融入交易之中,金錢只是附帶的議題。雖然這種說法並不是我首先提出,但我相信這套理論。主要的動機不是成功的榮耀。成功帶來的財富通常只是副產品──總之,‘遊戲本身才是關鍵’。”

  除了動機之外,更重要的是熱忱與專注。我想,大多數人都低估了熱忱專注對於成功的重要性,尤其是對於非凡的成功而言。沒錯,交易確實有趣。沒錯,你聽過交易員說:‘我就是熱愛交易,沒錢也幹。’如果你在這個領域內混得夠久,將發現某些人──可能包括你本身在內──花費無數的時間閱讀和分析各種資料,其中並沒有明顯的目的,只是因為有趣。某些人熬夜而嘗試解開一個數學難題,情況也是如此──為了有趣,而不是為了錢。

  “為了踏上交易的頂尖境界,你必須具備一種瘋狂的熱忱。你不能想:‘如果我這麼作,就可以買一輛寶馬,或如果我這麼做,就可以名利雙收’──你不能這樣想。

  交易的動機必須來自於內心,一種解決問題的執著。在整個交易生涯的漫長歲月裏,很難始終維持這類的熱忱。”

  除非親身體驗,否則很難理解這類的瘋狂熱忱。這是一種高度的專注,其他一切似乎都不存在,視野之內沒有其他的東西。這類熱忱來自于心理結構的最深層,展現在外的是極端勤奮的工作。

  比爾·利普舒茨具備瘋狂的熱忱。

  聰明智慧與高等教育,以及賺錢的欲望,這些條件或許可以帶來成功。可是,對於非凡的成功,才華與勤奮是缺一不可的關鍵。如果你想知道成功的秘訣,這就是了。

  “你必須願意勤奮工作,你可以發現,許多非常聰明的人沒有辦法維持長期的用功,因為他們不願意投資時間。驅動力量不應該來自於賺錢的欲望,金錢只不過是副產品。你必須具備熱忱,融入整個遊戲之內。”


★如果大家認為你發瘋,這就是正軌了

  瘋狂的熱忱,是一種罕見的素質,很少人瞭解,更少人具備。正因為如此,當某人展現這方面的能力時,可能成為眾人的笑柄。旁觀者看見成功的人,也看見勤奮工作的人,但他們不認為兩者之間存在關聯,也害怕兩者之間存在關聯。旁觀者會以佛洛德式的防衛機制來安慰自己:“反正我又不希望成功,完全不值得,而且成功也不一定需要勤奮工作。”

  “在這個領域裏,我想很多人都不瞭解熱忱與專注的重要性。對於一位工作勤奮的交易員,某些人或許認為:‘老天!他每天早上五點半起床,週末還繼續工作,簡單沒有人生可言。我要離開這裏去度假,到瑞士玩三個星期。’當然,我不是說交易員不應該度假,但這是心態的問題。”

  比爾·利普舒茨的說法讓我想起一段故事。有位女士對偉大的小提琴家佛瑞茲·克萊斯勒說:“我願意用我的生命來換取你演奏小提琴的技巧!”“尊敬的女士,”克萊斯勒回答,“這正是我想的。”接下來,比爾準備解釋這些熱忱與執著的原因。

  “你在書中訪問的每一位交易員,都具有高度的動機。這些動機有時候是來自於內心最深處的理由:或許他們當初來自於經濟條件很差的家庭,有些人可能基於內心的掙扎,或許因為他們的父親非常成功因而對他造成心理的壓力。可是,不論動機是什麼,你都很難掌握。總之,一切都在於專注的熱忱,這在別人眼中確實很奇怪。人們認為:‘那傢伙究竟是怎麼回事?永遠都在工作,不是做這個,就是做那個。’”

  “我想,有一件事對於我的交易生涯非常有幫助,我永遠都不斷思考市場的行情,它們的運作方式,嘗試判斷匯率的走勢。我不會想:‘老天,我放棄與朋友相處的時間,我放棄週末而留在這裏,我放棄睡眠。’我不會有這類的心態,我只是想交易而已。”

  “非凡的成功必須支付代價,許多人都不準備支付這個代價。對於那些缺乏能力的人,他們沒有支付代價的籌碼。對於那些瘋狂投入的人,他們幾乎不需支付代價──他們原來就熱愛工作。”


★轉移注意:交易之外還有人生

  當然,即使是最專注熱忱的人,也需要保持健全的個人生活。所以,熱忱的態度也必須轉移到其他的事物,例如:家庭。就這方面來說,交易還需要生活管理的技巧。

  “有時候,某些事物在整個人生當中變得更重要,不可避免地迫使你轉移注意。結婚之後,你有了家庭與小孩,這一切都很重要,你希望與他們共處。所以,你不能只專注於如何擊敗市場,為了健全的生活還有其他的考慮:‘現在是星期六下午,我想我應該整理花園,或者與小比爾玩球。’這是你應該做的事,而不是在市場收盤之後,繼續盤算星期一早晨可能沒有機會考慮的事情。”

  “當你聘用一些剛從學校畢業的人,他們可能充滿熱忱,但未必能夠專注。在人生的這段期間內,剛好需要一些重要的問題,舉例來說,沒結婚的單身漢可能忙著約會,結婚的人可能剛生小孩,這些都是人生大事。勢必耗費許多心思。當然,我並不是說你不應該聘用單身或剛結婚的年輕人,我是說你應該尋找那些心態成熟,具備工作專注能力而同時能夠處理生活其他事情的人。”

  “從事交易,你必須能夠立即掌握資訊的優先性。什麼東西最重要?什麼東西會影響行情的根本走勢?面對生活中的一切,你必須有高度的組織能力,能夠評估事情的優先順序,如此才能保持專注。

  惟有妥善組織時間,一位交易員才能夠找到轉移注意的時間──安排重新充電的時間。保持這種高度理解與工作精神的組合,我不認為這與聰明有什麼關係,這是一種智慧。一種罕見的素養,所有成功交易員都具備的條件。”


★童稚般的熱忱

  比爾·利普舒茨討論的瘋狂專注,基本上是來自於孩童般的熱忱。這是一種好奇的心理,試圖摸索與探究市場中的神秘“玩具”。

  華爾街和其他金融中心代表金錢遊戲的場所,吸引許多野心勃勃的年輕人,他們希望擁有豪華的住宅、漂亮的汽車、昂貴的服飾,我不能說這是不當的動機或不存在的動機,可是,這類的動機沒有辦法造就真正的成功。

  我想,最重要的是童稚般的熱忱,企圖探索交易的一切,包括你的競爭對手,不可捉摸的市場,千奇百怪的行情與不斷的變化──就像變形蟲一樣,幾乎沒有任何實體。

  “頂尖交易員通常都具備童稚般的熱忱,希望瞭解整個遊戲的一切。不論是這場遊戲的心理面、這場遊戲的技術面,市場中無名無狀的種種,個人如何對抗整體市場,還是個人如何對抗所有的其他人。”

  

★所羅門的交易員:自信的狂徒?

  當比爾·利普舒茨在所羅門工作的期間,所羅門兄弟公司就是投資銀行的代名詞。在八十年代後期,幾乎每項金融最高表現的說法,都用來形容這家投資銀行,它培養了許多偉大的交易員。所羅門兄弟公司要求交易員必須具備一些關鍵特質:承受損失的自信,克服自我而承認錯誤的勇氣。

  “交易員必須具備一些奇怪的個性。交易員當然必須有強烈的自信,明確的自我。某些情況下,甚至必須有些霸氣,可以強迫別人做原本不想做的事。霸氣往往很重要,因為身為交易員,你錯誤的次數畢竟多於正確。

  假定你準備等待80%的勝算機會,絕對不可能是成功的交易員。

  你必須盤算如何從20%的勝算機率中賺錢。這是一個20/80的老問題(按照這套理論的說法,在大部分的行業中,80%的結果來自於20%的努力,剩餘20%的結果則來自於80%的努力)。所以,如果你必須具備一些霸氣或勇氣,這是相當可以理解的。”

  “可是,如果你說:‘即使每個人的看法都不是如此,但我還是準備大賭一番’,這並不是我們討論的勇氣,這屬於全壘打的情形。我們所謂的勇氣、自信與自我,物件不是其他的人,而是必須能夠經常承認錯誤的心理特質。很多年輕人都不能接受自己犯錯的事實。”

  “如果手中完全沒有部位,通常很容易判斷當時的行情,清楚評估未來的可能走勢。可是,如果你押下賭注,而且判斷錯誤,這就很難了。首先,你必須承認自己押錯了寶,然後結束它。對於每個人來說,這都是心理突破。某些人很容易做到這點,但這個決策還必須深入內心。所以,你不僅必須說‘我錯了’,還必須朝另一個對的方向走。這非常困難,所以勇氣非常重要。”

  所以,沒有一面倒的絕對特質,每項特質都需要通過另一項輔助特質來維持均衡。舉例來說,自信地承認錯誤,這類的自我必須受到內省能力的均衡。
  
  內省與自我重新評估都是自我的一部分。某些人非常情緒化而活力旺盛。當然,這都是相互關聯的。專注的能力基本上是來自於活力,你必須有非凡的活力。


★本廠產品

  遵循所羅門的團隊精神,比爾聘用的人也具備團隊運作的潛能與素養。當然,優秀的交易員需要先天的條件與後天的培養。

  “當時,所羅門兄弟公司的交易員都是我們所謂的‘本廠產品’。所以,公司都是挑選剛從大學畢業的學生,通常都至少有MBA的學位,然後經過公司本身的多年培養。現在,我想金融產業已經變得比較奢侈。機構彼此之間經常相互挖牆角,吸收已經相當成功的交易員,我相信所羅門也是如此。”

  “我不認為這是好現象(注:指機構彼此之間經常相互挖牆角)。個人的忠誠,以及團隊的密切合作,這都需要經過公司的培養,每個環節對於整個動態結構都很重要。交易的壓力顯然很大,我們都是凡夫俗子。同事之間完全可以互相依賴的關係很重要,這種依賴不只是照顧部位而已,還包括理念、熱心與鼓舞。對於未來可能發生的詭譎行情,培養堅實的內聚力與團隊精神非常重要。”

  “聘用交易員,我所觀察的大概都是學術方面的條件,當然這只是最低的條件。你希望尋找一些精明、反應迅速、受過數學訓練的人。可是,這都是已經存在的條件,在個人條件與團體合作精神之間還必須取得均衡,這才是我挑選人才的決策關鍵。

  在大型機構中,不論個人的貢獻有多大,他扮演團隊一分子的功能,以及尊重團隊完整性的能力,這才是決定成功與否的最終因數。”


★運氣的信徒

  什麼是運氣?什麼不是運氣?

  比爾·利普舒茨認為,運氣在交易之中扮演很重要的角色。

  所謂運氣,通常是指個人控制範圍之外,能夠導致有利結果的成分。讓我們考慮一個個人控制範圍之外,能夠導致有利結果的成分。讓我們考慮某個行人嘗試穿越馬路。他沒有辦法控制馬路上行駛的車子。他可能會或可能不會被車子撞到。如果閉著眼睛過馬路,完全穿越馬路的運氣成分很高。相對於睜開眼睛來說,閉著眼睛安全穿越馬路的運氣成分較高。如果睜開眼睛,他比較能夠控制穿越馬路的行為,比較不需要依賴運氣的成分。當然,睜開眼睛過馬路,並不能保證絕對不會被車子撞,但可以掌握較高的成功機率。提高成功的機率,加強整個事件的控制能力,這相當於降低所需要的運氣成分。

  “我相信,交易成功有相當大的成分來自於運氣。當然,這不是你在產品公開說明書中所希望強調的事實。如果你這麼做,投資人的反應可能是‘喔!這裏有個基金經理人告訴我,一切都是運氣’。我不是這個意思,我不是指‘擲骰子’這類的運氣。

  成功的交易員絕對不是賭徒。

  身為成功的交易員,關鍵在於持續累積有利的機率和勝算。你越能夠穩定地累積這類的機率,就越可能獲得長期的成功。

  市場上有許多無能為力或無可奈何的事情,完全超出交易員的控制範圍。交易員能夠控制的僅限於明智地分析與明智地下注。所謂明智,就是掌握勝算或提高有利結果的發生機率。”

  “雖然,如果你希望幸運降臨你的頭上,你必須處身在幸運最可能發生的位置。你必須把自己擺在一個位置上,讓自己能夠接受別人的看法,能夠保持彈性,能夠靜下來嘗試瞭解新的觀念。

  在這個位置上,你通常比較可能贏得幸運的照顧。這是‘盡可能嘗試累積勝算’的另一種說法。”

  所以,按照比爾·利普舒茨的說法,如果你希望幸運,首先就必須讓勝算站在你這邊──提高控制能力,降低運氣的成分。

  
★瞭解自己處於幸運之中

  除了累積勝算而提高有利結果的發生機率之外,你還必須瞭解自己什麼時候處於“幸運之中”,如此才能充分運用機會。

  “讓我們打一個比喻,某些情況下,你準確建立一個幾乎必然正確的部位──幾乎一定賺錢。可是,你沒有發現這個行情的發展遠超過你當初的預期,結果你太早出場。所以,你錯失了一大段行情。‘迅速認賠而讓獲利持續發展’,這個原則就是要讓你的少數獲利部位能夠發揮到極限。當然,沒有人‘知道’一筆交易的最後結果將如何。一般來說,不論是充分掌握一個重大的獲利行情,還是從一個重大虧損部位中及早抽身,其中都有一些運氣成分。”

  
★運氣的其他層面

  交易員的運氣不只涉及交易結果的運氣,還包括交易環境的各種層面。

  “運氣還有許多其他的成分。你必須有正確的時間,處在正確的場合。舉例來說,如果你是某家公司的交易員,公司的環境必須能夠讓你掌握機會。”

  “如果你任職於某家交易商,最後的發展將如何?你可能在80年代末期從事垃圾債券的交易,這是當時的大熱門;同樣在80年代末期,你也可能被指定交易市政公債,這是一個冷清的市場。所以,其中也有運氣的成分。另外,某些業內的前輩或許願意告訴你一些決竅,讓你節省數年的摸索時間,這也是運氣。總之,在交易行業裏,運氣永遠是一個重要的變數。”


★恐懼與憂慮

  頂尖的交易員不可以因為自信而對損失產生麻痹的感覺。他們必須感受損失的痛苦,但不可以讓憂慮變成恐懼。

  面臨一場重要的比賽,職業運動選手都會表示:“如果你不覺得緊張,那就不正常了。每個人都會憂慮。某些人或許比較願意對他人或自己暴露這種情緒,另一些人則比較願意自省。優秀交易員都具備自我反省的能力。他們不斷重新評估自己的表現與交易的方法。這種自省程式是頂尖交易員的共同特質──不斷嘗試自我提升,絕對不害怕失敗。”

  “不論你多麼成功,不論你多麼棒,面對一場重大的比賽,胃部也免不了一陣翻騰。交易員也是如此。你必須學習如何區別恐懼與正常的憂慮。你當然不能在恐懼的情緒下進行交易。你不能害怕扣動扳機。”

   “經過連續的損失,自然會產生憂慮,非常不願意扣動扳機。不論怎麼做,結果都是錯的。每進行一筆交易,結果就是虧損。你必須學習如何控制這種情緒,學習如何控制恐懼。你必須感受虧損交易和錯誤交易帶來的痛苦。如果你不會感受痛苦,那你已經麻木了,交易生涯也就結束了。

  所以,你必須體會痛苦的感受,但不能因此害怕。”

  某些情況下,交易員難免都會從正常的憂慮陷入不正常的恐懼中。如何克服情緒障礙而回到正常的交易狀況,每個人的處理方式不同。

  “關於如何克服恐懼的情緒,我不知道別人怎麼處理,這基本上是個人的問題。不論個人的心理驅動因數如何,恐懼是來自於內部。清晨三點,所有的燈光都熄滅了,只有路透社銀幕的藍色、綠色資料閃爍地盯著你,你的部位越陷越深,你不知道打電話給誰,也不知道與誰討論,沒有人可以告訴你應該怎麼辦。”

  “惟有這個時候,你才知道自己是否陷入恐懼,是否能夠克服恐懼,回到客觀的分析上。你必須決定自己是否能夠繼續承受,或是希望繼續承受。這是邁向成熟的一種過程。

  恐懼帶來許多生理的徵兆,有時候你希望乾脆生病算了,這純粹是個人的處理態度。很少人能夠或願意向內探索,強迫自己進行一些根本的個性調整。經過反省之後,或許可以得到一些有用的結論,或許不行。當然,這並不代表交易是否能夠賺錢,只代表處理恐懼的能力。”

  關於如何克服恐懼,比爾·利普舒茨的說法讓我想起《華爾街》電影的一段對白:“望著萬丈深淵,除了黑暗之外,什麼也看不見。這就是他發現自己個性的時候。”

  古希臘哲學家赫拉克利特說過:“個性代表一個人的命運”。純粹的意志力可以克服任何的個性障礙。


★資訊網:彙整資訊的效益

  千萬記住,絕對不可以讓別人的分析結論取代自己的觀點。你必須評估別人的分析,不可以毫不過濾地全盤接收。絕對不可以讓別人代替你分析。另外,你所取得的資訊都是“第二手”或“據說”,所以處理上必須非常小心,重點還是應該擺在自己根據直接資訊所做的分析。如果你欠缺處理第二手資訊的能力,乾脆不要採納。


★關於技術分析

  根據比爾·利普舒茨的觀點:不論你對於技術分析的評價如何,都至少必須瞭解其中的相關結論,因為這會影響你的部位結果。巴頓將軍曾經說過:“我一輩子都在研究敵人,我閱讀對方軍事將領與政治領袖的傳記,甚至鑽研他們的哲學理論,聆聽他們的音樂。我研究對方每場戰役的每個細節。我知道對方在任何特定狀況下的每一種反應。可是,對方卻一點也不知道我什麼時候要從哪個角度踢他的屁股。”

  “某些交易員利用技術分析協助判斷進場與出場決策。基本分析的缺點是過於廣泛,你很難削尖鉛筆而指著‘在這裏買進或在這裏賣出’。你必須瞭解技術分析的技巧,例如動能,因為很多市場參與者都採用,所以可能影響行情。”

[第三篇完]

股市心理學(32):《操作心經》的重點摘要[2]:人們之所以失敗是因為他們在潛意識裡希望自己失敗!

股市心理學(32):《操作心經》的重點摘要[2]:人們之所以失敗是因為他們在潛意識裡希望自己失敗!

  選錄《操作心經》的用意,是提供同學不斷反覆練習心法的教材,希望耐用。

  第二篇選的內容比較偏向於心理,"潛意識"是本篇的重點。所以我把本篇放在"股市心理學"這個分類中。


~王力群(王勵群)RandyWang.台灣,台北,2009-08-05 禮拜3 早晨 8:21



◆◆頂尖交易員的特質◆◆




★對於金融交易的熱忱

  關於頂尖交易員的特質,伯納德·奧佩蒂特首先指出交易員需要對於金融市場充滿熱忱。

  “首先,他必須對於相關市場充滿興趣,希望瞭解其中的一切。這是大多數交易員欠缺的特質。



  一般人認為金融市場非常枯燥無味。即使他們認為交易很刺激、很有趣,但經過一段時間之後就厭煩了,因為交易涉及太多的研究與分析,需要耗費很多時間,你必須具備非凡的耐心、精力與欲望。”

  “最重要而最經常欠缺的特質是對於市場的熱忱態度與執著精神。大多數的人都‘一心數用’,一方面從事交易,一方面想著其他的事,盤算如何花錢享樂。”

  市場的熱忱來自於交易的動機。


  你必須有學習的自然欲望,想要成功,希望賺錢。這方面的衝動必須來自於本身,而不是你的老闆和客戶。這種欲望與熱忱必須原來就存在,不能強求,不能假裝。

  “在相當大的程度內,人們之所以失敗是因為他們希望失敗。基於某種理由,他們希望懲罰自己。在潛意識裏,很多人不希望獲勝!



  我不認為他們自己知道自己的潛意識。他們往往把失敗歸咎於運氣不佳,但實際上是態度的問題,完全與運氣無關。”


●王力群注:這裡作者所講到的:“在相當大的程度內,人們之所以失敗是因為他們希望失敗。基於某種理由,他們希望懲罰自己”這就是佛洛伊德講的「死亡衝動」──如果我們講的淺顯一點,這種心理屬於「被虐待狂」(自我虐待)。人類普遍具有這種變態心理,在股市中表現的尤其明顯。




★勇氣

  奧佩蒂特認為,勇氣是頂尖交易員的第二項心理素質。

  “必須有相當大的勇氣才能夠承認自己錯誤。必須有相當大的勇氣才能夠面對自己的損失,不會怨天尤人。必須有相當大的勇氣才能自行承擔錯誤的責任。”

  面對損失,交易員經常不能坦然接受。他們不相信這一切是因為自己的錯誤,總是希望把責任歸咎於老天爺或其他的人。



  在《雪山盟》一書中,海明威回憶他如何失手而沒有打中獵物。他可以責怪嚮導驚動獵物,但他沒有這麼做。相反,他認為“如果你還有一點本事的話,任何差錯都是你本身的問題。”



  頂尖交易員一定要對自己負責。另外,一位頂尖交易員也有安然扮演少數分子的勇氣。

  持有一種與大多數人不同的看法,這也需要勇氣。可是,你的看法與群眾不同,並不代表你一定能夠賺錢。



  不過,如果你能夠脫離群眾而堅持自己的看法,這是很重要的特質。某些情況下,這代表勝負的關鍵,讓你掌握絕佳的機會。最佳的交易機會必定無法獲得普遍的認同。



  其他人可能認為你很愚蠢,但你必須對自己有信心,而且對自己說:“這就是我想做的,我相信自己的看法。”當我達成一個非常難以讓其他人認同的結論,完全違反傳統的看法,這種過程代表非凡的歷練。我知道自己的看法正確,斷然根據這種看法建立部位,然後我成功了。這種歷練可以讓你相信自己,讓自己知道你可以看到別人所不能看到的事物。

  許多交易者欠缺這方面的勇氣。每當某些權威性的投資通訊提出不同的看法,他們的信心就開始動搖。看到報紙上的某篇報導,他們忽略拋棄先前的所有研究結論。



  哲學家威廉·詹姆斯的一段話或許可以鼓舞一些勇氣。他在《實用主義》一書中寫道:“當一套新理論出現的時候,最初被批評為荒謬,然後逐漸被接受,但仍然被視為明顯而不重要的理論;最後,人們體會到它的重要性,連那些原來反對者都宣稱自己是這套理論的創始人。”

  優秀交易員必須相信自己的能力。他們花費無數的時間發展交易系統,研究交易的物件,一旦建立部位之後,他們專注於自己建立部位的理由。



  如果他們聽到謠言而提早結束部位,這相當於沒有進行任何的研究或發展任何的系統。



  許多交易者在潛意識裏就準備讓媒體的評論來決定他們的部位,因為這可以把責任轉嫁給別人。任何損失都是媒體的錯,獲利當然是歸功於自己的交易技巧。把別人的主意擺在自己的看法之前,這往往也是為了逃避責任。這經常是因為自信不足,尤其是在連續損失之後。



●王力群注:許多操作者在不知不覺中受到媒體的干擾,自己卻不知道。現代人是媒體的動物,在這方面要覺悟很難。





  為了解決這方面的問題,首先必須讓自己獨立承擔所有的盈虧責任。你必須發展一套自己有信心的系統。惟有經過測試,發現它確實有效,你才能對系統產生信心。如果系統的操作績效不理想,就應該設法改善或放棄。

  接下來,伯納德·奧佩蒂特又提出金融交易領域內所需要的另一種勇氣,但運用的機會希望不要太多。

  “必要的情況下,你需要勇氣投下龐大的賭注,因為這可能代表一種轉捩點,你知道這是一個不容錯失的機會。總之,某種機會一旦出現,你必須投下龐大的賭注,這需要勇氣。”

●王力群注:一般來講,老手較偏空,所以不敢下大注(賭徒例外)。當然,在良好的風險控管當中,下大注這種行為很難是對的;但我們也需要注意自己的「氣勢」。氣勢弱的人不敢下大注,或者無法承擔基本的風險。我們可以不下大注,但是我們還是要承擔基本的風險。所以,我們應該隨時提振自己的士氣、加強自己的氣勢。





★開放的心胸

  奧佩蒂特認為:“開放的心胸代表一切。”這是交易成功的第三個關鍵特質。

  “研究金融市場的發展史或一般歷史,可以培養開放的心胸。觀察各種事物:某些事物之間變得比較不相關,另一些事物變得更相關。”

  很少人會把歷史研究列為交易成功的必要修養。可是,如果我們深入思考,還是能夠體會其中的道理。奧佩蒂特舉例說明許多頂尖交易員的不同操作層次。市面上有一些歷史相關書籍,另外,還有一些十九世紀的企業經濟發展史,這些大學參考書或許能夠引起你的興趣,它們大多討論目前重要產業的早期發展,例如化工產業。這些書中提供許多精彩的內容,說明某些產業、某些地區與某些國家何以興盛與衰敗的理由,解釋變動的原因與變動的過程。




●王力群注:不只要讀金融經濟的歷史,其他的歷史也要看看。







★停損出場

  如同交易新手一樣,伯納德·奧佩蒂特進行一些“如果……就……”的情節分析;換言之,如果某種情況發生,他怎麼反應,如果另一種情況發生,又怎麼反應。這類的計畫涉及明智的停損。

  “建立一筆交易之前,我會決定各種情況的反應對策。這往往涉及停損的設定,但我一律採用心理停損,不會實際設定停損。我知道場內交易員最擅長的技巧就是觸發客戶的停損。我有時候也會設定目標價位,但不經常這麼做。”

  奧佩蒂特提到,場內交易員經常故意觸發停損,賺取輕鬆的利潤。每個人都知道交易大眾可能在哪些價位設定停損----整數價位,例如10。假定某支股票的報價是11~13:換言之,買進價為11,賣出價格為13。這個報價代表造市者願意在11買進,在13賣出;反之,一般交易大眾願意在11賣出,在13買進。這種情況下,一般交易大眾很可能把停損賣單設定在10,造市者也很容易估計這類的停損價位。因此,造市者可以把價格壓低到10~13,吃掉價位10的停損賣單,然後在13賣出。這也是為什麼伯納德·奧佩蒂特不願意實際設定停損的理由。

  “在某些市場中,設定停損是很好的習慣,尤其是流動性高的市場。當然,設定停損也可能因為行情反覆而受害。最重要的原則是‘不要欺騙自己’。保持開放的態度,隨時可以改變主意,這方面的彈性很重要。不要讓累積的獲利或損失影響你的判斷能力。



  承認自己犯錯的能力也很重要。停損很有用,可以迫使你產生自律精神。”

  換言之,如果沒有實際設定停損,你必須有足夠的自律精神,在必要的情況下斷然停損出場。你必須誠實面對自己,進行客觀的分析,評估自己是否應該出場。







★交易戰術

1·隨著時間架構與根本證券的不同,你必須調整分析方法。

2·不帶情緒地對待交易物件----客觀與中性。

3·損失:每天都是由零損失開始。

4·損失:誠實對待自己!

5·損失:你是否願意在今天的價格建立部位。

6·損失:感受恐懼的壓力,避免重蹈覆轍。

7·客觀並不代表交易沒有藝術的成份。

8·你不需要承擔重大的風險,就足以贏取重大的獲利。

9·風險與報酬的關係如何?

10·對於任何一筆交易,設定最大的風險水準。

11·設定部位允許發生的最大損失金額。

12·分散投資,但分散的程度不可以超過自己的管理能力。

13·頂尖的交易員必定對自己負責。

14·頂尖的交易員有勇氣認賠,承認自己錯誤。

15·具備遠離群眾的勇氣,如果你的判斷正確,可以提升自我信心。

16·心理停損很重要。



[第2篇結束]

風險控管(10):《操作心經》的重點摘要[1]

風險控管(10):《操作心經》的重點摘要[1]

  《操作心經》的副標題是:《全球頂尖交易員提供的操作建議》。這是一本好書,我把它的重點選錄出來,供同學不斷地反覆練習心法之用。

  第一篇選的內容比較偏向於停利、停損、風險、資金。我把它放在"風險控管"這一個分類中。


~王力群(王勵群)RandyWang.台灣,台北,2009-08-04 禮拜二 早晨 10:54



◆◆《操作心經》前言◆◆

  本書採訪了一些熱愛市場的頂尖交易員,由他們親口講述自身的經驗,說明邁向成功交易的心智程式。這些優秀交易員的策略與心智結構有何共通之處?讀者如何運用這些資訊提升自己的交易技巧與操作績效?對於其中任何一章,我希望讀者閱後不會覺得與自己沒有什麼關係。

  有些人相信交易成功存在某種秘訣,於是開始尋找,例如購買價格昂貴的交易軟體。但是,方向顯然錯了,隨著經驗的累積,他們終於發現,惟一的成功秘訣是辛勤工作與天賦。最後,通過智慧而在不知不覺的過程中,逐漸掌握交易成功的秘訣。本書討論的正是這些交易成功的秘訣。

  這種秘訣是一種心智結構----看待事情的方法。表面上看起來,交易是一種非常簡單的活動,直到他們親自嘗試而發生虧損,大約有80%到90%的交易者在第一年就被迫離開了市場。

  成功交易是一段艱難的歷程。你應該汲取成功者失敗的教訓,避免親自經歷這些虧損。成功交易員不只具備成功的交易法則,也具備成功的交易心智。

  成功的交易法則只是一半的拼圖,知道如何掌握這些交易法則的成功心態,才是構成完整拼圖的關鍵。

  本書把所有的交易策略都擺在心智架構中討論,通過這些頂尖交易員的經驗展現出來。我嘗試進入這些交易員的內心深處,探究他們如何制定和運用致勝的策略。究竟是什麼不尋常的結構,使得這些交易員能夠獲得穩定的成功?


           ~阿爾佩西·派特爾 寫於芝加哥和倫敦,1997年


*** 第一章 伯納德·奧佩蒂特 ***

◆討論主題
1·客觀與中性
2·風險與機率分析
3·最佳分散組合
4·頂尖交易員的特質
5·停損


  百利銀行隸屬於百利集團,這是一家國際性銀行,在全球60多個國家設有分支機搆。百利集團的總資產超過2690億美元。伯納德·奧佩蒂特掌管百利銀行的全球股票衍生性交易,他是一位身體瘦高而內向的法國人。


★對待未平倉部位:客觀而中性

  伯納德·奧佩蒂特對待未平倉部位的方法,我稱之為“瑞士方法”,因為他隨時都清楚自己必須把情緒拋到一邊,保持客觀而中性的立場。

  每位交易者都知道,一旦部位建立之後,情況就完全不同了。從這個時候開始,一切都是真正的現實,不再是螢幕上閃爍的資料或帳面上的數位。期待將影響預期,情緒將干擾理智,客觀變為主觀。

  部位開倉之後,就會開始尋找平倉的機會,結果將是獲利或損失。每種情況引發的情緒都不相同。舉例來說,如果部位發生損失,許多交易者期待情況會突然好轉,他們很恐懼,不願意接受損失的可能性。你有責任辨識這類的情緒,然後斷然割捨。你的決策必須建立在公司相關分析的客觀推理之上。

  面對未平倉的部位,務必留意自己的反應。如果沒有清晰的思路,可能會太早或太遲出場。處理未平倉部位的關鍵在於出場時機。當然,你有時候也會考慮加碼,但最關心的問題通常還是出場。在這種情況下,你必須保持開放的心態與客觀的立場來對待未平倉部位。

  “智性上的誠實是關鍵所在。在思考上,每天都必須重新開始。你必須忘記部位的損失和成本。每天都是嶄新的一天。每天都是從頭玩起。今天之前的盈虧都已經埋單了,你又回到起跑線。帳戶中沒有預期的獲利或損失,每天早晨都是重新來過。”

  “你必須對自己非常非常誠實。千萬不可欺騙自己。不論倉位承擔巨額的損失或累積重大的獲利,你都必須誠實面對自己。欺騙自己也是人們在市場上發生虧損的主要理由。我很樂意看到情況正是如此,否則我們就很難穩定獲利。”

  “對於一位優秀的交易員,如何控制‘心’的能力,其重要性遠遠超過如何運用‘腦’。

  情緒是最棘手的部分,即使一個部位可能讓你一敗塗地或賺進數百萬,你都必須保持完全客觀的立場。”


★面對損失

  面對帳面損失,交易員必定會承受重大的壓力與恐懼。

  “承受壓力與恐懼,這是很重要的經驗,如此可以避免重蹈覆轍。恐懼是一種情緒,經常干擾判斷;同樣的道理,陶醉的心情也會影響判斷。你必須保持絕對中性的立場。”

  所以,當你面臨損失時,不要排斥恐懼的經驗。可是,你必須善用這類的恐懼感,藉以防止未來的損失,千萬不要因為恐懼既有的損失而越陷越深。當你查閱新價格的時候,不應該擔心損失的程度,或期待情況可能好轉。

  你必須非常客觀地看待未平倉部位,如果你還沒有建立倉位,現在是否願意建立倉位?持有未平倉部位的過程中,新的資訊可能影響相關的預期。可是,你必須誠實面對自己。這是心態的問題。當倉位發生損失而出現新的消息,千萬不可以跟自己討價還價,欺騙自己情況已經發生變化,價格可能上漲。總之,跟自己打交道務必誠實,這是關鍵所在。”



★如何處理獲利

  如同期待的心理一樣,還有另一種情緒障礙往往造成不能客觀分析未平倉部位,交易員經常擔心未實現的獲利可能消失。

  “‘迅速認賠而讓獲利部位繼續發展’,這種說法雖然有點陳詞濫調,但也是不變的真理。許多人都剛好背道而馳。大家都希望獲利,內部的規定也經常鼓勵這麼做。很多人都把未實現的獲利視為不存在。他們認為,獲利了結才代表真正的獲利,在此之前都是假的;認賠出場則相當於承認錯誤。”

  同樣的,交易員必須拋除這種“必須獲利”的情結。反之,問題的癥結在於:建立倉位的根據是否正確。

  “如果預期中的事件沒有發生,我就出場。至於出場究竟是獲利還是虧損,完全不重要。

  一旦發現自己判斷的情節出現錯誤,立即出場。

  還有另一種類似而比較容易處理的情況,如果我預期發生的事情都已經發生,也應該獲利了結。這兩種情況都相對容易應付,但事態的發展介於兩個極端之間,那就比較麻煩了。”

  必須以客觀的心態處理未平倉部位,這就是伯納德·奧佩蒂特強調的重點。這意味著你必須專心留意某些癥結而忽略另一些問題。你必須留意的重點是:
   *預期的情況是否已經發生?
   *面對目前的價格,你想買進還是放空?
   *建立倉位當初所預期的行情發展,目前的實現機率是否仍然相同?

  你必須忽略:
   *倉位目前已經承擔多少損失?
   *倉位目前已經累積多少獲利?
   *建立倉位的成本。
   *期待行情可能朝有利的方向發展。



★交易:藝術與科學

  “我想科學訓練是一項正數,雖然有時候也會造成妨礙,因為金融市場並不存在諸如物理與數學之類的真理。可是,就思考的邏輯結構來說,科學訓練還是有正面的助益。科學家必須誠實對待自己。這個領域內沒有打混仗的餘地。如果某個實驗的結果不行,那就是不行,不能打馬虎眼。事實就是事實,不能憑空捏造。”

  可是,縱使儘量維持客觀,但交易畢竟不是完全百分百機械性的行為,其中存在相當大的技巧發揮空間。瑞士人擅長於製造漂亮的手錶,不是嗎?

  “交易的藝術成分遠遠超過科學。當交易員擬定一項決策,他絕對不可能完全瞭解該項背後的每項立論根據。你必須日夜思考行情的可能發展與交易的對策,但到達某個節骨眼上,就必須扣動扳機。

  擬定交易決策之前,你可能考慮千百種細節,如果我提出一個問題:‘你為什麼買進這個而賣出那個?’你恐怕沒有辦法說出個所以然來。當然,你可以提出一些理由,但絕對不是完整的答案。你的決策可能是來自於最近三天的綜合思考,所以要花三天的時間才能解釋得清楚。許多因素都存在於潛意識的層面。你不確定哪項因素促使你扣動扳機。從這個角度來說,藝術的成分超過科學,因為你沒有辦法充分說明行為的動機。選擇權交易涉及許多科學成分,必須同時具備科學的訓練與藝術的修養。這也是為什麼很難找到優秀的衍生性產品交易員的原因。”



★頂尖交易員通常厭惡高風險

  受到媒體與一些醜聞的影響,一般大眾認為交易員喜愛承擔風險,樂於投機與賭博。可是,本書採訪的每一位交易員都不承認自己偏愛高風險!!!

  “我非常厭惡高風險。如果有機會的話,我寧可賺取穩定的一萬美元,絕對不會考慮成功率10%的十萬美元報酬。”

  優秀的交易員會等待勝算最高的機會。

  “重點是你必須從理性的角度處理風險,而且還要一些想像力。優秀的交易員知道如何與何時承擔風險,也清楚如何與何時避開風險。有些風險你必須承擔,有些風險你不可以承擔。關鍵在於如何區別這兩者。你不需承擔重大的風險,就足以贏取重大的獲利。許多交易機會蘊含著可觀的獲利,但風險並不特別高。

  研究相關的市場行情與交易物件,或許必須花費大量的時間與精力,但實際投入的資金未必承擔太大的風險。”


★分析風險與機率

  對於一個部位,伯納德·奧佩蒂特如何分析風險與機率呢?“雖然我知道部位發生特定的損失之後就會出場,但我還是認為投入的資金都會完全承擔風險。”

  即使最大的損失設定為15%,他還是認為有可能會發生超出15%的風險!


★資金管理

  風險分析與管理的工作,不僅僅局限在價格波動率與機率上,還包括資金管理。

  “你必須設定嚴謹的資金管理制度。絕對不允許自己越陷越深。你可以採用某種最大連續損失的規定,或設定某個風險值。你也可以採用某種操作法則,例如:‘損失不可超過某個限度’。你必須具備這類的心理規範,任何時候都不可以承擔設定範圍之外的風險。你必須確定自己不會被三振出局,這點很重要。情況很容易失控,必須有明確的規範。”

  設計資金管理的制度,你可以考慮下面幾點:

   *任何單筆交易中,我能夠承擔的最大風險金額是多少?換言之,每筆交易最多能夠承擔多少損失?
    請注意,一系列的交易可能連續發生損失,為了保留交易實力,每筆交易我最多能夠允許多少金額的損失?

   *一旦交易部位建立之後,我最多準備承擔多大百分比的損失?


★分散的投資組合

  分散投資是風險控制與資金管理的相關議題。

  “對於特定的期望報酬率,如果不進行分散投資,你將承擔較高的風險。如果由一個部位分散為10個部位,效益非常明顯,但由10個部位分散為100個部位,應該不會有太大的額外效益。

  分散投資存在一個最佳的水準,超過這個水準之後將帶來反效果。”

  伯納德·奧佩蒂特雖然相信分散投資的效益,但也不主張過度的分散。

  分散投資是提高風險/報酬比率的有效方法。可是,如果投資組合的部位太過於分散,你可能照顧不過來,反而提高損失的可能性。採取分散投資的策略,必須記住:
   *如果個別部位都承擔相同的市場風險,就不能提供分散投資的效益。
   *個別部位的規模必須類似。如果九個部位的規模都是100美元,第十個部位的規模為10000美元。這類的分散投資沒有太大的意義。
   *個別部位的價值波動率應該類似。讓我們考慮一萬美元的三個月期英鎊存款期貨契約與一萬美元的長期公債部位,兩者顯然不可相提並論。


[第一篇結束]

股市心理學(31)~股市群眾的「反智」心理。

股市心理學(31)~股市群眾的「反智」心理。

[寫完!]

  中國的知識份子,傳統以來都有所謂的反智傾向。老祖宗的習慣到現在還沒消失,只是鑽進了我們的潛意識裡藏起來,然後在暗地裡蠱惑我們抗拒知識。股市裡這種現象很明顯,但大多數的人渾然不覺,甚至還以為自己是追求知識的人。

  所謂反智,就是抗拒知識、抗拒智慧。

  一般人的天性,藏著正反兩面,追求智慧的是正面、抗拒智慧的是反面。要讓正面的力量發揮,要靠艱苦的修行;如果一開始就認定自己「想要追求知識」卻忽略掉自己天性中陰暗的那一股抗拒的力量,那麼,在接下來的學習旅程中,就很難不受到魔鬼的誘惑──而那些心魔都是從自己的內心深處跑出來的。

  在人性陰暗的那一面,是喜歡追求「市俗的知識」、「媚俗的知識」以及「自欺欺人的知識」;對於『正確的知識』反而是興趣索然的。換言之:一般人性在追求的,是「好聽的、好看的」、「能夠滿足自己的欲望的」,卻不太過問它的深一層的涵義。

  在股市中,群眾喜歡「吹噓的、誇大的」不實的知識。奇怪的是,他們會把這些假知識當成是真知識看待。

  有很多很多人,潛意識裡面「畏懼」真實的知識──他們深恐自己如果「很認真」使用了真實的知識,萬一在短時間內沒有賺到錢,他們會受不了這樣的打擊。

  有很多很多人走在人生的感情路上,潛意識裡面畏懼『真實的愛情』──他們深恐自己如果「很認真」動了真情,萬一遇到錯誤的對象,被對方拋棄,他們會受不了這樣的打擊。

  有很多很多人走在人生的感情路上,潛意識裡面畏懼『真實的愛情』──他們深恐自己如果「很認真」動了真情,萬一遇到很棒的對象,卻因為自己「不成熟、不夠好」或者是「不小心,處理不當」而失去了對方,到時候,他們會受不了這樣的打擊。

  所以,有很多人,一輩子都不想看到『真實的東西』,就怕看到了之後與自己的期待不符合而失望。


  所以,有很多人,一輩子都不想知道真理,就怕知道了以後,發現自己「原先知道的都是錯的」而遭受重大打擊。


  所以,有很多人,一輩子都不想知道真理,就怕知道了以後,自己卻「無法實踐真理」而被真理所拋棄。


  所以,有很多人,一輩子都不想知道正確的操作方法,就怕知道了以後,發現自己「原先知道的都是錯的」而遭受重大打擊。


  所以,有很多人,一輩子都不想知道正確的操作方法,就怕知道了以後,卻發現自己「沒辦法把方法貫徹執行」而對自己失望。

  賭徒在賭場的時候,如果賭輸了,他會想翻本,就算一直輸一直輸,他也不願意離開賭桌。

  然而,操作者在市場中,如果使用了某種方法而遭遇到了洗盤,只要連續挫敗個兩三次,不用人家拉他走,他自己就會心灰意冷,自動離開市場,或是把此方法擱置一旁。

  這是一個很重要的現象,一旦發現自己出現這種現象,最好立刻加以檢討,深入思考自己為什麼這麼脆弱?除了股票市場之外,自己還是不是有什麼地方遭遇挫折?使得自己無法承受壓力?……不過,大多數的人都無法確實得知自己為什麼「平時賭性堅強,遇到洗盤卻反而變脆弱」的現象,所以,暫時只要察覺到自己有這種病就好了。至於解決的辦法,在開始治療的時候,別無捷徑,就是不斷地加強技術、反覆磨練、控制資金、適應洗盤,讓自己的身心保持平衡,以免提早陣亡。


◎關鍵的病發點:輸錢

  我們為什麼要反覆提倡學習的重要性,其主要目標之一,就是想看能不能在「病發」的時候,稍微得到控制一下。

  如果你想成為資深贏家或是不退轉贏家,你就必須把整個操作生涯當作是嚴肅的修行。但是,對於一般人而言,修行途中最難的部份,不是充實修行的知識,而是跟自己「不想修行、抗拒修行、抗拒學習」的內心惡魔做搏鬥。

  換言之:如果你想把技術分析學好,你就必須把整個技術系統當作是心理修練。但是,對於一般人而言,修練途中最難的部份,不是充實技術的知識,而是跟自己「想要把技術丟掉、想要隨心所欲、抗拒教條、抗拒規則、抗拒學習」的內心惡魔做搏鬥。而且,是生死鬥。

  人類的天性中,有很強大的業力在牽拖、阻止我們去做正確的事情。如果你找對了方向,往這方向開始前進,過了一段時間之後你必定聽到惡魔叫你「回頭」的聲音,他會用種種理由「點醒你」不要再繼續走下去。當你聽到這些理由的時候,你可能會覺得自己誤以為「懂了」、「有所領悟」,其實那是一種假悟──不但沒有變聰明,反而變得更愚笨。

  如果遵守紀律、使用某種方法而輸了錢,你的心理建設必須強到知道『如果遵循自己的交易系統而發生正常虧損(指確實執行停損),那麼這就是一筆成功的交易』,然後我們再來檢討到底是交易系統出了問題,還是「這次的虧損只是正常的機率現象」(天底下沒有勝率百分之一百的系統)──換言之:我們必須先克服自己的情緒問題,再來檢查是不是機器出毛定。

  但是,絕大多數的人,在遭遇到挫敗以後,不論他表面上宣稱自己多麼效忠於真理(大多數人連這種宣示的忠誠都懶的表達、甚至不知道要有這樣的忠誠),其實他內心的負面潛意識(心魔)都會很高興「自己終於找到了背叛的藉口」,今後可以「不必這樣做下去」──因為:如果遵循正確的方法做下去,你勢必要經歷一段孤獨的試煉期,在這段時間內你可能會覺得「很孤獨、很吃力、很傷腦筋、很花時間」、你將「喪失大部分的世俗的娛樂」,而進入一個冷清的世界(其實是清涼的境界)。
  
 為了抗拒這種「冷清」的世界,人類發展出「反智」的性格傾向。這種反智的心理在輸錢的時候特容易表現出來,但是自己卻不知道。

  讓我用一個譬喻來說明──很多操作者在接觸到正確方法之後,就像是討到一個賢慧、外貌卻普通(甚至有點醜)的老婆,他勉強忍耐著這個醜老婆,講的白一點,因為老婆長的醜,所以做愛的時候得不到滿足,所以他內心裡總是不知道在期待些什麼──直到有一天,他發現他老婆背地裡偷偷出去跟別的男人交往──這下子他可逮到機會了,於是開始外遇、偷吃,甚至是明著吃──他等這一天已經很久了,等自己「背叛」──去跟惡魔打交道。

  正確的方法很可能貌不驚人,就像醜老婆,沒辦法給人刺激快感。如果你要的是幸福的婚姻,那麼,老婆要賢慧;如果你要的是獲利,那麼,操作方法就要正確。如果你的人生需要的是盡情的揮霍與縱慾,那麼,賢慧老婆的存在對你而言是一個負擔,甚至是一種威脅。等到有一天你逮到機會了,你就會把她幹掉,然後把惡魔迎進門。如果你的操作生涯追求的是一時的爽快與跟群眾瞎起鬨的世俗快樂,那麼,學習嚴謹的操作系統對你而言是一個負擔,甚至是一種威脅,因為他威脅到你「追求俗世低級趣味」的樂趣──等到有一天你逮到機會了,你就會把這方法給扔掉,然後向魔鬼學習旁門左道的撈錢方法。

  輸錢的時候,惡魔就跳出來了,它會慫恿你換種方法試試看。

  很多時候,輸錢是因為操作系統的不夠完善,所以要改良。但這是有限度的,是維修,而不是整個方法都丟到(除非你的系統真的完全錯到不堪使用,或是用下去有一塊電路板會燒掉然後整個機器都秀逗失靈)。大多數人也都知道不要變動太劇烈,於是,魔鬼會換一種方法勸你:他會勸你「額外」再賭一次──本來作中線,現在「偷偷」做幾次短線,把頻率給提高,然後騙自己說自己還是這套系統的信徒──其實在「額外增加次數」的操作中,已經出軌了,然而自己還在騙自己。為什麼?因為想趕快贏回來。

  輸錢的時候,業力立刻開始發作,促使你趕快進場再賭下一次。病情比較輕微的人,被洗個幾次以後就心灰意冷,退場不玩了──這還算是輕微的心病──嚴重的,就顧不得以往的叮嚀與教誨,只想趕快換裝、重新上路,看能不能把剛輸的給贏回來。

  操作者想要改做短線趕快贏回來,這當然可以,但必須要用正確的短線方法,而不是自己找藉口亂做。


◎反智的後果

  要進一步釐清的是:反智是指「反對智慧」,而不是指反對知識。有人喜歡知識,卻不喜歡智慧,甚至抗拒智慧。

  金融市場中,很多人的反智表現是「大量吸收垃圾知識已掩蓋自己內心的空虛」(空虛是因為缺乏智慧),當然,也有更多的人的反智表現是直接把書本丟到垃圾桶裡,「不讀書、不思考、不改過」,卻還妄想成為贏家──還有些人,只想贏錢,而不想成為贏家,這也是一種無知。

  很多人反智的後果,是「失智」。有的人隨著年齡的增長,失智現象會逐漸發展成「老人癡呆症」。

  有很多平常看起來熱心吸收知識的人,也發生了癡呆現象,這就有可能他原先只是喜歡知識,卻不喜歡智慧。

  這種失智的現象,有更多人是以另外一種病態表現出來,就是佛洛伊德所說的「死亡衝動」──也就是說:他脫離了正道、親近了惡魔,其實是想早點死、早死早超生,省得在人間多受苦難。換言之:他活得不耐煩了,所以索性在金融市場豁出去瞎做,以求痛快一死、一死百了,財去人安樂。

  關於「死亡衝動」,我以前講過,但是沒講完。以後有機會還會再講。

  這篇提出了一些心理觀點,給大家參考,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end]

~王力群(王勵群)RandyWang.台灣,台北,2009-07-31 禮拜五 早晨 中午10:26 起筆, 8-3 早上6:08寫完

機械式操作法(31)~關於電腦程式交易系統的幾個問題

機械式操作法(31)~關於電腦程式交易系統的幾個問題

[寫完]

 有些關於機械式電腦程式交易系統的問題,我在此一併嘗試做答覆。

1、短線系統必須置於中線系統的保護之下。換言之:短線系統要注意中線趨勢。

  但問題是:很多人只有一套系統,或是兩套系統都屬於短線。

2、愈是短線,統計指標愈失靈!甚至走樣!因為幾乎所有的統計指標(例如:KD、RSI、威廉指標等等)都是依據現在的價格計算出來,但問題是盤中即時的時候,每一秒價格都在變動,所以指標也是每一秒都在變動!有時候明明看到了買進訊號,但是過了一分鐘以後,剛剛出現過的訊號竟然就消失了!

  所以:當沖的系統,幾乎不可能做歷史檢測,因為無法完全模擬當初的盤中走勢。既然不可能測試,那就要看系統發明者的贏家經驗以及睿智了。

3、系統的核心知識,要是正確的知識(其實這有點廢言)。什麼叫正確?正確知識的最大特徵,就是它是下一個新知識的基礎。

  如果一項知識本身無法再發展出正確的知識,那麼,它就很可能不是正確的知識。

4、很多的系統,它的核心知識不一定全錯!而是對錯交雜。就好像飯裡有老鼠屎,也許吃不死人,但是吃久了就會有問題。

  換言之:暫且拋開對錯不談,有些程式,很可能「寫的不夠好」!以致於將來會發生後遺症。

5、人間眾生百態,每個人的交易系統都不一樣。有些系統一看就知道對錯,但有更多的系統一時之間很難判斷到底是對是錯。

  換言之:我也要花時間看到它這個系統更多的資料之後,才能判斷出此系統的對錯。問題是:這個驗證工夫要很久。一般人沒有那個時間去幫別人做長期驗證。



◎解說

  這世界上,本來有很多東西是好的,但是一旦「過分普及」以後,就弊端叢生。電腦交易軟體這東西,就是這樣。

  剛開始,因為大部分的中線贏家都使用機械系統,所以很自然地在電腦科技進步的潮流中『一點一滴』地把自己的『贏家智慧』轉換為「電腦語言」。換言之,我長久以來一直都堅持:電腦程式最好是由一個贏家搭配一個或幾個電腦專家來寫,這樣會比較好。如果寫電腦程式的人本身沒有達到贏家境界,那麼,這個電腦程式我不敢用。

  狀況一:操作者本人不是贏家,但是從電腦的篩選與過濾條件中「無意或有意」找到某種接近『贏家手法』的方法,於是他就一直研究下去。

  這種情況發展下去,幾乎百分之八十的操作者都會走火入魔,愈研究就岔、愈研究就愈偏離真理。剩下來的那兩個,除非福德深厚、慧根深厚,否則也很難一直堅持到資深贏家的境界。

  狀況二:操作者本人不是贏家,但是從電腦的篩選與過濾條件中「無意或有意」找到某種接近『贏家手法』的方法,於是他就開始以為自己是贏家。

  這種情況就好像某個人無意間發現了屠龍刀以及藏在刀裡的武功祕笈一樣,突然覺得自己是武林至尊了。殊不知當贏家除了要不斷練習武功之外,更要持續不斷地修心,才能保持贏家境界。但是大部分的交易專家或是電腦專家都不是心理學家或是修行人,所以「發現了成功的操作方法」之後都會得意忘形,忘記「電腦不會教你心法」這一個事實,於是到最後都逐漸墮落或是暴跌墜落。

  注意:當你發現一個交易程式試了幾遍歷史資料都有不錯的獲利之後,你「可能」拿到了一個「原始」的、「接近贏家手法」的方法。但只是接近「贏家手法」而已,而不是接近『贏家境界』!──這點千萬要搞清楚!──過去不知道有多少人因為搞不清楚「贏家手法」跟『贏家境界』的差別而毀在這一關上面──拿到了太極拳的圖譜並不表示你成了張三丰;拿到了葵花寶典的秘笈也不等於你成了東方叔叔──這一點一定要弄清楚。

  狀況三:操作者本人知道機械式操作法的優點,但卻不知道電腦程式交易如果用在當沖,則須要很多的輔助──換言之:電腦交易程式如果用在長線則是很靈,中線則次之,短線的效果最差。但是台灣幾乎所有的散戶買軟體都是想做短線或當沖,而根本對長線沒興趣。然而他們卻不知道贏家通常都是用一套中期系統去保護(過濾)另一套短線系統。

  狀況四:操作者本人不是贏家,但是從電腦程式交易中賺到一些財富之後就誤以為「電腦功力」就等於『贏家實力』。

  這一類的人,你跟他談起交易,他講的天花亂墜、頭頭是道,但談的大部分都是電腦程式,真正點到交易核心精神的東西,很少。這就好像我以前遇到收集古典音樂唱片的大咖,他討論起如何蒐集唱片來精彩萬分,但是點到真正的音樂精神的部份,少的可憐,所以充其量他不過是個「蒐藏家」,了不起做個「鑑賞家」,但無論如何都不到『音樂家』的程度。

  問題是:在金融市場裡,你做個「交易程式蒐藏家」、做個「市場評論鑑賞家」,有個屁用?──嗯,如果是要用蒐藏跟評論去唬人騙錢的話,當然有用。如果是誠心誠意拿來做交易,當然沒用。


◎建議

  我建議現在有在使用電腦程式交易的朋友,一定要注意:

  一、每隔一段時間,電腦的參數可能要改。這個改,是個大學問。所以,不能因為有了電腦當靠山就荒廢了傳統的技術學習課程。

  二、電腦只能幫你接觸到初級贏家境界而已(前提是技術要正確),至於想達到資深贏家境界還得靠自己努力。

  三、電腦能夠教你的心法有限。大部分的心法必須要人腦思索而來。

  四、不要只使用一套短期系統。使用長期系統的人,一套就可以。使用短期系統的人,則一定要有一套中期系統搭配最好。

  五、電腦無法取代合格教師。

  以上五點,提供大家做參考。

[end]

~王力群(王勵群)RandyWang.台灣,台北,2009-07-29 禮拜三 早晨 9:47~7-30 中午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