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險控管(7):個股操作時的資金控管問題 [1]
[寫完]
在台灣,做股票,在風險控管以及資金管理方面,都比指數期貨複雜一些。
指數期貨的交易對象,是大盤;在台灣,技術分析用在大盤,最準,用在個股,則不一定,因為個股的人為干擾較大(有些投機股甚至可以做線),大盤就比較少這干擾,因為到目前為止,沒有人的財力可雄厚到可以改變加權指數的大趨勢。
股票的贏家,幾乎都是有錢人,口袋深、耐得住震盪,所以,基本上,個股的震盪範圍要比大盤寬,這樣一來,風險係數就比較高。換言之:如果堅持在最合理的價格停損,則損失較大。當然,如果期指沒有做好資金控管,則遠比個股來的更危險。換言之:如果是正當的風險管理,則做股票的風險較大,但利潤較高;做期指的風險係數較容易控制(較容易降低),但是利潤比較少。這完全符合市場的基本原理,意即『風險高、利潤愈高;風險低、利潤愈低。』
不過,做股票跟做大盤有一個重大差別,就是:如果把大盤當成是一支股票,它算是一支不會下市的績優股,但是個股則可能因為選到爛股票而漲得不夠高或是根本漲不起來,如此一來,風險愈大(是真的大)則利潤反而更低。
所以,為什麼要選『強勢股』操作,而不是選『績優股』操作,其道理就在此:因為績優股的風險雖低,但利潤卻小──但是,問題來了,如果把投資時間拉長,則績優股的長期獲利應該會高過某些當時流行一時的強勢股。
但是,如果在當下選中了強勢股,那麼,一般的操作者就會把風險放在腦後,而專心一致地把精力集中在「擴大賭注」以及自我催眠式的「增強抱股」的決心──遺憾的是:這些都不一定對,而且絕大多數的時候,「加碼」跟「抱單」都被人所誤用。
假設我們選中了一支普通的股票,它的價格走勢是這樣:36-->20-->25-->18-->22-->19-->25-->21-->28-->23-->29-->24-->31-->28-->36-->32->39-->33->35-->30->32-->25。那麼,我們知道它的最低點是18,最高點是後來的39,漲了快兩倍(同時期的指數要漲兩倍的可能性非常低)。於是,我們應該是按照以下的流程是操作:
1、下跌的旅途當中,要想辦法(要有方法)不去做買進,免的買了就套。
2、找到底部訊號,或接近底部的訊號。(預測法用找的,機械法則是等待系統自己發出訊號。)
3、選擇此股為未來操作目標之一。
4、決定投入多少資金去買這支股票。
5、要開始操作了嗎?還是買了以後就放著不動?
(如果要操作,則要寫好交易計劃書;如果放著不動,則要思考一下何時停損出場。)
假設我們第1步到第4步驟都OK了,那麼,接下來我要開始操作,首先,我按照古法:在拉回不破前低的時候,我要買進;換言之:18-->22-->19,19塊不破18塊,於是,我在19塊反彈起來之後買進,買進價約21元,此時,它比較合理的停損價是18塊,而不是19塊(因為19塊太淺),這樣的話,如果實現停損的話,則一股損失三塊錢,約負的14%,這數目算大,相當於兩個跌停板。
如果我有一百萬,打算買五支股票,每一支花二十萬。如果是一次進場就買齊,則用20萬買進21塊的股票,如果18塊認賠,則損失28000,佔總資金的2.8%。這個2.8不算大,但問題是:你不只買一支,而是買五支,假設其它四支也都遭遇差不多的命運,那麼虧損率就高達14%(也就是五支總共賠掉14萬)。
如果第一次進場只買進1/3,也就是用6.6萬買進這支股票,那麼,如果要停損。而損失就只有1/3,也就是說:虧損率為4.6%,這個虧損率就比較小。不過,隨著價格的上漲,我愈買愈多,停損價雖然也跟著我升高,但是停損價上升的速度會落後於股價上升的速度,換言之:一旦停損,則損失的金額會更擴大。 這一方面的憂慮,必須經由實際估算來證明。但在此之前,我要先說解決這個風險困擾的結論方法,結論就是:如果想要把這個14%的風險降下來是可以,直接減少單支個股的投資金額就好。除此之外,就必須在別的方面想辦法,其中最簡單的一個辦法,就是提高進場的『勝率』。
如果是第一個方案,嗯,投資大眾應該是無法接受。因為:作業流程不是很單純。
如果是第二個方案,嗯,基本派的投資人會想到挑選飆股來提高進場的勝率;這樣的修道過程很容易墮落,到最後十之八九都變成聽明牌來提高勝率。
ok,如果我們是採用第一個方案,那我們要怎麼做呢?
1、找到一支可以買的股票。(至於怎麼選股,那是另一個技術,在此暫且不論。)
2、依照成交價找出停損點。(至於怎麼設停損,那是另一個技術,在此暫且不論。)
3、決定你的風險係數。我是用2%。(至於怎麼設風險係數,那是另一個技術,在此暫且不論。)
4、如果我的停損距離我的進場價差了五塊,也就是如果停損的話就是一股賠五塊,現在我的風險係數是百分之二,以資金一百萬來計算,一百萬的百分之二是兩萬,也就是說這次的買進我限制自己最多只能賠兩萬,這兩萬塊要除以五,所以我可以買進四千股。
5、決定最高的總資金風險係數。我是6%。(至於怎麼設總資金風險係數,那是另一個技術,在此暫且不論。)
6、既然總資金是6%,而每一支股票是2%,那我就還可以買兩支(每一支2%,共計6%)。其它兩支個股的買法,比照1~4步驟辦理。於是現在買進了A、B、C三種股票。
7、 決定你要操作幾支股票。我是三到九支。為說明方便起見,這裡設定上限為五支。
8、如果A股票有上漲,而且突破了重要關卡,則A股的停損價可以提高;提高之後,A股的風險係數會降低,此時,為了湊足6%的風險上限,可以買進新價位的A股,或是買進新的個股:D股。
9、過了一段時間,看ABCD哪一支股票先突破關卡、哪一支就調高停損。遺留下來的風險係數缺額,由買進突破那支的新股、或是買進新的個股:E股來做填補。總之:風險儘量一直都維持在6%。
10、如果半途中有某支股票跌破停損認賠殺出,則遺留下來的風險係數缺額,由買進新的個股:F股來做填補。(如果是B股認賠退出,則買進F之後,持股變成ACDEF,依舊維持五支。)
以上十個基本步驟,就是操作股票的資金管理方式。當然,有些上過課的同學會知道:這套操作流程的學問很大,其中隱藏著數條最重要的投資觀念。但是,一般操作者極端難以接受這樣的操作流程,其原因如下:
A、一般操作者在計算資金的時候即使是加減乘除也會頭昏腦脹。
B、目前,坊間的書籍,包括投資類的經典,都沒有揭露此一操作流程的細部節奏;但其實這套報表在某些職業操盤手當中運用已久。
C、一般操作者因為沒有接觸過相關的資金管理訓練,所以無法接受系統式的操作。
D、資金管理的教育訓練,須有相當的耐心才能接受,沒有決心的操作者幾乎不可能熬的過去。
E、資金管理的教育訓練,跟人格的關係極為密切;傲慢疏漏的人,不可能接受這一套。
◎感想
個股的資金管理計畫,需要搭配正確而且熟練的技術分析,才能夠發揮功效。這些技術,包括:『練習設停損點』、『練習設突破關卡』、『練習設風險係數』、『練習選定進場條件(包括選股條件)』──問題是:當這些功夫都練好之後,恐怕當事人就自以為很厲害、天下無敵了,於是就不會去管什麼資金管理了。
我自教學以來,覺得最不容易得到的知識,就是風險跟資金管理;最難教的課程,也是風險跟資金管理;但主要的問題不是出在教材,而是出在投資大眾潛意識中的根本抗拒。為什麼會抗拒?因為資金管理,尤其是好幾支股票同時操作時的資金管理,其實就是一種科學的商業管理,好像清規戒律那樣束縛著操作者過度的貪婪慾望以及壓抑無謂的妄想──結果是使投資人失去了預測跟亂做的樂趣。
「賺錢」跟「放縱慾望」兩個相比,我寧願選擇賺錢。
這個結論看起來好像很簡單,其實要說服大家要『以賺錢為目的』是極為困難的,因為超過九成以上的人進入股市只是來找樂子的,也就是花錢來享受亂做亂幹的快感。
[END]~王力群(王勵群)RandyWang.台灣,台北,2009-05-06 禮拜三 早晨9:05~05-07 晚間.9: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