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6月17日 星期二

股市隨筆(11):股票書的感想

股市隨筆(11):股票書的感想 [寫完]

  有很多同學以及網路上的朋友問我新書何時出版?其實我也不知道,也許遙遙無期。

  原來的出版社因為面臨出版界不景氣,所以暫時決定不再出新書,總編輯把我介紹到另一家出版社,本來以為狀況還好,後來才發現老闆對我根本沒興趣。

  我的幾位好朋友,像是非凡的李小姐,以及經濟日報的謝先生,都曾經幫過我忙,到頭來都是一場空;甚至,每當他們很熱心的給我一些建議的時候,我到後來都會反過頭來勸他們,不要為我花太多心力了,我這人就是這樣,商業不起來;如果我能夠商業化,那麼,太陽真的從西邊出來了。

  像是我最早的那本書{散戶操盤必讀的第一本書},賣的最好,差不多賣了快一萬本,但是後來拿給一些出版社看的時候,那些編輯都不喜歡,所以我的書就一直交給業強跟名田出,就是這個緣故,因為別的地方不要嘛。

  那時候,他們要的書,是所謂流行的理財書。在那些編輯的腦袋裡,大概從小到大都沒想過金融市場的操作是一門學問。我們把股票書寫成那樣子,真是嚇死人囉,好像正經八百在搞什麼事兒,幹麻呢,就不能輕輕鬆鬆寫、輕輕鬆鬆看、輕輕鬆鬆賺錢嗎?

  就是不能啊,你要我說實話嗎?就是不能啊,就算是做很長線的投資,也是要有概念的,決不是隨便買。

  我們今天在書籍市場上看到的,大概分為兩種,一種是菁英教育,另一種是譁眾取寵。寰宇出版社走的路線,就是菁英路線,所以我們今天有幸可以看到很多外國經典的翻譯書,像是{股票作手回憶錄}、{專業投機原理}等等;另外那些譁眾取寵的,找一些理財名嘴來寫,那根本不是操作,但會讓人家以為要從市場中賺錢,就要像那些名嘴做的一樣。

  第三種,就是一些很無聊的應酬書,幫公司的產品打知名度的、做行銷的。這些書都很官僚,內容不痛不癢,有些地方看起來好像有點道理,也有作者自己的心得,但就是給人隔靴搔癢的感覺。這類的書,讀者浪費的時間多,接收到的垃圾資訊也比真正有用的知識要多很多。

  還有一種,就是網路興起以後,百家爭鳴,以往民間素人操作者只能在bbs上免費發言,現在也可以藉部落格在板上大量發表自己的心得,推翻了過去出版界的門檻。在這狀況下,讀者其實有得有失,因為不論是誰都可以發表,所以有時候變成不負責任。不過,大體講來,網路社群確實在知識傳播的「量」方面貢獻很大,但是在『質』的方面貢獻不大,甚至造成更大的負面效果。這意思是說:更多人因為網路而知道了基本分析跟技術分析的方法,但同時也吸收了很多錯誤知識;而且,儘管有些『不是騙子』的操作者用他的部落格或網站吸引了一些人,但卻有更多的人被一些「假大師」的「似是而非、半真半假」的言論所吸引,被誤導而不自覺。

  股票書,愈來愈多。很多人問我哪一本好?哪一本怎樣?如果是問我關於我自己的作品,當然我很樂意回答。但如果是別人的作品,而我卻覺得這本書很糟,或是怎樣怎樣,那麼,我能老實講嗎?還有一些上課的學生,對於我們自己的講義都還沒看完,卻很樂意去讀別人寫的書,這叫我怎麼開口呢?是責備?還是好言規勸?或是乾脆都不講、不提醒他,把他當作化外之民?……諸如此類的狀況,很多,而且複雜的程度,遠遠超過大家的想像,處理稍有不慎,就會造成心結對立。並不是每一個上課的學生都把我當做老師看,所以講話必須慎重。

  這一慎重,就變成很多話都不能講了。如果是台灣本地人寫的書,如果我說寫的不好,很容易造成紛爭,別人一頂「譭他讚己」(藉著詆毀他人來自抬身價)的大帽子扣過來,那我就受不了了。那麼,怎麼辦呢?沒怎麼辦,就『關起門來說吧』。但是數年前,就曾經發生過學生把我私底下『關起門』來說的話拿到網路上去發表,然後對我做人身攻擊。可見,這個門,是關不緊的。

  諸如此類的事,其實有些讀者跟同學也知道一點,他們也擔心我知道,久而久之,會變成一種無形的心結,藏在潛意識裡,很麻煩的!所以,今天,不論是在部落格,或是課堂上,我都依舊鼓勵大家不要有心理疙瘩,儘量敞開胸懷,有問題就提出,不要怕;經過這幾年,有些事情我也有所改善,那就是:不管同學問我什麼,那都是我的問題,而不是他們的問題。我不可以因為有些問題問的有點白目而輕視對方,更不可以直接動怒、大罵對方不用功,這一切的一切,是我自己要去化解。大家都是我的朋友,不要有心結、不要有猜忌。

  但是,默契是要靠建立的,有些事情大家應該知道,啥事?就是我現在講的這些事。這些平常我們不太談論的內情,往往因為雙方之間缺乏友誼共識或師生共識而變成誤會,進一步造成許多人學習過程中的無形障礙,跨不過去,然後,對我這個老師的信心就一點一滴地流失,根本就無法繼續教下去,他也學不下去。

  光是為了「哪本書好?哪本書壞?」這個問題,就可以衍生出很多問題。本來在正規的教學中,初入門的新手是要放下舊的知識,一切從新來過。如果不放下舊的思考習慣跟知識,到最後,恐怕就是學習失敗!這個後果很嚴重,也是我跟許多舊生一再討論的話題。但是,世情紛擾,很多狀況不是我們能夠控制的,要一下子勉強大家做到這樣,根本不可能,所以只好花時間把這方面的知識說一說。但是在正式課堂上,這一說,時間耗掉了,學費也耗掉了──人家繳錢上課是要來聽技術分析的,而不是來聽我講『怎樣選書來讀?』的課程──所幸這裡是部落格,不是付費課程。但是我還是把大家當成是自己人,畢竟從每天三四百人掉到現在一天一兩百人的瀏覽人數,留下的朋友們,都是有心人。

  就拿選書這件事來講好了,其實相關的知識,我都大概提過,但是讀者要能夠把它連貫起來。首先,你要知道你手上這本書在『學習次第』中是什麼地位?是哪一級的?你練到那一級了嗎?如果你自認為已經練到那一級,有什麼依據呢?是依照你自己的實力還是依照你自己的雄心壯志認為自己很「高級」?……這些問題,自己要去分析、思索,不要攙任何的感情因素。

  再來,你要問清楚自己你是想做長線還是短線?你的資金是大是小?你的時間夠充裕嗎?你的天賦資質到哪裡?……根據以上狀況,然後再來決定這本書的定位,以及適不適合你。

  大家千萬不要以為這些是老生常談,如果你用這幾項標準去看待許多書籍,就會發現『很不一樣』的結果。首先,我們會立刻驚覺:許多股市中的經典著作,其實都是「殘缺」。換言之:如果對書本的某些地方產生誤解(或是我這個推薦人沒有解釋清楚),通常都會引發一連串難以清理的後果,甚至造成終生的觀念偏差。

  以一本名著《漫步華爾街》為例(作者是伯頓墨基爾),這本書在談到技術分析部份,充滿無知與偏見,庸俗的很,不知道教壞了多少人(有些贏家則慶幸有這麼多的散戶被教笨,好讓少數人賺錢);同樣的狀況,即使是科思托藍尼大師對於技術分析的意見也高明不到哪裡去(除了M頭跟W底之外)──這是屬於「偏見」的部份。發生在經典中,會對一般讀者發揮更大的誤導效用。另一種是「嚴重殘缺」,例如經典巨作《股票作手回憶錄》,前面幾章都在講短線,一直到中間以後才慢慢透露出短線的弊病,但是如果不注意看,是看不出來的。這個問題是出在作者是用說故事的方式來講股票,而不是嚴謹的論文,所以讀者自己要思考、自己要抓他的涵義;問題是:很多涵意不是那麼容易被抓出來的。一般讀者往往只看到他前面幾章拼命在做短線,而且好像很神的樣子,卻忘記了他後來對於操作的自我反省。換言之:傑西李佛摩的書其實不應該把第一重心放在技術部份來閱讀,而應該注意他深刻的自省修養;問題是一大堆讀者都只想看技術,而對於心法視若無睹。

  至於有「嚴重錯誤的」,例如像《一次讀完25本投資金典》,作者見識一般,卻自以為了不起,整本書讀完,恐怕沒學會真功夫卻學到了作者字裡行間的傲慢態度;《交易的藝術》:關於心理部份寫的極好,但是技術部份卻寫的很糟。

  大部分「有缺陷」的好作品,問題都出在定位不清,除了長線跟短線的區別沒有跟讀者說清楚之外(兩者的技巧跟心態都差很多,但是極易混淆),就是『學習次第』的歸屬位置沒有弄清楚,造成閱讀時「前後顛倒、上下錯亂、輕重不分、緩急失措」;讀者會不斷感受到「自己有學到東西」(因為是名作),卻不知道他正處在一個漫無學習章法的混亂狀態中,必須要靠以後在市場上的實戰中真實打拼一番才能夠將這些書本知識歸到正確的位置──問題是:一般人還沒等到歸位,就已經把子彈打光了。然後抱著一顆充滿怨恨的心情離開,以後別人問起來,他就會說「書本無用」、「技術分析沒用」,然後存著這些偏見永遠無知地活下去。

  還有一些不是經典名著,知名度卻很高的書,乍看之下講的頭頭是道,但是在關鍵的實戰技術方面都犯了錯誤。有的是交代的模糊不清,有的是根本就錯。例如說,有相當相當多的書,都是使用「混合式操作法」,你可以發現他的買進方式是屬於A方法,賣出方式卻是屬於B方法,至於A跟B能不能放在一起用?為什麼要放在一起用?為什麼用A方法買進卻不用A的方法賣出,而要用B的賣出法取代?……這些作者可能都沒講,那真是把讀者當天才了,還沒學會走路就叫他們先學跳。諸如此類的毛病,在技術分析裡的書最多,基本派的經典著作則比較沒有這類毛病;像是巴菲特的價值派,其相關作品就比較少大毛病,因為主題集中、目標明確。技術分析的書則多的是長短混淆、以偏概全。不過,也有些基本分析的書,寫作風格卻像技術分析:把優點誇大、把缺點隱藏,明明只是基本分析其中的一項功夫,卻把這一項當作是制勝關鍵,為什麼要這樣吹噓呢?因為散戶愛聽簡單的,不喜歡考慮太多。

  講了這麼些,我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想過一個問題:這麼多的書,你如何要求你的老師每一本都看過、看完、還幫你做分析評論?……如果某個贏家,他只專注於他自己的操作,那麼,他是否有這麼多的時間去把坊間的暢銷投資書籍都看過一遍?

  外面陳列販售的書,如果運用不當,就會變成一種「誘惑」──把你從正軌的學習中拉出來,這個時候,讀者最需要的是聽真話;但是!但是!──以上我講了這麼多,是想告訴大家一件事:聽真話,是一件很奢侈的事。有時候,我們找到了願意講真話的人,但是在某個時候、某種場合,他卻變的不願意說了;或者,我們自己的態度、我們自己的身分已經暗中決定了一些事,而這些事是無奈的、隱蔽的、晦澀的,它讓我們聽不到真話。

  更何況,願意講真話的人,未必有發掘真相的實力;對真相內幕知道很多的人,卻往往是不誠實的利益既得者。

  今天,股市內外環境,從上到下、從下到上,都是長期演化的產物,或者,你可以說它是一個利益共生的集團。很多真實的道理之所以隱沒不見、很多贏家你之所以看不到、很多騙子你之所以看得到、這麼多殘缺不全的東西擺在最顯眼的地方……這些都告訴我們:能聽到別人講真話,而且是對你有用的真話,是一件多麼奢侈的事情;其背後暗藏的內情,非親身經歷者,實難以想像。所以:輕蔑、冷漠、忽視、成見,以及自我想像……這些東西,趁早收起;人與人交往,貴在誠實。善意堅實,實話才有的聊;否則,句句隱瞞、篇篇誤導,所有似是而非的模糊字句合起來成為一個大謊言,到時候就積非成是、積弊難返了。

[END]

~王力群 Randy Wang. 2008-06-12, Taipei 禮拜四 早晨.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