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2月4日 星期三

重要文章(15):從《股票作手回憶錄》來談讀書的方法。

重要文章(15):
從《股票作手回憶錄》來談讀書的方法。  

【學技術之前,先要知道讀書方法】

 [未完,2009-01-30 禮拜五 晚上.7:00 增訂]


  大家都知道:傑西李佛摩爾寫的《股票作手回憶錄》這本經典,長久以來一直是全世界所有投資者與投機者的推荐必讀的第一名。它確實也是實至名歸。債券天王葛洛斯先生甚至將李佛摩爾的照片放大裱框,學掛在自己的辦公室裡。很多著名的投資家與操盤手,三不五時都要翻翻這本書,用來警惕自己,或尋找新的靈感。  這本書,實在太重要了。重要得一蹋糊塗。

  這樣一本經典名著,而且很多人都知道這本書是一本贏家寶典,那為什麼很多人看過這本書以後仍然沒辦法成為贏家?

  原因有很多,我想從比較基本的開始講起。

  第一個重要的原因是:一般人在讀這一類的書籍的時候,忽略了閱讀此類書籍的重要注意事項,就是:投資的觀念牽扯到許多心理因素,大家所熟知的很多技術,其實當初都是從發明此技術的人他的失敗以及成功經驗得來的,而這種經驗大都是因為操作者本身『思想的轉變』以及『心態的覺醒』而得來的。換言之:如果你沒有這個心態、沒有這個心理準備,那麼,技術到了你手上,寶刀也成了鈍刀。

  第二個重要的觀念是:這本書不能用研究「科學」的角度去讀它,而是要把它當成是一種『精神教育』──你說它是一種人格教育也好、是觀念革命也好,總之,有一點千萬不能忘記,就是:你要注意他的心理變化。如果讀者的心理無法跟著作者走,那麼,就算讀一百遍也無法改變自己舊有的操作方法。
  我想,我們就利用《股票作手回憶錄》這本書,來說明一下讀書的態度與方法。在此之前,我發現很多人只知道股市的技術分析,而不知道『讀書的技術』。有相當多的人,是在「不知道讀書也要有技術」狀況下,或是「不知道讀書也有所謂的技術」的狀況下來從事閱讀的──這樣子當然就浪費了一本好書,確實是讓我們這些有心推廣教育的人感到無奈與憂心。

  一般人在看這本書的時候,可能會犯的錯誤如下,而且通常都是不知不覺的:

1。一般人只想從書裡找「技術」,而不曉得要從裡面找「觀念」──而這個觀念有很多是偏向心理的。就算是技術,也有很強的心理因素當背景,看的時候不可以忽略。

2。看了第一章,不會複習,於是馬上就忘。換言之:在看第二章的時候,就忘了第一章講什麼。

3。一般人在每一章看完以後,不會停下來整理一下本章的重點。也就是說:作者在一個章節裡說了很多話,你要用你自己的說話方式去給它說一遍(整理一遍、報告一遍),這樣才比較能夠把它變成自己的東西。

4。一般人在看完整本書以後,不會安靜下來深入思索一下本書的重點,也不會在日常生活裡回憶起本書的重點。也就是說:作者在一本書裡說了很多話,你要在生活的細節發生的同時想到作者曾經講過某些話,而且要對應的上──這不是一件簡單的工作。
5。一般人並不知道這一類的書籍要從生活中去實踐它(不論是交易生活還是日常生活)。

6。一般人看過以後,也許當下會有感覺,等過一段時間以後,就忘記了。

7。一般人並不知道『溫故知新』(複習)的重要性。

8。一般人都是三分鐘熱度,「看完」這本經典以後又去找更多的經典來讀,結果是都沒有消化,變成貪多嚼不爛。

9。一般人在閱讀經典之前,都不太清楚自己的資質到底在哪裡,以致於無法從經典中過濾出對自己有用的東西。(對於某些資質差的人而言,專門於一隅的知識反而對他有害。)

10。一般人在閱讀經典的時候,大概很少想過投資類的書籍最好要有指導老師在旁邊講解。大多數人都想用自己有限的經驗跟知識去解讀經典,結果往往是事倍功半,或是事倍而無功。  這個第十點,最麻煩了。畢竟合格教師並不是到處都有。我在此也只是略盡綿薄之力,能幫大家多少就算多少。
  我們先跳過威廉歐尼爾寫的推薦序,第一章也跳過,直接從第二章開始講起。


◎第二章的導讀

  第二章提出來的現象是:

A。作者(李佛摩爾)關心的是價格的變動,而不是價格為什麼會變的「理由」。

B。作者記得的是:自己有沒有看對走勢。

  OK,光這兩項,就構成了第一章的重點。(讀者如果要知道更詳細的故事敘述,就去買書來讀,會比較容易懂我在講什麼。)....

[未完]

~王力群 Randy Wang. 台灣, 台北,2009-01-27 禮拜二 pm.1:58 起筆