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3月25日 星期二

股市概念(23):方法論

股市概念(23):方法論

【金融市場的方法論】

  當我們把「我們認為正確的方法」呈現在群眾面前的時候,一定會有很多人覺得奇怪,發出「你怎麼知道你的方法是正確的?」

  在我早年的操作生涯裡,我對這個問題並不在乎,因為那時候我獨來獨往,別人愛聽不聽,賠錢是他家的事,跟我的關係不大;但是在我嘗試把這一套東西給傳下去的時候,我就不得不正視這個問題。

  市場的操作技術理論,不管是深奧複雜還是大巧若拙,到最後只有兩個簡單的動作:買跟賣。(其實是有七個動作:買、賣、空手、放空、回補、多單續抱、空單續抱)就因為它只有買跟賣兩個最簡單的動作,就算是猜也有一半的機率猜對變富翁,所以大批的群眾對市場抱著輕視傲慢的態度,不是認為它亂七八糟像賭場,就是認為「賺錢的方法就是這麼簡單」──為什麼簡單?「因為不是買就是賣嘛」……所以他們才把市場看的這麼簡單。

  這叫「倒果為因」。也就是說:人類把自己看到的結果現象,誤以為是形成此現象的原始初因。

  當群眾看到我們很忠實地履行移動平均線操作法的時候,很多人都感到很奇怪,對我說:「均線不是很簡單的東西嗎?用這種東西怎麼可能會賺錢呢?」──當我聽到這樣疑問的時候,坦白講,真正感到奇怪的是我,我會去想:「群眾到底把正確的方法想成是什麼樣子了?還是說……他們根本不認為天底下有所謂正確的方法,於是就胡亂捏造出一個連自己都看不懂的四不像,然後對著這個東拼西湊的四不像膜拜,把它叫做神;藉以掩飾自己沒有精神信仰的事實。」

  當我們把均線法呈現在大眾面前的時候,群眾所不了解的是:在推出這個結論方法之前,我們已經淘汰掉很多其他的方法,甚至說的誇張一點:是淘汰掉大批的方法,有的還是整批整批的廢棄。這裡面,有簡單的方法,也有複雜的方法;有偽造的假科學、胡謅亂拼的怪誕謊言、不成熟的青澀方法、危險的殘缺方法、長中短線不分夾纏混淆的方法、經過繁複計算偏離人心甚遠的方法……甚至,到最後我們還不得不忍痛做了一件重要的決定,就是暫時放下預測法不用,而改用機械法(均線法就是機械法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一種),而這個預測法,卻是之前我們一直在研究的正確方法;連正確方法都可以拋掉,為什麼呢?因為預測法有一定的高難度,實在不適合一般大眾學習,所以暫時擱置。

  這個淘汰的工作,我做了十年以上。剛開始,是自己找些指標來做做看,譬如:kd、macd、rsi、dmi、威廉指標、騰落指標、bias、騰落指標、ATR……等等,觀察了幾年,也試了幾年,但這些始終都沒有成為我操作的真正主流方法。最近的這五、六年,有些同學自動帶給我很多資料,那些都是他們歷年來在外面跟其他老師學習的教本;他們拿給我看的目的,一方面是希望我幫他們做個鑑定,看看這些花學費買來的方法有沒有用,另外一方面,是希望提供這些資料讓我也能增進我自己的程度,然後再反哺出來給大家做分享。在這種機緣下,我有幸比大家接觸到多一些的資料。

  附帶一提的是:我不是一進市場就學技術分析,但是我剛開始正式學技術分析之前,我就已經知道了正確的長期投資觀念(只不過那些觀念還沒有形成具體的法則條文),所以能夠在每年確保盈餘的狀況之下,拿自己做實驗,去嘗試很多「其他的」方式;但是一般投資大眾可能在實驗成功之前,就花光了所有的預算。我則是很幸運地躲過了這一關。

  觀察這些「其他的」方法,是一段很辛苦的歷程。一般的贏家,其實不太可能去花這麼多時間去對群眾解釋那些其他的方法為什麼不可行。在學習的過程中,我往往要花費更多的唇舌去對同學說明他們的觀念哪些是錯的?錯在哪裡?為什麼錯?要怎麼改?……這樣一來,勢必耽誤正課的進行。但是,有相當多的朋友以及同學,他們確實很執著於自己本身的既定成見,如果不給它打破,新觀念是進不去的,所以這個『解惑』的工作,就大大佔據了許多學習的時間,這是無可奈何的。
要對群眾去解釋他們的觀念哪裡是錯的,這是一件吃力不討好的工作。首先,你必須要知道:關於教育訓練跟宣導理念的工作,如果做的太多,勢必會妨礙你自己的操作!因為那不但要花時間,而且勞心勞力,甚至會惹來口舌爭辯以及擋人財路的麻煩。一般人的想法,都是希望我們把錯誤的原因講的愈詳細愈好,但是坊間有這麼多的方法,實在無法一一細述,只能針對一些重點做解說。還有些人,嘴巴上說只要求我們一句話告訴他「這個方法能用?還是不能用?」,但實際上,他骨子裡是不會相信你講的任何話,因為他要自己去驗證。這種「在潛意識裡已經預先設定了立場」的案例,實在很多。

  一般人最常質疑的一句話,就是「你又沒有自己親自用過這方法,怎麼知道這個方法不行?」──這種懷疑,嚴格講起來,是正常的反應。我也會要求每位同學如果拿到一種新方法,一定要用歷史行情資料至少跑個十年,再來看看績效是正是負。但是,我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想過:一個真正的贏家,為什麼要幫你花時間把他的測試紀錄做成印刷精美、圖表齊全的報告給你看?他吃飽了太閑了嗎?……以我們目前使用的中線系統為例,大家可能不知道我在測試中線系統的同時,也花了將近一個月的時間去跑過一遍短期系統,大概試驗了四到五種過濾方式;在這一個月當中,平均每天要花五個小時以上去跑結果,有時候一跑七、八個小時是常有的事。我不知道一般上班族一天之中有多少閒工夫可以去做這種測試工作?而且,有將近一半的工作,我都是在腦海裡面思考,如果要留下證據,就要把我腦海裡的思考變成文字,請問:那要多久才寫的完呢?光是廢棄掉的用手寫的草稿,就有幾十張紙,更不要說電腦裡的圖形存檔多達好幾百張。如果請別人從頭到尾過目一遍,別人有那閒工夫看嗎?既然沒時間看,或是懶得看,那麼,那些人就要好好思考了;現實世界中,並不是什麼事情都會照著人們想像的理想情境去呈現。

  有人可能會反駁說「這些解釋的工作,是可以做詳細的。現在不做,一定是別有用心,或是根本拿不出東西來說服別人吧。」──這種反應,也很正常。於是,我在這個部落格上,利用這一個多月的時間,寫了一百多篇短短少少的文章,嘗試把群眾容易犯的錯誤觀念給解釋一下,結果呢?一問下來,很多朋友以及同學都沒有看完。請問:我寫都寫完了,難道我寫作的速度會比別人閱讀的速度快嗎?

  寫一篇文章,先要決定題材,然後構思、打字、刪減,中間還要不斷地思考。我相信,看文章的時間絕對比寫文章的時間要短,而且短很多。

  當我們不相信一個方法的時候,可以反過頭去驗證作者的理念。要怎麼驗證呢?第一個是拿這個方法去跟歷史行情做印證,第二個是去了解作者的思想。但是這些驗證工作,都是要花時間的,而且,鮮少人知道要去跑歷史行情。

  今天既然講了,有心人就不妨跑跑看吧。記住:至少要跑十年的歷史資料。自己動手跑過一遍,就大概會知道這個方法是怎樣。當然,也有很多人跑完一遍以後發現獲利沒有到十倍以上,於是就放棄此法不用。如果是這樣,那我也無語。

  這一篇只是開場白,下一篇我們來談談正確操作法的科學性質。

~王力群 Randy Wang. 2008-03-25, Taipei pm.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