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6月28日 星期日

機械式操作法(26)~長線跟短線的「隨機的致富陷阱」!

機械式操作法(26)~長線跟短線的「隨機的致富陷阱」!


[寫完]

  有很多朋友問我《隨機的致富陷阱》這本書要到哪裡去買?台灣絕版了,買不到,要買要去網路拍賣上去找。大陸版則應該一直都有,但那是簡體版。

  另一個大問題是:很多人跟我反應這本書不容易懂。嗯,我花了很長的一段時間,才能夠站在一般讀者的立場去體會這本書為什麼這麼「難讀」。其實當年我初讀這本書的時候,很快就看完了,看完之後覺得這本書「深入淺出」,文筆「淺顯流暢」,應該是一本很容易懂的書。等到後來我推薦了這本書以後才發現很多人看不懂。如果這一本看不懂,那麼另外一本相關的著作《黑天鵝效應》就更沒指望了,難怪古往今來有這麼多人栽在黑天鵝上面(每個人都栽過,我也不例外,差別是在有沒有因此而得到教訓)。

  一般人看不懂《隨機的致富陷阱》的原因,依照我『多年』來的觀察與省思,原因大概如下:

  1、語文程度不佳、思考深度太淺。
  2、不習慣在金融操作中加入哲學性的思維。
  3、操作者本人的操作方式已經被隨機性的操作方法污染太深。
  4、操作者本人的日常生活方式已經被隨機性的思考習慣污染太深。
  5、操作者本人的經驗不足。
  6、操作者本人對於坊間普遍流行的各種操作方式欠缺了解。
  7、操作者本身是輸家。


  以上六個原因,最惡性的、後遺症最深的,不是1跟2(1跟2只能說是教育訓練不夠,欠缺的東西將來可以補上去),而是3跟4,而4又比3更嚴重。

  非惡性的原因中,以5(經驗不足)的情況最普遍,也最難以跨越。

  《隨機的致富陷阱》這本書是在啟迪一個思想,這個思想在金融市場中非常明顯,然後以市場為出發點,再把這種「執著於隨機性對人類有害」的觀念擴展到日常生活的領域。也因為作者的創作意圖是在涵蓋整個人類生活的層面,所以針對金融市場的實例說明對於一般人而言可能還不夠多。以致於造成很多人看不太懂。

  我個人的看法,是十分悲觀的。我認為:即使把金融市場的很多隨機致富的實例舉出來,看懂的人恐怕還是非常、非常、非常的少。

  除了讀的人本身的思想業障太重之外,更龐大的一個原因,是經驗不足。也就是:讀者本人在金融市場的資歷太淺(少於15年),所以在他的歷史經驗中,欠缺隨機性的歷史事件跟書中的內容相印證。換言之:「思考的材料太少、實做的經驗太少、成功的經驗太少、失敗的經驗太少」,以致於跟書裡面的理論呼應不起來。

  舉例一:大家都知道,每天都有人在買股票、每天也有人用各式各樣的理由買股票,而這些理由不一定是對的。如果有一個人在二零零三年sars的低點(四千點附近)剛好繼承了一大筆遺產,而他又是股市新手,只喜歡買股票而不懂得賣股票;於是他就買了一大堆股票,然後傻傻地一抱就是四年,到了二零零七年下半年八、九千點的時候,他就從千萬富翁變成了億萬富翁了。這就是常見的一種隨機致富的例子。

  注意:市場上,有太多太多的人是因為繼承了遺產、領到了退休金、領到了保險金、或者中了彩券、或者賭博大贏了一把、或者領到了公司年終獎金、領到了公司紅利、或者自己開公司突然接到一筆大訂單而大賺一筆,甚至有的人因為販賣軍火、販毒而突然暴富──這些林林總總的狀況都構成進場的理由,而這些人不可能全部都是在股市的高點發財的,其中一定有一些人是在低點的時候發了財,然後進了場,接著變成大富翁。這些人幾乎都是隨機致富,隨機致富本身並無過錯,但是如果當事人誤以為賺到這筆錢是因為自己的「能力高超,判斷市場趨勢正確」而沾沾自喜,而且把這種「成就感」帶到下一次的投資,那就掉入「隨機致富的陷阱」了。


  舉例二:大家都知道風險高的操作法,相對的利潤也高。如果有一個操作手他用的是「風險高、獲利也高」的操作法,然後在他還是新手的時候剛好遇到一波趨勢符合他的進場法則,於是他就賺翻了!因為他用的是高風險的方法,而那個時候又剛好沒有風險,於是他就順水推舟大發了。問題是:如果這位當事人不知道自己這次使用的方法是「非常態的高風險操作法」,那麼,他的思想很可能從此以後都變成這種高風險方法的複製品,換言之:因為有過一次大賺的經驗,所以他從此把這種讓他白手起家的方法當成娘了,然後在未來數年甚至十幾年、數十年的歲月中,他依然認為當初那種方法才是他的「正宗王道」,而瞧不起其他低風險低獲利的操作法──這樣就掉入「隨機致富的陷阱」了。  

  掉入例二的陷阱的人,非常多,其中又以大戶居多,因為大戶的錢多,受傷的時候感覺不疼,死很慢,所以他不會立即感覺到自己的操作法有問題。另外一個使人神經麻痺的原因是:如果時間一拉長,或者當中加入了很多小趨勢來干擾,那麼,當事者很容易被轉移注意力,而不知道自己的方法其實是有問題的。

  請注意:只要時間一拉長,幾乎絕大部分的人都不會察覺到是哪裡出了錯。換言之:只要時間一拉長,我們就喪失了觀察反省的能力。

  剛才講的二零零三年sars低點到二零零七年高點的例子,大概歷時四年多;這個四年多的光陰,勉強還算是「短」,所以我們可以比較容易檢討出來這一波的大賺是因為「剛好」買在了四年前的低點;但如果這一波的趨勢長達十年,那就非常不容易回過頭去找出這十年來能夠賺錢的「真正的理由」──只要時間一拉長,就變的像是溫水煮青蛙,當事人會對過往趨勢環境的感覺逐漸喪失,而只注意到當下的眼前狀況,換言之:他變的短視,所以無法看到佈局長達十年的「隨機致富的陷阱」。


  要特別注意的,是「在大趨勢當中加入很多小趨勢來干擾」,因為這些「小趨勢」數量多,所以會形成一種「一致性的法則」,這種法則會給操作者一種錯覺,以為這是一種「定理」,然後他就沾沾自喜宣稱自己找到了聖杯。其實這些小趨勢再多,充其量都只是依附大趨勢生存的,換言之:在計算勝率的時候,不可以只計算「小趨勢」的勝率,而是要把「大趨勢」找出來,然後先計算大趨勢的勝率。這就可能發生一種狀況:有些人連續贏了很多次,卻只是贏在「小趨勢」(或是次級的趨勢),如果用大格局的眼光來看,其實他只贏了一次。

  以二零零三年到二零零七年的高點為例,在這四年中,可能每次從高檔下跌一到兩成都是買點,於是有些人就誤以為「只要拉回就是買點」,於是他也這樣做了,也獲大利了,然後本金開始膨脹,到了最後一次從二零零七年的高點拉回之後,這次就不是跌兩成,而是跌六成,偏偏在這個時候,他的自信是最滿的、資金是最雄厚的(因為前面贏了幾次),於是就可能在最後一次拉高的時候下了大注,然後在下跌五到六成的時候認賠大虧。

  以上這個例子,是長線。接下來說一下短線的隨機致富的陷阱。

  一般人在看績效報表的時候,如果是長線或中線,大概都會看年度績效,就是看你一年能夠賺多少錢;換言之,因為長線跟中線的操作機會比較少,所以主要是以時間去衡量操作者的能力。但是,在短線的領域中,很少人是看年度績效的!他們看什麼呢?他們注重的是贏的次數。

  如果只是在很短的一段時間之內去統計「贏的次數」,那麼,有極高的可能性是這種勝率統計出來是毫無意義的。

  譬如說:從今天凌晨一點到四點,有人每隔一分鐘觀察我一次,總共看了我一百八十次,發現我都在睡懶覺,由此統計機率得出一個結論:「老王天天都在偷懶睡覺不做事」──請問這樣的統計結論正確嗎?──看了我一百八十次都是在睡覺,給人的印象難免是一條懶惰蟲吧。

  在短線跟極短線(當沖)的領域中,太多人只要贏了很多次,就開始自我陶醉、把自己抬高到贏家地位。我常常聽到有人講:「我已經觀察某某人三個月了,他都做對了,所以他應該是贏家了……」──每當我聽到這種類似講法,我就感到很詫異。如果是中長線的贏家,大概至少要經過十三年的驗證;如果是短線的贏家,大概至少要經過三到五年的驗證。問題是現在的人等不了這麼久。

  我曾經看過一個操作手,短線連續贏九個月(包括當沖),在這九個月內,他跟神沒有兩樣;然而過了這九個月,他就連戰連敗,最後兵敗如山倒,因為在連敗之後,心神大亂,到最後的操作就愈來愈失控。

  我自己也曾經訓練出一個學生,短線獲利連續三年都還算好,但是在第四年開始,由於傲慢而不再進步,然後在第四年績效開始劇烈下滑,到第五年就變成負的了,也就是說:從初級贏家被打回成輸家。

  短線的隨機陷阱,之所以那麼難辨識,是因為短線機會多、觸發頻率高,所以「贏的次數」也可以相對提高,但是他們都會只注重「贏的次數」而忽略「贏的機率」(勝率)。因為「贏的次數」才可以立即帶動「贏錢的快樂」,而「贏的機率」通常要等一段時間才能看得到效果。所以他們不會在乎勝敗的比例,而會去鼓動自己的妄想跟欲望去追求「贏錢的感覺(爽)」。

  以上講的是短線的「隨機賺錢的陷阱」。

  雖然這篇講了一些例子,但是隨機致富的陷阱沒那麼簡單。很多「實力派的高手」其實已經掉入隨機致富的陷阱而不自知(這是很可怕的事情,試想:一個人的能力已經被證明不是靠運氣,但還是有可能會掉入隨「機」的陷阱),下一篇我們再來談「高強的預測實力」如何掉入隨機的陷阱之中。



[end]

~王力群(王勵群)RandyWang.台灣,台北,2009-06-16 禮拜二 早晨9:40起筆 6-18 早上10:;45寫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